britpop
The Stone Roses 豆瓣
9.4 (194 个评分) The Stone Ros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ilvertone
80年代末期英国流行音乐进入低潮,曾创造英国新浪潮音乐的曼彻斯特,这期间也变得萧条。正当英国音乐将在沉闷中进入90年代的时候,一支叫做“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的乐队出现了,1989年,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的出版,使英国“独立摇滚”(Indie-Rock)现象进入了新的时代。

“石玫瑰”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曼彻斯特独立摇滚界的领袖,这张专辑在音乐上很明显地受到了60年代美国民歌摇滚乐队“飞鸟”(The Byrds)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80年代刚刚形成潮流趋势的Acid House舞曲音乐影响。他们把吉他流行乐与“独立摇滚”相融合并且进一步刺激了跳舞文化的发展,很快被传媒赋予了“新迷幻音乐”的称号。

“石玫瑰”受到乐迷欢迎最主要的是伊恩·布朗(Ian Brown)那漫不经心地演唱和孤傲、超然的性格;诱人的吉他演奏片段和起伏的节奏。不管是专辑中59秒的“我亲爱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My Dear)还是近10分钟的“傻瓜金子”(Fools Gold)都显示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专辑的前四首歌:“我要被崇拜了”(I Wanna Be Adored)、“她敲鼓”(She Bangs The Drums)、“大象石头”(Elephant Stone)和“瀑布”(Waterfall)清新简洁的编配和流畅的旋律使当时徘徊在乏味的英国音乐中的人们感到为之一振。

尽管“石玫瑰”引导了英国独立音乐的跳舞潮流,但是,他们的这张具有重大意义的唱片仅仅显露一点跳舞音乐的迹象。而真正把舞曲音乐发扬光大的是他们的同乡“808同盟”(808 States)和“快乐星期一”(Happy Mondays)。

但时间证明这张专辑的价值,嗡嗡的吉他声也能把跳舞音乐带给了听众,新浪潮音乐的复苏和新迷幻音乐的再生,并且能在90年代的流行音乐中不断地听到对这张专辑的回应之声。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豆瓣
9.3 (291 个评分) Oas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reation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参考译名:晨光荣耀)是英国摇滚乐队绿洲乐队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由创造唱片发行于1995年10月2日。制作人为欧文·莫里斯和乐队吉他手诺尔·盖勒格。这是鼓手艾伦·怀特参与的首张乐队专辑。该专辑的结构和编曲风格与前作《Definitely Maybe》大相径庭,诺尔·盖勒格的创作重心转移到谣曲上,强调“宏大”的副歌,加上弦乐编曲和更多样化的器乐部分,与首张专辑的粗砺感形成了对比。
这张专辑使绿洲乐队从一支跨界独立乐队转变为红遍全球的现象级摇滚团体。乐评人认为它在英国独立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该专辑在发行首周内售出创纪录的347,000张,在英国专辑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停留了10周,并在美国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上达到第4位,是乐队商业上最成功的专辑。其中的单曲也取得了成功:《Some Might Say》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在英国登顶;《Champagne Supernova》和《Wonderwall》在美国的现代摇滚歌曲排行榜上登顶;《Wonderwall》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单曲榜上登顶[2]。
虽然该专辑取得了轰动一时的商业佳绩,但主流乐评对其反应平淡。许多当时的乐评人认为它劣于《Definitely Maybe》,尤其批评它的创作和制作。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评论界的看法扭转了。它如今被普遍认为是英伦摇滚年代及整个1990年代中影响深远的专辑。对其最著名的现场演绎是当年8月在科内博斯厅举办的两场演唱会,共吸引了250,000名听众。该专辑在1996年的全英音乐奖上赢得了最佳英国专辑奖。
2010年的全英音乐奖认为《(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是自1980年代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专辑[3]。截至2015年,它的全球销量约为2200万张,被收录进数个最伟大的摇滚专辑榜单。
绝对可能 豆瓣 Eggplant.place
9.1 (279 个评分) Oasi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8月30日 出版发行: Sony
Definitely Maybe于1994年由Sony公司发行,其中多首出现在他们发行前一年同The Real People乐队的Chris和Tony Griffiths一起录制的Live Demonstration demo中。正式发行版本的歌曲要比较长,他们与 Mark Coyle 一起录制3遍,直到Owen Morris 出现并混音制作到大家满意为止。整张专集总共花费8万5千英镑在制作上,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投资。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也非常好,受到了很多听众的欣赏和好评。
现代生活是垃圾 豆瓣
8.8 (116 个评分) Blu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Food
最初,Blur是众多Stone Roses时期的英国乐队之一。风格属于迷幻的流行吉他(psuedo-psychedelic guitar-pop),只是没有嘈杂的吉他。随着90年代初期翻唱风的盛行,小组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并奠定其继the Kinks, the Small Faces, the Who, the Jam, Madness, 和the Smiths之后英国的guitar-pop风格的继承人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创立了一种被称做Brit-pop的新的风格。乐队歪曲的歌词及对英国流行风格的准确把握使其成为了Brit-pop的领头人。但是Blur很快就几乎被运动限制住了;因为他们使最主要的乐队,所以当运动进行不下去时乐队也几乎支撑不下去了。通过一些混合了indie-rock和lo-fin的重新创作,在90年代末,作为一支art-pop乐队,Blur重新振作起来并在97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乐队以前的风格还是在英国保留了下来。通过巧妙的为本国的流行风格注入新的元素,他们重新振兴了guitar-pop并将它带入了90年代。
Blur在1989年组建于伦敦,最初起名为Seymour. 经过了大量的演出并录制了一盘样带后,乐队签约于EMI的子公司--Food唱片,并在公司负责人的建议下将更名为Blur.
第一首单曲 "She's So High" 和随后的There's No Other Way 分别登上Top 50和Top Ten。这两首歌都被收录到首张专辑 Leisure 中。虽然这张专辑受到了赞许并未当时死气沉沉的曼彻斯特的流行乐坛带来了新鲜空气,一些记者仍然认为乐队是包装出来的青春偶像而不予理睬。在随后的两年中,Blur 一直在努力摆脱第一张专辑的影子。
在1992年推出的单曲 " Pop Scene " 是 Blur 第一次尝试改变他们的音乐路线。这首歌的风格更加朋克,曲调更加紧凑和吸引人。不过 Blur 在 " Pop Scene " 中的成长并不适合英美1992年的流行风格,因而遭受惨败。随着单曲在商业上的失败,Blur开始准备他们的第二张专辑Modern Life Is Rubbish。
经过了一年半的反复录制。Modern Life Is Rubbish在1993年五月推出. 秋季在美国上市。这张专辑在英国受到好评,最高排名15,但是仍然没能在美国引起反响。
Modern Life Is Rubbish是Blur出片史上的一次艰难旅程。在1994年四月,Parklife面市了。这张专辑排行榜首并使乐队迈入了演员的行列。新的舞曲风格的单曲"Girls and Boys"在英国登上了排行榜第五名,在美国为52名,而专辑则根本榜上无名。
随着Parklife的成功,Blur为英国的indie-guitar乐队开辟了一条道路。这些乐队(Oasis, Elastica, Pulp, the Boo Radleys, Supergrass, Gene, Echobelly, Menswear等)成为了英国90年代中期乐坛的主宰。在1995年初,Parklife获得三白金并成为了巨星。在95年上半年,乐队着手录制第四张专辑。并推出了选自专辑的新的单曲"Country House"。这是为了与其对手Oasis新推出的单曲“Roll with It"对抗。虽然他们赢了这场单曲大战。但并不是最终的赢家。在1996年初,Blur的新专辑The Great Escape只卖出了一点点。尤其是在其再一次的冲击美国市场失败之后,Blur成了过时货。而Oasis已经大获全胜。
面对媒体的不利宣传和公众的不支持, Blur在1996年初几乎解散.但是他们决定暂时离开闪光灯一年.在一年结束之后,Albarn宣布他不再对英国音乐感兴趣,而是迷上了美国的indie-rock.这些影响在Blur 的第五张专辑Blur中表现了出来.这张在1997年2月推出的专辑并没有在英国受到热烈欢迎. 专辑及其主打歌曲 "Beetlebum"一推出即登上了冠军的宝座,但是不久就迅速的下滑.因为小组的大部分听众并不完全接受他们的新形象.但是乐队改头换面的新形象为它在美国赢得了听众.在那里Blur受到热烈关注并开始走红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单曲 "Song 2"的走红.墙内开花墙外香,Blur在美国的成功最终又补给到了英国.到了1999年春天,专辑排名第13了.
Parklife 豆瓣
9.1 (188 个评分) Blu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Food
香港MCB杂志评出的100张欧美最具革命性专辑之一,评语为:“吸纳了历来最优秀的英国吉他音乐精华,从而酝酿出这张不列颠流行乐潮(Britpop)推至辉煌时期的专辑。”
这是英国乐队Blur的第三张专辑,为乐队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共有《Parklife》等四首歌曲登上歌曲排行榜,在美国也有不错的成绩,专辑中多变的吉他演奏和丰富的效果是专辑的亮点。乐队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一时间被人评论为是可以和The Kinks比肩的乐队。
13 豆瓣
9.0 (187 个评分) Blu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Food
13 is the sixth studio album by English alternative rock band Blur, released on 15 March 1999. Continuing the stylistic shift away from the Britpop sound of the band's early career, 13 explores experimental, psychedelic and electronic music. Recording took place from June to October 1998 in London and Reykjavík.
Live in Hongkong 豆瓣
10.0 (6 个评分) Blu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ootleg
Blur Live in Hongkong 2013/05/06
最佳污点 (2000) 豆瓣
The Best of Blur
10.0 (12 个评分) 导演: Dave Balfe / Dwight Clarke 演员: 达蒙·奥尔本 / 格拉翰姆·考可森
其它标题: The Best of Blur
Product Description
Blur, one of Britain's premier bands, presents all the videos from the band's 10 year history in chronological order, including their biggest U.S. hit, "Song 2." Songs: She's So High, There's No Other Way, Bang, Popscene, For Tomorrow, Chemical World, Sunday Sunday, Girls And Boys, To The End, Parklife, End Of A Century, Country House, The Universal, Stereotypes, Charmless Man, Bettlebum, Song 2, On Your Own, M.O.R., Tender, Coffee And Tea, No Distance Left To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