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y - 标记
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 豆瓣
作者: [英] 阿瑟·柯南·道尔 Penguin Books 2011 - 9
First serialized in 1887 in London magazines, Sherlock Holmes remains the greatest detective of all time. He was an instant hit with the public with his incisive mind and fearless approach to the truth. At a time when forensic science was just beginning to emerge, Holmes became the master of arcane knowledge and the criminal mind. His stunning leaps of deduction were the bane of England's evildoers and the envy of Scotland Yard. Arthur Conan Doyle killed Holmes off in 1891 when he tired of writing the stories, but public demand forced him to revive his hero shortly thereafter, and he continued with further adventures until 1927. Doyle wrote four Sherlock Holmes novels, and his short stori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to five anthologies. Published over an astounding forty years, from A Study in Scarlet in 1887, to his final short stories published between 1921 and 1927, Holmes continues to thrill today. His name still evokes a vision of the smoking pipe and deerstalker hat, and remains synonymous with clever dedu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ferret out the truth from a maze of conflicting evidence. Enjoy all of Sherlock Holme's exploits in WingSpan Classic books. 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 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A Study in Scarlet The Sign of The Four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The Valley of Fear His Last Bow The Case-Book of Sherlock Holmes
2025年9月7日 已读
法国蓝带西餐烹饪宝典 豆瓣
作者: 杰尼·莱特,埃里克·朱莉 译者: 丛龙岩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 9
本书为普通厨师和家庭爱好者打开了蓝带厨艺学院神秘的大门。在书中全部的十五章里,菜谱内容简洁易懂,重点聚焦在不同的食品或食品分类的制作上,从汤、主菜到糕点、饼干类,每一章都是从如何挑选原材料开始,到食物的制备,再到烹制技巧。这些大量的信息包括了从设备工具到菜肴装盘的好点子,在许多章节中,都有专门栏目一步步深入浅出地进行详尽介绍。本书是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权威烹饪教科书,在烹调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书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是厨房中的必备书。
2025年8月26日 已读
死亡筆記 12 豆瓣
8.9 (17 个评分) 作者: 大場鶇 / [日] 小畑健 译者: 何锦燕 文化传信有限公司 2006
那地方是天堂抑或地狱呢?阿月与尼亚终于决定正面对峙。迎战最终决胜之日!两人各出奇谋,到底结果会怎样?围绕Death Note的战斗,现在就要作出最后审判!
2025年8月22日 已读 字太多了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 伍尔夫 /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齐彦婧 2022 - 9
女人为何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日记里袒露全部心迹
在精神疾病的困扰和连绵战火的威胁下审视每一个日子
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我意识到自己不需要任何刺激就能如此快乐,而我曾经以为是那些刺激构成了幸福。我和L一直争论是不是工作的唯一意义就是让劳动者感到幸福。如今我写作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欢,而且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写日记,就像挠痒;如果写得顺畅,就像泡澡。”1915年至1941年,从33岁到59岁,从和灵魂伴侣伦纳德成立霍加斯出版社、建立“布鲁姆斯伯里”文学团体,到伦敦的家因“二战”空袭被摧毁,选择投湖自尽。伍尔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这个世界,而思考就是她的抵抗。
————————————————————————————
【内容简介】
收录伍尔夫1915年至1941年间写的日记,真实记录她33岁到59岁人生中的高光和深渊,包括代表作的出版、与灵魂伴侣伦纳德的情谊、和女友薇拉的故事、抑郁症的复发、去世前的最后时光……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文艺圈的奇闻逸事,也有创作时构思的变化和对他人作品的见解。以极其敏锐而细腻的笔触捕捉所思所悟,文字时而活泼,时而刻薄,时而沮丧,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位传奇女作家内心深处的秘密花园。
————————————————————————————
【编辑推荐】
* 传奇女性作家日记的核心
原版序言中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说:“日记之于伍尔夫,除了记录日常生活和对生命、宇宙的思考外,还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表达方式,她在日记中潜心思考正在写或准备写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意识流小说大师、女权运动先锋更真实鲜活的另一面。作家写的日记会更围绕创作本身,一网打尽写作时流动的心理和情绪,也记录了漫长的构思和修改对心灵的“折磨”。
* 描述大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时那些奇妙俏皮的比喻
伍尔夫作为“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一员,与福斯特、罗素、乔伊斯、亨利·詹姆斯和赫胥黎等都过从甚密,在日记里经常开他们的玩笑,或不客气地评价他们的作品,非常有趣。比如“最让我开心的要数艾略特——他变得像鳗鱼一样柔顺。他已经跟我们熟络起来,非常友好,不过也保留了一丝权威感,但愿如此。我可不能把我的神身上的彩漆全都舔掉。”并说《尤利西斯》是“一部无知而粗野的作品,出自一位自学成才的工人之手”,阅读它时“如同目睹一个焦虑不安的大学生在抓挠他的粉刺”。
* 伍尔夫视角的“情感与八卦”问题
大家都知道,除了丈夫伦纳德外,薇塔在伍尔夫的人生里也至关重要。如果丈夫是伍尔夫“生命的核心”,只有在他身边才有“全然的舒适,在那里享受满足与平静,直到恢复活力,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刀枪不入”。而薇拉的“成熟与丰腴就摆在那里:她在最高的浪尖上扬起风帆”,与此同时,自己“却在平静的水域中缓缓划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伍尔夫对他们彼此关系最真实和直击灵魂的感言。
2025年8月4日 已读
很喜欢,但不是因为实际记录的内容,也说不清是什么。受本书影响最近重新开始写日记了。
The Sign of Four 豆瓣
作者: Arthur Conan Doyle Penguin Classics 2014 - 9
The Penguin English Library edition
A dense yellow miasma swirls in the streets of London as Sherlock Holmes and Dr Watson accompany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to a sinister assignation.
For Mary Marston has received several large pearls - one a year for the last six years - and now a mystery letter telling her she is a wronged woman. If she would seek justice she is to meet her unknown benefactor, bringing with her two companions.
But unbeknownst to them all, others stalk London's fog-enshrouded streets: a one-legged ruffian with revenge on his mind - and his companion, who places no value on human life .
2025年7月20日 已读
A Study in Scarlet 豆瓣
作者: Arthur Conan Doyle Penguin 2014 - 9
2025年7月16日 已读 Gemini的译本很好读。原来很多部分早就看过了。
恶棍列传 豆瓣 Goodreads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8.1 (14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博尔赫斯首部小说作品,1935年出版,集中讲述世界各地“恶棍”的故事,既有美国南方的奴隶贩子、纽约黑帮头目,也有冒名顶替望族子弟的英国流浪汉,甚至包括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侮辱赤穗藩主而最终被复仇的礼官吉良上野介、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女海盗郑寡妇。真实的历史背景,与作家的想象交织在一起,刻画出芜杂的社会角落里生长出来的一个个“反英雄”形象。奇绝荒诞的情节、稀奇古怪的人物、精妙幽默的语言共同构成巴罗克的浮饰风格,作者说:“书里有绞刑架和海盗,标题上有‘恶棍’当道,但是混乱之下空无一物。它只是外表,形象的外表;正因为这一点,也许给人以欢乐。”
2025年7月15日 已读
现代小说佳作100部 豆瓣
作者: 邱华栋 译林出版社 2024 - 5
2025年7月14日 已读 发现了一些感兴趣的小说。每次读这种书都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好大。
生老病死的生意 豆瓣
Marketing Death : Culture and the Making of a Life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6.7 (9 个评分) 作者: 陈纯菁 译者: 魏海涛 / 符隆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最佳著作奖”
★ “玛丽·道格拉斯图书奖”提名
================================================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
学者推荐:
==============================================
陈纯菁教授的这部著作始于田野(field work),却又超越了田野(field site),为我们精湛呈现了中国寿险市场上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经济理性的碰撞交织、全球化与本土化力量的纵横博弈、历史形塑的当下现状与未来趋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堪称新兴市场形成史的一幅优美画卷,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中西学界之间的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符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可以有把握地说,《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中译本的出版会给中国社会学,尤其给初创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学,带来一缕清风。作者用其扎实而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简洁规范的行文方式,探讨了中国人寿保险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作用。这一基于“工具箱”视角的经验发现,拓展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为解释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注入了不少新解。同时,作为一本精良的社会学定性研究范本,相信在研究生及学者中一定能寻获知音、捕获佳碑。
——周怡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陈纯菁这部精彩的民族志研究,把文化与经济是否具有兼容性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精辟地剖析了与国际营销模式不兼容的中国本土文化(“死亡话题禁忌”)如何形塑了新营销模式的过程。《生老病死的生意》是一部富有理论创见的著作,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证严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量级贡献。我相信,这将成为经济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
——王宁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25年7月2日 已读
家常菜的制胜一击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陈宇慧(田螺姑娘)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为什么做出来的菜总是同一个味道?
在家做的菜味道总是没有餐厅里的惊艳?
做菜成功纯靠运气,这次成功了也不能保证下次成功?
……
田螺姑娘的这本新书,将以上问题通通解决。
家常菜的制胜一击,是体现在一个知识体系里的一个个小亮点。知识体系能保证家常菜的基础操作不出错,小亮点让普通的家常菜变得更好吃,这就是所谓的“制胜”。通过与主厨面对面交流,对每一道菜进行多次调整尝试,田螺姑娘在本书中精选的51道家常菜,既构造了体系,又突出了亮点。
与一般菜谱不同的是,在非常详尽的菜谱之外,田螺姑娘从厨房底层逻辑出发,以新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了更专业又系统的食材处理、烹饪方式和调味技巧。不同的处理、烹饪技巧与几十种家庭常用的调味方式排列组合,让你更容易弄懂菜谱背后调料、食材搭配的逻辑,自然而然也就能让家常菜变换出更多惊艳味道。举一反三的能力,就在这样的网状知识体系下形成了。
书中特别增加了田螺姑娘总结的各种“TIPS”(小贴士),是我们额外提醒你关注的细节。被反复钻研推敲后的细节,再被熟知并加以利用,家庭厨房就有了制胜一击的可能性。
相信这本书会让你您灵感迸发,熟练掌握之后自由创作。千千万万种家常又惊艳的味道就这样诞生,不容错过。
2025年6月24日 已读
宋宴 Eggplant.place 豆瓣
9.3 (16 个评分) 作者: 徐鲤 / 郑亚胜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蒸羊煮鱼、素食仿菜、粥面汤羹、糕饼蜜饯,从宫廷飨宴、文人茶会,到平民餐饭
——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
春之清爽,夏之圆熟,秋之鲜香,冬之醇厚——四时为限,不时不食。
节庆时俗,风物掌故,诗词名画——信笔游宋,无知无味。
脱始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食谱,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
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
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宋宴,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年6月23日 已读
看馋了,记了好几道想实践一下的菜
法治的细节 豆瓣
8.2 (48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2025年6月20日 已读
记事本圆梦计划 豆瓣
Issatsu No Techou de Yume Wa Kanarazu Kanau
7.4 (19 个评分) 作者: [日] 熊谷正寿 译者: 王淑仪 同心出版社 2011 - 7
小小的记事本其实是可以帮助你经营人生、实现梦想的强力工具。为日复一日的空转,感到不安?眼看人生悠悠而逝,感到焦虑?「熊谷式原创记事本」涵括梦想记事本、行动记事本、思考记事本三大部分,是帮助你经营人生、实现梦想的强力工具!一个高中輟学的穷小子,藉由记事本的力量,彻底扭转人生的困境!从二十一岁在记事本写下梦想和圆梦计画起,十五年后终於实现自创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个梦想,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网路公司GMO集团创办人熊谷正寿,详细解析自身从零开始的筑梦经验。让梦想实现的熊谷式记事本哲学将梦想写在记事本里带著走亲手写下梦想,加强对人生的思索可随时翻阅的活页记事本胜过数位记事本将记事本当成扩充记忆体,加快头脑运转记事本的大小以圣经本为标準「一本记事本,足以改变你的人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词。迈向成功之途的首要步骤在於立定明确的目标,然后将你的梦想以及圆梦计画写进记事本里。为了不让梦想过了一段时间就被遗忘,一定要让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不论走到哪都将记事本带在身边,让化成文字的梦想或目标,寸步不离地跟著自己,如同身体的一部分,将梦想变成可以渐次实行的步骤。「行程管理」虽是记事本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希望大家也可以考虑用记事本来「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自己的生存方法」。
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使用记事本,而是如何通过记事本来实现梦想,成为理想的自己。作者熊谷正寿通过本人经验来讲述如何通过记事本实现梦想中的目标。觉得这本书跟《晨间日记的奇迹》的风格相类似,通过一本书把一个简单的道理讲清楚。是一个以记事本为核心的系统,通过人生金字塔未来年表和三种记事本来实现你的梦想,书中除了时间管理,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读书建议和管理建议等。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记事本上写下你的梦想和计划。通过三种记事本来实现你的目标,梦想记事本、行动记事本、思考记事本。
2025年6月18日 已读
中学时候读过,长大再重读,虽然觉得成功学的感觉太强,但还是有被启发到一点
中式英语之鉴 豆瓣
作者: Joan Pinkha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3 - 1
《中式英语之鉴》系统探讨了“中式英语”这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作者把这些加以归类,然后提供大量该类别中式英语实例,并逐一修改,同时还简明扼要地加以分析。每一章后面还附有练习,并提供参考答案。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广大汉译英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
全书分为三部分:1、多余的词,分析“多余的名词和动词”“多余的修饰语”“同义堆叠”等;2、句子结构,从“名词肿胀症”“代词与先行词”“短语和分句的位置”等六方面分析中式英语的构句特点;3、提供更多学习实例和练习答案。
2025年6月15日 已读
佛学概论 豆瓣
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1 (59 个评分) 作者: [英]关大眠 译者: 郑柏铭 译林出版社 2013 - 6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2025年6月12日 已读
还可以的金女士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金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 - 4
“我是一个骑在墙上的人,我流窜于小镇和名利场之间。当我在名利场时,我是一个冷眼穷人,这些故作体面的人造景观让我疲惫。当我在小镇时,我又不禁为我在名利场学到的东西沾沾自喜,想要把先进的时尚知识播撒在朴素的河南大地。”
出身高考大省河南的小镇女孩金子在北京时尚前沿工作,出身的平凡和时尚圈的光怪陆离这两种色彩在她身上碰撞,她时而是走过独木桥的胜利者,时而是名利场中的局外人。本书记录了一位身处名利场中的朴实河南女孩啼笑皆非的工作日常,虚浮华丽围绕着她,那种“小时代”中的生活,她过上了,但好像始终不入流。
2025年6月5日 已读
挺感动
谁来决定吃什么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陈宇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 - 6
让我们紧握住“吃什么”的权利,
如同握住生活的选票。
百万美食博主“田螺姑娘”陈宇慧
暌违五年 全新随笔 独属于女性美食家的声音
梁文道、傅适野作序推荐!
“好好吃饭是一种能力,
我有能力喂饱自己,这种感觉让人心安。”
——————————
【内容简介】
这一次,不是菜 谱!
睽违五年,百万博主“田螺姑娘”陈宇慧全新随笔,发出女性美食家的声音。
仍然有关食物,更有关食物与生活发生的奇妙触媒反应。
在这本书里,她以食物为线索,在菜场与厨房之间构筑起一块食物社会学的真空区域。不仅书写了她对食材的独特认知、实用的烹饪心 得,更联想到了倾注其中的情感与劳动,由此勾连起对人与生活本身的思考。
在她的眼里,食物从来不止是食物。它是回忆的甬道,是爱的表达与创造,是无序生活里我们的生存确定;同时,食物也意味着掌控与权力,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
也许,在“吃什么”以外,“谁来决定吃什么”才藏着生活最真实的答案。
——————————
【编辑推荐】
📃 “食物,是认识世界的最小单位”——
梁文道、随机波动主播傅适野作序推荐!
“会吃又会做”的陈宇慧,借食物提供认识世界的新视角,用18篇全新随笔,展现了“人之为人最宝贵的东西:爱与关怀,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会做会吃,还能够把其中道理形诸文字,写得生动活泼,这等真正的美食家,我平生所遇,恰巧多为女性。表表者自属仙逝多年的岭南江太史后人江献珠老师,可惜今天一般内地读者大概多半不知。好在他们眼下还有宇慧,当此家常厨艺日渐消亡 的“末法时代”,为这个不知道算不算是传统 的传统,续上一笔。”
——梁文道
“‘正如她在书中所写,“孩子总要认知世 界的,而食物确实是独立践行这个过程的最小 单位之一’,是田螺带我生长出重新看待世界 的眼睛和重新丈量世界的触角。从食物出发, 又绝不限于食物本身。”
——傅适野
📃 不是菜谱!是“更年轻”的饮食随笔,“更当下”的“好吃社会学”观察,从女性眼睛看四季食材的温柔观察,更是发出“想和食物交朋友”的热烈告白。
明明每天都与食物相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食物的语言。
作为“久经沙场”的美食博主,她带领我们重新认识食物,并借由食物重新触摸生活的肌理;
就如同重新认识“好好吃”与“好好活”的关系,也就重新认识了世界、自我和我们附近的生活;
而作为一名跨界作家,她除了想要帮助我们拾起与生俱来的“吃”的本领,更想让我们体会到这由食物架构起来的人生百态。
📃 现代人的觉醒实录!
用食物打通与生活对话的第四面墙,从一日三餐夺回我们的日常主权!
立志推广厨房乐趣的长沙妹陀定居北京,从此开始了菜地到餐桌的“南北大战” 和“菜场大逃杀”:每年初春在菜市场蹲守头茬香椿,为了一口时令的“腌笃鲜”远赴杭州…
还有厨房里的那些隐秘的“成年礼”、总揽流程的“产品经理”思维…
“食物是可以体验和记录人生的,这是我在厨房里真正学会的东西。”
在这南与北、物与时的交替轮回之中,她在食物里看见人生,也向我们共享这份有迹可循的幸福。
我们每天对“吃什么”的认真思考,都是一次对日常的大声赞美。
📃展露女性美食家的声音,说给所有在人间漂泊的异乡人听:“我有能力喂饱自己,这种感觉让人心安。”
小时候,在妈妈的厨房里,“不爱吃的可以不吃”,是家庭给予的包容与理解,更是教给我们的名为“拒绝”的超能力;
直到我们开始为生存奔波,掌握厨房的主权也成为把控生活节奏的必要一环;
从食物到人生,田螺的每一处落点,都无比温柔,也透露出拥有主体性的坚定。
希望我们都可以紧握着“吃什么”的权利,如同握住生活的选票。
📃平装双封装帧,亲切可喜,翻阅妥帖,如一碗春天里的“腌笃鲜”;
青年设计师小椿山联手汐和,以食材为眉眼,为美食随笔的装帧设计创造了新可能。
视觉呈现上,设计师以食材为元素,手绘了生动的眉眼形象,与古朴不失可爱的字体相映成趣。
护封/内封皆选用进口特种艺术纸印刷,温柔典雅;
内文采用亮白微涂纸,轻盈柔软不发黄。
2025年6月3日 已读
很鲜活的文字
数学的雨伞下 豆瓣
Le théorème du parapluie: ou L'art d'observer le monde dans le bon sens
8.2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译者: 欧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 - 6
法国数学学会“达朗贝尔奖”得主新作
数学,是理解世界本质与万物关联的工具
◎ 编辑推荐
生活的故事 / 思考的乐趣 / 奇妙的亮点
现实中的挑战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你不知所措吗?
数学如同一把神奇的雨伞,让我们鼓起勇气走向真相。
·学会“解决问题”,体会理解世界的乐趣
什么是数感?大小、多少、高矮,该如何正确度量?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乘法”的还是“加法”的?
如何合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探索世界运转的齿轮
引力、维度、时空、黑洞,人类如何认知、探索这些基本而伟大的概念?
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本福特、闵可夫斯基……科学巨人们伟大在哪里?
◎ 书籍推荐
撑开数学之伞,享受思考之趣。
——汤涛院士
作者把数学比喻成一把理解世界的雨伞,实在是太贴切了。不敢探索世界的人,就没办法体会思考的乐趣;而不了解数学思考方法的人,就没办法看得更深远。
——范兴亚,北京四中数学社
幽默、严谨、想象、悬念,全都在这段从超市开始的快乐旅程中。这本书带我们走向无穷和更广阔的世界。易懂的例子、明确的解释、普遍的规律——我从来没有这么喜欢过数学!
——亚马逊读者
“惊讶”是哲学思考的起点,而“惊讶”总在观察世界之后。作者唤醒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敬畏,让我们对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反思。更可贵的是,这本书能引发读者的求知欲:了解更多,培养自己。这本书尤其应该推荐给那些不服输、爱学习的青少年!
——保罗•勒利弗埃尔,CultureTop书评人
◎ 内容简介
在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现实经常会挑战我们的感官和直觉,让我们震惊不已。这时, 数学就像一把雨伞,当撑开这把雨伞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有了迈向真相、 行走在谜团中的勇气;当收起这把雨伞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已大不一样,所谓的“理 所应当”和“显而易见”将被摒弃,现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将带来巨大的启发。这就是数学的 力量。 从代数、几何到相对论,从温度计到黑洞,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阐释了如何更好地 思索、观察与理解世界。让我们带上好奇心,撑开数学这把大伞,在宇宙的奥秘中漫步,体 会解开疑惑后,如雨过天晴般的愉悦。
本书适合对数学、物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2025年6月1日 已读 有点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