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倾向
给孩子的西游记 豆瓣
作者: 吴承恩 原著 / 孙智正 改写 后浪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8
◎编辑推荐
从吴承恩版《西游记》,到孙智正版《给孩子的西游记》,降低经典小说的阅读门槛,让孩子一口气读完大部头名著!
去掉原著小说的语言硬壳,展露其依然新鲜有趣的核心:强劲的故事进展、个性鲜明的人物、插科打诨的对话……足够丰沛多汁的细节,足够易读的口语化表达。
附赠:西游长卷、涂色卡片、有声书(限时领取)。
◎内容简介
在一片无尽的大海里有一座山,山顶有一块带孔的石头。被光照得久了,被风吹得久了,石头突然崩裂,滚出一个石球,就地变成了石猴。石猴的眼睛特别亮,抬眼一看,两道光就冲到了天上……
另一边,东土大唐有人要去西天求取真经……
《给孩子的西游记》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底本,用幽默易读的现代白话翻写下来。讲述的不仅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也是以孙悟空为核心视角的成长故事。由青年作者孙智正翻写,献给他的儿子孙阔,同样献给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名人推荐
中国古无童话书。
女娲、伏羲、黄帝、炎帝,都是自己始祖先王的传说,是历史,老奶奶不会坐在火塘边给小孙儿讲。
《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和想象,可算好的儿童书了;但它毕竟是五百年前的著作,也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它的内容未必全合适儿童,文字未必儿童都易懂,所以改写为“童话本”也是很必要的。
——锺叔河(知名出版家,著有《念楼学短》)
美好深邃的西游记故事,原就该在我们和孩子的枕边临睡时光,陪他们入梦。
它那么奇妙,幻想的幅员无比宽阔,幽默、不可思议,天神和妖怪皆在天际华丽眩目演出,我们对故事最自由、孺慕的乡愁。
如果我在孩子时,有这一本书,那该多好。
——骆以军(知名作家,著有《匡超人》)
在四大名著乃至整个中国话本小说里,《西游记》都堪称想象力的杰作。因此,我会推荐孩子们读《西游记》。《西游记》原文是古白话,与今天的白话差距有些大。这些年来,也屡见译本。好的白话文译本,同样见功夫!
——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
在我特别小的时候,不小心翻开过几本世界名著,读了一阵觉得挺茫然的。后来又读到一套缩写版世界名著,这才被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简洁明朗的语言和引人遐想的插图深深吸引。《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对孩子来说读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在读原著之前,先有一本适合孩子阅读口味与接受习惯的书来引起兴趣,无疑是件很好的事。感谢这位作家父亲,为孩子们走向那宏伟的殿堂打开了一扇温暖的门。
——彭敏(CCTV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中国成语大会冠军)
孙智正《给孩子的西游记》最初是一个年轻的父亲写给他的稚子的,也正因为有着对儿子和对文学的双重热爱,这本书温暖亲切,所有的对话都妙语连珠,滤掉了古典小说的冗余和晦涩。读这本书,我想象着父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从小的梦境就得到古典文学的滋养,如孙行者那样大胆,如唐僧那样慈悲,纵情想象,天马行空,无所不能。
——钱佳楠(资深国际文凭中文教师)
积极心理学 豆瓣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f human strengths
作者: C.R.斯奈德 (Snyder C.R.) / 沙恩·洛佩斯 (Lopez S.J.) 译者: 王彦 / 席居哲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10
【推荐】
 积极心理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的教科书,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最具权威性、最全面的积极心理学著作。
 作者之一斯奈德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与本书另一位作者沙恩洛佩斯合著的《积极心理学手册》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 50多个案例故事,以及“个人小实验”和“生活提升策略”两个专栏帮助读者将积极心理学付诸实践,发展个人优势、增进幸福感和建立丰盛的人际关系。
 考察文化对于积极心理学的影响,首次系统论述积极心理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源,这在积极心理学著作中独一无二的。
 当代版税收入最高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特别推荐。
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主席彭凯平教授作序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的优势和促进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致力于识别和理解人类优势和美德,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得更有意义。
《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由积极心理学的两位开创者C.R.斯奈德和沙恩•洛佩斯撰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第一部综合性的教科书,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积极心理学专著。《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不仅全面地总结文献,而且精心设计了练习和专栏,鼓励读者将积极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由此将积极心理科学带入生活。书中所阐述的主题包括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来改进学校教育和工作,以及如何提升人们相互协作的生活方式。
本书不但适合于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积极心理学,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者的必备手册,同时也可以帮助普通读者发展个人优势、增进幸福感和建立丰盛的人际关系。
【评论】
积极心理学正日趋成熟,本书应运而生。两位作者斯奈德和洛佩斯都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领导者,他们共同撰写了《积极心理学手册》,这部巨著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斯奈德的著述丰富,教学成就斐然,你可以相信本书是一部及时而一流的著作。
——戴维• 迈尔斯 美国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
当代版税收入最高的心理学家
本书第一作者C.R. 斯奈德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由他和沙恩• 洛佩斯编写的《积极心理学手册》(2002)以及这部《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是近年来该领域里程碑式成就。这部权威教科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推动我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必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推荐序
心的境界与幸福的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教授
我幸福吗?什么是真实的幸福?如何实现幸福?有没有脱离红尘的幸福?
在每天看似简单重复的日子里,总有那么几个须臾之间,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这几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往往在答案还没有明了之前,我们已不得不被时间的双手推入到另一个开始。2012 年10 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叫《你幸福吗?》的节目,采访街头普通的中国人,记录下一些生动有趣、朴实无华,但有时又令人意外的回答。它表明,我们中国人关心幸福,向往幸福,可并不总是知道什么是幸福。
但这并没有妨碍幸福在中国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词。从积极心理学的历史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低于 3000 美元时,人们主要关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但是,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之后,人们就开始更多地关注心理需求,比如精神、文化和幸福的追求。中国已在2008 年越过了这个门槛。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相互的问候往往是:“你吃了吗?”,如今,中国人可以说开始问:“你幸福吗?”这次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台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聚焦在国家大事上,而是关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幸福,这是一个观念的变化,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时代,现代化的时代会产生现代化的问题。幸福与我们渐行渐远,可以说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悖论。比如说,中国的学校已经成为幸福的一大“误区”,因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应试教育系统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实在是令人堪忧。甚至有些孩子希望有灾害发生,那样自己可以不用去学校上学了。
中国的企业深受富士康事件的触动,开始开展“幸福企业”运动,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幸福女性”“幸福人生”“幸福社区”“幸福力”之类的课程开始流行,任何名字里带着“幸福”两个字的书都在热卖。但这场幸福热潮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是这个领域基本上已经成为成功励志学和心灵鸡汤的天下。还有一个更讽刺的现象叫“ 被幸福”,意思是地方政府按自己的意愿去定义幸福,并修改统计数据,假造老百姓幸福的表象。
这些问题都可以由“积极心理学”来纠正。积极心理学是由一群杰出的心理学家在1998 年创立的,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概念,转变成一门结论可靠、方法严谨的科学概念。塞利格曼在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后,更是全力推动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比“幸福学”的含义更广泛。它研究人的所有积极心态,比如积极情绪、优秀品格、道德美德、幸福组织、创新卓越等人类美好的心理活动。它教人如何愉快生活,如何做一个善良、有道德、有理性的人。积极心理学倡导人首先要正心,这是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核心。塞利格曼在他的新书《持续的幸福》里提出“全面幸福”,来替代通常所说的“感觉幸福”。他把幸福定义为五个因素:正面情绪、身心投入、良好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成就,而品格优势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他认为,这五个因素(和整个积极心理学)代表了人在不受外界诱惑或强迫时会选择追求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及中国梦的实现。积极幸福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情绪上的益处,还有道德和社会上的益处。例如,幸福的人有更多的利他倾向,更可能去帮助别人。幸福的人更少种族歧视、更少攀比,并且更容易宽恕别人。总之,幸福能让人成为更好的公民。一个更幸福的中国,也将是一个更有创造力的中国。当你害怕、有压力或郁闷时,你脑中运行的是分析批判性思维。当你的情绪更正面时,你就能更好地完成创造性任务。
因此,积极心理学已经变成中国的一个时尚概念。从百度的点击率分析来看,2009 年前没有多少人关注积极心理学,2009 年开始出现很多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点击。2010 年点击率达到了一个高峰,正好与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同步;第二次高峰是去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现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百度每年的点击率已经上万。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在中国一定很美好,它能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积极,知晓幸福的含义,领悟幸福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学习到如何追求幸福的方法。 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共同建设我们幸福的大家,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的蓬勃发展之梦。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蓬勃发展的科学,它可以提升幸福,让中国人更坚韧、更充实,让中国社会更稳定、更繁荣。梦是心理的现象,梦也是心的寄托。中国梦,一定是一个积极心理的梦。
本书第一作者C.R. 斯奈德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由他和沙恩•洛佩斯编写的《积极心理学手册》(2002)以及这部《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是近年来该领域里程碑式成就。这部权威教科书中译本的出版,对推动我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必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豆瓣
Marva Collins' Way
作者: (美)马文·柯林斯 / (美)希维娅·塔玛金 译者: 刘琳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 - 4
为什么一间教室发生的故事会引起全美媒体的报道以及全国范围对教育的讨论?
为什么一名中小学教师会连续被两任美国总统邀请担任教育部长?
为什么全美和欧洲各国的教师会来到这所学校观摩她的教学并参加培训与研讨?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家长会给她写信希望其帮助解答养育子女的困惑?
本书不仅讲述了当代传奇教师马文·柯林斯在教育这条道路上的挣扎与成功——她在公立小学担任多年教师,之后创办了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并将其发展壮大,更包含其课堂教学的详尽实录,清晰地传达了她的教育理念、方式与方法。
马文的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有着各种“问题”。但在她的眼中,从来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她的信念、勇气、执着与奉献,帮助她的学生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超过其年龄的平均水平,单词都拼不对的孩子能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群没有自信、被所有人认为注定要失败的孩子根本性地转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取得了极高的学习成就与令人惊叹的成功。
在本书中,你将读到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如何用赞美和鼓励建立孩子自信,释放他们无限潜能
如何用爱、耐心、高要求、严标准让后进生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校和学习、学会并爱上阅读
如何用提问、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如何拥有好的课堂纪律,如何对待公然与你敌对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努力,去争取
……
本书的两份附录,分别是写给家长与教师的,就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和为孩子创建更加美好成功的未来,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包括教师、校长、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将因阅读此书而受益,进而让他们的孩子获益终生。
故事 豆瓣
9.7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麦基的《故事》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高级电影鉴赏入门指南,也可以将它视为文学写作、艺术修为内功进阶,还有人从中领悟了人生哲学和生活道理。被英国卫报称为“亚里士多德后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他30年间行走全世界,向10万名学员开班授课的精华写在了这本《故事》里。
【编辑推荐】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编辑2014年度收官之荐”,9.5分领衔电影类书籍进入豆瓣年度盘点,并成为《北京青年报》阅读“2014最美的十本书”之一,获得人民日报微博推荐。2016年,我们将这本书里深邃的思想以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并同时推出16开、轻型纸、宽页边距、采用新排版设计的平装《故事》,希望它能到达更多人的手中。就像封面设计一样,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电影,不只是黑暗中的银幕故事,更是生活里闪耀的人性故事。
【名人推荐】
罗伯特・麦基是编剧大师中的大师。——《霍比特人》《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兼编剧彼得・杰克逊
关于故事结构,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伯特・麦基。就是这样。——《撞车》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
麦基说,高潮是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义的饱和点。——《画皮》《寻龙诀》导演乌尔善
他是罗伯特・麦基,真正懂得电影全部奥秘的大师。但是他又能不让任何的条规边框拘束自己,让灵魂自由触摸电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导演陆川
我的笔记有87000字,几乎记下了麦基先生说的每一句话。在记录的时候,经常有许多言论与我创作的经验不谋而合,这种巧合让我非常兴奋。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女人,能享受到多次高潮。——《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余飞
一句实话:我电影剧本写到第30稿的时候,才完全看懂《故事》这本书,然后写到第50稿的时候,我发现我其实也没怎么看懂。现在电影拍完了剪完了,我打算再看一遍《故事》。——《万万没想到》导演叫兽易小星
想要学编剧,这书是必读的。——影评人周黎明
虽然……但还是越来越觉得那本书对于类型片制造来说就是编剧圣经。——影评人亵渎电影
感谢麦基先生教会我们很多技巧,也教会我们,最好的永远不是技巧。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剧作法其实就是价值观,写你所相信的,相信你所写的。感谢麦基先生告诉我们,电影不是一种智识,电影是一种情感。——编剧、作家咆哮女郎柏邦妮
我迄今读过的最伟大的三本书之一。——《后会无期》《万物生长》出品人路金波
【媒体推荐】
鼎鼎大名。——《华盛顿邮报》
享誉全球。——《纽约时报》
终极大师。—— BBC
麦基写作哲学的中心是人性。他的理论融汇了戏剧手法、哲学,强调了写作的古典根基、轴心及安全阀……而使之永葆新鲜活力和激动人心的,是它交织阐述的方式——麦基的故事理论。——CNN
麦基是世界上最有名和最受尊崇的讲故事艺术讲师。——《华尔街日报》
他对故事讲述的深邃洞察和广博知识无人能比。——《洛杉矶时报》
电影行业的公开秘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教练。——《名利场》
融合了电影的摩登艺术和讲故事的古老手艺。——《每日新闻》
罗伯特・麦基强有力地教会我们什么是生命、死亡和人类的心灵。——《独立报》
美语发音秘诀 豆瓣
作者: Ann Cook 译者: 吕明 / 李莘 群言出版社 2013 - 2
《新东方•美语发音秘诀》从美国人日常会话的习惯和特点出发进行讲解,涉及语调、重音、断句、弱读、连读、美音中难发的音、紧元音和松元音、牙槽骨、鼻辅音和喉辅音以及汉语发音与美音的对比等。书中含有大量练习,讲练结合,让读者随时巩固。作者Ann Cook用心独到,擅长用形象的图画说明复杂的发音现象,方便读者领会和掌握。随书配有MP3光盘,几乎涵盖书中所有内容的录音;录音为作者亲自朗读,发音清晰标准、原汁原味,便于读者模仿练习。
《新东方•美语发音秘诀》编辑推荐:不枯燥!用直观的图片帮助读者理解语言现象;有依据!结合现实中的语言行为讲解发音技巧;易模仿!作者地道的美语发音方便跟读和练习;多练习!讲解中贯穿大量练习让读者随时巩固。亚马逊No.1语音书《美语发音13秘诀》全新改版,更丰富的内容,更合理的章节设置,带给读者更顺畅的阅读体验。
新版的变化与亮点:
1.按照读者的学习习惯重新调整各章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顺畅;
2.第一章增加对发音技巧和术语的总结,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3.新增心理语言学章节,帮助读者克服语言学习障碍,更具专业性和参考性;
4.新增Teacher’s Guide章节,详细指导各章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Digital Minimalism 豆瓣
7.8 (16 个评分) 作者: Cal Newport Portfolio 2019 - 2
Minimalism is the art of knowing how much is just enough. Digital minimalism applies this idea to our personal technology. It's the key to living a focused life in an increasingly noisy world.
In this timely and enlightening book,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Deep Work introduces a philosophy for technology use that has already improved countless lives.
Digital minimalists are all around us. They're the calm, happy people who can hold long conversations without furtive glances at their phones. They can get lost in a good book, a woodworking project, or a leisurely morning run. They can have fun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without the obsessive urge to document the experience. They stay informed about the news of the day, but don't feel overwhelmed by it. They don't experience "fear of missing out" because they already know which activities provide them meaning and satisfaction.
Now, Newport gives us a name for this quiet movement, and makes a persuasive case for its urgency in our tech-saturated world. Common sense tips, like turning off notifications, or occasional rituals like observing a digital sabbath, don't go far enough in helping us take back control of our technological lives, and attempts to unplug completely are complicated by the demands of family, friends and work. What we need instead is a thoughtful method to decide what tools to use, for what purposes,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Drawing on a diverse array of real-life examples, from Amish farmers to harried parents to Silicon Valley programmers, Newport identifies the common practices of digital minimalists and the ideas that underpin them. He shows how digital minimalists are rethinking their relationship to social media, rediscovering the pleasures of the offline world, and reconnecting with their inner selves through regular periods of solitude. He then shares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these practices into your life, starting with a thirty-day "digital declutter" process that has already helped thousands feel less overwhelmed and more in control.
Technology is intrinsically neither good nor bad. The key is using it to support your goals and values, rather than letting it use you. This book shows the way.
2019年2月14日 在读
Finally... 接下来要开始做笔记。
实体书倾向
如何正确吵架 豆瓣
THE HEART OF THE FIGHT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朱迪斯·莱特 / 鲍勃·莱特 译者: 鍾辰麗 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 3
学会有效争吵,吵出持久幸福
◎编辑推荐
☆ 爱情也许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童话,幸福却只能来自积极坦诚的撞击,哪有不吵架的伴侣?你们对待争吵的态度,将决定你们关系的未来。
☆ 本书作者莱特夫妇对婚姻进行了30年研究,在伴侣培训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他们发现,一味回避争吵、维持表面和谐的做法,会让伴侣失去共同成长的机会,对爱情有害无益。只有学会正确的吵架方式,勇敢吵,坦诚吵,才有机会解决你们各自身上和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作者将日常生活中的争吵分为15类,剖析了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各种常见误区,提出了帮助伴侣获得幸福的6条技巧。争吵不仅仅是具体事件引发的,它还可能反映出一方或双方未被满足的渴望、未被解决的问题以及某种需要打破的思维模式。你们要做的,正是借着吵架的机会挖掘这些意义,从而让你们不仅有相爱的激情,更懂相守的艺术。
◎ 内容简介
你也许见过很多教你避免吵架、和谐沟通的婚姻指南,本书的主题却正好与之相反。莱特夫妇在对大量伴侣进行研究、提供咨询和培训的基础上提出,将无效争吵转变为高效率、有意义的争吵,借争吵之机发掘其后隐藏的真正问题,才是促进亲密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
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吵,徒然让无效争吵一再损害伴侣间的感情。本书将教你分辨15种最常见的争吵类型,并介绍挖掘争吵的本质、将冲突转变为幸福的6个技巧。你将看到,某些通过主流文化深入人心的爱情理论是多么不可靠,能给双方带来真正幸福的亲密关系其实需要你们走下云端,在脚踏实地的冒险中获得。你们能走上持续幸福的道路,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奥秘尽在每一次小小的争吵之中。
◎ 名人推荐
无论是对待朋友、生意伙伴还是伴侣,只要你想建立真诚、充满活力的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吵架》都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创新之作,它会用你意想不到的方法教你如何积极与人相处。
—— 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畅销书《心灵鸡汤》(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作者
莱特夫妇的创新方法与研究可谓最实用而有效,可以将伴侣与个人的潜能与满足感最大化。
—— 巴内特·巴恩(Barnet Bain),电影导演、《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执行制片人
一部切实有效的伴侣指南。莱特夫妇在大量婚姻咨询的基础上告诉我们,为什么伴侣需要争吵。放心争吵吧,但要用正确和充满创意的方法去吵。你要学习的内容尽在这本书里。
—— 拉里·克什鲍姆(Larry Kirshbaum),时代华纳出版集团前CEO
《如何正确吵架》有充分的社会学证据支撑,是对作者和其他人研究的一次呈现。需要此类建议的伴侣们会发现,本书轻松生动的行文令人乐在其中。
—— 芭芭拉·J. 里斯曼(Barbara J. Risman, PhD),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副主席
无论是交友、恋爱还是结婚,我们想要发展出良好的关系,都需要投入地与对方互动。莱特夫妇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指南,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投入而非回避,才能享有稳固的关系。
—— 桑妮亚·乔凯特(Sonia Choquette),《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直觉力培训第一人
我参观过莱特的工作坊,学员们充满活力、条理清晰、坦诚直率的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会告诉你,完美关系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值得注意的细节。
—— 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百思买(Best Buy)前CEO
我从来没有像喜欢《如何正确吵架》这样喜欢一本关于婚姻的书,它介绍了如何重塑伴侣间的冲突,让你们能永远在一起!本书中关于冲突的新概念令人着迷,它们能帮助解锁并维持健康的神经化学反应,不畏惧任何问题和危机的考验。我已经迈进婚姻的第46个年头,这本书给了我新的启示,让我能始终坚持与丈夫实现健康的沟通。不管你们是即将结婚还是希望目前的婚姻能够天长地久,这本书都是必读书。
—— 朱迪斯·E. 格拉泽(Judith E. Glaser),畅销书《对话智商》(Conversa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
情侣们讨厌冲突,雇员们讨厌冲突,连你的宠物都讨厌冲突,但冲突和随之而来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而你越爱一个人,或越想爱一个人,你们就越容易发生冲突。然而,如果你们以公平、有爱的方式争吵,这反而会让你们更加亲密。朱迪斯和鲍勃向你展现了正确与错误的吵架方式,每对伴侣都该读这本书。
—— 马克·瓦德门 (Mark Waldman),宾夕法尼亚大学灵性与心智中心副研究员、治疗师
《如何正确吵架》有一个听起来反常识的大前提:你们相爱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快乐,而是为了帮助你们双方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提供了非同寻常、有说服力、充满智慧和关爱的新方法,值得推崇。
—— 托尼·西蒙斯(Tony Simons, PhD),康奈尔大学副教授,《正直的红利》(The Integrity Dividend)作者
如果你渴望童话般美好的爱情,那么你会失望的,因为在任何关系中——无论是公是私——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学会将冲突变得具有建设性是获得稳固关系的诀窍。《如何正确吵架》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冲突拉近双方距离,你会发现这种冲突需要你们共享过往体验,更深入地互相了解,并发展出历久弥新的信任。
—— 布莱恩·巴特利特(Blaine Bartlett),国际知名演讲家、高管教练、管理顾问以及企业与领导力开发专家,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董事
我读过不少关于如何更好地爱你的伴侣的书,但从没读过教你如何正确吵架的书。莱特夫妇不仅阐明了最基本的道理,更介绍了一系列以建立持续而充满活力的关系为终极目标的策略。
—— 梅丽莎·G. 威尔逊(Melissa G. Wilson),畅销书《人脉已死》(Networking is Dead)作者
◎ 获奖记录
获得2016年度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银奖
当下的启蒙 豆瓣 Goodreads
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译者: 侯新智 / 欧阳明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12
[编辑推荐]
● 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理查德·道金斯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尤瓦尔•赫拉利2018年最爱的书之一。
● 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一部关于人类进步的英雄史诗。
●《当下的启蒙》用数据和事实揭示出世界的真相: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丧,而是燃;我们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进步,还将继续进步。用这本书点燃生活的勇气,亲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一上市就火爆,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0年来,启蒙运动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科学家展示出来,雄辩地证明:通过理性和同情来促进人类的繁荣,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类进步的故事,是富有英雄色彩的,是光荣的,是令人振奋的。这个故事属于全部人类,属于任何兼具理性和生存欲望的有情众生,它只要求我们坚信——活着好过死亡,健康好过疾病,富足好过匮乏,自由好过胁迫,幸福好过苦难,知识好过迷信和无知。
四个春天 豆瓣
8.2 (80 个评分) 作者: 陆庆屹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
《四个春天》是陆庆屹首部文字作品,文字质朴动人,摄影温暖治愈。24篇优美散文,展现了一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多才多艺、幽默达观的老夫妇;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活泼生动的故乡旧人,并记述了他们诙谐且充满生活哲学的小故事;在书页间搭建起西南小城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同时也饱含诗意的生活景象。
云彩收集者手册 豆瓣
The Cloud Collector’s Handbook
8.2 (161 个评分) 作者: [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译者: 王燕平 / 张超 译林出版社 2018 - 3
本书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 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 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豆瓣
RÊVER
6.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芭芭拉·德·内格罗尼 译者: 张蠡墨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那就让我们假定我们是睡着了。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语:“如果梦境是晦涩的,那是为了不让我的意识所反对的潜在想法遭到泄露,是迫不得已。”诗人亨利·米肖又认为,做梦的我们身上有着“午夜人”般奇特的经历,他是我们自身的“反面”。人类总是被 定义为理性动物或政治动物,那么,我们能否将人类定义为“做梦的动物”?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课题,本书将对弗洛伊德所称“梦的工作”展开分析,这一心理过程也引发诸多哲学家的兴趣,从斯多葛学派到大卫·休谟,从笛卡尔到狄德罗,乃至斯宾诺莎和尼采,无数哲学家都曾诠释过梦,甚至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其众多作品中所描绘的遐想的流动,也被人们认为是“白日做梦”的典型案例。
梦的外延在文学与电影创作中被不断扩展,甚至在政治生活中被赋予了意义。一九六三年,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一九八四》中,温斯顿经历了极权主义的摧残,从此不再做梦了;而纳粹高层领导人罗伯特·莱伊曾写道:“在德国,唯一有着私人生活的人,是那些睡着了的人。”最终,人们说“人生如梦”。 做梦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慰藉吗?一个梦境不复存在的世界会使人类变得更加幸福,还是将成为一个泯灭人性的世界?
“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威廉·莎士比亚让罪行骇人的麦克白夫人夜夜梦游,在噩梦中聊度余生。梦的奥义,或许就隐藏在这出人类的悲剧之中。
《梦》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时间 豆瓣
PERDRE SON TEMPS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尔科姆·阿迈尔 译者: 史烨婷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我们的,卢基里乌斯,除了时间。
——塞内加,《给卢基里乌斯的信》
时间,人类所创造出的最难以琢磨、也无法轻松谈论的概念;与时间的关系,是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中最为独特的一环。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写下:“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 ,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人类能否准确定义“时间”呢?从贺拉斯、塞内加、海德格尔到亨利·柏格森,哲学家们探寻时间的本质,但正如我们至今无法实现像科幻小说描写的那样在时间中旅行,时间不曾理会人类的判读与研究,仿佛永远是“逝去的”,是马塞尔·普鲁斯特只能追忆的似水年华。而时间见证的剧变与它一手锻造的财富,影响着人类使用的工具,人类的创造物,甚至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当有人声称“时间就是金钱”、可以被赢得和掌控时,我们又给予流逝的时间以物质性。面对时间的定义,本书阐释了人类思想企图靠近答案的诸多尝试。
尼采曾指出人类的奇怪处境:因为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人不停地在计划和记忆间徘徊,而又是宿命般地,人类总是试图与遗忘对抗,连同时间一道,这些概念也成为基本命题。在时间中踽踽独行的个体和因为时间而联结的人类社会,最终使人类对时间的遐思回归于其自身的复杂性。“逝去的”时间——这个问题因此比我们所认为的要深刻,通过这个问题,最终我们必须要问:应该把我的自由奉献给谁?奉献给哪件事?
《时间》是读库“哲学系”译丛中的一种。“哲学系”译丛是一套由读库引自法国的哲学通识读物,每册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打破学术艰涩壁垒,引入哲学思考方法,触及现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每册小书都尝试以举证、思想取径与解读的方式,既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也解决周遭生活的小烦恼;既享受思想之乐,也体验文字之美,使追求新知与热爱智慧成为可能。
失明的摄影师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罗森斯坦 / [英] 坎迪亚·麦克威廉 译者: 陈觅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多年前,“感觉之眼”盲人教育机构在墨西哥成立,那时,没人想过会有如此之多的盲人开始摄影,更没人想到他们的摄影能让视力健全的人感动。
他们只是将相机稳稳地放到盲人的手中,让盲人在拍摄的过程中放下失去的沮丧,在更多的交流与反馈中,冲破自身的生存困境。
现在,我们看到了盲人们拍摄的照片:青草为春天散发的芳香,窗帘边带刺花束的形状,西瓜清凉甜腻的味道,一只破碗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原的悲伤,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都被好好地收藏了起来;我们也听到了盲人的声音:黑暗不只一种,光会以各异的方式渗入眼睛,他们能随之感受到变幻的色彩、温柔的光屑、细如飞蛾的翅翼,甚或超然于光影之外的一切;感官不只一种,即使看不见,也能去闻、去触、去听、去尝、去感受迎面而来的人类世界。
请翻阅这本由盲人完成的摄影散文集,你也许会发现:
温柔地捕捉一个时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贪婪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明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并非全然不幸的生活方式。——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我们的肉眼真是可怜,它们捕捉不到看不见的事物。——卡赞扎基斯
对陈词滥调与先入之见,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挑战它们。《失明的摄影师》正是这么做的。它打破了双方的障碍,展现了当我们屏弃怀疑、大胆追逐梦想时所能取得的成果。图像不只能被眼睛看到,也可以通过心灵获取。——史提夫•汪达
这些照片中颤动着希望,不是感情用事地希望被彻底“治愈”,而是希望明天能有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可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坎迪亚•麦克威廉
在这个广阔世界中,盲人同视力健全的人一样,每一次与事物相遇,都有全部身心的参与,都要调动复杂的感觉中枢,都伴随独特的思维与想象。每一张照片都是对一次相遇的记录:无论对象是人、建筑、墙、水果、花朵、玩具、街道、厨房、客厅、卧室、海滩、泳池、阳光、阴影还是黑暗。盲人摄影师拍下这些瞬间,因为它们等待着被拍摄。——梅尔•古丁
声律启蒙:注音朗读版 豆瓣
作者: [清]车万育 著 / 吴冠中 绘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1
国学经典诵读佳作《声律启蒙》,市场唯一注音朗读版!
逐字注音,内附独家二维码音频,给孩子听,古典中国的风云雨雪、花鸟鱼虫。
32幅吴冠中精美绘画,给孩子看,万里中国的山川河流、屋舍桑田。
❀❀❀❀❀❀❀❀❀❀❀❀❀❀❀❀❀❀❀❀❀❀❀❀
《声律启蒙》为经典国学读本,为 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以音韵分编,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鱼虫、人事器物……
虚实结合,音韵协调,读来朗朗上口,妙不可言。
虽为启蒙读物,但文学性不输古代诗词歌赋,
因此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
朗读:张晓雅 郭鹏超
音乐:A.J Alex & Yan One
亲密关系(第5版) 豆瓣 Goodreads
Intimate Relationship
8.8 (70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兰·米勒 / [美]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王伟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1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有许多,但从心理学角度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而系统总结的专著尚为数不多。
《亲密关系》从一出版,就立即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有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Real-Time Rendering, Third Edition 豆瓣
作者: Tomas Akenine-Moller / Eric Haines A K Peters/CRC Press 2008 - 7
Thoroughly revised, this third edition focuses on modern techniques used to generate synthetic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 With the advent or programmable shaders, a wide variety of new algorithms have arisen and evolv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edition discusses current, practical rendering methods used in game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t also presents a soli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levant mathematics for the field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all in an approachabl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