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谎言之家 豆瓣
En helt vanlig familj
作者: [瑞典] 马提亚斯·爱德华森 译者: 郭腾坚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在瑞典每60人就有1人在读的超级畅销书!作品已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出版,在德国连续几周跻身畅销榜单!
◆我们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三口之家,然而每个人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那场无法挽回的悲剧,生活的假象在顷刻间分崩离析。
◆三个视角,一个故事,“罗生门”一般的讲述,每一次视角切换都是惊天反转!
◆超好口碑!各大媒体一致好评!《纽约时报》将其列入“七大夏季悬疑排行”!“家庭生活中的所有激情、恐惧、失望、愤怒以及谎言,酝酿一出险象迭生的法庭剧,直到最后一刻,真相才真正浮出水面。”——《泰晤士报》
◆在丹麦一经出版就跃入畅销榜,位列丹麦最大连锁书店TOP3,并被读者评为“本月最佳阅读体验”!
◆作者马提亚斯·爱德华森为瑞典作家暨教师,写作之余,教授瑞典语和心理学,心理悬疑超高技巧,悬念设置引人入胜!
◆一桩谋杀案、一场审判、一个功能失调的三口之家,人人都在说谎!这是一本需要你亲自寻找答案的小说。
桑德尔家是一个让人艳羡的三口之家。星期六夜里,游乐场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邻居目击了桑德尔家小女儿的身影。女孩被捕了,真相却出现了不同的版本。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编织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谎言世界。
父亲亚当:我是一位父亲,也是“诚实在人间的化身”。我最深的恐惧就是保护不了我的家人。在那个改变一切的深夜里,当我看到头发湿透的女儿偷偷溜进卧室,当我看到那件染血的女式衬衫——我必须做出选择。
女儿史黛拉:大家都认为我有病,连我的家人也不例外。我无法成为老爸期待的完美女儿,也频频让老妈情绪低落地落荒而逃。我们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可每个人都藏着深不可测的秘密。更荒唐的是,克里斯死了,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母亲尤丽卡:我从来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曾经努力过,但看到史黛拉坐在被告席上,我才意识到:我的失败真是无比彻底、不可饶恕。当我望着法庭上眼神空洞的女儿,长久以来在幽深隧道里互相撞击的情感忽然找到了出口:为了我的家庭,我会不择手段。
2021年1月28日 已读
一口气读完,确实有意思。其中触及到了一种关于亲子和家庭的真相,不管外表如何其中的坚固纽带都是很难被任何事情摧毁的。这种家族的纽带在一些时候是生存血脉,另一些时候是令人窒息的枷锁,更多时候两者都是。
小说 悬疑
无声告白 豆瓣 Goodreads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8.0 (39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绮诗 译者: 孙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7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最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课题。
——《Vogue》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最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一本小说。
——美国《大观》杂志
2019年3月10日 已读
看到最后两章忍不住哭了,这里面几乎每个角色都能让人找到自身的投射,作者真的是把海外移民两代人的心理揣摩得很透彻。作者文笔很成熟,读起来相当顺畅,唯一的缺点是故事的展开里有太多内心的描写,有些细微的感情全靠内心独白体现,感觉不够扎实。忍不住想象这本书会拍成什么样的电影
女性 小说 美国
赤朽叶家的传说 豆瓣
赤朽葉家の伝説
8.4 (47 个评分) 作者: [日] 樱庭一树 译者: 田肖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赤朽叶家的传说》内容简介:祖母是有预知能力的千里眼,见证了战后高度经济增长的神迹。母亲是著名的畅销漫画家,描绘着信仰破灭一代的叛逆生活。我,平庸得简直一无是处,在这个时代中无所事事着……
赤朽叶瞳子,一个自认成长过程没故事可说的平凡女孩;家族的辉煌过去,是她唯一的骄傲。一天,外婆万叶临终前竟然告白:“我曾经杀了一个人,但并非心怀恶意……”为解开外婆的秘密,她开始探寻家族种种光怪陆离的传说与人物,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小村庄看似平静但暗潮汹涌,外头的世界正经历着大动荡。赤朽叶家的女子,也卷进了翻滚不停的时代狂潮……
失物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Lost Things
8.3 (8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约翰·康诺利 译者: 安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二战时,男孩戴维的妈妈得了重病。他强迫自己执行一套规定,因为他相信妈妈的命运跟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单数糟,双数好,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要双数……尽管他小心翼翼,可妈妈还是弃他而去。丧母的悲伤和痛楚,使戴维不能自已。父亲再婚所带来的惊愕和冲击,对继母及新生儿弟弟的嫉妒与憎恶…深深的幽怨在戴维的身边织就一个幻灵的诡境,他听见了书在说话。从小就和妈妈一起阅读的童话故事,迥异于常的白雪公主、小红帽、骑士罗兰……从黑夜里、从林地里召唤戴维,呼唤他进入一个充满残酷、血腥、征伐的险境。在那里,一切如同真实的人生道路,充满了险恶和重重难关。惟有不逃避、惟有肯原谅,惟有找到神奇国度里那本被遗忘的《失物之书》,戴维才能得到新生。
2017年10月25日 已读
2007年夏天,实习的三个星期里读了这本书。内容已经基本忘光,只记得开头的几页沉郁又缓慢,读得艰难,但往后读下去渐渐陷入书里,结局给我的震动现在还清晰记得。
小说 成人童话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新名字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a del nuovo cognome
9.1 (576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新名字的故事》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在她们的人生以最快的速度急遽分化的那些年里,她们共同体验了爱、失去、困惑、挣扎、嫉妒和隐蔽的破坏。

莉拉在结婚当天就发现婚姻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欲介入了斯特凡诺的家族生意,似乎成为了她和埃莱娜小时候都想成为的那种女人。久未有身孕的莉拉,和埃莱娜去海边度假休养。而在伊斯基亚岛的那个夏天,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出于对莉拉所拥有的爱情的愤怒,“我”(埃莱娜)奋力摆脱这个破败、暴力、充满宿仇的街区。“我”成了街区的第一个大学生,并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孩订婚,甚至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我”以胜利者的形象回到那不勒斯,却发现告别了丑陋婚姻的莉拉,在一家肉食加工厂备受屈辱地打工。

当“我”发现自己的小说,其实完全窃取了莉拉交托给“我”的秘密笔记本里那些独特的力量和灵感,“我”被迫面临一个极度痛苦的问题:“我”和莉拉,到底谁离开了,又是谁留下了?
精神科的故事:空中秋千 豆瓣
空中ブランコ
7.2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奥田英朗 译者: 王维幸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8
《精神科的故事:空中秋千》是著名作家奥田英朗“精神科的故事”系列第二部,第131届直木奖获奖作品。
伊良部综合医院地下室的精神科又来了新患者,不能荡空中秋千的马戏团演员、总想搞点破坏的精神科医生、凶神恶煞的黑社会,趾高气昂的小说家……这一次的病人可都是大有来头,伊良部还能靠着匪夷所思的方法治愈他们吗?这家伙到底是高明还是愚笨?他的应对方法究竟是胡闹还是确有依据?
在看似简单的病症背后,其实每位患者都被现代生活的重负所累,伊良部医生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们轻轻松松地走出去,再度找回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精神科的故事:空中秋千》在韩国连续四年销量超过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成为第一畅销书,被多次改编成爆红影视剧。每天忙忙碌碌、身心疲惫的人,这是一本真正可以帮你解忧的书,没来得及请《解忧杂货店》浪矢老爷爷化解的烦恼,就来找伊良部吧。装模作样的人生是不会开心的,只有读完这本书,你才会快乐。
The Dice Ma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Luke Rhinehart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 1999 - 1
The Dice Man is a semi-comedic[citation needed] novel published in 1971 by George Cockcroft under the pen name Luke Rhinehart and tells the story of a psychiatrist who begins making life decisions based on the casting of dice. Cockcroft wrote the book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s of using dice to make decisions while studying psychology.[1] The novel is noted for its subversivity, anti-psychiatry sentiments and for reflecting moods of the early 1970s. Due to its subversive nature and chapters concerned with controversial issues such as rape, murder and sexual experimentation, it was banned in several countries.[2] Upon its initial publication, the cover bore the confident subheader, "Few novels can change your life. This one will" and quickly became a modern cult classic.[citation needed]
The book went through a number of republishings -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acquired the even more confident subheader "This book will change your life", in spite of its being a highly edited version of the original.[verification needed] Perhaps because of this, and despite the author and the character both being from the USA, it was initially less successful tha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candinavia
2017年2月26日 在读 刚看了个开头,是否改变人生观还未可知,但作者笔法真的很有趣……
小说
Golden Slumber: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 豆瓣
ゴールデンスランバー
9.2 (8 个评分) 作者: 伊坂幸太郎 / Isaka Kotaro 译者: 李彥樺 獨步文化 2009 - 4
「我得告訴你,人生可沒那麼好混!」
平凡的送貨員──青柳雅春和多年不見的老友森田森吾偶遇,卻突然被告知首相即將被暗殺,而青柳則是兇手!!還一頭霧水的青柳,早已成為警方不擇手段要緝捕的對象,更慘的是,馬上成為媒體炒作下十惡不赦的罪人,唯一的對策只有不斷的逃、逃、逃......一路上,小混混、無差別連續殺人魔、前女友等各路人馬相繼出現,情義相挺,他最後會栽在莫名其妙的命運作弄中,還是能順利逃出重圍呢?
逃吧,活下去吧。活著才是對「噩運」最大的反擊!
以《死神的精確度》風靡文壇影壇
愛與和平好青年──伊坂幸太郎
這是一場生存遊戲,活著才是最生猛的反擊!
要將我的命運改寫成悲劇!?上帝說好,我可沒答應!
青春熱血、痛快淋漓的黑色幽默劇
逗趣無厘頭的對白,連星爺也要說:I服了YOU!
四冠王!伊坂幸太郎現時點集大成之作!
2008年 書店大賞 第一名
2008年 山本周五郎獎
2009年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 第一名
2009年 我想看這本推理小說 第一名
2008年 週刊文春推理小說 BEST 10 第二名
《達文西》雜誌BOOK OF THE YEAR 2008 第二名
【Golden Slumber】
golden
1.黃金的、金的。
2.最棒的、最美好的。
slumber
1.睡覺、打瞌睡。﹙vi.﹚
2.睡眠。通常指淺眠、瞌睡。﹙n.﹚
英國伊麗莎白時期的劇作家托馬斯.德克﹙Thomas Dekker【1572? ~ 1632】﹚筆下的搖籃曲「Golden Slumbers Kiss Your Eyes」中的名句。亦被收錄在英國童謠《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之中。
披頭四﹙The Beatles﹚的專輯《Abbey Road》﹙1969年發行﹚中所收錄的歌曲名稱。這張專輯當初是以唱片的形式發行,B面從「You Never Give Me Your Money」到「The End」是一連串壯麗的組曲,「Golden Slumbers」則是其中的第6首。
據說是保羅.麥卡尼到父親家中遊玩時,偶然在《鵝媽媽童謠》中讀到上述的部分,從中獲得了靈感。
蚱蜢 豆瓣
グラスホッパー
作者: 伊坂幸太郎 译者: 王華懋 獨步文化 2012 - 11
◆本書為獨步文化於2007年出版的《蚱蜢》改版書!
◆以《死神的精確度》風靡文壇影壇,愛與和平好青年─伊坂幸太郎,2004年直木賞候選作品
「我們一出生就註定要死亡,有什麼比這更殘忍?」
幽默、寫實、懸疑、奇想天外
殺手業界菁英盡出,演奏一首灰色的末日交響曲!
這個世界瘋狂、絕望、悲慘、惡人氾濫……
人們汲汲營營,掙扎求生;尋求平靜,只是徒勞。
每個人,其實都渴望死亡。
如果上帝的食譜早已決定,端出來的又會是什麼料理?
【精采內容】
我們的存在,只為了互相殘殺……
鯨;他,專為政治家滅口,專長是教唆自殺。
只要直視鯨的眼睛,便會看見絕望。隨身攜帶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是他心靈唯一的歸依。為了擺脫受害者亡靈,決定清算過去……
蟬;他,殺人易如反掌,擅長滅門血案。
不甘被「經紀人」指使,拒當「被操控的人偶」……
鈴木;他,不是殺手,對妻子的愛是唯一的武器。
為了替亡妻復仇,鈴木潛入詐騙集團,不料被人搶先,目睹仇人遭車輾斃。一路追蹤下,竟和殺手一家相處甚歡。萬萬不知就此點燃殺手們的戰火,黑暗業界譁然。
三個互不相識的人如何遇上彼此?這場相識又是幸與不幸?!
精妙的伏筆設計,不看到最後永遠不知道真相!
【好評推薦】
「伊坂幸太郎是天才,他將會改變日本文學的面貌!」──宮部美幸
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 豆瓣 Goodreads
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
8.4 (17 个评分) 作者: Neil Gaiman William Morrow 2013 - 6
Sussex, England. A middle-aged man returns to his childhood home to attend a funeral. Although the house he lived in is long gone, he is drawn to the farm at the end of the road, where, when he was seven, he encountered a most remarkable girl, Lettie Hempstock, and her mother and grandmother. He hasn't thought of Lettie in decades, and yet as he sits by the pond (a pond that she'd claimed was an ocean) behind the ramshackle old farmhouse, the unremembered past comes flooding back. And it is a past too strange, too frightening, too dangerous to have happened to anyone, let alone a small boy.
Forty years earlier, a man committed suicide in a stolen car at this farm at the end of the road. Like a fuse on a firework, his death lit a touchpaper and resonated in unimaginable ways. The darkness was unleashed, something scary and thoroughly incomprehensible to a little boy. And Lettie—magical, comforting, wise beyond her years—promised to protect him, no matter what.
A groundbreaking work from a master, The Ocean at the End of the Lane is told with a rare understanding of all that makes us human, and shows the power of stories to reveal and shelter us from the darkness inside and out. It is a stirring, terrifying, and elegiac fable as delicate as a butterfly's wing and as menacing as a knife in the dark.
Dark Matter 豆瓣
作者: Zeh, Juli 译者: Lo, Christine 2010 - 3
Sebastian and Oskar have been friends since their days studying physics at university, when both were considered future Nobel Prize candidates. But their lives took divergent paths, as did their scientific views. Whenever Oskar comes to visit from his prestigious research post in Geneva, there is tension in the air, and it doesn't help their friendship that he feels Sebastian has not lived up to his intellectual capacities, having chosen marriage and fatherhood as an exit strategy. A few days after a particularly heated argument between the two men, Sebastian leaves his son sleeping in the back seat while he goes into a service station. When he returns, the car has disappeared without trace. His phone rings and a voice informs him that in order to get his son back he must kill a man. As Sebastian's life unravels, the only person he can safely reach out to is Oskar. Then Detective Schilf comes on the scene, with a most unorthodox method of uncovering the truth. With intelligence, wit, precision, and grace, Juli Zeh crafts a philosophical thriller which uses the clash of the ideal and the material worlds, the bending of reality, and the search for a definition of time to explore the ideas of guilt and innocence and the infinite configurations of love.
2012年10月26日 已读
看了快一个月才看完,整本书阅读时的感受都被拉长了,因而部分缺点可能被放大了。但以看完末页的感受而言,全书亮点和缺点几乎一样多,而且有的缺点是看同人文中能发现的一些通病。
小说
死亡拼图 豆瓣
作者: 胡芯 2010 - 7
《死亡拼图》内容简介:触目惊心的案发现场,扑朔迷离的案情,步步紧逼的诡异气氛,一个大学新生所遭遇到的令人震惊的“通炙梦境”成熟机智的刑侦队长,把一切不可能发生的案情一丝丝地解开,和一切未知斗智斗勇,新鲜的文字,刺激的情节,诡异的手法。无法解释的悬疑,一切都将从那个神奇的“通灵”女孩开始……
2012年1月20日 已读
Σ(⊙▽⊙"a... Σ(⊙▽⊙"a...情节……不予置评,如果说有什么让我有好感的东西,就是在一开头作者开了个关于threesome的笑话颇有某集电视剧风格Σ(⊙▽⊙"a...
小说 悬疑
Hide and Seek 捉迷藏 豆瓣
作者: Ian Rankin 1998 - 1
A junkie lies dead in an Edinburgh squat, spreadeagled, cross-like on the floor, between two burned-down candles, a five-pointed star daubed on the wall above. Just another dead addict - until John Rebus begins to chip away at the indifference, treachery, deceit and sleaze that lurks behind the facade of the Edinburgh familiar to tourists. Only Rebus seems to care about a death which looks more like a murder every day, about a seductive danger he can almost taste, appealing to the darkest corners of his mind ...
2011年6月29日 已读
兰金老湿果然很喜欢在故事结构和叙述手法上动脑筋,这本看得好过瘾!只写了七天,但是极其丰满紧凑。可惜里头的各种明喻暗喻限于语言水平只能看懂一半,是为一大遗憾。
Rebus 小说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D. H. Lawrence Penguin Classics 2008 - 11
Banned and vindicated, condemned and lauded, Lady Chatterley's Lover is D.H. Lawrence's seminal novel of illicit passion and forbidden desire. This Penguin Classics edition is edited with notes by Michael Squires and an introduction by Doris Lessing. Constance Chatterley feels trapped in her sexless marriage to the invalid Sir Clifford. Unable to fulfil his wife emotionally or physically, Clifford encourages her to have a liaison with a man of their own class. But Connie is attracted instead to Mellors, her husband's gamekeeper, with whom she embarks on a passionate affair that brings new life to her stifled existence. Can she find true equality with Mellors, despite the vast gulf between their positions in society?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novels in English literature, Lady Chatterley's Lover is an erotically charged and psychologically powerful depiction of adult relationships.
In her introduction, Doris Lessing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awrence's sexual politics,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wife Frieda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the First World War. Using the complete and restored text of the Cambridge edition, this volume includes a new chronology and further reading by Paul Poplawski and notes by Michael Squires.
小团圆 豆瓣
7.9 (158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Knots and Crosses 豆瓣
作者: Rankin, Ian St Martins Pr
Book Description Detective John Rebus: His city is being terrorized by a baffling series of murders...and he's tied to a maniac by an invisible knot of blood. Once John Rebus served in Britain's elite SAS. Now he's an Edinburgh cop who hides from his memories, misses promotions and ignores a series of crank letters. But as the ghoulish killings mount and the tabloid headlines scream, Rebus cannot stop the feverish shrieks from within his own mind. Because he isn't just one cop trying to catch a killer, he's the man who's got all the pieces to the puzzle... Knots and Crosses introduces a gifted mystery novelist, a fascinating locale and the most compellingly complex detective hero at work today. About the Author Ian Rankin was born in the Kingdom of Fife in 1960. In 1997 he was awarded the Macallan Gold Dagger for Fiction for Black and Blue. His subsequent Rebus novels have all bee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s. He lives with his wife and two sons in Edinburgh.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2011年5月12日 已读
对于本格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甚至算不得推理,大概和日本的所谓社会派更接近。但是兰金老师的文笔和对文章节奏的把握非常赞,文中视角变换得丰富又不杂乱,加上灵活的用词,整本书读得非常视觉化,很舒畅。在情节的铺陈上多少还有点不足,但是作者第一本书,又是27岁写成,实在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