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自由的窄廊 谷歌图书
作者: 戴倫.艾塞默魯 / 詹姆斯.羅賓森 讀書共和國╱衛城出版 2020 - 01
解答人類政治史上最大難題的偉大之書。──賈德.戴蒙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問題已經不只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而是居然有國家能成功。
***
為什麼有些國家能保障自由,有些國家卻宰割公民?還有些國家徒具形式,根本無法有效治理?

自由,意謂不受他人力量宰制,無須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可是,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自由十分罕見。多數時候,強者為所欲為,弱者任憑宰割。理當維持秩序的國家機器若非不存在,就是淪為壓迫的幫兇。為什麼會這樣?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教授回顧古今中外,引領讀者走訪一個又一個文明故事。從雅典城邦、阿拉伯與中東、非洲、夏威夷與大洋洲、前蘇聯、歐洲、中國與美國。兩位作者主張:國家機器強,社會更要強,互相制衡,踏入「窄廊」,自由才有保障。

本書結合兩位最優秀的政治與經濟學家,奠基於多年原創研究,建構一套清晰、具體的政治經濟學模型。非常適合回應當前全球關心的重大課題:
◆ 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進入通往自由的窄廊?這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嗎?
◆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是自由嗎?專制國家締造經濟榮景後,能夠回頭保障公民自由嗎?數位極權國家崛起,會終結自由秩序嗎?
◆ 國家在什麼狀況下無法繼續保障自由?國家機器失控,還是社會癱瘓國家?美國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失去自由的國度嗎?臺灣呢?

不折不扣的大歷史分析,民主起源論最精彩的一說。──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本書特色

民主在退潮,自由在崩壞,身處動盪的時代,
馴服國家機器、保障公民自由的關鍵究竟何在?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跨越千年政治、經濟與歷史,
解答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政治難題。   作者簡介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專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是僅次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榮耀,也是未來最熱門的諾貝爾獎人選。2016年再獲BBVA基金會前沿知識獎(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表彰他在經濟、財務金融與管理學上的傑出貢獻。艾塞默魯是全球經濟學文獻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十名經濟學者,他的論文產量驚人,是經濟學界最猛悍的新秀。

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

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既是政治學家也是經濟學家。他是世界知名的非洲與拉丁美洲專家,目前在玻利維亞、剛果、獅子山共和國、海地與哥倫比亞各國皆主持研究計畫,每年夏季會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安地斯大學授課。

譯者簡介

劉道捷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等身,包括《大逃稅》、《世界不平等報告2018》、《這才是價值投資》等,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
2024年11月21日 想读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瘋狂而古怪,傲慢又聰明的女子們--不被理解的痛楚,女性憂鬱症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미쳐있고 괴상하며 오만하고 똑똑한 여자들
9.4 (9 个评分) 作者: 河美娜(하미나) 译者: 徐小為 大塊文化 2023 - 3 其它标题: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瘋狂而古怪,傲慢又聰明的女子們-不被理解的痛楚,女性憂鬱症 /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


為什麼20、30歲的女性容易得憂鬱症?
會得憂鬱症不是因為「本來就有病」

讓她們以自己的語言述說
擺脫醫學疾病與社會汙名的定義
替女性書寫全新的受苦簡史

  從2003至2020年,南韓屢次成為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而「憂鬱症」被指出是自殺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造成社會問題的成因。近年來,有越來越多20、30歲的女性被診斷出患有心理疾病,而20歲女性的自殺率也節節升高,2020年,南韓20-29歲的女性自殺人數比去年多出了40%。年輕女性的自殺問題如此嚴重,南韓當局已將20、30多歲的女性列為官方自殺危險群。

  求助精神科醫師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接連出現分享自身罹病經驗的著述。不過,作者認為,雖然這些疾病經驗的敘事十分重要,但如果只以「個人經驗」的形式來省思憂鬱症,就難以從社會及歷史脈絡的角度來檢視這個被稱為憂鬱症的疾病,而我們對憂鬱症成因的解釋,也會因此只限縮在探討患者身處的環境與個性。

  為什麼2、30歲的女性會得憂鬱症?本書作者自己也是躁鬱症患者,並察覺了心理疾病並非單純是個人問題。她在書中訪談了三十一名2、30歲女性憂鬱症患者,並結合了自身的精神醫學知識、親身面對醫療不公的經驗,耗費兩年的時間寫成了此書。

  本書採取了全新的觀點,使用患者自身的語言,重新定義了名為「憂鬱症」的痛苦,打造了一個面向大眾的公共溝通平台,讓眾人能互相討論共有的受苦經驗,並提出更平等面對憂鬱症的看法。

  正如同美國作家兼詩人安妮.波爾所說:「疾病的歷史並非醫學的歷史,而是世界的歷史」。本書作者擺脫了醫學疾病與社會汙名的定義,替女性書寫了一部全新的受苦簡史,而這是讓一個文化理解痛苦的方式開始產生改變的起始點。作者讓罹患憂鬱相關疾病的女性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話,不再讓醫生和諮商師奪走詮釋她們的主導權,而是成為自己人生的作者,採訪對象包含韓國及海外的韓國女性,學歷橫跨高中畢業至研究所畢業。

推薦人

  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這本書點出了值得被看見與探討的觀點。」——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本書以女性為視角,搭配調查、醫學歷史與個案經驗,補足了相關領域更多延伸的讀本,相信能對許多讀者有助益。」——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2024年11月21日 想读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博客來 Goodreads
In the Camps: China’s High-Tech Penal Colony
9.5 (13 个评分) 作者: Darren Byler 译者: 閻紀宇 春山出版 2023 - 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在新疆,高科技監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城市中監視器密布宛如「天網」,每隔兩百公尺就有一個檢查站,人們必須掃描身分證,通過依族群劃分的通道。另一端,螢幕中的人臉被以綠框或黃框鎖定,方框旁是人物的基本資料,綠框代表你是「還沒問題的人」,黃框則標示出你「需要被注意」。公安可以隨時要求你交出手機,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聯繫紀錄,並強制安裝官方的監測APP。

 

  中國政府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監控系統,一方面是以全民健檢的名義,蒐集新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物特徵,包含臉孔、虹膜、聲紋、血液、指紋和DNA。另一方面,從美國西雅圖及矽谷移植而來的科技,也成為國家監控的核心技術,不僅如此,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全球反恐論述,也正當化中國對伊斯蘭的壓制,即便政府宣稱對所有族群一視同仁,但只要造訪清真寺超過兩百次,就會被系統辨識為「預備犯」,穆斯林逐漸失去集體實踐宗教及文化的自由——再教育營,就是對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族群進行強迫改造的具體例證。

 

  戴倫・拜勒是全球最頂尖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他對新疆地區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透過檢視官方文件及長期深入的訪談,揭露再教育營如何成為新疆的「日常」——超過一百五十萬維吾爾人被迫進入再教育營及其附屬的工廠。本書受訪者涵蓋全面,包含曾受拘禁的美國回族大學生、哈薩克族農夫、卡車司機,以及協助抓人的輔警、被迫於再教育營「教學」的老師,這些不同位置的人提供瞭解再教育營的多面視角。作者透過扎實的研究觀點與人物故事,呈現新疆再教育營的現況、中國的監控治理網絡,以及跨國的高科技產業關係。

 

  中文版特別新增五篇文章:維吾爾學者艾賽提.蘇來曼(Eset Sulaiman)的導讀、維吾爾語言學家及詩人阿布都瓦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的推薦序、本書海外簡體中文版翻譯小組推薦序、《真相製造》作者及國際新聞記者劉致昕對作者的專訪,以及戴倫・拜勒為臺灣讀者新寫的序。

 

國際讚譽

 

  「新疆的中國移居者殖民主義所呈現的結構性種族主義,會讓人聯想到世界其他地區的種族主義;但是戴倫・拜勒記錄、分析了中國穆斯林少數族裔承受的新的、數位方式的種族化(racialization)——亦即透過龐大拘留營系統進行的『自動執行的種族化』(automated racialization)——如何將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意義帶到截然不同的層面 。這本書怵目驚心、非常悲慘,但是又以滿懷同理心來細膩呈現受害者。任何人想要探討世界各地種族正義,這本書都是必讀之作。拜勒的書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現實也正是全球的現實,當一個殖民政權遂行暴力,全世界都是幫凶。」——史書美(SHU-MEI SHIH),美國比較文學協會主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愛德華・薩依德比較文學講座教授。

 

  「無論中國政府如何否認,真相就是如此。戴倫・拜勒這本書取材豐富,不僅描述中國的穆斯林族群裔只因為奉行宗教信仰就會被關進再教育營,也呈現了再教育營牆外的穆斯林如何被電子與人力監控的網羅剝奪自由。這本書以真人實事為基礎,既引人入勝也令人恐懼,記錄了今日全世界最惡劣的踐踏人權事件。」——黎安友(ANDREW J. NATHA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九一九年班講座政治學教授。

 

  「對於一項往往籠罩在民族主義與恐中情結(Sinophobia)的論述,《新疆再教育營》提供了迫切而深具人性的切入方式。戴倫・拜勒一方面毫不避諱地呈現中國政府對新疆穆斯林犯下的恐伊斯蘭(Islamophobic)人權踐踏,一方面突顯這些作法取材自吾人熟悉的移居者殖民主義思維:將『他者』(others)種族化之後,就可以肆意剝削與傷害。」——梅瑞迪思・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美國紐約大學(NYU)明德魯基金會研究教授、今日人工智慧學院(AI Now Institute)院長。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是訪談受到新疆國家安全機制衝擊的維吾爾人,不僅如此,戴倫・拜勒更縝密呈現了矽谷(Silicon Valley)企業——特別是微軟(Microsoft)——對於建構此一機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傑克.鮑爾森(JACK POULSON),科技調查(Tech Inquiry)執行長

 

  「『中國政府』與『監控』的結合,已經成為當今科技去人性化威權主義暴政的代表,這樣公平嗎?《新疆再教育營》是戴倫・拜勒勇敢而鞭辟入裡的研究著作,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就連熟知歷史、見怪不怪的讀者,都會震驚於作者描繪的控制系統竟有如此的規模、強度與極端粗暴。拜勒不厭其詳呈現這個系統的細節,在新疆已然常態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卻已被遺忘。」——伊凡・塞林傑(EVAN SELINGER),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哲學教授。

2024年11月21日 想读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 Goodreads 博客來
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
作者: Chenggang Xu / 許成鋼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4 - 11


為何習近平要收緊私企政策,壯大國有經濟?
為何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政權因經濟崩潰而紛紛垮台時,中國仍屹立不搖?

  許成鋼透過「制度基因」的架構,解釋中西憲政發展與極權演變的前因與後果。

  本書探討中國制度和共產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和演變,並引入「制度基因」這個分析概念,以研究從蘇俄來的制度基因如何與中國帝制的制度基因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且持久的極權主義政權。制度基因是不斷自我複製並影響制度演變的基本制度要素,是可以實證識別的。

  作者首先分析共產極權主義意識形態在歐洲興起,並在俄國的制度基因基礎上產生出極權主義制度。然後分析中國帝制制度基因的起源和演變,著重這些制度基因如何與蘇俄共產國際引入到中國的共產極權主義制度基因相結合,使中共得以在中國建立極權制。接著討論中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制度變化,分析在蘇俄極權制度基因和中國傳統制度基因的基礎上,如何產生出中國特色的區域管理的極權主義制度,以及這個制度如何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獲得經濟快速發展,不僅挽救中共,而且使中國成為極權主義超級大國。

  中國共產極權制的大發展應當使人們回想起米塞斯近八十年前對遏制極權主義努力失敗的警告。要扭轉這一趨勢,深入理解極權主義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專家推薦

  為什麼中國會成為一個極權制國家?中國的共產主義與蘇聯的共產主義之間有何聯繫?是什麼導致了它們的差異?中國共產黨在未來會如何發展?在這本大膽而嚴謹的著作中,許成鋼透過深刻的歷史和經濟分析,對這些問題及更多相關問題提供了極為精彩的答案。──Eric Maski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亞當斯講座教授)

  為什麼民主在某些國家蓬勃發展,而在其他國家卻未能如此?許多人曾預期中國的迅速崛起會導致其擁抱民主,但事實並非如此。許成鋼在這本發人深省的書中提出,原因在於他稱之為「制度基因」的根本因素,例如中國的帝國傳統和對個人自由和產權的限制。透過與最偉大思想家的對話,許應用制度基因的框架解釋了民主在西方的發展及其在俄羅斯的失敗。可以說,這些問題是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任何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本書是必讀之作。──Oliver Hart(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校級蓋瑟講座教授)

  我們常聽到人們談論中國的創新能力、其國家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或其現代化。然而,這本發人深省的書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通過歷史分析、制度分析和經濟分析,本書論證了儘管有鄧小平發動的經濟改革,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依然是極權主義的。許成鋼認為,共產統治不僅改變了制度,而且以高度持久的方式改變了文化的許多重要方面;不理解中國的「極權制度基因」就無法理解其今天的體系。這些基因塑造了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共產黨統治。任何對中國及其正在形成的複雜世界秩序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這是必讀之作。──Daron Acemoglu(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院級講座教授)

  許成鋼以鋒利的視角剖析了現代中國極權主義的歷史和制度基因。他提供了對當代中國的治理如何從其帝制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根源中發展而來的全新理解。這部歷史和政治經濟分析的傑作將立即成為任何關心中國政治體制的人必讀的權威著作。憲政自由在中國是否有機會?本書應成為關心此問題的人的必讀之作。——Darrell Duffie(史丹佛大學管理兼金融學亞當斯傑出講座教授)

  許成鋼,這位曾撰寫關於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制度基礎的經典論文的著名經濟學家,如今為我們帶來了關於中國「區域治理極權主義」制度根源的權威分析。透過對歷史和俄國革命影響的分析,許成鋼精彩地解釋了中國在二十世紀未能實現憲政的原因。中國千年的帝制比絕對君主制更加專制,這幫助了布爾什維克制度移植和融合到中國,並創造了中國獨特的極權主義形式。這是一部深刻且極富思想性的著作,對於理解當代中國至關重要。──Gerard Roland(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兼政治學摩里斯·考克斯傑出講座教授)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是鯨魚,而是一種名叫「奧氏蜜環菌」的巨大且鮮為人知的地下真菌。同樣,正如許成鋼在這本令人震驚且重要的書中所展示的那樣,最大的政治有機體是共產極權制,其「制度基因」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重複出現,但總是具有關鍵作用。華麗的詞藻掩蓋了無情的暴力,人類被降級為被支配的俘虜;享有自主權的不是人,而是這個系統。然而,許成鋼並非一個滿懷幻想的陰謀論者。出身於該系統並曾受教於哈佛的他,為所述觀點提供了冷靜的分析。──Perry Link(林培瑞,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榮休教授)

  許教授提出制度基因之概念,向上追溯中華帝制之制度基因,詳細審視科舉與儒教之影響,並舉以與沙俄及布爾什維克之極權主義相比較,清楚詮釋了中共治下中國經濟改革之成功與局限。──明居正(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本書是許教授多年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集大成之著作,並且加入歷史的縱深,以共產主義的起源和中國共產黨崛起之脈絡,說明極權主義與專制主義下經濟發展的取向。──趙相科(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024年11月21日 想读
巴比伦怪物 豆瓣
作者: 陆大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8
“生于战败,活于纷乱,死于灾祸。”
一部精彩纷呈的罪案集,一部德国民主实验的社会史
1918—1933年,魏玛共和国
罪恶渊薮的巴比伦
光怪陆离的社会,猖獗迭出的犯罪,疯狂放荡的生活
著名译者、学者陆大鹏,聚焦一手罪案材料,原创非虚构最新著作
孟钟捷、杨斌、许知远、郭建龙、张明扬、张向荣等鼎力推荐
德国的魏玛共和时期,始于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崩溃,终结于希特勒上台。短短十数年间,魏玛德国虽然“富有思想、希望与可能性”,却也见证了纸醉金迷、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外辱内乱、种族冲突、暴力革命和纳粹崛起。在这样一个动不动就发生街头斗殴、从极左到极右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的高度政治化的社会里,“普通的生活”还在继续吗?
警方又如何应对?
《巴比伦柽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遵从“历史+犯罪纪实”的原则,梳理了魏玛德国的刑事犯罪史、刑警史和有组织犯罪史,以胖子神探甘纳特惊心动魄的职业生涯为暗线,将奇诡恐怖的案情探寻,德国警察体系和刑侦技术之演进、动荡颠沛的社会变革融于一体,遍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众生相,抽丝剥茧诡谲幽暗的人性。
2024年9月18日 想读
过渡劳动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孙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 7
2024年9月18日 想读
疫年紀事
8.5 (35 个评分) 作者: 李厚辰 FearNation 2023 - 11
此书献给2022年春天一起困于上海的2500万人,和冬天在乌鲁木齐路和全中国街头高喊「自由」的人们
2023年12月2日 想读
政治是如何营销的 豆瓣
Political Marketing:Theory and Concepts
作者: (丹) 罗伯特·P.奥姆罗德 / (英) 尼古拉斯·J.奥肖内西 译者: 赵可金 / 陈维 格致出版社 2018 - 9
伟大的政治领导者一定都是敏锐的营销者,他们懂得形象地向外界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比如说,甘地就是使用标识的大师。他所穿的衣服和他的手纺车都代表着简约与自助,这些标识化手法的意义都传导到了他的跟随者和他希望影响到的英国统治者们那里。由此可见,如何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信息准确地传播给目标对象,是政治营销成功的核心。
虽然政治营销已经在竞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谋求竞选胜利的利器,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这本《政治是如何营销的》便是对政治营销理论体系构建的一种重要努力。作者全面梳理了政治营销的概念界定,政党、选民与议会间的交换互动,对政治营销的批判,政治营销与民主的关系,政治营销的伦理争议,以及政客对修辞与标识化手法的运用。这本书紧密结合政治营销实践,为读者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更好地理解政治营销的智慧、理论和知识打开了一扇窗口。
2023年10月21日 想读
大分流 豆瓣
The Great Divergence
7.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彭慕兰 译者: 史建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3
这本“加州学派”的力作,尽管在国外学界频频获奖,但之所以在国内引起这样的轰动,是因为这本书以中国与欧洲双向交互比较的方法,再次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老话题――我们这个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领先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究竟为什么突然“样样落后”地衰落了?
2023年9月2日 想读
金雀花王朝 豆瓣
The Plantagenets: The Warrior Kings and Queens Who Made England
8.2 (52 个评分) 作者: [英] 丹·琼斯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8
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国王从诺曼王朝手里继承的是一个四分五裂、流血漂橹的残破国家,随后却将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帝国,其版图在巅峰时刻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丹•琼斯提出了一个观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国王们,那些同样血气方刚、英勇无畏而足智多谋的帝王。
金雀花王朝的王后当中也涌现了一批性格刚烈的女强人。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宁愿掀起一场血腥的内战,也不肯放弃对王位的权利主张。阿基坦的埃莉诺先是当上了法兰西王后,后来又成了英格兰王后。埃莉诺的儿子之一,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勇敢地向萨拉丁发出挑战,不料在归途中遭到暗算。埃莉诺的另一个儿子,约翰国王,则被迫向自己的臣民屈服,签署了《大宪章》,这份契约就是我们今天的《权利法案》的基石。金雀花王朝将英格兰塑造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模样,并制订了许多法律和政治惯例,我们在创建自己的政府时,也借用了这些法律和惯例。
这个时代有骑士精神,有十字军东征,有托马斯•贝克特,有强大修会的崛起,有黑死病,有议会的奠立,有黑太子,也有百年战争。这部《金雀花王朝》的作者是一位天赋异禀的青年历史学家。《冰与火之歌》的粉丝会喜欢这部书。曾经手不释卷地阅读亨利八世历史、并且对不列颠最著名君主们的狡黠、奸诈和魅力叹为观止的读者也会喜欢《金雀花王朝》。
“这部历史引人入胜,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性优缺点的王朝的故事,足以证明,其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
——《星期日电讯报》
“故事讲得扣人心弦……《金雀花王朝》令人满意,读起来也非常享受。这是一部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不需要增加妖魔鬼怪。”
——《文学评论》
“这是部妙趣横生的叙述史,书页上挤满了极富个性的人物、对战争和比武的生动鲜明的描摹、身披精美天鹅绒华服的贵妇人和甲胄熠熠生辉的骑士。”
——《标准晚报》
第一国际畅销书
被《泰晤士报》(伦敦)和《观察家报》(伦敦)选为年度好书
“出类拔萃!气度磅礴,叙述紧扣心弦,这是最上乘的叙述历史。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历史,绘声绘色地讲述宫廷阴谋、凶残诡计和残酷战争,异彩纷呈的王朝史。”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传记》的作者
“这是最具史诗风范、最惊险刺激的历史。我绝不相信会有人不能从中得到无穷乐趣。”
——汤姆•霍兰,《卢比孔河:罗马共和国的胜利和悲剧》的作者
“金雀花王朝在塑造英格兰民族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丹•琼斯带着机智、神韵和鲜明的洞见,将他们的故事讲得令人拍案叫绝。这是一部令人欢欣鼓舞的历史,是为一个精彩、残暴而嗜血的王朝所作的绝妙肖像,令人耳目一新。”
——海伦•卡斯托,《母狼:伊丽莎白之前统治英格兰的女人们》的作者
“丹•琼斯是大卫•斯塔基的高足,像他的导师一样渊博,同时表现出小说家一般的灵动和情感……这是一部了不起的通俗历史。《金雀花王朝》足以证明,当代的历史著作也能以优美的文笔、机智和魄力探究中世纪的世界。”
——《观察家报》(伦敦)
“这部惊险刺激的叙述史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充满厮杀、个性的冲撞、背叛,以及著名的金雀花王族的暴跳如雷。琼斯是一位优秀的导游,引领我们参观这个动荡的世界。《金雀花王朝》成功地将一个非同一般的家族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电讯报》
2023年9月2日 想读
天国之秋 豆瓣 Goodreads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8.3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锋 译者: 黄中宪、谭伯牛 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11
2012年坎迪尔(Cundill Prize)历史奖大奖(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裴士锋生动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仍未消失。《天国之秋》是由第一流历史学家和杰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胜之 作。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论中国》《大外交》等书作者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一八五〇年代初期打至一八六四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等书作者
2023年9月2日 想读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豆瓣
우리가 빛의 속도로 갈 수 없다면
8.2 (60 个评分) 作者: [韩] 金草叶 译者: 春喜 2022 - 6
当死亡不再代表永别,人生将如何?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是金草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写作生涯的耀眼开幕。这部科幻小说集在韩国一共累计了25万册销量,被《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文化日报》《京乡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选为2019年年度图书,获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韩国出版文化协会推荐,并入选韩国文学评论家协会评出的“我们时代的小说50部”。金草叶以一己之力,打破了“韩国科幻小说是否存在读者”的质疑。
七个故事,直面社会矛盾,又遥指广阔宇宙。不识情爱的乌托邦、难以前往的远宇宙、跳入大海的宇航员……金草叶将现实的痛楚、想象的宏大以及理解的力量编织在一起,用科幻寻找现实生活的答案——“虽然会痛苦但也更幸福”。
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多数派,也是少数派。如果我们曾遭遇坎坷,那么就一定会在金草叶的故事里被理解,被包容。
★ 收录作品 ★
▷《光谱》正被《蜂鸟》导演金宝拉改编为电影
我把外婆的遗骸送往宇宙,还给了那些星星。
▷《共生假说》英文版发表于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
不要离开。不要带走那个美丽的世界。在我长大之后,也请留在我身边。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获第2届韩国科幻文学奖中短篇佳作奖、提名第5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短篇奖
可以允许我的最后一次航行吗?
▷《情绪实体》
有时候,一些人需要的并不是有意义的眼泪,而是眼泪本身。
▷《馆内遗失》获第2届韩国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大奖
妈妈有索引。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关于我的太空英雄》提名第5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短篇奖
在景没有飞向宇宙,而是跳进了大海。
▷《朝圣者们为什么不再回来》
我们很幸福,却对幸福的起源一无所知。
★ 书评荐语 ★
读过金草叶的作品之后,像是有人伸出长长的胳膊,啪嗒按下了不曾察觉的开关,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金草叶的小说会让人哭泣,沉浸于全新的感觉,向前迈进。作品赋予我们在充满悲伤的宇宙中也能前行的勇气。过去几年间,我一直在不自觉地等待着金草叶。遇到可以全心全意喜欢的新作者,我感到非常激动。称赞卓越并不难,见证这个精彩的开始却是一种罕见的幸运。——郑世朗(小说家)
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发现了我所认为的小说家的眼与口,很难相信这是年轻作者的首部作品。从观察的视角到提出的问题,都令人印象深刻。——金衍洙(小说家)
我们可以在金草叶的小说世界中,看到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以女性、残疾人、移民、未婚妈妈为代表的少数群体的细微感受,以及她们逐渐寻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的美丽风景。——印雅瑛(文学评论家)
如同雷·布拉德伯里一般,文字充满诗意。——小岛秀夫(游戏制作人)
以丰富奇丽的科幻创想为经,绵长幽远的人性咏叹为纬,金草叶编织出了让我们沉浸其中回味无穷的想象世界。——刘慈欣(科幻作家)
金草叶的出现令人惊艳,彻底改变了我对韩国科幻的认知。她善于提出深刻的问题,并将精妙的解谜过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与人文基础之上。这是一流科幻作家才具备的能力。——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韩国文学因为出现了金草叶而更加多彩、自信、充满希望。——禾禾(读者)
在金草叶七分悲伤三分温暖的世界里,即使无法理解一切基本假说,也能对那份担忧与怜悯感同身受,特别是读到《馆内遗失》的最后,一下子从冷酷的未来世界,被拉回更加冷漠的现实世界,难以言说的闷堵。哪怕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我想我也已经在金草叶的小说里,见过了所有光的色彩。——Ark000(读者)
就我不多的韩国文学阅读量来说,两个作家改变了我对韩国文学的看法,一个是李沧东,一个是金草叶。不是宏大的故事,有着某种市民气和科幻母体兼容得很好的一面,又带着女性对生活的经验,提出了浪漫的问题。个人最喜欢表题作和《共生假说》。——Adrian(读者)
2023年4月26日 想读
在绝望之巅 豆瓣
Sur les cimes du désespoir
7.5 (58 个评分) 作者: [法]E. M. 齐奥朗 译者: 唐江 2022 - 6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

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蛮呐喊
————
【编辑推荐】
※E.M.齐奥朗是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 尼采”。其作品以断章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苏珊·桑塔格、伊塔洛·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保罗·策兰、萨缪尔·贝克特等诸多当代名家一致推崇。
※《在绝望之巅》是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令人震惊而又振奋,展现了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成为他之后作品的思想源泉,是了解齐奥朗思想脉络的必读之作。
————
【内容简介】
《在绝望之巅》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首部作品,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
《在绝望之巅》既是齐奥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
【名人推荐】
“齐奥朗是当今思想最精细,写作最具力量的人之一。”——苏珊·桑塔格
“他是一位杰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独具怀疑精神的厌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诺曼·马内阿
2023年4月25日 想读
文革前的鄧小平 豆瓣 谷歌图书
9.8 (5 个评分) 作者: 鍾延麟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 7
以往的鄧小平研究,基本上將研究時段集中於鄧小平早年的革命經歷和晚年的改革業績。至於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期間(1956–1966)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政治角色和作為,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本書正是將研究對象鎖定在這段歷史書寫中的「失蹤」時期。
作者首次全面還原了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副帥」,在毛所領導的一系列社會主義建設實驗中所擔任的角色和行為,並得出「主事在毛,成事在鄧」的重要結論。書中詳細呈現了鄧小平在 1957 年「整風」、「反右派」運動、1958年軍隊「反教條主義」運動、1958 至 1960 年「大躍進」運動,以及文革前中共的黨對黨外交中,負責「具體部署」的過程和細節,揭示了鄧小平如何強而有力地輔弼毛推行落實前述的運動和政策,其中他究竟擁有多少自主空間,而他的態度和舉措又如何影響了政治的發展。
作者查閱了近年來問世的大量中共歷史資料,包括中共要人的年譜、日記、文集、傳記、回憶資料,並利用地方和海外的檔案文獻、文革批判材料、內部讀物、訪談資料、地方志和報刊等,力圖重建鄧小平個人和相關歷史的真實面貌。
本書選題大膽、視角新穎,資料和研究尤為紮實,具有相當的開創性。了解「副帥」鄧小平,無論對於認識作為一個整體的鄧小平,還是理解文革前十年中共歷史的複雜性,乃至於更深刻地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晚年的方針決策,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2023年3月21日 想读
無法送達的遺書 Goodreads 豆瓣 博客來
作者: 呂蒼一 / 林易澄 衛城 2015 - 2
爸爸媽媽養育兒長大,兒非但沒有報養育之恩,反留給爸爸媽媽悲傷,死前就是此點使兒流淚不已。爸爸媽媽生兒並非沒有可安慰的地方。兒從小自知努力,家雖窮,卻因此更求上進,長大更立志,希求人們都能快樂過著日子。
──江炳興寫給父母的遺書
生死已定,唯有恐怖年代遺失的歌還要再唱。
作家用文學的筆、歷史的眼,重現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遺書
一九五○年代與一九七○年代,在臺灣,有兩群年輕人,為了希求一個更好的社會,成為抗爭者。前者是「省工委」(全稱是「中國共產黨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參與者,後者則是泰源事件的當事者。他們遭到政府祕密逮捕,祕密偵訊,祕密審判,祕密槍決。槍決前,他們寫下遺書,對家人做最後告別。但遺書被扣押,告別不被允許,直到二○一一年後,遺書才送達家屬手中,但許多受難者的父母、妻子、兄弟早已不在人世。
這些受難者留給家人的遺書中,有歉意,有期許,有思念,有祝福。他們想透過隻字片語安慰倖存的家人,但家人沒有收到,唯一收到的卻是領屍通知單以及不知如何面對的漫長未來。在親人被槍決後,失去丈夫、兒子或父親的破碎家庭要如何繼續下去?在備受盤查與監視的日子裡,倖存的家屬能有什麼樣的人生?在白色恐怖之中,失落的不只是當事者,也包括當事者的家人與朋友。
這本書裡收錄的書信及所呈現的受難者生平與家屬經驗,只是白色恐怖記憶的少許片段。寫下遺書的受難者,有些人懷抱社會主義統一中國的理想,有些人渴望臺灣獨立建國;他們不但背景各異,理想不同,受難時間也相隔二十年。但都是瞭解那段年代歷史的重要線索。
為了理解受難者與家屬,重現個人在其中的情緒、感受、體驗、價值、認同、記憶,與那些烙印在身心上的斑斑痕跡,五位作家首度跨界合作,藉由閱讀遺書、訪談家屬、研讀歷史文獻,以「說故事」的方法呈現了人們在國家暴力的槍口與鐵欄前,生與死、愛與恨、執念與超脫、果敢與背叛的反覆徘徊與懸念。
本書特色
本書除有寫作者的專文,更收錄了遺書與家書的原件檔案,以及每一個傳主珍貴的照片。
丘延亮、季季、陳列、唐香燕、張則周 站在歷史推薦
我向讀者們推介此書,不是希望讀者們在半個多世紀後,背負或痛心於前人家屬都不得以見的最後心聲;但求我們這些後人能夠體會臨刑前這些人明知其「遺書」很可能不為家屬所見,更可能永無得見世人之一日;卻仍不能不發聲明志的實存景況——有感於我景美獄中對摯愛親人書函從未被收到的經驗,贅言如上!!
──丘延亮
丘延亮、季季、陳列、唐香燕、張則周 站在歷史推薦
我向讀者們推介此書,不是希望讀者們在半個多世紀後,背負或痛心於前人家屬都不得以見的最後心聲;但求我們這些後人能夠體會臨刑前這些人明知其「遺書」很可能不為家屬所見,更可能永無得見世人之一日;卻仍不能不發聲明志的實存景況——有感於我景美獄中對摯愛親人書函從未被收到的經驗,贅言如上!!
──丘延亮
2023年3月3日 想读
县乡中国 豆瓣
作者: 杨华
国家的各项政策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县域基层干部有哪些自主空间?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县域治理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的研究和最近几年的实地调研写成的关于县乡政治运行逻辑与实践的力作。书中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发展和激励,做了生动和形象的解读。作者对县域治理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该书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想象力,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读者阅读书中文章,一定是在享受一场极佳的思想盛宴。
2023年3月3日 想读
学术写作如何讲好故事 豆瓣
How to use storytelling in your academic writing:Techniques for Engaging Readers and Successfully Navigating th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Processes
作者: [美]蒂莫西· G. 波洛克 (Timothy G. Pollock) 译者: 车同侠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3 - 2
如何让一篇学术成果丰硕的文章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思想?这是每个写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掌握好的写作技巧和习惯,是学术成功的关键。每一篇文章都要讲一个事情,有效运用故事讲述技巧,既可以提高学者表达学术见解的能力,也可以扩大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本书借鉴了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中讲故事的工具和技巧,帮助学者提高其学术作品的清晰度、呈现力和流畅性。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如何运用讲故事的技巧,第二部分为应对写作与发表流程的技巧。作者首先介绍了讲故事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其次把讲故事和写文章联系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其在文章的引言、理论和假设、方法和结果以及讨论部分的应用;最后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合著和评议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在撰写基金申请、研究陈述和求职信时如何使用讲故事的方法。
本书作者是美国管理学权威期刊《美国管理学会学报》前副主编,书中包含了其多年的写作经验及发文心得,适用于商业、社会科学领域内各学科和各层次学者。
★编辑推荐:
1. 作者是美国管理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管理学会学报》副主编、各类期刊数百篇稿件审稿人,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审稿和发表经验丰富,获得过多项杰出评审员奖。
2. 国外写作课程教材、研究设计入门课程教材,美亚评分4.8。
3. 从审稿人第一视角来看待学术写作,减少令人焦虑的退稿情况,解决毕业难题。
4. 打破学术界认为“严谨就等于无聊”的偏见,提出了讲故事的观点,打破以往学术文章晦涩、枯燥、可读性不强的困境,提升文章的引用量和影响因子,增强学术影响力。
5. 定性文章、定量文章和理论性文章区分讲解,科学合理。
6. 讲故事的技巧既有利于学术写作,也有助于撰写更受青睐的求职信、研究陈述和基金申请报告。
2023年3月3日 想读
花魁VTuber由宇霧 學校不教的性教育 豆瓣
花魁VTuber由宇霧 みんなで学ぶ性教育
作者: 由宇霧 译者: 何姵儀 台灣東販 2020 - 9
由虛擬YouTuber.花魁由宇霧與日本泌尿科醫師攜手合作,向世界無數迷惘之少男少女傳播正確性知識的性教育手冊!
以「失敗性經驗」為主題的影片頻道「好事多磨性教育」(しくじり性教育)為人所知的VTuber「花魁由宇霧」,在專業醫師監修下,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性方面的失敗談與經驗談,並將中學、大學、初嚐禁果者都該知道的性知識搭配漫畫集結為一冊,是本不分男女老少都適用的性教育書籍。
2022年7月16日 想读
好不愤怒:女性愤怒的革命力量 Goodreads 博客來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 and Mad: The Revolutionary Power of Women's Anger
8.7 (26 个评分) 作者: [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译者: 成思 新星出版社 2022 - 5
★内容介绍
破除偏见,去污名化,为女性愤怒正名之作。
女性愤怒常常受到排斥、遮蔽和压制,愤怒的女性常被视为歇斯底里、“疯女人”,但是,丽贝卡断言,女性的公平之怒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强大力量之一。《好不愤怒》从愤怒的性别化谈起,重新审视了主流文化对男性愤怒与女性愤怒的双重标准,重新审视了2016年美国大选、MeToo运动以来美国乃至全世界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探讨了各种各样的女性愤怒,考察了得到的各种回应并分析其背后折射的社会心理,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愤怒是真实的、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作者以精彩的文笔、犀利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适时呈现了一项意义非凡的调查研究,让我们得以一窥女性愤怒的历史与不可忽视的力量。
------------------------------------------------
★编辑推荐
女性发明了一百万种方式来改变世界,“阁楼上的疯女人”也有变革社会的力量!
从来不会有人告诉我们,不肯顺从、顽固执拗、狂烈暴怒的女性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历史,塑造了我们的当下,引领了我们的行动,也推动了我们的艺术。我们应当了解这些。
◎破除主流偏见,去污名化,为女性愤怒正名之作。历数女性,尤其是女性愤怒在社会变革中的推动力量,堪称一部“女性愤怒小史”,以愤怒为切口,辐射整个美国乃至全球女性的生存境遇。
◎振聋发聩的当代女性宣言,男性也应该读读的行动指南。丽贝卡告诉人们,愤怒的女性并不孤单,愤怒是合理的、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她让女性有机会听到别人说出,她们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她们也同样感到愤怒,从而知道自己也可以大声说出来。
◎看见女性的力量,为女性愤怒谱写的一曲颂歌。本书从韦恩斯坦性侵事件谈起,揭示了MeToo运动前后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生存困境,也历数了史上每一次变革背后的不应被忽视的女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视愤怒而不是压抑和禁锢它们。
◎获奖无数,《纽约时报》畅销书,亚马逊#1 Best Seller,《华盛顿邮报》年度十佳,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作品,盘踞美国《人物》、国家公共电台、ESQUIRE、ELLE、WIRED年度榜单,《纽约时报》《科克斯书评》《时代周刊》《出版人周刊》《书单》等好评如潮,Goodreads高分图书。
------------------------------------------------
★名人推荐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几乎每隔五十年就会掀起一波女权运动浪潮,每波浪潮中都会涌现出新的声音,以更为雄辩有力的言辞提出同样的正当诉求,追求社会公正和政治平等。我们如今身处新一波的女权主义浪潮之中,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声音就来自丽贝卡·特雷斯特。她在新书《好不愤怒》中基于女性的深刻感受,结合翔实的文献调查,讲述了一直以来女性蓄积的愤怒如何遭到压制与禁锢,是我读过类似话题中最棒的一本。向各位力荐!
——维维安·戈尔尼克(Vivian Gornick)
丽贝卡·特雷斯特文思敏捷、论证有力,读完此书,我确信女性必须重新掌控愤怒的力量,方能发起21世纪的变革。说实话,我们都厌倦了感到厌倦。是时候让我们好不愤怒了。
——布里特尼·库珀(Brittney Cooper,《怒于言表》作者)
这个国家最杰出的女权主义声音。
——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作者)
------------------------------------------------
★媒体评价
这一年里,性别及相关话题成为全国性的议题,而丽贝卡·特雷斯特给这次国民大讨论带来的影响最为关键。她以充满睿智、触动人心的文字,帮助读者理解这一文化转型。
——美国国家杂志奖授奖词,2018年
探讨了这种不被社会认可的女性情绪在政治上的用途,令人振奋……文笔激昂,信念坚定……激励人心的阅读体验。——《纽约时报书评》
正合时宜,发人深省……适合当下,却又超越当下,这些讲述和探讨通常来自女性,但男性也都有必要读读……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特雷斯特以雄辩有力的论证强调指出,这一现状不应只归咎于某些势力与体制,个体也应当为此负责。——《华盛顿邮报》
特雷斯特专攻女性主义和政治方面的写作,对此她尤为擅长……特雷斯特敏锐地指出,黑人女性是如何为这个国家的妇女运动奠定了基石……女性主义向我们的日常生活注入了一些复杂因素,而特雷斯特则巧妙地将这些复杂因素理清道明。——《时代周刊》
汪洋恣肆……《好不愤怒》是对女性愤怒,这种今日烧得愈旺的催化力量的庆祝和宣泄。
——《奥普拉杂志》
从妇女参政者到“#MeToo运动”,特雷斯特的书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令人发狂的女性正义之怒的纲要,书中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有效和集体运用愤怒带来的好处。——《名利场》
激动人心的故事,令人钦佩。——《大西洋月刊》
一场针对美国政治、文化和个体不公的响亮辩论。……一次对女性愤怒的深入研究……诸多个体的声音与故事合力赋予了本书巨大的吸引力……也是一拨追求更大的自由和正义的行动号召。——《科克斯书评》
直击要害……特雷斯特在结语中提醒女性,不要将她们的愤怒一笔勾销——即使未来有所好转,即使“你自己没有遭遇不公……紧迫感会淡去”,也不要把注意力移开。
——《出版人周刊》
男性表达愤怒,会被视为“激动人心、直截了当”“是我们国家的摇篮曲”,女性表达愤怒,则被当成“指甲划过我们国家的黑板时发出的刺耳声”——特雷斯特如此断言。在这本令人振奋的新书里,她探讨了从卡丽·内申到碧昂丝、再到帕克兰高中的女生等不同时期的愤怒女性取得的成就。她从女性愤怒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2016年美国大选、黑人权力运动以及“#MeToo”运动(包括她自己遭遇韦恩斯坦的故事),并且引用研究指出,咒骂能让人更持久地忍受痛苦。这本鼓舞人心的书出现得正是时候。
——《人物》
应景,引人入胜,特雷斯特的一腔怒火之作必将引发关注和讨论。作者结合当下思潮,深入考察了古今女性与愤怒的关系,以及表达和抑制女性愤怒的后果,揭示了人们往往将负面因素加诸女性愤怒之上的双重标准,这种双标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用作使她们缄默和压制她们。
——BOOKLIST
《好不愤怒》是特雷斯特为女性愤怒谱写的一曲颂歌……深思熟虑、细致入微。作者发现,人们对这种愤怒的感知(和容忍度)会根据女性生气的内容和对准对象而发生变化,并指出,即便是出于正义、属于正当情绪的一种,女性仍然会为自己的愤怒感到羞耻或被这种羞耻本身所激怒。鉴于此,她有力证明了为何女性拥有和驾驭自己的愤怒如此重要——任何成功的变革都有赖于它。
——BUZZFEED
女性很生气,而特雷斯特正是描绘她们愤怒的样貌、成因和影响的人……是对正义之怒研究的应景之作。——ELLE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愤怒的来源、女性愤怒面临的挑战以及女性愤怒对政治变革的推动力量的深入研究著作。——ESQUIRE
才华横溢,振奋人心。——THE NATION
特雷斯特的女权主义宣言……女性在公共领域的愤怒往往被扭曲、污名化,并以男性想象不到的方式遭到抹黑,本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有力盘点。——BOOKFORUM
(本书)讨论了女性愤怒的变革力量及其远超于此的非凡意义。——PUREWOW
美国最聪明的性别和政治写作之一。——《波特兰月刊》
2022年6月2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