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20年7月9日 已读
阿爾薩斯在登頂冰封王座之前,他的內心是否有過一絲的疑惑呢?

宗教世界觀下的個人目標改變,從上帝的信徒轉變為個人奮鬥的目標,即使沒有宗教背景也可以看出花樣。相當於對話體裁的著作吧……不過喜歡好友的母親這種現在看來有些惡俗的想法,向來是有些奇怪的
哲学 外国文学 德国 文学 自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豆瓣 谷歌图书
世界の終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
8.6 (114 个评分) 作者: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本书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称为村上春树三大杰作。小说共40章,单数20章“冷酷仙境”,双数20 章为“世界尽头”,这种交叉平行地展开故事情节的手法是村上春树小说的特征,而本书是这种特征最典型的体现。“冷酷仙境”写两大黑社会组织在争夺一个老科学家发明的控制人脑的装置,老人躲到了地底。主人公 “我”是老人的实验对象,他受到黑社会的恐吓,在老人的孙女帮助下,经过了惊心动魄的地底之旅,好容易找到老人,却被告知由于老人的计算错误,他24小时后离开人世,转往另一世界即“世界尽头”。“我”回到地面上, 与女友过了最后一夜告别,然后驱车到海边静候死的到来。“世界尽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与世隔绝,居民相安无事,但人们没有心,没有感情,没有目标。“我”一直想逃离这里,但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世界尽头”其实是“我”自己造出的。本书想象力奇特,艺术水准高超,情节极其荒诞而主题极其严肃,用变形的手法写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的真实心态。
“世界尽头”:山林萧索,小镇寂寒。独角兽方死方生,释放出无尽的古梦;居民们无心无感,重复着淡漠的每天。外来的“我”一心要逃离这与世隔绝的沉闷的世界,却在即将成功的瞬间选择了留下。因为“我”发现,这里连人带物所有的一切原来全是“我”的所造。神奇的变形,超绝的想像,荒诞的情节,严肃的主题。村上春树最具艺术张力的小说,与《挪威森林》、《舞!舞!舞》齐名的三大杰作之一。
2020年7月5日 已读
我觉得林少华真是有病,身为译者,在原作目录之前,翻开书的第一页插入了长长的一段【译者序】,给你"全方位、多角度"的剧透这本书的内容、表达思想,就像在期末考试之前先给你一份参考答案,这样的译者自我表达欲望未免过分高昂。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外国文学 奇幻 小说 文学
日本美學:物哀、幽玄、侘寂 豆瓣
大西克礼美学コレクション. 1(幽玄・あはれ・さび)
作者: 大西克禮 译者: 王向遠 不二家
◤ 重新定義美與生活 ◢
日本人以千年的時間,向世界提出
三種獨特的美學思維
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物哀探討剎那間的美與真實;幽玄引進陰翳,追求隱蔽下的真理;侘寂是在無一物中感受無限的終極美學思辯。揉合神道、老莊、佛教思想的日本美學,在物語、和歌、能劇、茶道等藝術形式中發展出豐富的美的意義與精神,啟發了今日無數的藝術創作。
《物哀──櫻花落下後》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物哀美學。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讚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唯美的物哀,象徵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後的淨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幽玄──薄明之森》
時間進入中世,在日本歌人的領略下,佛法、老莊、日本的神道被揉合出一種獨特的幽玄美學。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大和民族從陰翳中發現美,隱蔽、枯寂、妖豔、寫意,最後調和成一種在靜謐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
《侘寂──素朴日常》
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和敬清寂」的侘茶意識,奠定了日本終極的侘寂美學。侘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通往原始心境,並暗示了短暫、輕微事物中的美。侘寂是人類對自然、缺陷、樸實事物的嚮往,美在於素朴日常,在不完美,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
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旁徵博引,將「物哀、幽玄、寂」定調為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本書特色
◎日本文學、建築、繪畫、攝影、工藝、產品設計等藝術的原點。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3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019年8月6日 已读
幼年时读过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看着基友被别人强暴,而自己却怯懦的躲在一旁不敢吱声,以往只觉得是猎奇,长大以后重读却觉得是满满的痛处,无奈与对自己的愤怒。
人性 卡勒德·胡赛尼 外国文学 成长 救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8.7 (50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2019年8月5日 已读
讲实话,我之前一直对这个题目嗤之以鼻,不是理解这个名字究竟为何物,现在才感受到这个书名的伟大,为之颤栗,就像当初阅读百年孤独的开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像局外人一样,成为我的一个特定名词。建议阅读此书之后,观看海边的曼彻斯特。
外国文学 捷克 米兰・昆德拉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
7.7 (30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十六年的彷徨迷惑,换来一场决然的巡礼之年,当最后一块拼图集齐,重回完满的正五边形,剩下最稀薄的人,重建大地。
人若真的受伤,通常会无法直视伤口,想隐 藏它忘却它,把心 门关起来。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点,伤口就得深一点。——村上春树
------------------- ---------------------------------------------------------------------------------
在名古屋上高中时,多崎作有四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男两女,他们的姓氏都带有色彩——“赤”、“青”、“白”、“黑”,唯独多崎作的姓名中没有色彩,也只有他离开名古屋到东京读大学。大二假期返乡之际,多崎作突然被四位朋友告知要绝交,对原因没有任何说明。他深受打击,几至形销骨立,许久许久才恢复过来。
十六年来,他们始终没有见面.如今已经三十六岁的多崎作,在女朋友的劝告下,终于下决心去拜访抛弃自己的四个朋友,弄清真相。由此开始他的“巡礼之年”。当最后一块拼图集齐,谜底揭开,十六年前的秘密、十六年间的变化,以及十六年后的结局,都令人唏嘘伤痛。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渐染的灰色与逐渐成熟的人,在旧世界毁灭后艰难的跋涉,最后释然的故事。建议和《局外人》同步阅读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