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从大都到上都 豆瓣 谷歌图书
8.4 (65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新星出版社 2017 - 11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荡、溪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八百年前的辉煌,隐没在 平凡的村庄和深山荒草间。
这条路是元代的辇路,是皇帝往返两都之间的专属性道路,设有十八处纳钵。
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享受历史的丰富,探寻生命的意义,重新发现中国。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我一再地问自己。”
作者的叙述平静从容,充满古典气息,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读来欲罢不能。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大历史与个人小历史在书中错落交汇。
在这条路上,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实。一边是遥远的史书上的沧桑印迹,一边是近处几十年的悲喜人生。年少时不为人所知的暗恋,三十年前的半途而废的远足,二十年前暴风雪中被倒提双脚走出黑松林,风华正茂的女学生突然离世,浅淡之交故人的神奇失踪,记忆里一朵牵牛花的摇曳,都因某一地点某一场景,在路上被恍然忆起。作者五十年的人生,也零星散落在这条徒步之旅上。
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本书汇集了许多的旅行家对于徒步的思考和意义。所引用的国外旅行家的段落,几乎都出自作者的优美译笔,且金句叠出:
“挣扎多年以后,我们明白了,不是我们成就了旅行,而是旅行成就了我们。”
“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错特错。”
本书配以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Flâneuse 豆瓣
作者: Lauren Elki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7 - 2
A flâneuse is, in Lauren Elkin’s words, “a determined resourceful woman keenly attuned to the creative potential of the city, and the liberating possibilities of a good walk.” Virginia Woolf called it “streethaunting,” Holly Golightly epitomized it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 and Patti Smith did it in her own inimitable style in 1960s New York.
Part cultural meander, part memoir, Flâneuse tra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ular women and their cities as a way to map her own life―a journey that begins in New York and takes us to Paris, via Venice, Tokyo, and London―including the paths beaten by such flâneuses as the cross-dressing, nineteenth-century novelist George Sand, the Parisian artist Sophie Calle, the journalist Martha Gellhorn, and the writer Jean Rhys. With tenacity and insight, Elkin creates a mosaic of what urban settings have meant to women, charting through literature, art, history, and film women’s sometimes liberating, sometimes fraught relationship to the metropolis.
2020年3月12日 已读
这本意外也四天就听完了,可能女性朗读者真的比较容易听进去。题材选得很好,涵盖了Virginia Woolf, George Sand, Sophie Calle, Martha Gellhorn, Agnes Varda等各个女性艺术家as flâneuse,文笔也是好的,但是作者太自我中心了,越听到后面越厌倦,尤其是对东京的expat视角,一个不喜欢brooklyn的长岛人,一个写到巴黎只知道写5/6区的人实在太没有探索精神了,和书的主题简直背道而驰。结果发现是我校的比较文学博士,why am I not surprised (wink).
女性 文学 旅行 艺术 都市
石原里美的西班牙本色旅行 (2019) 豆瓣
石原さとみのすっぴん旅 in スペイン~世界一おいしい街で見せた女優の素顔~
7.8 (30 个评分) 演员: 石原里美
其它标题: 石原さとみのすっぴん旅 in スペイン~世界一おいしい街で見せた女優の素顔~ / 石原里美的本色旅行in西班牙
石原里美的旅途从毕尔巴鄂开始在西班牙拍摄了四天。她从调味料店买到帽子店,从甜品店吃到高级法餐店,中间还穿插着她对人生对事业的看法。节目将于1月3日在富士电视台和关西电视台播出。
2019年1月17日 看过
意外发现毕尔巴鄂竟然是巴斯克首都- -还是很喜欢石原啊,就算看上去“做作”也喜欢嘿嘿。不过只是看着别人吃也只能快进了...
2019 旅行 日本 石原里美 综艺
旅行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Travel
8.2 (7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南治国 / 彭俊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
2019年1月3日 已读
09/2/18标了在读,印象中应该至少读了第一章和最后一章,19/1/2在从île de ré开回大巴黎地区的路上听完了英语版的全书,非常适合度假过后回味的心情。里面提到的大多是法国作家和场景,十年后去过了大多书里提到的地方,也对提到的人物和画都较为熟悉。听的时候也顺便回味了好几段旅行,觉得也算是习得了how to possess beauty and maintain a traveller’s mindset吧。
哲学 散文 文学 旅行 生活
門外漢的京都 豆瓣
作者: 舒国治 遠流出版 2006 - 2
「每次得知有朋友要出遠門,將去的城鎮倘我曾經玩過,我總是很多事的想寫下兩三頁紙,上面記著我覺得他應該去玩去看去吃的地點,讓他帶著上路。……


「我當然也一直想把京都的好玩地點寫在紙上給朋友。這個念頭已有很多年了。一開始我大約會寫下:◎石土屏小路◎宇治川兩岸。沿著川散步,最富閒情。川北岸的「宇治上神社」與南岸的「平等院」不妨只用來當作散步中某一轉折時的點景可也。◎「綿熊蒲鉾店」的甜不辣,如同在台灣所吃之口味,而更勝。◎「茂庵」。開在吉田山頂的木屋式咖啡館。幾次之後,愈寫愈多,如此愈發不易只是兩三張紙了。最後,索性寫成一本小書算了。


「但我仍然希望它像兩三頁紙那樣的隨便、那樣的輕巧、那樣的簡略,以及,那樣的像寫給熟朋友的、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自在。不知道容不容易做到。」──〈何以寫此書〉



********************


一九八三年,二十啷噹的他,推開纔溫熱的copywriter文案,站起身來,舉步出發。

從此再也不曾停下。


幾十年了。

他,總是在晃蕩。

在台灣,在日本,在香港。

從理想的下午漫晃到小食的夜宵,

從西湖的曉風殘月浪蕩去紐約的街巷大道。


他,是六○年代波希米亞的孑遺,

是真正嬉皮精神的延續,

更是浸潤晚明風流的古人在今。


這次,他晃蕩到千年的京都。

他說他是門外漢,

略略一望,

卻盡是巷內人不見的風物景。
2017年1月9日 已读
从京都回来路上重读了下,书有点水,可对作者流露的情绪是赞同的,在京都老旅馆里住几天,睡醒了随便逛几个竹林深处曲径通幽的寺庙,在庭院一坐就一下午。然后安心地吃一顿,泡泡汤又可以美美睡去,开心得不得了。
京都 散文 旅行 日本 游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3 (127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2016年1月4日 已读
我真的带了这本书(在Kindle里)去巴黎,自然也带了心头好David Harvey...非常佩服林达,深入浅出地重述历史,陪伴我度过了等待各个场馆进场的时间,边玩边翻这个让我串联起了很多很久以前读过的东西和知晓的历史事件,觉得很神奇。
历史 文化 旅行 林达 法国
在漫长的旅途中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星野道夫 译者: 蔡昭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2
单独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带扎营一个半月,所拍摄所写下的冰河挤压滚落至海中的声音;长期在海湾中冒着酷寒与浪涛,划着小独木舟来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头鲸深潜前扬起尾鳍的画面;一个人横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扎营所记录下的驯鹿……
日本国宝,极地摄影家星野道夫最后遗作。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2012年7月28日 已读
睡前读物,夜夜伴着阿拉斯加慑人的极光、广袤的自然、努力生存的动物和人类,安静入梦。世界多奇妙,忙碌都市生活的人,到底要如何去描摹想象在同样的时空中,来自自然的神秘力量。
摄影 旅行 日本 星野道夫 自然
行走台湾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7
本书由台湾蒋勋、侯文咏、韩良露、沈春华、严长寿、舒国治等三十位名人,写下他们行走台湾的“私房”回忆,以深度、细致、慢游的行走方式以及全新的视野,带领读者赏鉴自然的、文化的、新鲜的台湾,深刻体验台湾的美丽,借由一个个旅行故事及影像,传递出台湾人对这块土地的情感。
2012年2月26日 已读
台湾旅游推广征文集-.-文章质量自然参差不齐,印象最深的还是好听的地名们和他们连读时的美感。
台湾 文化 旅行
爱在黎明破晓前 (1995)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Before Sunrise
8.8 (1704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 演员: 伊桑·霍克 / 朱莉·德尔佩
其它标题: Before Sunrise / 情留半天(港)
美国青年杰西(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在火车上偶遇了法国女学生塞琳娜(朱莉·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两人在火车上交谈甚欢。当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盛情邀请塞琳娜一起在维也纳游览一番,即使杰西翌日便要坐飞机离开。与杰西一见钟情的塞琳娜接受了杰西的邀请。
他们一边游览城市,一边谈论着彼此的过去 ,彼此对生活的感想,两人了解越加深刻。他们非常珍惜这美妙的晚上,这对恋人一起经历了很多浪漫的经历因为他们约定在半年后再见,而此次约会将会在日出之间结束……
2012年1月2日 看过
先看的before sunset,好像就更喜欢那部,可能初次相见就带有ONS向的otherworldly对我来说不够美好。但是那种突然找到一个懂你的可以互相喋喋不休的人还是很戳点,所以还是喜欢。漫步维也纳街头,也实在是平添了几分浪漫吧。
奥地利 文艺 旅行 浪漫 爱情
风格练习 豆瓣
5.4 (7 个评分) 作者: 陈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8
本书是香港作家陈宁向法国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的致敬之作。这位法国老先生在听完巴赫的赋格曲后,把音乐变奏的概念移植至文字,一则小故事可以幻化成九十九种不同的叙事风格。陈宁被格诺的文字迷倒,遥借此实验精神,延续风格的变奏,在方块文字里述说一则又一则生活小故事。
这一则则小故事或发生在香港、巴黎、台北、伦敦、上海……或抒写任何她感到兴趣的领域:音乐、文学、电影、饮食、感官……作者游离于时光隧道,不停转移视点,不断回溯记忆与经验,剪辑那些过往的韶光掠影,用典雅精致的文字,写出她这些年来的人生历练与漫游体会。
2011年7月15日 已读
除了借雷蒙 格诺《风格练习》的概念宣传有点过于噱头之外,其他都很舒服,节奏蛮好,睡前轻松读物。转换的时空视角倒是有诸多共鸣,与其体会不同的部分多半是阅历不足造成的。总之是随便翻翻的不错选择。
旅行 陈宁 随笔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梁星乔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 - 9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代名师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每篇故事后均附有林崇德教授及其弟子李玉华先生的点评。林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们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每一个故事加以点评,为霍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