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穿睡衣的作家 豆瓣
Journal d’un écrivain en pyjama
作者: [加拿大] 达尼·拉费里埃 译者: 要颖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穿睡衣的作家》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加拿大移民作家达尼•拉费里埃的一部散文集。全书糅合了杂文式的思考与小说式的趣闻轶事,章节之间暗藏联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风趣幽默的无名作家肖像:“无名作家,正如人们说的‘无名战士’,穿着睡衣。”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讲述了作者写作第一部小说时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一份内涵丰富的新手写作指南,涉及故事开篇、观点表达、景物描写、自我批评、童年叙事等一百多个话题。通过这份指南,作者与读者分享了他私人的阅读体验和文学喜好,影响他写作生涯的不仅有荷马、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这类文学巨匠,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名字……
小說與我 豆瓣
作者: 王安憶 香港城市大學 2017
「我要創造,我渴望創造。」把自己的經驗,透過寫作,創造現實裏無法實現的生活,就是王安憶這三十多年來都在寫作的原因。
王安憶作為69屆初中生,有着比別人豐富的人生閱歷,經歷過知青生活,插隊落戶,這些成長經歷都為她帶來豐富的寫作題材,開展她寫作的漫漫長路。
本書收錄王安憶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六課講座內容,分享了多年來自身的寫作生活,同時講述與寫作有關的種種—從閱讀生活領略到的文學樂趣到創作類型小說的細節結構,再從小說探索文字的奧妙。她更闡述了教授寫作實踐課的一些體會,如同手把手般傳授讀者寫作之道,極其可貴難得,對有志投身創作行業的青年人極具啟發性。
眾聲喧嘩以後 豆瓣
作者: 王德威 麥田 2001
1980年代末期以來,眾聲喧嘩成為我們習見的文化、政治、社會現象。政治解嚴、身體解放、文化解構,種種聲音構成世紀末的喧嘩。但眾聲喧嘩「以後」,我們將何去何從?
本書視小說為世紀末眾聲喧嘩的重要表徵。透過小說敘事,作家批判現實,跨越尺度,百無禁忌。而讀者的回應,同樣精采紛呈。由小說顯現的中國與台灣面貌,在在引人思辨。從性別、族群到國家、離散,小說所滋生的對話潛力,不僅開啟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也促使我們正視眾聲喧嘩以後的倫理問題。
本書蒐集1990年代以來台灣、大陸、香港、星馬及歐美華文小說評介九十三篇,分為三輯,輯一介紹台灣小說創作;輯二點評台灣以外華文作品精粹;輯三綜論跨區域華文小說現象。世紀交替,小說的魅力安在?眾聲喧嘩以後的意義為何?新的文學、文化課題,由此形成。
2018年10月16日 已读
120719| 最後一篇“溫文爾雅”,絕了。
文学 王德威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王德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由“除魅”到“招魂”,《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借这一论式叩问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还乡团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
2018年9月25日 已读
讲沈从文的一篇最好看,另外《罪抑罚》那篇删节太明显了。
文学 王德威
爱的设计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兰·布鲁姆(Allan Bloom) 译者: 胡辛凯 华夏出版社 2017 - 3
本书是阿兰·布鲁姆《爱与友谊》第一部分。在本书中,作者解读了卢梭和深受其影响的四位小说家——司汤达、奥斯汀、福楼拜、和托尔斯泰。
卢梭是爱的现代阐述者与倡导者,他发起了一场爱的运动——浪漫主义运动。这场伟大的运动立志要在孤立的布尔乔亚社会中为人的联合提供一个新基础。在本书中,卢梭与卢梭主义者们(Rousseauans)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是爱的伟大见证者,但他们运动的失败与19世纪末爱作为一个文学主题的垮台也是密切相关的。
2018年5月27日 已读
作为横亘当今的虚无主义阴云出现前的最后一任救主,浪漫主义是如何被设计、想象和通过文学作品传承的。描写爱的好作品中,大部分篇幅给了爱欲的背面,浪漫主义自身的陷阱与矛盾。起源是为了回答“人与人间的联合如何可能”的问题。虽然不喜欢布鲁姆这个人,这本书还是好看的。原文特别顺溜。
政治哲学 文学
我和阅读谈恋爱 豆瓣
6.4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闲话日本文坛众生相,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
沈昌文 查建英 陈冠中 李欧梵 联合推荐!
==========================================
《我和阅读谈恋爱》是日本著名专栏作家新井一二三的阅读私记录,描写了日本文坛众生相。《我和阅读谈恋爱》讲述了30多位日本作者及他们的书写故事,涉及各类书籍70多本书。国际上名气最大的两位(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树)在国内文坛却被排挤,“国民作者”夏目漱石的作品折射出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溺于酒色并引以为荣的女性“无赖派”飞扬跋扈,以奔放私生活闻名的濑户内寂听五十一岁剃发出家轰动文坛……无论这些作者你熟悉或不熟悉,这些作品你读过或没读过,你都可以跟着新井一二三进入日本文化生活,推开阅读世界的门,与阅读谈一场恋爱。
每当有人问我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我都觉得稍微尴尬,因为对我来说阅读如恋爱。
跟一个作家打得火热的时候,
好像全世界只有他(她)能理解我似的。
然而,过些日子总会遇到别的、更新鲜的对象,
这个时候前任情人非受冷落不可。
好在对方并不知道我曾经热爱过他(她),
也不知道如今我变了心……
——新井一二三
2018年4月29日 已读
好看。知道了一些以前没听过的日本小说。断断续续还没读完,桌旁。
文学 新井一二三 随笔
How the French Invented Love 豆瓣
作者: Yalom, Marilyn 2012 - 10
2017年4月5日 已读 前三章后简略浏览,从gallantry到福楼拜到当代,罗曼主义几经波折,难得作者始终心怀信仰,最终移情到了电影文学上,并从克莱芙王妃的现代改编上对文字保持信心。结尾的心锁的照片。整篇是对法国兼具怀旧和讽今情绪的意淫与抒情。
文学
关于小说 豆瓣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2014年8月25日 已读 “《傲慢与偏见》就是曾经大斫大削的……奥斯丁虽然把《傲慢与偏见》称为自己的宠儿,却嫌这部小说太轻松明快,略欠黯淡,没有明暗互相衬托的效果。它不如《曼斯菲尔德庄园》沉挚,不如《艾玛》挖苦得深刻,不如《劝导》缠绵,可是这部小说最得到普遍的喜爱。”
文学 杨绛
与鲁迅相遇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钱理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本书是钱理群在告别北大讲坛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讲稿。钱理群试图把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之中,对其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一并进行“文本细读”。隐约回荡在这纸面和文字间的钱理群的苍老而暗哑的声音,在春日阳光漫漫的课堂中,把不再是神话人物和历史雕像的鲁迅与年轻学子们维系在一起。时在2001年,钱理群的“天鹅的绝唱”。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豆瓣
8.4 (43 个评分) 作者: 吴晓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回顾刚刚逝去的20世纪文学,冠以经典的盖棺论定或许言之尚早。但吴晓东在经大讲坛上推崇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却无疑称得上大师;他在课堂上选作阐释分析对象的九篇作品也已经或终将被证明为不朽。因此,吴晓东对他心仪小说家的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 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契约,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已经过去的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鲁迅作品十五讲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9
本书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应该终生阅读的,本书所起的是一个“导读”的作用,即引导年轻朋友去读鲁迅作品。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