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椒麻堂会 (2021)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椒麻堂会
8.7 (371 个评分) 导演: 邱炯炯 演员: 易思成 / 关南
其它标题: A New Old Play / 椒麻堂會
演员过日子,举手投足就是一幕幕川剧,癫狂、苦涩、地道,烟火气刺鼻。百年的生活史,大大小小,就这样在舞台上下踉跄展开。
2024年2月15日 看过
美术风格极突出,评论说是话剧的风格,但许多地方镜头语言比台词更重些。新旧交替一段拍得最是惊艳。
有空可能要再拉一遍片。
故事是我们也许都知道的故事,但说再多遍都不为过。看着丘的儿子戴着红领巾蹦蹦跳跳地从前面走过,更意识到我们确实是一代人,只不过反反复复地在喝孟婆汤而已。阳间和酆都甚至没什么区别,而记得的人,是两界之间游荡的野鬼,或者干脆是口不能言的哑巴了。
历史
崇祯往事 谷歌图书 豆瓣
6.5 (6 个评分) 作者: 陈梧桐 故宫出版社 2016 - 12
本书运用确凿的史料,阐述了明思宗是如何因其性格特征,在即位后的一系列决策中将内忧外患的明帝国引向覆亡深渊的过程,同时驳斥了史学界认为明思宗是"非亡国之君",明朝的覆亡是"一个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的观点。读者通过此文,能加深对明思宗其人其事的了解,并从其败亡的历史反思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2023年11月30日 已读
明确点出崇祯身上爱听谄媚、吝啬钱财、刻薄寡恩又怕担责任的缺陷。若是其他时代也许还能多混几年,但他面对的本来就是积重难返的明朝末期。临死前那段真是太典的男人了。
历史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谷歌图书
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
8.2 (16 个评分) 作者: Jung Chang / 張戎 麥田出版社 2014 - 9
1852年春天,一位十六歲的女孩在為皇上挑選后妃的全國「選秀」中被選上,入宮不到十年,她發動宮廷政變,一躍成為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掌握全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命運達數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後。她,就是慈禧皇太后。
史家說慈禧干預朝政、禍國殃民,卻不知道在中國男人專政的舞台上,慈禧獨有過去帝王沒有的智慧與能力──她意識到,那是個全球化初始的年代,不想落於人後,唯一之道就是奮發圖強,躋身現代文明的世界,由此,慈禧揭開了現代中國的序幕。
她開闢國家需要的財源,歲收是乾隆鼎盛時期的兩倍;大膽任用外籍人士,設置現代化海關;首設培育翻譯人才的「同文館」,更增加理工科學的學習項目,最終廢除科舉制度。慈禧不僅開了派留學生、派駐外使節的先河,還系統地派政府官員出國考察,為此制定了《出洋遊歷章程》,後世學者稱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舉」。至今仍為中國國民經濟大動脈的京漢鐵路,是慈禧的決策;她並以獨到的見解面對俄國、日本、法國的侵略。在光緒皇帝主持簽訂馬關條約時,只有慈禧一人主張拒絕日本的條件。
站在保護傳統與改革浪潮的交會點,決策格外需要過人的勇氣與判斷力,而身為一個女子,慈禧更必須展現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以得眾信服。本書深度刻畫世人未知的慈禧一生,包括她的失誤與過錯,愛情與日常生活。本書不僅還給她一個公道,也為中國變法求強的歷史時刻,留下無可取代的珍貴紀錄。
2023年4月10日 已读
因为《不明白博客》34嘉宾萧瀚的推荐打开此书。
尽管慈禧的一切改革依然是为了维持满洲继续统治的必要手段,即使到最后立宪的一步也在第一条规定了满族统治千秋万代,并且在周游各国“借鉴”之后,依然选择保留皇帝的部分权力,这必然会损害宪法本身。
但她这个实际上的末代统治者做得,确实比历朝历代的男人们要好很多,考虑到她面临的才是真正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男人们为了面子,越到快死的时候越抱着自认为的“正统”不放,但这“正统”由于从来没有女性的位置,女性要丢反而更轻松些。
女性身份是她被人抹黑不可忽略的原因。女性再有能力也“不合正统”,这成了他人最大的靶标。他人为自己的政治目标而攻击她的合法性,而造黄谣的攻击手段又那么具有性别特色。性别成了她后世无法获得公允评价的最主要原因。
历史
光荣的背后 豆瓣 谷歌图书
光荣的背后:我的军旅见闻
作者: 刘家驹 美国华忆出版社 2020 - 4
本书记录了1949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作者亲历亲闻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覆盖建政初期到80年代的重要军史事件,以不同的视角呈现特定时期的真实历史,曝光了一直以来正面弘扬的军事历史中所掩饰、隐藏的血腥、失败、荒谬、虚假的过往,在书写中包含了对人性的悲悯与感怀。
2023年1月7日 已读
真的是用来破除从小到大的宣传灌输、用来洗脑子的作品。这个过程并不快乐,但是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故事性也极强,很好读下去。
“洗脑子”不仅在于对史实记录的纠正,更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读着读着会发现我自己也习惯想象着用“运动式”的方式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而这实际上不过和你共几十年来的思路如出一辙。
扣半星,也是这本书作者自身限制导致——女性视角的极度缺失。尽管提到军队对女性的奸淫,但仅仅作为对“军队腐化”的批判,至于受害者女性是什么样的、怎么想的,则完全是空白了。而当下的经历让我笃定,历史上的苦难,女性一定承受更多;而历史上的反抗,女性也一定是中坚力量。
历史 存证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 豆瓣
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
8.0 (7 个评分) 作者: [英]理查德·埃文斯 译者: 胡利平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动荡的年代暂时告一段落,直到灭顶之灾于1914年降临。
这是欧洲涌动、迸发的一百年,也是权力竞逐的世纪。在1815年以前,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而在19世纪,人们越发看重权力。
旧制度崩塌后,人人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点付诸实施。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一切都不复从前。
竞逐权力欧洲人走上文明之巅,睥睨全球,也招致毁灭欧洲的大战。1914年,欧洲各地的灯火一盏盏熄灭,点亮它们仍需时日。
2022年4月10日 已读
首先想骂一句,书是好书,但翻译太差了。从句翻成中文直接变成一堆简单句堆砌,哪句是直接用来辅佐这段观点的,哪句是用来补充信息的,哪句是提出反对的,全无提示地堆在一起,经常出现上一句还在讲A观点下一句突然转到反A例证上还没有转折用的连词,几度让我头昏脑涨。要不是这破翻译我怎么会读这么慢!
书本身,拿破仑战争后至一战前这段历史,可以说是现代民主制度及民族国家的诞生史,两者相辅相成又互为掣肘:现代国家的凝聚需要一个共同乃至虚构的民族语言及民族历史(民族共同记忆),民族主义是许多现代民主国家摆脱帝国统治建国的原动力;但民族主义膨胀为帝国沙文主义,也让议会走向极端,最后陷入一战的深渊。而左翼运动、女权运动、现代科学、殖民主义等等我们一切熟知的事物,也都在这段时间内诞生并蓬勃发展。可以说,这段历史直接构成了今天的基础。
历史 民族国家
光海,成为王的男人 (201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광해, 왕이 된 남자
7.0 (24 个评分) 导演: Choo Chang-min 演员: Lee Byung-hun / Ryu Seung-ryong
其它标题: 광해, 왕이 된 남자 / 朕即朝鲜之王
影片以党争严重、朝政混乱的朝鲜时代为背景,围绕着王权进行的争斗中,意欲离开皇位的朝鲜第15代王光海君与样貌酷似自己的贱民"夏先"之间产生了一段扑朔迷离、起伏跌宕的命运纠葛。 朝鲜光海君8年,深陷“毒害”危机的朝鲜王“光海”找来与自己长相酷似的贱民“夏善”做自己替身的故事,而这段“真假君王”的故事也被称为是“朝鲜历史记载中消失的15天”。
2022年2月1日 看过
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但是电影看得非常感动。一方面是演员的出彩演技和交响配乐的渲染,另一方面,“为民者才是真君王”,本来也该是现代人回顾古代时所应该表达的主题。这文化背景是如此熟悉,可精神内核却许久不在国内见到。
回望国内影视,无不被“嫡庶”“君臣”的僵尸浸染,甚至连儒家最本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独夫人人当诛之”的民间思想都丢了干净。还能说什么呢,当下社会的不同造成了不同。
另外嗑到了许筠和假王。查到一年后许筠因谋反而被真光海君斩首,放在电影背景,或许是期待像假王一样的“真君王”出现:你想当以百姓为先的王,我帮你实现。
历史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