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坠落的审判 (2023) 豆瓣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维基数据
Anatomie d’une chute
8.6 (920 个评分) 导演: Justine Triet 演员: Sandra Hüller / Swann Arlaud
其它标题: Anatomie d’une chute / 坠楼死亡的剖析
Sandra、Samuel以及他们视力有障碍的儿子Daniel在偏远山区生活了一年。一天,Samuel在房子外面被发现死亡,警方立即展开了涉嫌命案的调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Sandra被控:这是自杀还是谋杀?一年后,Daniel参加了母亲的审判,这也是对他父母关系的真正剖析。
2024年4月4日 看过
这部作品对性别差异的刻画并没有像很多作品那样直白,看的时候会感觉大主题更趋近于“法庭揭示的真相是否就是真相”“亲密关系和人那些微妙的情感到底能不能用某些证据来窥探全貌”。所以某种意义上我甚至能理解有些男的觉得不应该只从性别视角看这部作品。
但性别视角本就无处不在。首先,“认为亲密关系的实质可以通过证据证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男性”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性侵案总是那么难打的原因(Prima Facie中女主说“有些事情必须改变”——正是对这种父权法庭的控诉。)电影里有两处感受到了明显的性别视角差异:女主和老公的境遇是传统男女分工的互换这点很多人说过,在这种境遇下那段吵架中丈夫的车轱辘话,作为女性能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其中的绝望(因为类似的不理解总是发生在女性身上),但男检察官竟然称之为“一个男人想要重新掌控生活的决心”;另一段则是吵架最后的打斗声,导演故意没有放出影像,男检察官和男证人第一反应是女主殴打了丈夫,而作为女性第一反应当然是丈夫殴打了妻子因为可能性大得多。
而即使是性别分工互换的关系,还是能感觉到女主所处的弱势。语言就是最直观的表现,为什么她非得要跟着去丈夫的故乡呢?所以吵架那段我既能理解丈夫的沮丧又能理解她的反应,她无法理解丈夫的沮丧但已经尽力陪伴了,还能怎么样呢。语言所构筑的逻辑同时也成为了这个法庭施加在她这个外国人身上的压迫,这种压迫与前面提到的“父权法庭的证据体系”形成一体。
最终的关键是一个盲眼孩子对真相的认知。而他所讲述的,是父亲从未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脆弱——脆弱是传统中更为女性的、也容易被无视的存在。即使是女主也忽略了这种脆弱,因为当律师说完之后她小声说了句“这不是Samuel”。但孩子看到了。
当然,这部片在中国引发的与性别有关的讨论以及男人们发现自己意见不再重要时的无能狂怒,真的和作品本身形成了互文。
女性主义
失踪的孩子 豆瓣
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
8.7 (11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2019 - 10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
“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我”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而“我”也将以惊人的韧性和诚实面对写作、爱情、家庭的失败。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之后,“我”决定忤逆(罔顾?)莉拉的告诫,将“我”和她一生的友谊写成一本小说,却招来了*深的背叛……
2022年9月2日 已读
也许随着两个布娃娃的归还,莉拉最后终于将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全都剥离干净。“失踪的孩子”如同意象贯穿着埃莱娜和莉拉的友谊,两个布娃娃,她们的童年,蒂娜,狂风骤雨一般的感情和风卷残云一样的斗争,莉拉是动荡而埃莱娜是稳定,互相依存又互相摧毁,莉拉让自己消失而埃莱娜努力在笔下将她变成永恒的形象同时对抗着自己的消失。但最终,也像未尽的话语一般消散了。
我很难评价她们的友谊,那么坚固同时又那么有毒,几乎像是怨侣。有时觉得她们相互揣测又相互攻击不如淡了好,但有时又觉得她俩的友谊对彼此都是很珍贵的东西。
以及尼诺那么垃圾的男的,滚啦!
女性主义 意大利文学
离开的,留下的 豆瓣
Storia di chi fugge e di chi resta
9.9 (7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10
《离开的,留下的》 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莱娜)和莉拉躁动、紧密相依的中年。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莉拉对“我”的新作品的指责更是让我产生彻底的自我怀疑:我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是否只是让我的作品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思想,也永远无法拥有莉拉近乎粗野的表达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突然将尼诺带回了家……
2022年8月21日 已读
从这本书开始作者的女性主义视角变得更加明显。“我”的第一本书被评论界争议一些“性描写是否过火”,而男人们因为她的描写默认她对性“很开放”,而吉耀拉却认出来,这是只有我们女性懂得的肮脏的秘密——我想是男性永远意识不到的,对男性的恐惧,对男性自傲之物的嫌恶、对生养的厌倦和疲惫以及丈夫在其中毫无贡献而产生的失望。我也愿意相信尼诺对“我”和对莉拉一样,都将成为走上自己之路的一条途径,希望她们终究能走过去。
女性主义 意大利文学
我的巴比伦恋人 (2021) 豆瓣
7.1 (65 个评分) 导演: 周楠 演员: 凤小岳 / 卜冠今
24岁的陈美如是一名网络信息监察员,性情孤僻古怪。生日那天,她唯一的死党姜蕙真为她大肆张罗本命年派对,当晚她被一个古巴比伦扮相的男人缠住——他自称王子,为爱她而生。陈美如以为是个恶作剧,直到“王子”说出自己的名字......
陈美如五雷轰顶,被迫拾回不堪的少女记忆——英俊非凡、独爱自己的混血王子,倾国倾城、呼风唤雨的情敌公主,王子的挚友、富可敌国的顶级富豪,都是她12岁时在日记中编造出的人物。
日记里的剧情狗血幼稚,如今这三个人竟然组团出现在她生活中,难道……这帮“日记人”成精了?
2022年6月17日 看过
这个剧,是将12岁青春期女性被摧折、被打击、羞于见人的性幻想小心翻出来,擦亮,认真而呵护地放在明珠台上的故事。当古巴比伦少女与现代中国少女的幻想共通,当古巴比伦少女说“我的文字受神祝福”,我看到的是编剧对整个人类历史上青春期少女幻想的肯定和赞美。最初看着十分羞耻的文字,最后再次读出来时,竟然让人那么动容,这是编剧多么温柔的笔触。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竟然真的用阿卡德语演了一整集,这种感觉难以形容,当已死去的语言再次被演员说出来,用于交流,用于讲述,这个语言仿佛又活了过来,仿佛在现实中这部电视剧也和两本日记一样,成为了跨越时空的桥梁。
最后,写BE是会出事的啊各位太太!
女性主义 少女幻想
四点五口径女郎 (1981)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Ms. 45
7.5 (34 个评分) 导演: Abel Ferrara 阿贝尔 · 费拉拉 演员: Nicholas St. John 尼古拉斯 · 圣约翰
其它标题: Ms. 45 / 복수의 립스틱
A timid and mute seamstress goes insane after being attacked and raped twice in one day, in which she takes to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after dark and randomly shoots men with a .45 caliber pistol.
一个胆小、哑巴的女裁缝在一天之内遭到两次袭击和强奸后开始复仇。天黑后她走上纽约街头,用一把点45口径的手枪射杀该死的男人们。
2022年1月1日 看过
感谢放映员。看的时候虽然也被杀男人爽到,但更多的只是觉得有口难言的苦。面对性骚扰和性掠夺,女性往往是“失声”的,或者没法说,或者说了也没人信。如果最后的“sister”姐妹能够帮到她那该多好,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又要怎么求救呢。
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