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英国诗史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王佐良
译林出版社
1997
关于怎样写外国文学史,曾经几次有所议论,这里只扼要重述几点主要想法:要有中国观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要以叙述为主;要有一个总的骨架;要有可读性。
也许还可加上一点,即要有鲜明个性。就本书而言,作者让自己努力做到的是:第一,在选材和立论方面,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第二,要使读者多少体会到一点英国诗的特点,为此作者选用了大量译诗,在阐释时也尽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地位,说出切身感受。
古英语、中古英语都同近代英语相差很大,特别是古英语更大,但又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只不过中间经过若干次不同民族语言的冲突、融合和演进,才出现每一时期的主导语言:三种西日耳曼语形成的古英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相结合的中古英语以及吸收更广但又以英格兰东南部方言为基础而进行标准化的近代英语。在这过程里,英语从一个岛国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古英语与中古英语各有不同的诗风和诗律,近代英语诗兼取两者之长而又有所侧重,同时又吸取欧洲大陆以及晚近美国的诗歌精华,进行创新,使得英国能有一种特色鲜明、大诗人迭出的韵文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被逼得上山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19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它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取得了新的活力,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所受的基督教影响又是贯穿整个英语诗歌三个时期四种文化的一个精神因素,到了现代才有所减弱。
也许还可加上一点,即要有鲜明个性。就本书而言,作者让自己努力做到的是:第一,在选材和立论方面,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第二,要使读者多少体会到一点英国诗的特点,为此作者选用了大量译诗,在阐释时也尽力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诗歌爱好者的地位,说出切身感受。
古英语、中古英语都同近代英语相差很大,特别是古英语更大,但又是一脉流传下来的,只不过中间经过若干次不同民族语言的冲突、融合和演进,才出现每一时期的主导语言:三种西日耳曼语形成的古英语,日耳曼语和罗曼语相结合的中古英语以及吸收更广但又以英格兰东南部方言为基础而进行标准化的近代英语。在这过程里,英语从一个岛国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古英语与中古英语各有不同的诗风和诗律,近代英语诗兼取两者之长而又有所侧重,同时又吸取欧洲大陆以及晚近美国的诗歌精华,进行创新,使得英国能有一种特色鲜明、大诗人迭出的韵文文学,对世界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歌也好,语言也好,背后都有文化。从英诗而论,四大文化在此遇合:最初的日耳曼文化,中世纪的拉丁文化,近代的不列颠和跨大西洋文化,再加原在英格兰岛上后被逼得上山过海,只在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还有遗留的凯尔特文化在19世纪以后复兴,所以有四种文化给了英诗以滋养,在它们相互冲突和融化之中,起伏消长之间,英诗取得了新的活力,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所受的基督教影响又是贯穿整个英语诗歌三个时期四种文化的一个精神因素,到了现代才有所减弱。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二卷) 豆瓣
作者:
(美国)萨克文·伯科维奇 主编
译者:
史志康 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2卷):散文作品(1820年-1865年)》是第二卷。《剑桥美国文学史》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在作品集近三十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即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话,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战友了很大比例,使《剑桥美国文学史(第2卷):散文作品(1820年-1865年)》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着作用。
为什么读经典 豆瓣
Perché leggere i classici
8.6 (23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
李桂蜜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本书36篇文章,论及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是进入经典世界最好的入门书。在这里,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娓娓道来他的理想藏书。凭着热枕和智慧,卡尔维诺让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呈现千姿百态的魅力。没有学院术语和新闻报道的油嘴滑舌,博学而非炫学,充满了对文学真正的热情。正因为此,这本书打动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无论他们是首次阅读,还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读。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本书36篇文章,论及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是进入经典世界最好的入门书。在这里,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娓娓道来他的理想藏书。凭着热枕和智慧,卡尔维诺让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呈现千姿百态的魅力。没有学院术语和新闻报道的油嘴滑舌,博学而非炫学,充满了对文学真正的热情。正因为此,这本书打动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无论他们是首次阅读,还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读。
破格 豆瓣
The Broken E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9.2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
- 7
玛丽安•摩尔评论休•肯纳的话——“大胆,他可能过于大胆了,但我们需要他”——也同样可以用在詹姆斯•伍德身上。正是过度的能量和好辩的冲动让伍德读起来很提神,我们常常接受他的教诲,有时也想一驳为快。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十九世纪的变乱已过去五十来年,而作为一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的女儿,宗教信仰并没有拘于传统的痛苦。难关已经闯过。对她来说,一种宗教信仰或神秘的信仰与文学信仰轻柔地调和在一起——然而,对她来说,小说仍然保留着怀疑、质询的功能。在她的写作中,小说表现神秘,不过是为了展现我们无法抵达神性,因为神性已然消失。在她笔下,小说以宗教之心,行怀疑之实。 ” (黄远帆)
詹姆斯•伍德以其独有的激昂的声音,推进了一些最困难的议题: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可以是什么样子。他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饱含深情而热衷争论的批评文章在对象的范围和道德的严肃性方面激动人心。
——苏珊•桑塔格
目前没有几个批评家……可以提醒我们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若能为这种谈论加上激情、精确和丰富的阅历,那便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才能:我们的好消息是伍德有这种才能而我们有伍德。
——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伍德是一个天才的细读者。这部批评集里妙笔贯穿始终,时而甘美多汁,时而刚毅雄健,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倨傲冷嘲,激情四溢又不失细节方寸。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十九世纪的变乱已过去五十来年,而作为一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的女儿,宗教信仰并没有拘于传统的痛苦。难关已经闯过。对她来说,一种宗教信仰或神秘的信仰与文学信仰轻柔地调和在一起——然而,对她来说,小说仍然保留着怀疑、质询的功能。在她的写作中,小说表现神秘,不过是为了展现我们无法抵达神性,因为神性已然消失。在她笔下,小说以宗教之心,行怀疑之实。 ” (黄远帆)
詹姆斯•伍德以其独有的激昂的声音,推进了一些最困难的议题: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可以是什么样子。他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饱含深情而热衷争论的批评文章在对象的范围和道德的严肃性方面激动人心。
——苏珊•桑塔格
目前没有几个批评家……可以提醒我们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若能为这种谈论加上激情、精确和丰富的阅历,那便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才能:我们的好消息是伍德有这种才能而我们有伍德。
——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伍德是一个天才的细读者。这部批评集里妙笔贯穿始终,时而甘美多汁,时而刚毅雄健,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倨傲冷嘲,激情四溢又不失细节方寸。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黑桃皇后 豆瓣
Пиковая Дама
8.0 (7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普希金
译者:
冯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4
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开创了俄国文坛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小说同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黑桃皇后--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收入《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等四种小说。《黑桃皇后》是普希金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俄国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惊心动魄的画面。主人公赫尔曼是一个冒险家,为了发财他不择手段,先是骗取伯爵夫人的养女丽莎维塔的爱情,后又费尽心机潜入深府内院,企图从行将就木的老伯爵夫人那里骗取每赌必胜的三张纸牌的秘密,最后竟至拔出手枪,逼死了毫无反抗力的老伯爵夫人。当老伯爵夫人的幽灵向赫尔曼道出了纸牌秘密后,赫尔曼便疯狂地奔向赌场,一再加倍下大赌注,可是最后他志在必得的A却鬼使神差地变成了黑桃皇后,那张牌就像伯爵夫人幽灵恐怖的面容……读过普希金小说的读者在赞叹普希金小说超凡魅力的同时,往往为他的小说创作所占比重太小而遗憾。那么,只读普希金的诗歌而尚未读过他的小说的朋友可就更遗憾了。
《黑桃皇后--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是“译文名著精选”之一。
《黑桃皇后--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是“译文名著精选”之一。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豆瓣
The Nearest Thing to Life
8.6 (3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詹姆斯·伍德
译者:
蒋怡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9
文学跟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泽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泽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单读12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台海出版社
2016
- 5
世界无时不在创造,但对于身处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创造力是否已经死亡?
本期《单读》从文学写作、历史叙事、生活方式,从个人到社会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这个话题,作者以各自的方式,反思,批判,创作,抵御着同质化的侵蚀。如《欧洲马赛克》探讨了个体在不同层面上(时代、性别、国家、生存)的自我反省,反映了人本身的“创造”和“再创造”;互联网的“叛逆者”杰伦·拉尼尔掀开这个行业的光鲜外衣,揭示个人利益是如何成为技术变革的牺牲品(《海妖服务器与我们的未来》);在译者包慧怡眼中,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文字犹如“鸟之轻,羽之轻”,而这些看似跃然纸上的轻,却是作者百般揣摩后的精确和坚定。这期依然有摄影、诗歌、小说,与读者分享一种异质的视角、语言和经验。
本期《单读》从文学写作、历史叙事、生活方式,从个人到社会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这个话题,作者以各自的方式,反思,批判,创作,抵御着同质化的侵蚀。如《欧洲马赛克》探讨了个体在不同层面上(时代、性别、国家、生存)的自我反省,反映了人本身的“创造”和“再创造”;互联网的“叛逆者”杰伦·拉尼尔掀开这个行业的光鲜外衣,揭示个人利益是如何成为技术变革的牺牲品(《海妖服务器与我们的未来》);在译者包慧怡眼中,当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文字犹如“鸟之轻,羽之轻”,而这些看似跃然纸上的轻,却是作者百般揣摩后的精确和坚定。这期依然有摄影、诗歌、小说,与读者分享一种异质的视角、语言和经验。
短篇小说家与作品 豆瓣
Short Story Writers And Short Stories (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 2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6.0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童燕萍
译林出版社
2016
- 5
本书收入对三十九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大师的精辟评论。布鲁姆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如数家珍地介绍那些塑造短篇小说艺术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从现实主义的辛辣,到印象派的微妙,再到表现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卡夫卡—博尔赫斯式梦魇般的怪诞幻象……评论视角和作品选择都别具一格,展示了短篇小说创作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文学体验三十讲 豆瓣
7.0 (24 个评分)
作者:
苗炜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1
怕死吗?当然。觉得自己孤独吗?从来都有点儿孤独。有一点儿抓狂吗?还好。以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不确定。为什么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为好呢?世上那么多人,真的和我有关吗?我该同情什么我又能怜悯谁呢?我是不是就有点儿可怜呢?爱是什么呢?
——《文学体验三十讲》
※※※※※※※※※※※※※※※※※※※※※※※※※※※※※※
在《文学体验三十讲》中,小说家苗炜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的阅读体验,也顺带讲述了自己对于爱欲、孤独、死亡等本质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的体悟:“文学体验其实就是讲我的感受,这些体验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关。但愿你有所收获,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看人的处境,感受细腻一点儿,心灵丰富一点儿。”
这本书只寄托一个愿望:“有一位朋友说得非常有气势,他说,他读书就是想落后于这个时代。希望你保持阅读能力。”
※※※※※※※※※※※※※※※※※※※※※※※※※※※※※※
★ 三十个文学之夜,一剂心灵解药,一本书读懂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
★ 跟随作家苗炜的阅读体验,经历文学世界里的多样人生,理解人心的混沌和复杂
★ 李敬泽、毛尖、王小峰等诚挚推荐
★ 让你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学会接受和欣赏“异己”;摆脱简单化的思维模式,有耐心去理解更复杂的叙述;反对套话,提高对情绪化表达和陈词滥调的警惕;在面对较难领悟的高级文化时,不庸俗、不抗拒;打开生活的多重面向,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
文学体验三十讲,是一个体验者的讲。他和你我一样,孤独着、生活着、阅读着。通过文学,我们学习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李敬泽(作家、文学评论家)
苗老师讲课,几乎可以直接兑换成肉身经验。愉悦,是他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一如罗兰·巴特的文学守则。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苗师傅的文字跟他真身一样,读起来像个慢性子,引经据典讲讲里面的道道,偶尔冒出点坏水。
——王小峰(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文学体验三十讲》
※※※※※※※※※※※※※※※※※※※※※※※※※※※※※※
在《文学体验三十讲》中,小说家苗炜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的阅读体验,也顺带讲述了自己对于爱欲、孤独、死亡等本质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的体悟:“文学体验其实就是讲我的感受,这些体验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关。但愿你有所收获,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看人的处境,感受细腻一点儿,心灵丰富一点儿。”
这本书只寄托一个愿望:“有一位朋友说得非常有气势,他说,他读书就是想落后于这个时代。希望你保持阅读能力。”
※※※※※※※※※※※※※※※※※※※※※※※※※※※※※※
★ 三十个文学之夜,一剂心灵解药,一本书读懂数十部外国文学经典
★ 跟随作家苗炜的阅读体验,经历文学世界里的多样人生,理解人心的混沌和复杂
★ 李敬泽、毛尖、王小峰等诚挚推荐
★ 让你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学会接受和欣赏“异己”;摆脱简单化的思维模式,有耐心去理解更复杂的叙述;反对套话,提高对情绪化表达和陈词滥调的警惕;在面对较难领悟的高级文化时,不庸俗、不抗拒;打开生活的多重面向,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
文学体验三十讲,是一个体验者的讲。他和你我一样,孤独着、生活着、阅读着。通过文学,我们学习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李敬泽(作家、文学评论家)
苗老师讲课,几乎可以直接兑换成肉身经验。愉悦,是他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一如罗兰·巴特的文学守则。
——毛尖(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苗师傅的文字跟他真身一样,读起来像个慢性子,引经据典讲讲里面的道道,偶尔冒出点坏水。
——王小峰(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8.7 (507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美德 豆瓣
作者:
董啟章
/
梁偉恩 繪
聯經
2014
- 4
V城四部曲、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
2014年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最新作品
《美德》──「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學習年代》
故事細說從頭,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結束
聯合香港插畫家梁偉恩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時間:【先見】2023年6月;【後見】2024年6月
地點:V城,牛棚藝術村及十三街一帶
人物:林秉德(連鎖咖啡店經理)、石兼美(攀石運動員),及其他人物超過一百人
場景:【先見】伊甸園購物廣場內之連鎖咖啡店;【後見】伊甸園高級住宅大樓七十樓天台
整理:維真尼亞(考古學者、V城風物誌及近代史合寫者之一)
從482頁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上下合計共886頁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到710頁的《物種源史‧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董啟章從2005年起潛心構築的鉅著「自然史三部曲」,來到了新作「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美德》。
本書故事承接《學習年代》,成為此後長篇故事的序曲,故事背景設定在《學習年代》四年後。《美德》與董啟章此前的長篇在風格和技法上有分別,但也有相似的地方。《美德》是非常濃縮的,因為要把很多事情、很多場面、很多人物濃縮在一起。
對於董啟章來說,小說世界就像這個溜冰場,是一個劇場般的存在;而作家的職責,正如費爾南多‧佩索阿所言,是「把自己的心化作舞台」,搭建一座文學裡的劇場。在這劇場裡,懷疑將被懸置,人物將在一部部小說裡重生,如同董啟章筆下的貝貝變成栩栩、變成恩恩、變成啞瓷,在《美德》裡又變成了維真尼亞。
2014年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最新作品
《美德》──「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學習年代》
故事細說從頭,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結束
聯合香港插畫家梁偉恩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時間:【先見】2023年6月;【後見】2024年6月
地點:V城,牛棚藝術村及十三街一帶
人物:林秉德(連鎖咖啡店經理)、石兼美(攀石運動員),及其他人物超過一百人
場景:【先見】伊甸園購物廣場內之連鎖咖啡店;【後見】伊甸園高級住宅大樓七十樓天台
整理:維真尼亞(考古學者、V城風物誌及近代史合寫者之一)
從482頁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上下合計共886頁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到710頁的《物種源史‧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董啟章從2005年起潛心構築的鉅著「自然史三部曲」,來到了新作「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美德》。
本書故事承接《學習年代》,成為此後長篇故事的序曲,故事背景設定在《學習年代》四年後。《美德》與董啟章此前的長篇在風格和技法上有分別,但也有相似的地方。《美德》是非常濃縮的,因為要把很多事情、很多場面、很多人物濃縮在一起。
對於董啟章來說,小說世界就像這個溜冰場,是一個劇場般的存在;而作家的職責,正如費爾南多‧佩索阿所言,是「把自己的心化作舞台」,搭建一座文學裡的劇場。在這劇場裡,懷疑將被懸置,人物將在一部部小說裡重生,如同董啟章筆下的貝貝變成栩栩、變成恩恩、變成啞瓷,在《美德》裡又變成了維真尼亞。
费尔迪杜凯 豆瓣
Ferdydurke
8.8 (5 个评分)
作者:
[波]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二十世纪荒诞文学经典名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成名作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
三十岁的尤瑟夫从睡梦中惊醒,知道这又是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的一天。然而,他看见“自己”就在对面站着。 愤怒的尤瑟夫拿出纸笔,决心创造出真正的自己。平科教授来访,在谈话间,尤瑟夫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小,平科教授则越来越大,最终尤瑟夫变成了十几岁的少年,被平科教授重新带回学校,历经一番“奇遇”:与顽劣的同学一起学拉丁文,一起追求新潮女孩祖塔,一起逃离城市、逃向田野,却又落入庄园主姨父的魔掌。尤瑟夫领悟到,想把自己变幼稚化的,不仅仅是平科教授……
——————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成名作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
三十岁的尤瑟夫从睡梦中惊醒,知道这又是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的一天。然而,他看见“自己”就在对面站着。 愤怒的尤瑟夫拿出纸笔,决心创造出真正的自己。平科教授来访,在谈话间,尤瑟夫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小,平科教授则越来越大,最终尤瑟夫变成了十几岁的少年,被平科教授重新带回学校,历经一番“奇遇”:与顽劣的同学一起学拉丁文,一起追求新潮女孩祖塔,一起逃离城市、逃向田野,却又落入庄园主姨父的魔掌。尤瑟夫领悟到,想把自己变幼稚化的,不仅仅是平科教授……
——————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Eggplant.place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1 (15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