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
女性乌托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6.3 (7 个评分)
作者:
李小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5
其它标题: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性别研究在20世纪末成为显学,是20世纪60年代新女权运动的成果;在中国,它是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产物。本书以公开讲座为基础,上篇“新中国妇女研究”多与现实问题相关,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可见中国妇女研究发展的具体进程;下篇“性别研究与基础教育”侧重学理讨论和学科建设,与西方女性主义对应并相互呼应,在寻根溯源的基础上为中国妇女研究开掘本土资源。
【亮点推荐】
•作者李小江是女性研究的著名学者,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发起人和学科带头人,为启动中国妇女学和性别研究做了大量奠基工作。
•书中内容多取自作者现场讲学,计有20篇,贯穿30年,涉及妇女研究问题的多个方面和角度,中外交织,视野开阔。
•各讲主题涵盖了改革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妇女问题和学科建设中的理论问题,有实践,有体验,有跨文化对话,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回应女性/性别研究中诸多难题,为高校教学和研究以及教材编撰提供不易多得的学术资源。
【亮点推荐】
•作者李小江是女性研究的著名学者,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发起人和学科带头人,为启动中国妇女学和性别研究做了大量奠基工作。
•书中内容多取自作者现场讲学,计有20篇,贯穿30年,涉及妇女研究问题的多个方面和角度,中外交织,视野开阔。
•各讲主题涵盖了改革以来一系列重要的妇女问题和学科建设中的理论问题,有实践,有体验,有跨文化对话,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回应女性/性别研究中诸多难题,为高校教学和研究以及教材编撰提供不易多得的学术资源。
碧曲口述2008-2016 豆瓣
9.4 (28 个评分)
副本制作
2017
- 3
认识碧曲(真不习惯这个假名)是在2016年3月的定海桥互助社。在台湾何春蕤与卡维波两位老师的活动中,碧曲慕名而来,戴了一顶粉红色的兔子帽子坐在我对面。她偶尔发言之单刀直入就知道不是一知半解或隔空想象的人。
那天互助社的其他几个朋友跟她一起吃饭,事后表示“惊为天人”。不只是大开眼界,还好像要“洗心革面”。我回想当日跟碧曲在条凳上合影时,她轻轻拍打我肩膀的柔软,也感到她有刚柔并济、自深深处而来的东西,有真意。合计后大家决定由我出面邀请她来给我们做性工作坊。后来知道她她不只是圈内有名的女王,还是敢于踢各种性学研讨场的自由人。
工作坊没有很成功。大家太积极、插嘴太多,她一直被打断,阻碍了她一口气把故事和道理讲穿。她对此不甘,我们通话了好几次,认真探讨问题在哪里,下次怎么把SM讲好。我也意识到她是喜欢对谈的,但需要让她讲顺畅、讲过瘾。
到年底因为51人项目,我自然想到她。既然她不嫌弃我,既然工作坊不太成功,那就干脆试试对谈。先是我找了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跟她对谈,接着又单独去她家访谈。
当我阅读俊华兄编辑后的文字时,碧曲的声音立刻响彻耳膜,而这内容同她声波的合力,给我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我也想知道,这个压力来自哪里,又作用在了我的什么部位,时而感到百口莫辩、无以应答,时而又觉得不过是一层膜在阻止。与其说我有多被打动,不如说我有多被打击。她在低处追寻,从而令高于她的位置局促。然而,她看了稿子仍然不满,说读起来感觉不是她说的。但这就是我听到的。(陈韵)
那天互助社的其他几个朋友跟她一起吃饭,事后表示“惊为天人”。不只是大开眼界,还好像要“洗心革面”。我回想当日跟碧曲在条凳上合影时,她轻轻拍打我肩膀的柔软,也感到她有刚柔并济、自深深处而来的东西,有真意。合计后大家决定由我出面邀请她来给我们做性工作坊。后来知道她她不只是圈内有名的女王,还是敢于踢各种性学研讨场的自由人。
工作坊没有很成功。大家太积极、插嘴太多,她一直被打断,阻碍了她一口气把故事和道理讲穿。她对此不甘,我们通话了好几次,认真探讨问题在哪里,下次怎么把SM讲好。我也意识到她是喜欢对谈的,但需要让她讲顺畅、讲过瘾。
到年底因为51人项目,我自然想到她。既然她不嫌弃我,既然工作坊不太成功,那就干脆试试对谈。先是我找了另外两个年轻人一起跟她对谈,接着又单独去她家访谈。
当我阅读俊华兄编辑后的文字时,碧曲的声音立刻响彻耳膜,而这内容同她声波的合力,给我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我也想知道,这个压力来自哪里,又作用在了我的什么部位,时而感到百口莫辩、无以应答,时而又觉得不过是一层膜在阻止。与其说我有多被打动,不如说我有多被打击。她在低处追寻,从而令高于她的位置局促。然而,她看了稿子仍然不满,说读起来感觉不是她说的。但这就是我听到的。(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