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地理
光荣与梦想(套装共4册) 豆瓣 Goodread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72
8.8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3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2021年2月28日 已读
一个独一无二、中国或许会相似经历的时代。我是用的微信读书,听的中信版有声书。1932-1972年,直接掠过Roaring Twenties,从1929年股市大崩盘三年后开始讲,Great Depression, 然后New Deal,然后是WW2,然后Cold War以及JFK的蓬勃的时代,直至水门事件。常常让我感叹,这书的写作手法根本没法复制。也常常让我联想到中国现在和可能会有的可怕的未来。这样的书籍人类历史也不太会太多,它代表一种脉络,一种庞大的细微的结合。
人文|历史|地理
失落的卫星 豆瓣
8.2 (188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0 - 7
刘子超出发之作《午夜降临前抵达》重版出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22033/
·
☆ 豆瓣年度榜单·中国文学非小说类 第一名
☆ 方所文化 年度选书
☆ 新浪读书 年度推荐图书
☆ 搜狐文化 年度十大好书
☆ 《南方都市报》南都十大好书
☆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 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中华读书报》不容错过的25种文学好书
·
我们生而自由,却往往身 不由己。
在隔绝和封闭的时代,聆听游荡世界的回声。
·
☆ 深入中亚大陆,探访神秘的邻人之国,作家刘子超寻觅九年之作
☆ 探索未知之地,见证时间之旅,记 录个体之声,寻找被遗忘的失落之心
☆ 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许知远高度赞许,“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 因深入书写世界一隅,获“全球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特别关注作品
☆ 《纽约客》记者Jon Lee Anderson推荐:饱含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之作
☆ 入选单向街水手计划,开启“新游牧”生活方式,在封闭与隔绝的时代逆向而行
☆ 随书附手绘地图及40张摄影彩插,作者首次分享中亚文艺清单,纸上遨游中亚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九年间,作家刘子超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神秘的邻人之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在这片处于全球化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一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沿着国境线飞驰,绕过散落的飞地,驰骋于帕米尔无人区,在苏联的核爆试验场抛锚,他以探险者的精神见证隔绝之地;踏上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徜徉于血腥战场和帝国宫殿,凝视最古老的圣书,抚摸玄奘笔下的佛塔,他试图寻回古人的目光;结识将未来寄托于汉语的塔吉克青年,遇见困守咸海七年的中国人,在乌兹别克的酒吧里,听见把酒言欢的商人指着撒向空中的钞票大喊:“你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这才是现实!”一路上,他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徘徊在希冀与失意、自由与迷失之间。
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
有了刘子超这本书,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近代以来琳琅满目的中亚旅行文学中,终于有了第一部高质量的原创中文作品。宽广的接触面,鲜活的时代感,颇有时间深度的历史思考,加上淡定得有点舞台感的冷静叙述,几乎各个方面都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偶尔,我希望他更狂野与热情一些。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在这本书中,他带着我们来到中亚的心脏地带,那里既神秘,又出乎意料地和我们紧密相连。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
——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失落的卫星》可远远不只是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它是一部少见、非凡的文学作品,以一种非常缓慢的步伐在中亚漫游,如同一名佛教僧侣——顺带一提,这种缓慢的步伐亦体现在本书从容不迫的语言中。与大多数旅行作家不同,刘子超没有尝试去和那些“重要人物”对话,也没有假装了解这片土地的一切。相反,他与路上遇到的男男女女交谈,询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得到不同寻常的答案。以上种种,都给他的作品一种难以超越的真诚。读完这本书后,你就像真的和子超去了一趟中亚,你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比读一百篇政治类文章还要多。
——玛格丽特·斯普雷彻(Margrit Sprecher),“全球真实故事奖”2019年评委会主席
2021年1月29日 已读
作为对俄文长名字一直手足无措,加上地理知识不足、历史知识不连续的普通读者,但抱着对中亚的好奇,开启本以为会是艰难阅读旅程,结果慢慢读进去反而感受到了异域风情。9年的旅程写出来这本书,面对的中亚,是对于中文世界里(哪怕与中国相邻)极其陌生的一片土地,有着复杂分裂而古老悠久的文化和传统,经历过蒙古入侵、汗国争霸、苏俄重塑以及独立后的混乱和复原,书里追寻和体验的是这个全球化时代属于中亚的失重感。作者觉得中亚像一颗卫星,徘徊在不同文明和势力之间,校正着自己的方向。其中写的活生生的人,带来的是全新视角的很小切片的人生展示,是珍贵的。尽管文章还是会有浅尝辄止的不够丰盈的感觉,但是还是因为稀少而珍贵吧。
人文|历史|地理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豆瓣
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
8.0 (46 个评分) 作者: [日]加藤阳子 译者: 章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9
第九届小林秀雄奖获奖作品、日本近现代史研究前沿之作、畅销日本十年的近代史经典。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世界顶尖的优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最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2021年1月12日 已读
四星,第九届小林秀雄奖获奖作品,内容其实演讲集,而且是面对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尽管浅显但其对于我最珍贵的我觉得是另一个角度的提供,日本研究者的角度。这种不同角度的看来本身会让历史呈现一种更立体和更复杂的美感。历史是现实与过去无休止的对话的观点有趣,对于历史的误用还专门分析。分析还是有横纵线的。还有观点让我影响深刻,就是战争带来伤亡,伤亡影响社会紧张,导致战后会出现变化,也往往会对社会契约进行改革。比如选举权的增加会影响权力阶层,权力阶层影响决策,形成一种循环。最后还是想说,日本人对于自身安全的保障还是看得重,以及评价中国名人,比如胡适和汪精卫,也是非常有意思。
人文|历史|地理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豆瓣
作者: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 6
2020年10月27日 已读
详实精彩,能去到当年还能回到现在的感觉。所有的体制生产离不开财政,在形态口号和真实战役下,钱才是那根核心暗线。四一年前,还能靠进步 人士捐款、KMT每个月60万军饷(两者占70.5%)、外债过活,但封锁之后,物价飞升面临崩溃,也开始了公营(自给)经济以及(统一)累进税率,影响至今。也是整个嘻嘻皮濒死回生的时候。核心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收入是民众税收、公营所得、行政罚款,此外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特货。支出要服从政治任务,保证政权政策实现,实现江山永固。人行首位行长文革迫害而死南汉宸说的精髓“边区财政有两方面作用:存在巩固与发展政权”这是首要,其次才是“帮助国民经济发展”。因为是长期抗战,不是人民负担一次就行,而是要培养人民(韭菜)多次割。财政就是脱离生产的几万人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懂都懂。
人文|历史|地理
乡土中国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From the Soil: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9.1 (285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绅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2020年6月8日 已读
费孝通1947年写的,实在太厉害了,天天网上写来写去写不到核心,这书醍醐灌顶天光大亮。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水纹同心圆,我是中心的石子,结合千百年的儒家,再对比西方学习背景和理论,突然让无数通透了。本质乡土中国来自农耕文明,不同于海洋文明精神或者游牧文明的逐水草而居,乡土社会本身从土地中而来,在土地上繁茂,也被土地禁锢住。因为以村落为核心,血缘连接天然,本身变化小,每一个年轻人都会在同一个地方长成老年,所以经验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才能形成长老制度以及血缘制度,依靠礼治的教化(但不代表先进和文明,比如女性裹脚)。在差序格局之外,是团体格局:团体格局是一束人与人的关系,先于个人又不能脱离个人意愿,比如基督教,或者契约精神下的国家。因为是合集有不少重叠,但让我更清晰了解了中国,也解答很多疑问,谢谢。
人文|历史|地理
泰国通史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段立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本书的具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作者通晓中文、泰文和英文,广泛收集各语种文献史料,尤其是充分运用珍贵的中文史料来描述古代泰国历史,形成了本书的一个亮点;二是作者在泰国生活了10多年,走遍了整个泰国,采用实地考察泰国人文地理与史籍记载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生动显示了历史的细节和真实感;三是注重考察泰国吸收和融合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历史过程,论述了泰国这个佛教国家的特点。
2019年8月19日 已读
大概几年前开始,出去玩随身书不再是吃喝玩乐秘笈(反正现在都是手机),而是历史书或者背景游记。令人难以置信的,东南亚国家跟我们这么近,中文讲述的历史并不多。有时候觉得人奇怪,熟悉远在天边的事情,却看不到眼前。找不到口碑异常好的历史书,只好选了这本。作者通晓中英泰语,历史讲的还行,最后喜欢像司马迁那样加一段自己的评论,笑。常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无论在哪里车上床上还是沙滩上。总体来看,泰国经历三个阶段:作为中国朝贡国状态、作为西方殖民地状态、以及一二战以及1930年政变之后的民族主权国家状态。佛教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底层土壤,影响巨大。始终延续存在国王和王室,但和英国、日本也不一样。亚洲三次维新,日本成功,中国失败,泰国成功一半。对了,华裔在泰国有着很高的地位,直至现在,前十富豪一半以上都是华裔。
人文|历史|地理
事实 豆瓣 Goodreads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7.8 (69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汉斯·罗斯林 / [瑞典] 欧拉·罗斯林 译者: 张征 文汇出版社 2019 - 4
◆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
◆避免情绪化决策!
◆颠覆你思维方式的神作,正在席卷全球!畅销近20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西班牙、意大利、荷兰……
◆《金融时报》《书单》《自然》等多家媒体赞誉
◆汉斯•罗斯林的TED等演讲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
★汉斯阐释的四个收入等级的框架,正是我致力于全球事业这几十年来也在思考的,但我从来没有像汉斯这样清晰准确地表述过。我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比尔•盖茨
★汉斯为我们讲述了人类悄然无声进步的奇迹,只有他能做到。但是,《事实》做的远不止于此,它还解释了为什么进步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并教导读者如何清楚发现它。——梅琳达•盖茨
★《事实》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读起来却相当轻松。它矫正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解释了思考方式如何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误解。——史蒂芬•平克(畅销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事实》为这个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导航工具,是消除消极和绝望的真正解药。——《自然》
★在汉斯的手中,数据会唱歌。全球卫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得十分生动。全球发展的大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传递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好消息。——TED
★精彩……书中的内容凝聚了汉斯毕生心血,充满热情和学识……每一页都体现了他的演讲技巧和对数据的喜爱。还有谁会选择“人均拥有吉他数量”的图表来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呢?——《金融时报》
★在这个全球都充满焦虑的时代,竟出现了一本如此振奋人心的书。——克里斯蒂娜•哈德曼,《泰晤士报》
*****************************
【内容简介】
避免情绪化决策!
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
--------------------------------
◆避免一分为二:如今不应再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这种传统分类方式很容易让你在现代社会痛失潜在市场;
◆避免以偏概全:在一些城市街头,你会看到很多盖到一半的房子。很容易认为这是因为盖房子的人失去了资金支持,或是做事毫无计划。其实这是房子主人储存财富的聪明办法;
◆避免单一视角:美国人均卫生支出名列世界第一。然而美国并非全球最长寿的国家。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排在第40位;
◆避免情急生乱:“你必须现在就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这句话只会带来压力和焦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
--------------------------------
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2019年7月1日 已读
本来觉得四星,但看到最后,这是作者确认癌症,只剩一年寿命,然后推掉所有事情,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本书,肃然起敬起来。他和儿子建立基金,其使命是以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基于事实的世界观”来对抗“毁灭性的无知”——通过实事求是的方法。想要根除无知,需要升级知识系统,避免情绪化的本能,应该像日常饮食运动训练实事求是,避免在错觉的泡沫中对错误的事情坚信不疑。“事情,可以是不好的,但同时也在变得更好。不好和更好可以是同时存在的。这才是我们思考这个世界的正确方式。”有很多思维误区比如简单两分、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注定论、单一视角、归错他人,细细想来,简直每天都在发生,所以出差错也是总在发生。对了,开篇的13个问题非常推荐,真实的世界和刻板印象的差别。还有,数据只是一个通道,还是要全面和看到全局。
人文|历史|地理
未来简史 豆瓣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7.9 (195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2019年6月7日 已读
当人类战胜了饥饿、瘟疫和战争,于是人们朝着更高的追求:永生、幸福、以及成为神。前面很好,但最后数据主义有意思。人文和自由主义,一路走来,人类放弃很多,也一步一步获得力量,直至放弃意义,成为现在资本社会的一部分,就像人们将会放弃自己的隐私,成为未来数据洪流的一部分。“如果想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拥有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可当人本身不再是禀赋,不再是自由的意志,不再我是我自己感受主体,权威从神拿回给人,再重新给非人的算法。这个世界一切,和数据和非人算法对比起来,都像乌龟,永远追不上。人类很少真正能够想出全新的价值观。上一次提出已经是18世纪,人文主义革命开始宣扬人类自由、平等、博爱这种种令人激动的理想。数据主义是自1789年以来第一个,新价值观就是“信息自由”。图穷匕首见的感觉。
人文|历史|地理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2019年5月11日 已读
花了很久的时间读。好看。从现代的经济学和财政政策的角度,重新梳理了中国朝代史,以前儒家写史的方式写太平盛世行,写乱世总说纲纪崩坏之类我总打哈欠。也解决了我的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奸臣可以掌权(因为皇帝要财政),比如元之类大帝国突然覆灭(因为财政),得出的结论也特别有趣:“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还有户籍制度,古代就有,就是为了方便征税。现代经济还是有着时代的适用性。能感觉这本书非常用心的思考和勾勒,之前还心存疑惑作者曾为记者,现在非常敬佩,郭建龙心里是有主线的,也有野心。会继续跟进这个系列,和平看财政,战争看军事,思想控制看哲学。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8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9年3月7日 已读
若是不曾对欧洲有具体的印象,亦或并不曾站在西方人的角度看西方,这本书无疑是很好的入门书。它梳理了几条线索,从源头是:基督教文化(宗教)、希腊古罗马文化(科学)、日耳曼战士(战争),后续经过几次大的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实还有一战之后的民族自决),最终形成一个融合后的复杂主体,也就是现在的欧洲。从逻辑来看是非常清晰的,可以作为闲暇或者去欧洲游玩的基础读物,薄薄的一本。问题也很明显,还没有触及更细致、更深刻的矛盾核心和复杂细节,比如德国俾斯麦时代、法国大革命、西班牙内战等等之类。历史这东西啊,浅浅看薄薄一层,不喜欢的人走马观花就离开了,真喜欢的下去挖,下面纹理的丰富令人惊讶和着迷。
人文|历史|地理
鱼羊野史·第5卷 豆瓣
作者: 高晓松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1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
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著名的空城计,是诸葛亮弹琴吓跑了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撤退放他一马?
连续七任年份以零结尾上任的美国总统都死于非命!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印第安人所施的魔咒?
基努•里维斯变胖了,是因为中餐太好吃,还是因为有个“周先生”?
国家博物馆中同样两幅名为《开国大典》的油画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说西班牙语可以畅通无阻?
新版《红楼梦》中“老祖宗”的扮演者竟然是“邦女郎”出身,你相信吗?
…………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微信读书免费看完的…这种按日期一天一天讲的结构,看起来巧妙有趣,实际上在我看来,并不能比上编年史或者特色史——那种系统自带的前后逻辑。真的读完以后,全是碎片,很容易形成蜻蜓点水的印象。或许未来有天能连起来。但我个人而言感觉,虽然丰富,但仍不是很好。不过说回来,里面真的特别特别闪光的观点,比如序言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讨论,比如空城计或者历史上大刀阔斧改革的朝代。真的非常优秀。空闲可读可听。
人文|历史|地理
西班牙旅行笔记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7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2018年10月19日 已读
说是游记,不如说是历史书。欧洲似乎都是这样,在城市广场中间的雕塑,在小镇里的教堂和城堡,在地名与异国语言之中,如果不知道背后故事历史,趣味就会少去八九分。比如不知道唐吉坷德,不知道毕加索,不知道皇马和巴萨,不知道伊斯兰占领的八百年,不知道高迪,不知道九八一代,不知道乔治奥威尔因为西班牙内战写出1984,不知道立宪到来,那么西班牙确实挺无聊的。仅仅在路边喝酒喝鲜榨橙汁,或者高地上俯瞰城市,带来的新鲜感总是短暂。而异域的、鲜活的经历,加上严肃的历史,让我真正第一次思考何为我们何为他们何为人。“人们总以为,他们能够完全挣脱自己的历史,他们试图彻底甩掉人类千年的传统精神,道德、审美、口味,其实他们能够做到的却是有限的,总有一个延续着远古的灵魂在那里幽幽闪光。”就是这种感觉,了解,敬畏,然后成长一点。
人文|历史|地理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2018年4月27日 已读
书不厚,但高见迭出。可能因为我没系统读过日本史。我们对日本的理解欠缺且滞后。现在谈论此刻日本时仍常引用《菊与刀》与《日本论》,前者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的著作,后者则来自民国时的戴季陶。日本社会内在的复杂性很少进入我们的视野。更多是意识形态敌人,或者干净或色情的邻国存在。创造日本,就在说推动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比如说黑船、裕仁、山县有野、甚至麦克阿瑟等等。最后,我特别喜欢理想国译丛序说的:“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人文|历史|地理
美好百科:这个知识点超纲了 豆瓣 Goodreads
6.8 (8 个评分) 作者: 王欢欢 中信出版社 2014 - 7
知识无须规划,有趣才是正经
看似没用的百科边角料,才能真正打败无聊
胡续冬作序,马伯庸、姬十三、张发财、马良、黄章晋推荐
这是一本会令正统学院派头疼的“百科”,没有从A-Z的标准索引,没有板起脸说教的权威教授,只有不搭界的知识点乱蓬蓬地恣意生长:谋杀有限公司、真实历史版日和漫画、神奇大厦记忆法、渡渡鸟、西班牙漱口尿……
如果单看这些词语,你的大脑已经欢乐地分泌出了多巴胺……
如果你也常因关注点跑偏,被人笑称geek……
如果你也是个表面伪装得平淡无奇,内心却时常波澜壮阔的小青年……
那么,你一定是传说中不小心流落地球的冷知识星人,本书就是你苦苦等待的召集令!
2018年2月7日 已读
标准的“冷知识星人”也绝不会像nerd一样苦逼兮兮地毫无乐趣,他们恰恰是世间最能体会快乐的密度和强度的人,善于把小宇宙里星云状浩瀚的快乐变成蛛网榕树藤、天空之城一样的云、墙头趴着的猫和路边吐舌头摇着尾巴跑过来的狗狗。有时候某个梗我会自己快乐,更希望和喜欢有个懂的人能一起明白和感受这种胡思乱想、天马行空又无足轻重的快乐。我看热评第一说这屁书对人生没什么指导意义,那您去看成功学好啦。让我们在这里躺着放风筝、跑着捉蝴蝶就好啦。
人文|历史|地理
張學良口述歷史 豆瓣
作者: 張學良 口述 / 唐德剛 撰寫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3
回首百年中國,張學良是現代史上一個少有的是非人物。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他身為這兩件大事的主角,生前若未能留下「第一手」的交代,殊屬可惜。
本書以張學良一九九○年自述為主體,以史學名家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透露出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更兼唐氏的論說精闢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人物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映,使歷史變得更為真切而生動。
2016年6月5日 已读 只想说,mdzz。除了玩女人,吹牛逼自己没有憾事。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智,民国失地最多,杀忠臣居然靠抛硬币,连朋友的妻子都要睡。顺便看了一些有些想法我特么真的不懂,我觉得应该不是我蠢啊!什么正面形象,真是日了狗了。不特么想说了,我特么真的醉了。唐先生辛苦了。
人文|历史|地理
明朝那些事儿(1-9) 豆瓣
8.7 (262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4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2015年3月16日 已读
大概对于我,Kindle就算换十个,也不会少了它。
人文|历史|地理
美国种族简史 豆瓣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8.3 (5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沈宗美 中信出版社 2011 - 11
作者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各个种族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其本国固有的特质。和其他种族比起来,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肯远离祖籍国来到美国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面对困境时更主动,因此凸现出来的种族特点就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呈现出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出路是将自身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
本书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30年。美国种族史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种族特点的分析和观点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并且对于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2月2日 已读
【文化本无优劣。】文化只在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时候才显出其好或坏。在美国各种族中,最成功的是犹太人,然而犹太人搞农业却总是一败涂地。他们的祖辈在欧洲时,长期在都市社会中生活惯了,这既是他们在乡村务农的一大障碍,又是他们在城市经商的一大优势。 不同种族中真正能够带来改变的因素,一个因素是【求知和受教育程度】,另外一个可能是【勤劳和积累】。任何种族都曾受到歧视,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通过第二代第三代直至现代真正确立下来。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内核,实在至关重要。
人文|历史|地理
缅甸 豆瓣
作者: 王介南,王全珍著 重庆 2007 - 11
《缅甸》主要内容:缅甸全称“缅甸联邦”,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的邻邦。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在东南亚是国土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缅甸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民族众多,资源丰富,在地理、生态、民族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多样性。缅甸于1948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赢得独立,由于1962年以来长期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军人统治和闭关锁国,缅甸在不少人眼中还颇为神秘,也有一些误解。
2012年12月19日 已读
泛泛又粗显,随手看。最有趣的部分还是他们饮食习惯。
人文|历史|地理
兰亭的故事 豆瓣
作者: 故宫博物院 编 故宫出版社 2011 - 9
《兰亭的故事》内容简介:时隔一千六百多年后的紫禁城午门展厅上,百余件历朝历代与兰亭书法艺术有关的作品连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精神,将一同呈现于世人面前。兰亭大展,展出的是历朝历代的兰亭文物,展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貌与文化精神!认识兰亭,了解兰亭文化,还得让我们从《兰亭序》的诞生以及解读王羲之的书艺人生开始。
2012年12月16日 已读
当每每念道: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还是觉得太美太动人。故宫出版社书贵又精美,又在梳理普及知识又让你珍贵全彩收藏。而我是在国图免费看的~\(≧▽≦)/~
人文|历史|地理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 豆瓣
7.1 (22 个评分) 作者: 袁腾飞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9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是袁腾飞在讲述中国古代史之后,重新诠释的中国近代史。
在这位热辣的历史教师口中,中国枯燥而沉寂的百年近代,变得灵动鲜活,妙趣横生。全书涵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秉持袁腾飞一贯幽默诙谐的讲述风格,是一本让你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的书,是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的书,也是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细细体味,在袁腾飞个性独特的讲述背后,是对于这段历史温和而善意的情怀。
2012年12月14日 已读
顺境的时候看看历史你会看到前一页呼风唤雨权柄滔天的人下一页就就像某款叫Dota的游戏中的菜一样被人撸跪了。逆境的时候会觉得坚持自己想要和真善美的最后无论有没有实现过程也足够美好了。历史改变不了现在,但可能会影响未来。
人文|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