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励志|访谈
过得刚好 豆瓣
5.8 (26 个评分) 作者: 郭德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6
郭德纲亲笔作品,讲述人生四十年的江湖过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荣辱浮沉,冷暖自知,自浊自清自安然。书中的文字记录了郭德纲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相声艺术、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行文冷静,不煽情,不夸张,不做作,不隐瞒,不回避。
本书有着极其鲜明的郭式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妙语连珠,文字独特,语言幽默风趣,读之不禁令人捧腹,为我们营造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这份快感和他的相声作品一样过瘾。即使面对着台下无人的惨淡局面,郭德纲依然保持着他的幽默感。
过得刚好,这是郭德纲式幽默,也是郭德纲的人生态度。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不难看,是因为之前没看过他的微博和博客,但拼凑还是挺明显的。毕竟三进京,夜走黄村,经历过苦日子,后来也经历过大风波,也成了明白人。不管我个人怎么看待传统,郭德纲是非常尊重的传统的人,感觉因为他想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整体感觉台上贱贱的,台下还是文人范,也特别自己要做什么,他也不用太在乎外界怎么说,真挺好。里面一些段子新看到的,挺有趣的,他嘴是真的损。
传记|励志|访谈
Free as in Freedom 豆瓣
作者: Sam Williams O'Reilly Media 2002 - 3
This text interweaves biographical snapshots of GNU project founder Richard Stallman with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free software movement. Starting with how it all began - a desire for software code from Xerox to make the printing more efficient - to the continuing quest for free software that still exists today. The goal of the book is to document how Stallman's own personal evolution has done much to shape notions of what free software is and should be. Like Alan Greenspan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Stallman has assumed the role of tribal elder in a community that bills itself as anarchic and immune to central authority. This book looks at how the latest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software marketplace have done little to throw Stallman off his pedestal. Discover how Richard's childhood and teenage experiences as well as his years at Harvard and MIT made him the man he is today. The book's narrative style includes many quotes from Richard and his mother about his life, education, and work providing a look at RMS and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 Throughout the book are insights from FSF supporters, detractors, the early MIT hackers, and those who knew him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If anything, the current software marketplace has made Stallman's logic-based rhetoric and immovable personality more persuas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people need a fixed reference point, and Stallman has become that reference point for many in the software world.
斐多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杨绛 译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2019年10月30日 已读
【人最好是在安静中死。你们要安静,要勇敢。】因为目睹死亡,重新开始思考死亡,然后读的这本。我特别珍惜人在压力时,如面临死亡、离别等时候,所表达的东西。这杨绛先生翻译的这本斐多,就是苏格拉底死亡当日的对话。无比从容、冷静和优雅,带着打磨过的智慧和善良。我羡慕西方教育有这样作品作为基础教育,早早露出一个窄门的门缝。“一切美德只可以用一件东西来交易。这是一切交易的标准货币。这就是智慧”“我们活一辈子,应该尽力修养道德、寻求智慧,因为将来的收获是美的,希望是大的。”“他一心追求知识;他的灵魂不用装饰,只由自身修炼,就点缀着自制、公正、勇敢、自由、真实等种种美德;他期待着离开这个世界,等命运召唤就准备动身。”“他只能把人间最有道理、最颠扑不破的理论当作航行人世的筏,登上这个筏,渡入险恶的世途。”
传记|励志|访谈 外国|译本|文学
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Alice Schroeder Bantam Books 2008 - 9 其它标题: The Snowball
The personally revealing and complete biography of the man known everywhere as “The Oracle of Omaha”—for fans of the HBO documentary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Here is the book recounting the life and times of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men in the world, Warren Buffett. The legendary Omaha investor has never written a memoir, but now he has allowed one writer, Alice Schroeder, unprecedented access to explore directly with him and with those closest to him his work, opinions, struggles, triumphs, follies, and wisdom.

Although the media track him constantly, Buffett himself has never told his full life story. His reality is private, especially by celebrity standards. Indeed, while the homespun persona that the public sees is true as far as it goes, it goes only so far. Warren Buffett is an array of paradoxes. He set out to prove that nice guys can finish first. Over the years he treated his investors as partners, acted as their steward, and championed honesty as an investor, CEO, board member, essayist, and speaker. At the same time he became the world’s richest man, all from the modest Omaha headquarters of 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None of this fits the term “simple.”

When Alice Schroeder met Warren Buffett she was an insurance industry analyst and a gifted writer known for her keen perception and business acumen. Her writings on finance impressed him, and as she came to know him she realized that while much had been written on the subject of his investing style, no one had moved beyond that to explore his larger philosophy, which is bound up in a complex personality and the details of his life. Out of this came his decision to cooperate with her on the book about himself that he would never write.

Never before has Buffett spent countless hours responding to a writer’s questions, talking, giving complete access to his wife, children, friends, and business associates—opening his files, recalling his childhood. It was an act of courage, as The Snowball makes immensely clear. Being human, his own life, like most lives, has been a mix of strengths and frailties. Yet notable though his wealth may be, Buffett’s legacy will not be his ranking on the scorecard of wealth; it will be his principles and ideas that have enriched people’s lives. This book tells you why Warren Buffett is the most fascinating American success story of our time.

Praise for The Snowball

“Even people who don't care a whit about business will be intrigued by this portrait. . . . Schroeder, a former insurance-industry analyst, spent years interviewing Buffett, and the result is a side of the Oracle of Omaha that has rarely been seen.” — Time

“Will mesmerize anyone interested in who Mr. Buffett is or how he got that way.  The Snowball  tells a fascinating story.” — New York Times

“If the replication of any great achievement first requires knowledge of how it was done, then   The Snowball , the most detailed glimpse inside Warren Buffett and his world that we likely will ever get, should become a Bible for capitalists.” — Washington Post

“Riveting and encyclopedic.” — Wall Street Journal

“A monumental biography . . . Schroeder got the best access yet of any Buffett biographer. . . . She deals out marvelously funny and poignant stories about Buffett and the conglomerate he runs, Berkshire Hathaway.” — Forbe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portrait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erican investors of our time.” — Los Angeles Times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豆瓣
A Man for All Markets: From Las Vegas to Wall Street, How I Beat the Dealer and the Market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O·索普 译者: 陈铭杰 / 中信出版社 2019 - 4
在一般人眼中,玩家肯定是赢不过庄家的,但这本书的主角,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在半个世纪前就找到了击败赌场的秘诀,而且还触类旁通地把这些技巧成功地运用到了一个更大的赌场——华尔街金融投资市场之中,并取得了世界级的投资收益。这个人就是爱德华·索普(Ed Thorp)。
在本书中,这位传奇的金融天才用清晰简单的语言分享了自己在赌场和市场这两大领域的激动人心的冒险之旅,并分享了他击败庄家、战胜市场的秘诀,比如盯住“5”和“A”两张牌,就能决胜21点;而“凯利公式”“科学预测”和“价格锚点”则是战胜市场的最重要的投资策略。
最后,索普也用自己的传奇经历总结出一条人生的成功法则,那就是:你需要有强大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对基本的金融经济知识有所了解,对投资市场和人生当中的风险、回报和不确定性有清晰的认识,你就能够打败大多数人,成为让人羡慕的少数人生赢家之一。
2019年9月8日 已读
在豆瓣9年,标的看完第1000本书。其实有犹豫这个殊荣给查理芒格的还是Edward O. Thorp,备选还有塔勒布和Ray Dalio 。我并非科班出身,纯粹是感兴趣,读书让我与很多厉害的角色产生了连接,让我感到非常幸福,特别希望又有朝一日能够与他们见面,成为一个卑微的追星boy。索普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比如思考、好学,比如非完全信息下对未来结果预测。他的存在指明我一条路,市场可以被战胜,最有把握的方式就是在自己赢面的事情上不断下注。When Your risk is not asymmetrical, why not? 我现在仍会记得他说的:“你要寻找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非常感谢。一切都最好的安排。
传记|励志|访谈 投资|金融|商业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北海怪兽 豆瓣
8.2 (37 个评分) 作者: 彭磊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0
《北海怪兽》是彭磊真实的成长经历;它是这个超人各种怪力乱神的无穷创造力的灵感后花园;它是70后85前必看的怀旧书,是85、90、2000后必读的教科书;《北海怪兽》就是一部展现了从70年代末至今的各种潮流文化变迁的记录片。国货/复古风潮终极制造者的自白书 作为时下大热的国货/复古风潮的始作俑者,新裤子乐队的灵魂人物彭磊通过《北海怪兽》,向我们详解这个潮流现象的始末。一种潮流势必是有沉淀,才有其流行的可能。这将是图书领域出现的首例将国货/复古风潮做出全面、系统、丰富的总结概括发言,大量珍贵、罕见的独家“老物件”绝对让今天的年轻人傻眼。
铁皮玩具/阿童木/星球大战
近两年来,以7、80年代的老动画为原型翻拍的电影大热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在儿时的漫画形象里回忆逝去年华的行列。彭磊作为骨灰级的玩具收藏家,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现在有钱买不到的、当年的原版玩具。他告诉我们,今天的阿童木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阿童木了。而他的科幻、机器人情结也贯穿了整本书。
新裤子乐队成长史
作为国内最具人气的摇滚乐队,新裤子乐队的人气是不言而喻的。乐队成军11年来,他们的成长史以点带面的涵盖了整个中国摇滚/地下音乐的发展脉络。本书中,彭磊集中性的向我们展现了玩乐队这些年来发生的各种点滴琐事,这里没有人们传统印象中一提起中国老牌摇滚乐就想到的那种“苦大仇深,死磕生造”情节,取而代之的全是些有点缺、有点二的好玩小段子。心情BAND书,这正是今天的文艺青年们最爱看的题材。更何况,这是新裤子的BAND书!
多功能文化青年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现在有成千上万的文艺青年,彭磊绝对是21世纪文艺青年的最爱榜样。现如今,彭磊已经是国内最新锐的跨界青年艺术家。在《北海怪兽》中,他将会通过音乐、电影、动画、时尚等多个方面,向众文艺青年详细的透露他从小到大听过的、看过的、玩过的、穿过的一切。想知道彭磊是如何成为今天的彭磊的嘛?或者你想成为下一个彭磊?答案全在这里面。
《北海怪兽》的读者对象: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年龄段从18-40岁为主要涉及人群,其中小资,独立音乐爱好者,70年代的人,新裤子歌迷,文学作品爱好者为主要购买人群。
2019年8月3日 已读
新裤子的彭磊哈哈哈哈。混合着聪明、吊车尾、迷茫、努力、混不吝和蔫儿坏。真的有才华,还特别欠那种。里面有段话活的特老北京的明白,那种见过帝王崩诸侯薨改朝换代的那种冷漠:“我的目标和理想太多了,也就是我的欲望太多了。但我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只要躺在床上的时候随便想想它们就行了。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才是硬道理。”听说参加乐夏为了给孩子学区房,也是他妈的真硬核。除了音乐,里面油画、装置甚至定格动画都挺有趣的。真挺有趣的一个人。
传记|励志|访谈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豆瓣
みみずくは黄昏に飛びたつ
6.6 (18 个评分) 作者: [日]川上未映子 /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6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是村上春树迄今为止接受过的极其长的长访谈。
由日本新一代风头极劲的年轻女作家川上未映子提问,村上春树回答,采访前后历时四次,集结成书。
书名以大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为题,紧跟《刺杀骑士团长》之后推出。讲述了《刺杀骑士团长》诞生背后的故事,同时以作家独特的细腻发问角度,让村上难得道出了许多少为人知的创作谜辛、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女权主义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世界声誉、日常生活乃至对离世后的思考等。
采访进行时,正值村上春树执笔《刺杀骑士团长》期间,几大谜团呼之欲出。
这是一部极为深入探析村上世界的访谈记录,是一部献给万千村上粉的饕餮盛宴。
芥川奖得主、自少女时代起就是忠粉的川上对村上的一切打破砂锅问到底。
骑士团长和理念的关系?
比喻到底是怎么酝酿出来的?
新作为数十万人阅读的心情?
大家都想问却问不到的问题,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如实记录。
历时11个小时、13万字大容量的访谈。
2019年7月9日 已读
对翻译不满意。书是双作者,能感到川上未映子懂文学,也懂村上,随手就是村上小说的情节,一看经历也是30岁前就拿到芥川奖的懂行人。是职业作者也是忠实读者,思考更犀利。本身谈话是双人势均力敌地较力,最终发掘和展现出更底层的东西(比如地下室二层)。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字数这么多次相见。结果林翻译出来是“村上这么回答”的调调,有种类似XX有约男女谈话。谈话里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例如“关键事项充分投入时间”,像小说起码改了十稿,例如直视现在。村上自称个人主义者,还是能感觉厌恶system和evil。“假如没有同什么战斗、格斗那种强烈的觉悟,故事的推进就无从谈起。单单舒舒服服眉开眼笑地坐在桌前,那是写不来长篇小说的。必须和什么决一死战。”因为这种觉悟,以及自律,所以才有村上那种自信吧。对了,炸牡蛎戏多哈哈
传记|励志|访谈 外国|译本|文学
高兴死了!!! 豆瓣
Furiously Happy: A Funny Book About Horrible Things
5.8 (62 个评分) 作者: [美] 珍妮·罗森 译者: 吴洁静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4
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

《高兴死了!!!》作者珍妮•罗森,全世界最快乐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等十几种障碍症,还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自身免疫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书中,珍妮为了夺回生活主动权,决定——
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
用它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
《高兴死了!!!》在美国鼓励了数百万人。处 于人生低谷时,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
——————————
我提醒自己: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
·
致所有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和
那些在阳光下行走却把一只手伸进黑暗里
陪我们一起前行的人:
更光明的日子正要到来。
更清晰的未来正要出现。
而你也会在那里。
——————————
一位抑郁症患者,用快乐席卷美国年度榜单!
★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
★美国巴诺书店年度图书
★美国有声书协会年度图书
★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近半年
★美国Goodreads年度幽默作品得主感人新作
★席卷《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出版人周刊》《图书馆周刊》畅销榜
★风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欧美多国
——————————
✦媒体评价✦
这本书给予人们希望。这位屡次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人,极有洞见地向我们诉说,黑暗如何让她更珍惜每一个光明的日子。——《出版人周刊》
·
珍妮将人生视为奇妙的、荒唐的、有趣的冒险,她抓住每一个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时刻,并让那些光芒照进黑暗的日子,她很勇敢。——美国独立书商选书
·
读到某一段的时候,我笑着笑着就哭了,珍妮是如此真诚、大胆又幽默地讲述自己的挣扎。——《科克斯书评》
·
这本书玩世不恭又非常真诚,令人狂喜也感人肺腑,充满洞见与本质的看法。推荐给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
·
珍妮的故事会让你爆笑,但其实你知道你不应该笑得那么放肆,不然可能会一路笑去地狱,所以,或许你不应该读这本书。你得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想想,这样会比较明智。——尼尔•盖曼,《美国众神》作者
·
尽管她经历过很多黑暗的时光,珍妮看上去比普通人有趣多了。我觉得珍妮给了我们希望——我们一样可以生活在笑声中,惊喜中,愉悦中,尽管困难重重。——美国读者评论
·
嘿,珍妮,我为你的书准备了广告语:这本书让我在餐厅里大笑,让我在飞机上大哭。让我觉得我没有在拖人类的后腿。让我变得超级超级超级开心。——美国读者评论
·
珍妮·罗森是世界上的真善美。——美国读者评论
2019年3月9日 已读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人生,而且是high-functional有焦虑症、狂躁症的二十多种病症的患者。读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微博走饭,那个“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而为了对抗抑郁症,作者决定主动出击。她决定一旦有力气,就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为了拯救自己的人生,也是为了回击和构筑自己的人生。她说“只要打起精神”是最无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这几乎等于告诉一个断腿的人,“只要起来走就能痊愈”。后面写了很多细节,不能集中看下去,但其实都是核心观点的延伸:【处于人生低谷时,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Dying is easy. Happy is hard. 翻译读得有点累。
传记|励志|访谈
异见时刻 豆瓣
Notorious RBG: The Life and Times of Ruth Bader Ginsburg
8.2 (9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琳·卡蒙(Irin Carmon) / [美] 莎娜·卡尼兹尼克(Shana Knizhnik) 译者: 骆伟倩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9
《异见时刻》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之一)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鲁思·金 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的别称。
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回溯。
本书获得《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作者杰弗里·图宾、知名法政译者何帆推荐,《纽约时报》畅销书,获得《波士顿环球报》《时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等书评推荐。
——————
“金斯伯格大法官之伟大,与性别标签和女权立场无关,也与自由、保守之争无涉。她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也有金石可镂的坚持,始终贯穿着正直、顽强、善良、敬业等人类美好品质。如果您对生命真谛或法律精神抱有困惑,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何帆,《大法官说了算》作者、《批评官员的尺度》《九人》译者
“轻松、有趣、令人深思的法官生涯记录,解释了为什么新一代如此拥戴金斯伯格。”
——杰弗里·图宾,《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作者
“卡蒙和卡尼兹尼克对金斯伯格的法律生涯进行了有力的描写,尤其是她的标志性异见时刻……凭借着她强烈的诚实、坚定的真实以及天生的时尚感(那些颈饰),金斯伯格作为一位文化偶像,值得拥有自己的庞大粉丝群。”
——凯特·塔特尔,《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严谨的书为金斯伯格挑战性别成见的开创性案件提供了新的视角。”
——路易斯·梅尔林,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副法律主任
“如果你喜欢金斯伯格,本书作者会让你爱上她,金斯伯格不仅仅是一个女权主义英雄,更是一个真正的人。”
——米歇尔·鲁伊斯,《时尚》
“一个谦逊、好学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这本书可能写得比较好玩,但是值得去认真阅读。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好故事和赞誉的最好范例,很难不为之动容。”
——詹妮弗·西尼尔,《纽约时报》
“这本有趣又认真严谨的书为了解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民权人物之一带来了新启示。这是流行文化和严肃学术的融合。我打算送给我的两个女儿一本。”
——吉尔伯特·金,普利策奖得主
多么精彩的书啊:带批注的案例!迷人的照片!为什么她喜欢整晚写作!作为律师打赢的一连串大案,以及她如何选择这些案件!她如何让比尔·克林顿哭泣!我以为我了解金斯伯格,事实上我错了。一本了解这位卓越的法学家的伟大读本,完全可以大笑着读完。
——雷切尔·玛多(知名美国政治新闻女主播)
2019年2月27日 已读
在美国,字母简写应该是很高的荣耀,比如JFK肯尼迪、FDR罗斯福,所以RBG金斯伯格也是一个很高的荣耀。毫无疑问,有智慧是一个非常稀缺和美好的品质,我非常相信。女性运动,平权是要求,其实我更同意高晓松说的,叫做女性的觉醒。而觉醒是必然的,也需要耀眼的人物们,RBG无疑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男性像RBG丈夫马丁一样,尊重鼓励支持。我个人非常愿意尊重鼓励支持女性们,甚至愿意送这本书给所有的女性,愿他们可以从其中获得迷茫中的力量。不用怕。“无论如何,希望永存。今天输了,明天还有希望。”最后,这是我本科同班同学翻译出版的书哦,非常棒的,无论书,还是她本人。非常感谢。
传记|励志|访谈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7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2018年12月29日 已读
就读的时候,挺感同身受的难受,难受到眼睛里拧出水。明明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人生。//读完了,我不知道因为我的共情,还是本身就是写的人生的迷惑和痛苦,还是真的如同引用普鲁斯特那句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但我知道,没有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甚至居高临下地去评价他人。我慢慢变成他,于是能够蜻蜓点水了解那种小镇成长出来到如今复杂的感觉。我也觉得他不是自夸自己多么牛逼,更多是如同得了另一种病的追逐和自我逼迫,一种侥幸和悲哀,尽管始终有家乡这根线连接着。能够想象出来,写的时候蔡崇达应该真的在像拿着手术刀划向自己,在自己骨头上划刮,写这些。写小说是可以有剧情控制感的,而写自己,你会感觉无力,无论对未来还是过去。个人觉得这本书真的可以。
传记|励志|访谈
Elon Musk 豆瓣 Goodreads
8.4 (17 个评分) 作者: Ashlee Vance Ecco 2015 - 5
In the spirit of Steve Jobs and Moneyball, Elon Musk is both an illuminating and authorized look at the extraordinary life of one of Silicon Valley’s most exciting, unpredictable, and ambitious entrepreneurs—a real-life Tony Stark—and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the renewal of American invention and its new "makers."
Elon Musk spotlights the technology and vision of Elon Musk, the renowned entrepreneur and innovator behind SpaceX, Tesla, and SolarCity, who sold one of his internet companies, PayPal, for $1.5 billion. Ashlee Vance captures the full spectacle and arc of the genius’s life and work, from his tumultuous upbringing in South Africa and fligh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his dramatic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pursuits.
Vance uses Musk’s story to explore one of the pressing questions of our age: can the nation of inventors and creators who led the modern world for a century still compete in an age of fierce global competition? He argues that Musk—one of the most unusual and striking figures in American business history—is a contemporary, visionary amalgam of legendary inventors and industrialists including Thomas Edison, Henry Ford, Howard Hughes, and Steve Jobs. More than any other entrepreneur today, Musk has dedicated his energies and his own vast fortune to inventing a future that is as rich and far-reaching as the visionaries of the golden age of science-fiction fantasy.
Thorough and insightful, Elon Musk brings to life a technology industry that is rapidly and dramatically changing by examining the life of one of its most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titans.
2018年12月21日 已读
花了很久读原版,后面关于特斯拉SpX复杂得我头疼。我读到一半的时候,觉得EM,聪明、有使命感、下定决心一定会去做,但最重要的还是聪明,他做的就算是宏大如spaceX还是考虑了军方、学术演讲、商用等等可以赚到钱才去做。他不是超级英雄免费为世界花几百个亿。他特别明白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他喜欢科幻这种偏nerd的浪漫感,对我来说挺有趣的。读到最后,我觉得他杰出,也是失控的,对于不断增长的野心和愿景,对于生活和亲密关系的无措,对于所有“我偏要勉强”的执念。毕竟他从这些而来。但无论如何,相对于世界最顶尖聪明的硅谷人都在想怎么卖更多广告怎么获得更多点击,他有在认真为人类制造伟大的东西。比如电动车专利全部开源免费,可回收航天火箭和登陆火星计划。这一点就足够敬佩了。
传记|励志|访谈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西语
天谴行动 豆瓣
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
9.1 (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乔治·乔纳斯 译者: 蔡天驰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
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亲自讲述的真实经历,挑战西方文明的20世纪大案纪实
《纽约时报》畅销榜年榜第2位,《卫报》《Kirkus书评》等权威媒体郑重推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第78届奥斯卡热门影片《慕尼黑》原著作品
文明世界的良心对野蛮世界的恐怖展开了秘密的复仇
——————————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提倡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上,在世界各国热情观众的注视下,11名无辜的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残忍杀害。这一轰动全球的悲剧性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
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暗地里,时任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制造惨案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付出代价。为此,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提供了一份罗列出11名恐怖分子头目的暗杀名单。就这样,一次历时多年、花费巨大、足迹遍布欧洲的秘密复仇行动在无声中开始,最后又在无声中结束。后来,当媒体逐一披露出这些秘密暗杀事件时,为方便报道,将其统称为——天谴行动。
5个普通以色列人被“摩萨德”选中,组建行动小组,肩负起了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头目的任务,誓要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时死在恐怖分子手上的11名以色列人报仇。阿夫纳(化名),是当年那个5人行动小组的组长,如今已离开“摩萨德”的他和妻子女儿在美国生活。
本书是作者乔治·乔纳斯根据阿夫纳的亲自口述编写完成,真实记录了复仇行动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一些相关人士的名字均采用化名,以免曝光其身份。
——————————
这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
——《纽约时报》
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之间架起的罕见视角……几乎可以让所有读者对情报工作的阴暗面感兴趣。
——《Kirkus书评》
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故事。
——《星期日邮报》
引人入胜!
——《卫报》
2018年8月26日 已读
好看得很奇怪。好看在于从未看过有人用500多页书镇定冷静地讲述自己如何谋杀他人。而且他们工作就是谋杀。不是好莱坞电影,也不是虚构小说,而是真实发生过。书里记载的那些人有名有姓,曾在报章杂志上出现,是真实存在过的血肉之躯,然后被摩萨德特工用子弹或者炸药从世界上彻底抹掉;好看得在于真实特工生活之中的恐惧和纠结,不会出现在伟大特工电影里面,复杂和愧疚,矛盾和心魔;好看的在于最后唏嘘的对立和决裂,像是《守望者》漫画超级英雄凄凉谢幕。更有,就是斩首行为真的很像恐怖袭击,首领(穆萨德)只给钱,行动组自行在欧洲建立情报网,收买线人,置办武器装备,部署和执行刺杀任务。简单说,反恐小组本身按照恐怖组织的方式行事,想想真的毛骨悚然。但最终的非常哲学讨论:“反恐是否道德,要看不反恐是否道德。”五星。
传记|励志|访谈 外国|译本|文学
黄瓜的黄 西瓜的西 豆瓣 Goodreads
6.7 (17 个评分) 作者: 黄西 中信出版社 2011 - 11
本书是著名华裔笑星黄西的第一本书,涉及他在中国的成长、在美国的经历以及从生化博士到脱口秀演员的道路。
黄西从小有礼貌但不是很听老师的话。中学老师说他考不上大学,后来因为不想让一位慈母般的老师失望而努力学习,考上吉林大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为了考GRE去美国留学,他把牛津词典背了8遍;在莱斯大学求学期间他经常在实验室里努力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有连续两年的时间只休过一个周末,最后拿到生化博士学位;后来工作期间,他白天去公司的做医药实验,晚上去俱乐部说相声;为了能到俱乐部演出,他在大雪天里站在俱乐部外面询问路过的人是否愿意进去听他讲相声……
这本书是一个生在中国的美籍华人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也有他对美国社会、美国政治,尤其是亚裔移民在美国的地位问题思考。黄西对亚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弱势地位有非常深的感受,在哈佛大学,他发现那里已经有很多华裔教授,他觉得美国不再需要多他一个华人教授,华人应该在其他领域有所突破。
2015年3月15日 已读
两个印象深刻的:牛津词典背了八遍。最开始表演单口相声的时候,需要大学里站在酒吧门口拉两个客人,当天才能演出。是个很聪明的人也是很笨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现在放弃,我到底是个懦夫,还是一个敢于放弃自己喜欢东西的英雄呢?我可不想我的孩子问起来说为什么不做单口相声了,因为你出生了。”
传记|励志|访谈
心如钢铁地追求幸福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囧之女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1
美味毒舌、慈悲断喝。
最以毒攻毒的情感专栏,最一针见血的醒世真言,最金刚怒目的苦口婆心。
本书是囧之女神近年来最经典的专栏个案合集与最受网友欢迎的时评文精选集。情感专栏部分登出的所有案例均已经过当事人同意,并隐去真实姓名。约有三分之一的信件与时评本书首次发表,此前从未见诸于任何网络。
2014年2月16日 已读
情感专栏的一部分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会让你知道,嘿这个事情,还能这么处理。另外它会让你知道,世上傻逼很多的,保不准自己某个角度是一个。作为另类的鸡汤,不同于连岳大大的谆谆,庄雅婷的凌厉,黛西就是以毒攻毒。看完,心灵受到净化,高呼:“教练,我想打篮球。不,做个好男人。”
专栏|杂文|评论 传记|励志|访谈
他们最幸福 豆瓣
7.3 (43 个评分) 作者: 大冰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他们最幸福》是大冰一段十年的精彩生长之路,也是路途中十个不同他们幸福的故事,更是一段对当下价值观有形无声的生活抗议。
多栖身份的大冰,从主持人到民谣歌手,从江湖游侠到资深文青,他抱着一只手鼓行唱在天涯中,却从未将故事写在纸面上。他这十年的行走生长,一路遇见了更多传奇精彩的同行人故事,此般真意首次成文,不说教不励志,只是将这些故事分享出来。
在他们的故事中,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有的是你我不曾尝试却跃跃欲试的叛逃生活,这些真实的故事,送给每一个当下的人们,无关于成功,只关乎幸福,和永远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们最幸福》一书中的他们,选择了我们无法经历的生长方式,或粗野或叛逆,或欲扬先抑或归于平静,最终他们又收获了我们只能羡慕的内心强大。
*她:一次酒吧邂逅让她和大冰决定出去散散心,于是一路走去了珠穆朗玛峰,这个不用手机的女孩儿,从始至终不知她的名字,七年记忆只留下了一个倔强身影和一朵头花。
*月月:在选择嫁给一杯白开水之前,她在地球各个角落醒来,环球冒险的生活为她换来一段欲扬先抑的成长,也给了她最终能安稳生活的心和品尝幸福的味蕾。
*路平:三十之前一直是公务员,却怀着一颗叛逃穷途的心,北漂就要混成签约歌手时,他选择再次叛逃,他似乎永远是命运的旅人,选择爬在树上看这个世界和地面的人们。
*大军:这个浪漫的流浪歌手,每天的卖唱要以150块钱为目标,这一切只为给他的爱人买一条花裙子,日复一日,他们爱情最好的见证就是满橱飘摇的花裙子。
……
无论我们当下驻扎在何种生活中,哪怕甘心迷茫,但当看到他们的恣意生长,也会获得笃定的力量,发自内心去相信:幸福的出口绝不单一,并触手可及。
2014年2月9日 已读
「他们最幸福」,本质跟「生活在别处」是一样的。不是特别喜欢类似“我们那个时候,丽江\拉萨\桂林还没像现在怎样怎样”那种调调。但是有几个故事,还是觉得挺好的,包括丽江的小情侣以及人大的小情侣,让人觉得所谓幸福,也许就是接受某种设定,心安理得天空海阔地活下去。
传记|励志|访谈
豆瓣
Winning
作者: [美] 杰克·韦尔奇 / [美] 苏茜·韦尔奇 译者: 余江 / 玉书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赢(第2版)》的内容涵盖从管理理念到管理实践的诸多方面。杰克·韦尔奇将自己全部的管理心得和智慧通过《赢(第2版)》与更多的管理者交流。从企业中泛滥而空洞的“使命”说起,谈到每家公司都会面临的危机管理,再到预算管理、员工招聘等诸多日常工作,韦尔奇逐一提出了自己独特而富有智慧的解决方案,并与广大读者分享了他作为成功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作为“全球第一CEO”,韦尔奇不惜笔墨地总结了自己成功的职业生涯,为每一位职业经理人提供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和理念。
我们推荐企业高层管理者阅读《赢(第2版)》,因为你可以从中全面审视并深入思考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
然而,《赢(第2版)》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无论你是财务人员,还是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无论你是部门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赢(第2版)》都将有利于你更好地了解你所在的工作环境,理解陌生部门的工作,甚至理解公司高层的指令和意图,进而帮助你与同事一道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赢(第2版)》将帮助你和周围的人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海报: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Winning
2013年9月14日 已读
和题目不同,韦尔奇花很多时间讲真诚、直接、透明的文化、战略管理用人会会带来什么效果。最重要的让我知道,你喜欢做什么,you can feel it. 但在那之前,要忍耐,而且,说得直白一些,没捷径。
传记|励志|访谈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豆瓣
6.7 (79 个评分) 作者: 囧叔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7
【编辑推荐】
我从长辈身上学到了这项技能:将悲惨的事情当笑话轻松地讲出来,
把听的人架在火上烤——你要是笑,就成了我的共犯;你要是哭,我便笑你。
——囧叔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内容简介】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是一本适合在除葬礼以外的任何场合阅读的随笔集。全书包含三个部分,作者从身边所识、心中所想和对世人的观察视角出发,用严肃的世界观和轻松的行文,将一出出正剧和悲剧当成笑话讲出来,以令人哭笑不得为目的,不择手段。作者热爱观察生活,有嘲笑一切的“不良倾向”,并致力于使读者成为此方面的同谋。作者正值挥霍吐槽天赋和宣泄表达欲的大好年华,值得共赏、共吐槽、共笑骂之。本书可从任何一页开始读。
2013年9月2日 已读
我果然是个爱故事的人。我感谢它在地铁上带给我特别快乐的时光。但是之所以是“听”故事,因为每次都会有些许不一样,而写成书的,再爱不释手但是能预感到下一句台词,感觉总是空落落的。我是不是很奇怪呀=。=
传记|励志|访谈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我的人生哲学 豆瓣
作者: [日本] 大前研一 译者: 汤文杰 中信出版社 2007
想看什么就去看,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到哪里就去哪里;凡事心有所想,必定身体力行,这样才是完美的人生!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本书中首度披露自己人生长乐的秘诀,帮助读者从年轻时起进行必要的人生规划,不畏曲折地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
人生漫漫路悠悠,凡事要尽力即可。如果操之过急,结果便会吃不了兜走。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延缓“享乐”的过程中,在时间和金钱都有余裕的情况下使精神和肉体都能获得人生的最大享乐。过于积极,反而会为自己留下祸根。
2013年8月20日 已读
是不是麦肯锡的人都有热爱吹牛屄的毛病……有些一辈子写一本书,够人读一辈子;有些人啊,一生写一百多本书。这种书啊,快餐吃完,能得到一两个inspired idea就足够万幸。最喜欢雅马哈“不是说请购置一架钢琴吧,而是说,来,我来教你学音乐。”
传记|励志|访谈
遇见未知的自己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张德芬 / 绘者 范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0
新版《遇见未知的自己》采用全彩四色印刷,除了装帧更加精美外,作者张德芬还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潜心修订,并首度续写了三章全新的内容,将她最新的心灵成长感悟巧妙地融入在了若菱和老人分开之后的成长历程中。不一样的结局,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灵共鸣以及成长智慧。此外,书中的插画也是邀请德芬钟爱的插画家范薇精心手绘而成,温暖、纯净而又意蕴十足,很好地诠释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所要传达的味道。
《遇见未知的自己》自2007年问世以来,5年时间,销量过超100万册,得到了120,000多位读者的口碑热评、五星推荐,成为华语世界最畅销的身心灵必读经典。到目前为止,该书还一直位列各大畅销榜的前几名,被评为“世界读书日推荐图书”,影响了包括杨幂、刘亦菲、郝蕾、李娜等名人在内的数千万读者,创造了华语世界身心灵小说的奇迹。
2013年3月27日 已读
抽空又读了一遍。有趣的是反思了人生仿佛在进化和退化两种状态混合状态中前行,有些事情做得好了,而有些忽略了。所以大概了解自己,了解如何思考,然后做什么都就算辛苦也能乐在其中,就能所谓的“心想事成”了,想想也确实这样的嘿。
传记|励志|访谈
守脑如玉 豆瓣
6.4 (14 个评分) 作者: 咪蒙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 - 7
《守脑如玉》的作者咪蒙,被彭浩翔评价为最幽默的年轻作家。她能把一切正经的题材写得不正经,她能在一切真善美中解读出恶趣味,她能把一切高雅化成庸俗。《守脑如玉》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爱情、亲子、剧评、书评、影评、历史、妇道、怪癖。请相信,这是一本正经的黄书,最佳厕所读物,旨在颠覆、瞎掰、扯淡、有趣、好玩。
2013年2月14日 已读
人生不做有趣的无用的事,真心还挺是浪费。总之,有趣的定义在于自己,哪怕荒诞弥天,只要甘之如饴就好。有脑的姑娘可能比较稀奇,比有胸的姑娘可能更有让人想千里之外夺其贞操。有趣又有脑可能更是少见,更会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咪蒙的幼儿园同学丈夫,超可爱的唯唐更是让一切锦上添花得无懈可击啊!实在有趣哈哈哈。
专栏|杂文|评论 传记|励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