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科普|物理
安德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Ender's Game
8.7 (122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李毅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9
可怕的外星怪物――虫族越来越严惩地威胁着地球,可是地球各国却把大量金钱和物资花在为小孩子在太空修建游戏基地上,并不断挑选年幼在孩子前往其中进行各种对抗游戏。游戏的难度不断被加大,不断有人被淘汰,教官有意孤立成绩突出的人,优秀的学员不择手段、拼命竞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挑选出一个心理状态最稳定、神经最强悍的孩子。地球当局将赌注押在了这个最终的游戏天才身上,此人将获得地球远征舰队的指挥权,与虫族展开决战。 安德・维京成为了这个游戏天才,但是,大决战以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开始了……
2020年10月27日 已读
这本书前面适合少儿读,而最后的虚无感又非常成年。背景放在科幻中人类和虫族的大战,但更集中在个人的成长,这种揠苗助长的强行设计的成长让故事本身就不会好的发展,最后的结尾也是一层反转。里面还是放入了非常硬核的想法比如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尝试本身就是乐趣,犯错误没关系”“只有带来痛苦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你服从越多,他们权力越大”“没有人可以控制生活,那就被善良的人控制,被爱的人控制”“一个种族,为了生存,不断进化。进化的方式拼命加油,最后隔上若干代,诞生一些天才”还是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读起来非常快。
科幻|科普|物理
生命3.0 豆瓣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7.5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斯·泰格马克 译者: 汪婕舒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 6
《生命3.0》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迈克斯·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生命3.0》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
2020年6月21日 已读
生命3.0,挣脱了自然进化的束缚,进入自我设计的阶段,成为自己不仅仅是软件还有硬件的主人。作者是MIT物理学终身教授,将生命定义得很广,只要求它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能进行复制的过程。且复制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信息」。当人工智能拥有目标,并且能够通过学习和迭代完善目标,最终超过创造者人类,那AI跟我们的关系又如何?道德和伦理问题又该如何?AI安全性研究的4个主要领域是:verification、validation、security和control。书后面几章有趣,尤其是目标一致Value-loading problem 和Corrigibility。作者认为生活的核心部分是体验,意识正是宇宙的意义之来源,是涌现。最后关于意识以及自由意志讨论也令人惊叹。
科幻|科普|物理
呼吸 豆瓣 Goodreads
Exhalation: Stories
8.7 (369 个评分) 作者: [美] 姜峯楠 译者: 耿辉 / Ent 译林出版社 2019 - 12
特德·姜作品新结集,内藏《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呼吸》《前路迢迢》《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双面真相》《大寂静》《脐》《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九篇作品——
炼金术士之门,自由穿梭时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如何展开?
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让这个宇宙离死亡更近一步。
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只是你相信这一点之前,它并不具有杀伤力。
科幻小说中随处可见人造生物,就像从宙斯头部跳出的雅典娜,这些人造生物一出现就完全成形。但意识并不是这样工作的,软件体真实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样?
我的保姆是台机器,对一个新生儿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记忆一直在欺骗我们,只是我们自己并未发现。如果每个人都开始持续记录生命日志,文明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我们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一开始,人类并不知道这一点。
如果平行空间的确存在,且可以发生对话,你会用怎样的方式穷尽生活的可能?
2020年3月4日 已读
我没有想到Ted Chiang在《降临》之后这么久才火。我一直在措辞他的厉害之处,大概是热爱用一个故事,包裹一个幻想或者是哲学的内核。这种厉害不仅仅是包裹,还有广泛:主题涉及的思想点非常多。短篇小说是非常棒的介质。我非常喜欢他写的关于“预见了未来的所有的悲伤,依然欣然前往”或者是“世界只有唯一一条自冾世界线,所以无法更改任何过去以及未来。但人可以回到过去,理解过去,从而得到救赎和释怀”这类主题,深深被吸引。这也是一种温柔的浪漫。这种短篇,也会勾起来想要写小说的欲望。我很早托美国朋友买的英文版,一直发不过来,希望到时候能看看原版。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行星全书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尔马拉·纳塔瑞杰 译者: 董乐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比宇宙更浩渺的,是人类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书收录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摄影集档案中200多张高清、专业的照片,配以详实生动的文字说明,以前沿、完善的数据和图像,重塑我们对行星的认识。 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行星档案,你将拥有一场壮丽震撼的视觉之旅。在这场探索太阳系的奇妙之旅中,你将遇到好奇号在火星工作时留下的车轮轨迹、火星环形山内围130度广角照片全彩模拟火星地貌、被网友疯狂喜爱的冥王星巨大的心形平原、木星的“卫星全家福”…… 在星际移民持续热门的今天,只要是对科学、天文学,以及茫茫天际中的未解之谜感兴趣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如获至宝的阅读体验,丰富对宇宙更深入的理解。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看宇宙类的书籍有个有趣的体验,就是Overview effect——是一种“自我超越”:即短暂地出现边界模糊,感受到与某种比自我更加伟大的存在相连结。如果不太常看太空的行星,这书值得看。图片非常漂亮,绝大多数图片是合成的(NASA的PS技术应该是全球第一吧)。
科幻|科普|物理 绘本|画册|摄影
血疫 豆瓣
THE HOT ZONE
8.6 (248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卡尔•约翰逊,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个大人物,发现并命名了地球上好几种最危险的病原体。
“大自然并不平静,我很高兴,”他这么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咱们就当大自然很平静好了。所有怪物和猛兽都有平静的时刻。”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他说,“我们知道那里的情况很糟糕,我们知道我们在和某种新病毒打交道。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你想控制住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具备高致死率,又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他盯着我。“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性——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大自然。仔细想一想,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
2020年1月29日 已读
起码四星半,因为第一章的描写还有结尾感想,给了五星。1994年成书,我也是第一次读这种non-fiction thriller,真实且骇人。被称为“人命黑板擦”、致死率90%埃博拉病毒,十天能完成HIV十年才做到的事(尽管艾滋病毒快速变异,存活四十亿年,但相比埃博拉就是个儿童玩具)。特别第一大章的描写,让我背后发凉却放不下来,我很难描绘那种“没死,体内全是被病毒的,一具尸体”的模样,对神经系统也有重大破坏。最后的反思也非常深刻,人类的无休止繁殖和扩张,已经在影响地球本身。人类对于地球来说,就是应该消灭的病毒。“从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大自然觉察到人类的寄生,病毒是准备清除的第一步。所以只要人类继续,这些能消灭一个物种密度的病毒还是会回来的。人类离灭亡就在一线。它们还会回来的。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The Ultimat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Ultimate Hitchhiker's Guide: Five Complete Novels and One Story
9.8 (8 个评分) 作者: Douglas Adams Del Rey 2002 - 4
At last in paperback in one complete volume, here are the five classic novels from Douglas Adams’s beloved Hitchiker series.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Seconds before the Earth is demolished for a galactic freeway, Arthur Dent is saved by Ford Prefect, a researcher for the revised Guide . Together they stick out their thumbs to the stars and begin a wild journey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Facing annihilation at the hands of warmongers is a curious time to crave tea. It could only happen to the cosmically displaced Arthur Dent and his comrades as they hurtle across the galaxy in a desperate search for a place to eat.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The unhappy inhabitants of planet Krikkit are sick of looking at the night sky– so they plan to destroy it. The universe, that is. Now only five individuals can avert Armageddon: mild-mannered Arthur Dent and his stalwart crew.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Back on Earth, Arthur Dent is ready to believe that the past eight years were all just a figment of his stressed-out imagination. But a gift-wrapped fishbowl with a cryptic inscription conspires to thrust him back to reality. So to speak.
Mostly Harmless
Just when Arthur Dent makes the terrible mistake of starting to enjoy life, all hell breaks loose. Can he save the Earth from total obliteration? Can he save the Guide from a hostile alien takeover? Can he save his daughter from herself?
黑洞与时间弯曲 豆瓣
Black Holes and Time Warp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基普·S.索恩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3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一个理论,把时间和空间结合为一种叫“时空”的东西,它不是平直的,而是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弯曲(或卷曲)了。在我们邻近,时空几乎是平直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曲率带来的差异。但在宇宙更远的地方,时空弯曲的某些结果比爱因斯坦认识的更加惊人。一个结果是,恒星可能在自身作用下坍缩,使周围空间弯曲从而将自己同宇宙其他部分分裂开来。如何证明这个结果,如何发现坍缩在空间下的黑洞的奇异性质,正是本书的主题。
作者花费15年时间写就了这本介绍宇宙研究历史和发展情况的科普著作,系统地介绍了宇宙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理论的冲突和科研上的合作与竞争,还介绍了从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到引力波探测仪的不同探测手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探测手段下宇宙所展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一面。
2019年10月16日 在读 基普·索恩(Kip S.Thorne)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生活大爆炸的荣誉嘉宾,写了一本关于黑洞与时间弯曲和的书。-“你想让你的读者从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什么?”-“人类思想那令人惊奇的力量—在迷途中往返,在思想上跳跃—最终从宇宙的纷纭复杂中发现主宰宇宙的基本定律的单纯、简洁和壮丽。”
科幻|科普|物理
极简宇宙史 豆瓣
8.7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译者: 童文煦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我们的存在的确让太阳系与众不同。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夜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滑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惊奇之旅。不需要图表和方程式,只需凭着奇诡的想象,我们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阳表面,飞越遥远的星系,感受来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轻松读懂时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继续探究关于上帝的存在、时间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
2019年10月13日 已读
宇宙是所有狂妄的解药,读到最后,感到无法言喻的无处安放又终于缓慢降落浪漫。这本书提供一次神奇的想象实验,尽管最开始这个法国人的讲述方式和传统的科普读物不同导致我非常别扭,但是作为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博士、霍金的徒弟,还是非常有着神奇的深入浅出的讲述能力,最后还是有着漂亮的能量密度。尽管我们的生活在直觉之上,但大自然并不在意我们的直觉:牛顿找到一种方式能够在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尺度上描述我们的世界。它符合我们的常识。对于非常巨大和高能的世界,爱因斯坦的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力也成为一个几何坡度。而对于很小的世界,量子世界,是普朗克理论的天下,成为场和弦的世界还有等待挖掘的真实原理。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在通往正确路上,会经历无数错误,不过没关系,因为我们正在通往正确路上。
科幻|科普|物理
看海的人 豆瓣 Goodreads
海を見る人
8.2 (10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小林泰三 译者: 丁丁虫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5 - 2
日本科幻新御三家,星云奖得主
【小林泰三】
最经典的浪漫派科幻短篇集
最浪漫、温柔的异世界七景
穿越黑洞,漂流宇宙,回溯时空,与她相望于永恒的两端……
★日版《星际穿越》
★名列All time Best SF榜
★长门有希一百本
本书完整收录《看海的人》《门》等七篇浪漫派科幻杰作,在或温馨或哀婉的故事中,完美呈现了“白小林”设定严谨缜密的幻想世界,是了解现代日式科幻的绝佳文本,也是科幻迷不可错过的经典。
分住在“海边”“山顶”两种不同时空的少年与少女,偶然相遇于一次祭典。迥异的时间流速,让他们年复一年苦苦等待彼此。直到有一天,少年踏上了前往“海边”寻找少女的旅程……
在“门”边的小行星,我与年轻的舰长相遇相爱,我们一起步上探索“门”的旅途。然而一次意外,我回到了行星,舰长却“永远”地进入了那黑洞般的“门”……
2019年8月22日 已读
想了想四星还是有点少,于是给了五星。短篇小说集。特别硬核的科幻,没有点宇宙和量子物理之类知识背景甚至不容易理解这背后的恰到好处,一旦理解了会发觉这样的环境里发生的故事本身就会带着奇异的光芒。设定比如脑补圆弧锥形重力世界、虚拟世界抵抗冬眠宇宙航行、异性第一视角、黑洞导致时间流逝速度差别、环的因果循环结构、量子传输、微型黑洞能源和炸弹等等等等,特别天马行空的设定,甚至是现有理论延伸出新的触角。在这样远不同于现有世界的时空中,小林泰三在慢慢讲述浪漫的故事。这简直是神仙一样的操作。特别是看海的人、门、缓存、独裁者律令还有母子,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角度,特殊的风格和布局。看人评论:“放下书的一刻,只剩下奔涌的感伤。”真的特别美好,和这本书相遇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非常感谢。感谢翻译丁丁虫,质量极高。
科幻|科普|物理
来自新世界 (上下) 豆瓣
新世界より
8.9 (14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贵志祐介 译者: 丁丁虫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离开小町回头去看,有一件事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小町,很扭曲。
为了维持小町的安定和秩序,不断杀害孩子们的小町,还能称之为人类的社会吗?人类从涂满鲜血的历史中走过,才抵达如今的状态。然而即使是和过去最黑暗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小町也是并不值得自豪的替代品。
我们已经无法在神栖六十六町活下去了。小町不许我们活下去。只要被打上了失格的烙印,便无法再回到当初了。这不是对待人类的方式,而是和甄选不良品一样的做法,你不觉得吗?当烧瓷窖开启的时候,走型的、有裂纹的瓷器,等待它们的就是被敲碎的命运。”
2019年1月21日 已读
是真的好看。读到窒息。这种好看,是文字本体加超流畅的翻译,是结构上的完整和内容上的详尽,更是相互的连接和勾结——就是“不仅仅是第一幕亮出一把枪,第三幕开了火;并且旁边不起眼的雨伞和烟斗,在第五幕甚至终章也开了火。”所以觉得炫酷。我看完第一本的时候,紧张的大气不敢喘息,好看得停不下来。看第二本后半部分地下部分,居然是脑海里是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科幻,同时感到沮丧和快乐。来说说内核,是真的暗黑向的成人。平静下面是扭曲,秩序下面的暴虐,安定下面是血腥。无数被灌输的观念和认知,是真的正确吗?当你对违背社会规则的“异类”挥下名为正义的屠刀的时候,你真的知道自己守护的是什么吗?不寒而栗。全是白骨。开年选中并读完的第一本小说,非常快乐。非常感谢。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三体X 豆瓣 Goodreads
三体X:观想之宙
6.3 (68 个评分) 作者: 宝树 重庆出版社 2011 - 5
21世纪初叶,在三体人的入侵阴影中,人类曾将一个冰冻的大脑发射到太空中,去和三体人接触。两百年后,这个叫做云天明的大脑终于被三体人所俘获,复活的云天明在和三体人的梦境斗争中逐渐锻炼出超卓的心智,决定性地影响了人类和三体人的战争进程。但不久之后,和远远超出三体世界的神级文明化身“魂灵”的遭遇,让云天明得知一个名为“隐藏者”的神秘种族存在,他们可能掌握着宇宙和生命遥远起源的深层奥秘……
2011年8月21日 已读
TXT看了60%彻底看不下去了。然后快进看。文字不老到不斧凿。看银河十届得主老刘的文字虽然少可是精心绵密。而明显语言不够火候。其次整个剧情是同人,可是已经远远超过科幻小说,成为yy小说。没有事实根据更没有科学功底。虽然精神可嘉,但是我还要要给,差评。
科幻|科普|物理
食品真相大揭秘 豆瓣
作者: [日] 安部司 译者: 李波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 - 10
你可以不穿时装,不看电视,但不能不吃东西。食物为我们提供养分,食物的质量更决定着我们的健康。本书作者“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在食品行业工作20余年,深知食品加工生产的台前幕后,他关于加工食品的主题演讲在日本场场爆满,并被迅速口耳相传。本书中,他揭秘了骨汤拉面、火腿、果汁饮料、咖啡奶精、酱油、盐、酒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制作真相,更告诉了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食品的方法,教你学会看产品配料表,变成精明理智的购物人。比如说,选择酱油、醋等这样的调味品时,先看一下配料表。传统的酿造酱油配料应当是大豆、小麦、盐和曲子。但是,如果包装上还有谷氨酸钠、焦糖、山梨酸钾、5’-核苷酸钠等你不了解的东西,就可以明白,这些是食品添加剂。老抽酱油之所以颜色浓重,容易“上色”,往往是因为添加了焦糖色素。许多酱油之所以味道特别鲜美,是因为它们加入了鲜味剂(谷氨酸钠和核苷酸钠)或氨基酸水解物。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是防腐剂。了解这些基本常识,你就清楚自己要作什么样的选择了。
2011年8月19日 已读
你吃的东西都是添加剂制成的。譬如用植物油制成的奶精,用锯屑制成的果肉沉淀物,用虫子制成的颜色,用石油提炼出来的味道……最让我惊悚的,关于添加剂的可食用剂量标准:【一只小白鼠食用100g会死。人类只要食用1%就好。】太多人为了利益啊。良心何在。饮食之乱乃国家之乱。作者作为首屈一指的食品添加剂技师,本着良心,发出愿做的人卖的人吃的人,真诚面对。在超市买东西时,请大家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有价值的选择。
科幻|科普|物理
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
9.6 (29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8 - 9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2011年8月14日 已读
(这是我勾搭的小男生——大猴姐夫推荐给我的……一个学物理的人拿到计算机全国冠军的人……最为自己骄傲的事儿是做完了大学四年的物理实验……╮(╯▽╰)╭ 说不清的fu啦……书很有趣语言很逗。)陆续读了好长时间,也有消化不了脑袋冒烟的时候,闭上眼就是量子态和自激活模式的理论模型,长此以往一定会疯。那句名言说,不对量子论不困惑是不可能。这样的伟大的足以改变世界的理论,在17世纪牛顿那个时候和20世纪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那个时代,那黄金时代,我们站在他们设想不到的未来向过去凝视。我们心中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终究不曾改变。作者最后说,在量子途中你获得非凡的体验,也许它带来困惑,但它毕竟指向希望。不仅仅是关于这个世界,关于未来,谁又知道呢?
科幻|科普|物理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冷浪漫 豆瓣 Goodreads
7.6 (57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中国书店 2011 - 3
X射线分析发现兵马俑上的蓝色颜料并非埃及蓝的“后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决定了一个女人会不会爱上一个男人,非主流的自平衡地球控制理论点出了和谐二字的精髓,计算机和进化论比化妆品更能决定一张脸美不美,宅男遇见媳妇的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身处德西特时空,有人会因为拥有灵敏的味 觉而不喜欢喝酒,宇宙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恒星核反应为新生命到来提供了可能,放弃种种玄学信仰之后用逻辑来研究艺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尝试。科学松鼠会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博士们,在一年里用八个关键词写就了一本作业,为你呈现这个既有理性之冷酷又有感性之浪漫的世界。
这本书精选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8个主题。在每一章中,各位松鼠们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用专业化的知识、通俗化的语言对主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诠释,从颜色的味道到基因与爱情的关系,从护肤品、保健品中隐藏的秘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剥去了严肃外壳之后的异彩纷呈的浪漫科学世界。
2011年8月1日 已读
这是一本四星半的好书。若是你讲世界建立在激素的变化,神经与电流,01的编码,心理的微妙,想想,反而有点别样的乐趣。其实这书,科学科普不是重点,文学文艺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用心】。写的人很用心,读的时候用心才美好。
科幻|科普|物理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9 (1015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2011年7月7日 已读
【大刘就在不停的摧毁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物理学观科幻观小说观。】很烧脑很好看><。其实我倒是蛮喜欢这样的感觉,虽然目前在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之类的文科,可是骨子里面还是理科的细胞,在需要的时候就绝对会如同见到自己心仪的姑娘一样即刻活跃起来。其实,倒不是他的理论多么精密无懈可击,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带来的世界绝对有着不一样的冲击。理论的再延伸和推论,讲目前已知的世界推翻,这种世界系的快感实在有着不可言喻的妙处。你若是觉得自己的世界狭小封闭,来吧,看科幻吧看大刘吧。若是你看完,觉得世界其实很狭小封闭,那么去看更多吧。这就是神奇之处了吧。
科幻|科普|物理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上海堡垒 豆瓣 Goodreads
7.9 (120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 1
新世纪的毁灭预言
城中的人没有退路
中国幻想王座江南
末世时代的爱情书
2008年 江洋就读于北大物理系模型精算班,入伍动员大会上遇见林澜,毕业后加入解放军泡防御战略指挥部。
2008年8月1日 德尔塔文明如预言般以毁灭姿态自太空降临——正如阿尔法文明所说——人类将遭遇最大的毁灭,也可抗争而等待光的降临。各大城市启用阿尔法文明留下的泡防御系统来抵御德尔塔文明的进攻,这种半球状全封闭可操控壁垒系统让城市变成一座堡垒。
2008年9月 江洋在复旦大学战时志愿者动员报告会场外,与路依依相识。
2008年12月 纽约堡垒崩毁。纽约陆沉。
2009年2月 新德里的泡防御被德尔塔文明击溃,城市毁灭。三日后,上海最后的四部泡防御发生器被安装使用,以支撑上海的泡防御系统。
2010年5月 上海大炮发射。
2010年7月 ……
战争的年代,徘徊于林澜与路依依之间的江洋——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掉,可是这里有春天的味道、和你打帝国的人、拉直了和依旧蜷曲的头发……
来自太空的毁灭预言
无法选择的执著之爱
中国幻想第一人江南
奉献最震撼科幻新篇
是你在哭泣么?我心里的小野兽,我以为你走了,很久都不会回来。
我长大了,所以你讨厌我了,你不愿住在我心里了,所以你走了。
你扛着你的小包袱走在苜蓿盛开的小路上,渐行渐远……就这么分别,这样也好,不要回头,不要让我看见你沮丧的脸。
不再凶猛地龇着牙齿,不再开心的爬树钻洞,不再欢欢喜喜的翻着筋斗,不再走数万里找春天里属于你的那朵槐花,不再守着那朵花蕾直到秋风来时,只为了看它开出什么样的结果。
可它凋落了,娓娓的,凋落。
秋风夕阳里,你抬起满是泪水的脸。
2011年5月12日 已读
这绝对是江大必看小说的前三。准确说第二。第一是此间少年。这故事我很难界定很难描述。可是很喜欢很带入。现在在听雷光夏的《海上花》,觉得好悲伤,如同结成的胶。上海堡垒,这名字总是奇怪,故事调侃却有内涵,背景设立的宏大却立足在很小的方面。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喜欢谁谁也没办法。你不可能骗自己一辈子。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我只不过在刷夜回来或者喝醉扯淡打牌回来。然后很多事情一定都没有变。那穿越时间的短信,还是有点击中点。因为我原来的手机就是那种很容易的满。然后就留一个空的位子接受信息。其实姑娘都很好追的,只要感动她们一次就好。其实,我爱你这话是很难说的。其实,未来很难想象的。其实,既然结局已经无从改变了,那么我们毋庸思想,相爱吧。其实,xxx,请你嫁给XXX吧。
科幻|科普|物理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第二基地 豆瓣
Second Foundation
9.5 (100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第二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谜”一般的第二基地的存在成了众矢之的,骡要铲除它,而第一基地的移民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也必须找到它,但是它究竟在哪里呢?
骡倾全力寻找并铲除第二基地,却失败了。随后,基地人员也千方百计寻找第二基地,因为他们不愿把建立新帝国的功业拱手让人。谁也没想到,寻找的线索竟维系在一位小女孩身上。十四岁的艾嘉蒂娅怕得要死,她究竟发现了有关第二基地的什么秘密呢?
2011年5月11日 已读
还是看到了结局。最惊奇的还是关于另一端的定义的界定。一种就是我们认为的直线的另一端。一种就是圆,圆没有端点。还有一种就是社会学的上的一端以及代表的另一端。我觉得讲的真的好好呢啊喂!我看到最后还是在床上高呼了两句卧槽,这设定太牛逼了。心理史学的研究让我不胜唏嘘啊。有时候也会觉得,人类肢体怎么发展,从爬行到站立,再到更快更高更强。而人的精神呢,也许有一天也会突破语言,在精神层面就能相知相守。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精神科学的重要性。然后心理学就会成为一种不亚于量子物理学神经化学之类的的高深却无比拉轰的学科。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以一副上“道”下“数”,拳头和精神,终究是改变了整个银河系的历史。最后想说的就是,婴儿总是有着无限的未来。未来也是属于他们的存在。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基地与帝国 豆瓣
Foundation and Empire
9.1 (103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基地与帝国》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此时,由伟大的心里史学家哈里·谢顿所创立的基地,虽然已在银河外缘立稳了脚跟,但还得面对来自银河帝国的压力。
垂死的帝国仍拥有银河中最强大的武力。一位野心勃勃的将军,率太空舰队攻向基地,聚居在基地小行星上的学者和科学家,能逃过大难的一线希望,全维系在谢顿死前留下的语言中……
可是,就连谢顿当年也无法预料到:还有比太空军团更具有威胁性的外力已悄然诞生,那就是银河中的突变异种——“骡”。面对骡奇异的心灵力量,即使是一支最坚强的人,也会俯首屈服,成为听话的奴隶。骡的黑色舰队兵不血刃地接受了成立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了征服宇宙,骡和忠贞之士都在寻找第二基地,而骡的第一波搜索行动,被一个平凡的女子贝妲阻止,从而为第二基地的反攻计划争取到充分的时间。
2011年5月10日 已读
不知道怎么回事,读的时候脑袋在走神,却还是知道故事情节= =……莫非我练成神功了么亲!《基地与帝国》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觉得这个题目完全能够概括书里面的故事。只是在时代中最会有着无数的变数。一个国家,最开始是怎么样,就像一枚种子,然后种子成长,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还有麻烦。阿西莫夫不仅写银河还写家庭,让我总有一种英式亚当斯的感觉呵呵。里面作者借着故事中的人物说,历史学的定律和物理定律一样的绝对。如果历史定律产生的误差的几率比较大,那只是因为历史研究的对象——人,数目并没有物理学中的原子那么多。于是预言和先知这种东西是很牛逼的存在。= =后来加入一个情感平衡,给历史增加了变数。觉得这样的设定还是好厉害。好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基地 豆瓣
Foundation
9.3 (155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写的是“未来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是“明天的历史”!
阿西莫夫这位“未来历史学家”,这位美国的“太史公”,用“史诗”般的笔触,用“基地”系列宏大的篇章,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来自“银河帝国”、来自第一基地(通常称为“基地”)和第二基地以及来自那个“骡”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把“未来的历史”淋漓尽致地奉献给读者。
《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扣第一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这时间,只有心事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人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
2011年4月29日 已读
ASIMOV!我在想这个男人的心里和脑袋到底有多广大!这才是真正属于男生甚至男人应该看得书。倒不是内容怎么样,而是一种情绪。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写的是“未来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是“明天的历史”!就是里面有些历史的痕迹。譬如最开始的宗教,后来的政变以及后来经济。最开始的均势理论以及后来的形而上的力量,以及目前的人民和掌权者的矛盾。我是总觉得历史就是过去一再重演。历史就是灭有选择自由的必然之路。虽然说得心理史学好玄乎就像先知一样。总之这种借助热学的那种分析人类心理,就像不可能预测每个分子的布朗运动的轨迹,但是能预测整体是膨胀还是收缩。书讲物理学和心理学提到很高的地位。其实蛮好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好像看接下来的故事呢呜!
外国|译本|文学 科幻|科普|物理
球状闪电 Goodreads 豆瓣
球状闪电
8.4 (412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2011年4月18日 已读
第一人称。甚为好看。虽然讲的是球状闪电这样的自然的现象,但是在拒绝电磁学说,运用宏电子以及量子态。因为这本书,我对量子态的认识超越了薛定谔的猫盒子,慢慢延伸到现实的四维空间。虽然这书写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最开始明显的认真斧凿后的写的。我也一直觉得我们的宇宙其实只是另一个世界的原子,就像就像果壳中拥有一个宇宙。量子态的坍缩和存在态,观察者和自我观察者,居然还引出超出人类之外的别的观察者的存在。这样的不局限的一个区域里面的延伸让我惊奇异常啊。在排除小说的硬科幻的内容,更多的是对理想这种东西的坚持甚至挣扎,对人性和战争的融合和分立,对亲情拥有和坚守。很多时候是没有无用功,那些都是达成目标必须经历的。这就是追求和渴望的代价。等你死去的时候,能够闻到蓝色玫瑰的花香就好。
科幻|科普|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