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credible - 标记
The Elements of Academic Style 豆瓣
作者: Eric Hayo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4 - 8
Eric Hayot teaches graduate students and faculty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how to think and write like a professional scholar. From granular concerns, such as sentence structure and grammar, to big-picture issues, such as adhering to genre patterns for successful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and developing productive and rewarding writing habits, Hayot helps ambitious students, newly minted Ph.D.'s, and established professors shape their work and develop their voices.
Hayot does more than explain the techniques of academic writing. He aims to adjust the writer's perspective, encouraging scholars to think of themselves as makers and doers of important work. Scholarly writing can be frustrating and exhausting, yet also satisfying and crucial, and Hayot weaves these experiences, including his own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into an ethos for scholars to draw on as they write. Combin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with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composing introductions and conclusions, developing a schedule for writing, using notes and citations, and structuring paragraphs and essays, this guide to the elements of academic style does its part to rejuvenate scholarship and writing in the humanities.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补录
漫画之王 豆瓣
The Art of Charlie Chan Hock Chye
9.2 (15 个评分) 作者: [新加坡] 刘敬贤 译者: 黄天怡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 3
★2017年获美国“漫画界奥斯卡”艾斯纳奖(Eisner Award)的三大奖项(“最佳作家∕画家”、“最佳出版设计”及“最佳美国版国际漫画[亚洲]”)
★2016年获新加坡图书奖
★《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出版者周刊》等媒体年度好书
★入围第45届安古兰漫画节
这 是我们所期待的那类虚构作品,作者创造出一个世界,仿佛在玩上帝的游戏,却又基于真实的历史,以日常的情感和普通人的际遇打动人。《漫画之王》一经出版便大放异彩,不仅在新加坡跨文类赢得英文小说大奖,还纵横国际漫画大奖,赢得世界各大媒体的好评如潮。
作为一本极具讽刺性的图像小说,新加坡的重大历史事件被漫画家陈福财一一进行艺术重构,他别出心裁地糅合了各种漫画元素将新加坡历史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呈现,以《超级铁人》致敬《铁臂阿童木》,以《蟑螂侠》戏拟漫威的《蜘蛛侠》、DC的《蝙蝠侠》,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新加坡和漫画书自身进程的历史课。
此书既是图像小说,也是艺术作品,同是还是叙事散文,它打破了文学体裁的极限,绘画风格和表达方式都变化多样,“画中画、戏中戏”的结构极富有创造力,是融合人物故事、历史、流行文化和绘画风格为一体的图像小说。这部杰作“可以从一百万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它是漫画作为媒介的一场狂欢,是一堂大师级的技巧课,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19年9月17日 已读
#71 很早就从多抓鱼上预定了。实在不可替代得太好了,优秀的图像小说,丰富的文献资料,一个现实但倔强的人物;看完之后,想的又是自由与威权,个体与国家,殖民与反殖民的事情。有些人就是不愿意被大环境碾压,值得很大的敬意。
历史 图像小说 新加坡
单核工作法图解 豆瓣
7.6 (13 个评分) 作者: 史蒂夫·诺特伯格 (Staffan Nöteberg) 译者: 大胖 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本书的主题是管理时间,战胜拖延。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首创了一套简单、灵活而又强大的单核工作法,能行之有效地帮助你加强自制力、集中精力。全书分为6章,从削减待办任务、现在专注一件事、永不拖延、循序渐进、简化协作和给创意充电等方面详述这一方法,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完成各项任务。
本书不仅适用于高管和上班族,还适用于学生等一般人群。所有想提高做事效率的人,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2019年9月7日 已读
#70 朋友介绍的,午睡醒后看完;大概圣安第二年开始,我就愈发感觉multitask是一个either我做不到or陷阱一般的事情,后果是做事跳跃且不够专注;之后慢慢拓展到我的生活原则,即为了节省自己的经历与专注力,筛选需要关注和思考的事情,其他事情“随缘”(但是境界还是有限);这本书的基础就是one task上的专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关注专注本身;另外书里提供了大量的references,原来神经科学和self control相关的文献这么多...
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 豆瓣 Goodreads
Ask the Past
5.5 (8 个评分) 作者: [美]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 译者: 何玉方 重庆出版社 2019 - 3
本书由美国非常受欢迎的历史博客“先人有何妙计”的文章结集而成。作者爬梳耶鲁皮博迪图书馆200种权威文本,还原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欧洲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居家生活、沟通旅游、美容时尚、亲子教养、健康养生、社交礼仪等,搭配百余幅四色历史插图,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无数前人的奇特创意与生活哲学。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是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她将自己搜集的古欧洲市民生活的奇思妙想,通过彩图和幽默的文字表现出来,再现了课本里没说的历史细节,充满了怪诞创意和幽默元素,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本书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图文并茂,可以说是一部古欧洲市民生活的小百科。
2019年9月7日 已读
我居然能在香港诚品和厦门言几又分两次把这书给瞄完...然而这就是有reference的故事会呗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豆瓣
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
8.0 (48 个评分) 作者: [日]加藤阳子 译者: 章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9
第九届小林秀雄奖获奖作品、日本近现代史研究前沿之作、畅销日本十年的近代史经典。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世界顶尖的优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最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最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2019年9月6日 已读
#69 等不及买的正版kindle版本emmmm;五天的面向学生的讲座汇编,流畅而且内容安排得当,宏观上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会怎么看,身份上作为作为日本人,中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等等; 对于中国读者来讲,这本书提供了对一段貌似“熟悉”的历史的再检视的机会(而且来源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视角可以极好地为民族主义史学提供一种出路),同时较好地将内政外交之间的动态结合讨论(尤其是军部以及军部下右的成员)的作用,呈现了相当全面的国际关系史。因为删减以及讲座文稿的原因,个别地方逻辑有些跳跃,但大多不影响主论点。
历史 日本 近代史
曾经辉煌 豆瓣
Once in A Great City: A Detroit Story
作者: [美]戴维·马拉尼斯 译者: 启蒙编译所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8
★ 2015年度《经济学人》最佳图书, 2016年度罗伯特·F.肯尼迪图书奖
★《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客》《出版人周刊》
《柯克斯评论》 高度评价 隆重推荐
★ 本书是对汽车城底特律繁荣时期的回望,也是对其衰落的反思。20世纪60年代初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黄金时代,也是底特律的巅峰时期,作者以这段时期为切入口,巧妙地将音乐、汽车、种族、民权、政治等看似无关的主题编织成一幅底特律盛世的立体画卷。
在那个年代,底特律充满希望,汇集了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群人:福特汽车老板亨利·福特二世、“灵魂乐歌后”艾瑞莎、C.L.富兰克林牧师、摩城创始人小贝里·戈迪、市长杰罗姆·卡瓦纳、劳工领袖沃尔特·鲁瑟、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黑帮头子托尼·贾卡隆等。上至权要显贵,下至黑帮走卒,他们参与了底特律的重大社会变革,推动底特律达到辉煌。
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事件背后的隐秘细节,透过蛛丝马迹,捕捉到这座城市的衰亡之兆。本书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获得诸多学者和重要媒体的一致好评。
2019年9月4日 已读
去年审的稿子今年出出来了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豆瓣
天才為何總是成群地來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8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部分重要文章的结集,共可分为四部分。一是作者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感想,对学术界动向特别是历史研究领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这被作者以“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为总结,并作为本书的书名。二是演讲稿《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和《再谈假如我是一个研究生》,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了他认为一个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注意什么。三是作者对自己的几位老师,包括余英时、牟复礼、杜希德等的回忆文章。四是作者几次接受访谈的记录。
---------------------------------------------------------------------------------------
【编辑推荐】
如果没有人文,我们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每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多元力量或多元价值竞逐的状态。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一,恐怕就是动物不需要历史感,而人类需要。
2019年9月3日 已读
#68 王师的文章很好读,关心的议题以及谦逊的态度启发也很大,但是内容在本书中和与其他书里的自我重复有一些多了
靖国问题 豆瓣
靖国問題
9.1 (15 个评分) 作者: 高桥哲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目前,由靖国神社而引起的对立已经陷入泥淖,看不到解决的眉目。“靖国”问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真的了解吗? 本书则尽可能从逻辑上对有关靖国神社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中选出“感情”、“历史认识”、“宗教”、“文化”、“国立追悼设施”5个论点,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解决方案。
本书于二00五年四月在日本出版后,印数已达三十万册。它犀利地道破了日本社会中一个人所共知而又不甚了了的“禁忌”。它的分析深入、透彻,对于拨开围绕着靖国问题的各种“文化”、“历史”、“政治”的迷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了解靖国问题的最佳读本之一。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67 终于在多抓鱼上买到了,作者哲学背景出身,行文清晰领着读者往前走,且清晰地展现了自己在“靖国问题”这场讨论里所处的位置:即政治力量不停止对“靖国神社”(作为某一类场所的称呼)的使用,那么问题就不会解决,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对历史问题的“承认”,或者最起码是对中韩要求的“甲级战犯合祀”问题的解决。小书可以作为起点,延伸出“胜利者的审判”的历史正当性与国家关系等诸多更宏观的讨论。
日本
HELLO,最好的自己 豆瓣
Quiet Girl in a Noisy World
作者: [英] 邓雪美 著 译者: 鲁梦珏 猫头鹰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 英国华裔网红漫画师图像小说,内向型人格的真实内心独白
▷ 美国豆瓣Goodreads网友强烈推荐,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
----------------------------------------
▷ “我不再对这个世界满怀歉意,我只要自由地做自己。”
----------------------------------------
黛比总觉得自己不对劲。她宁愿独自度过周末,也不愿跟朋友聚会。在与别人相处之后,她总是感到筋疲力尽。她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幻想一个电池挂在头上,等到回家的时候,电量都会消耗殆尽。
但是黛比真的有什么问题吗?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身处在一个以外向性格为主的世界里,真的有那么困难吗?黛比试图回答这些关于自己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我们将通过她幽默的记录和感性的笔触,跟随她经历大学生活,步入婚姻殿堂,迎接第一份工作……一步一步探索,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个属于黛比,也同样属于你和我的故事。
----------------------------------------
“爱思考多过爱交谈并没有什么不对。
想要独处的时候尽管放心大胆地撤回你的内心世界。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66 最近喜欢去图书馆借绘本。如作者所呈现的,内向的人其实真的是很敏感的,但是因为内向反而不好看出来了;最真实的是作者写到,当聊到自己喜欢聊的事情,因为健谈起来而和盘托出,然后瞬间意识到的那个瞬间,人是挺脆弱的。我早期成长中的一类挣扎被很好的描述了出来。不过,酒精可以发动我的social battery!
漫画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7 (426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李克勤 / 王荣生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
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
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还有,你的一生。
《你一生的故事》结集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处女作《巴比伦塔》以及《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
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
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
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
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
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
2019年8月28日 已读
#65 练车时我在读些什么;从科幻这个genre所要思考触碰的题目来讲(之前卡梅隆的纪录片也有全面讨论过),作者常常用(往往是极其发达的)技术去同思维信仰等intangible的东西碰撞,产生一种观念的重新思考。文章后的后记非常有帮助,才华横溢而勤于思考的人啊!
数学简史 豆瓣 Goodreads
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tainty
9.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里斯·克莱因 译者: 李宏魁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3
20世纪最后一位数学史大师,
克莱因被最多读者阅读的一本书。
……
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
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
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
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
……
25个世纪以来,数学史上发生了三次危机:非欧几何对欧氏 几何的冲击、无理数的发现及数的扩张 、微积分带来的分析困境;集合论悖论和其他逻辑悖论出现……使得数学大厦一次次面临倒塌的危险……
本书探讨数千年来数学在直觉、逻辑、应用之间穿梭往复的炫目旅程,再现真实数学的发展过程,阐述数学的起源、数学的繁荣和科学的数学化,直到当代数学的现状:数学与确定性(逻辑,严密性,完备性)渐行渐远。
克莱因透过数学史上的大事件一步一步剥开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变迁的脉络。
……
数学不是天然的宝石,只是人工的。
在今天,绝大多数聪明人依然相信物理世界的真理与人类理性的严密,本书正是要打破这一迷信。
……
数学家靠的不是运算准确、迅速,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克莱因能够几乎不借助公式,用数学来解析思想,将数千年的 数学探讨如此深入,非常之了得。
2019年8月25日 已读
#64 对不起我还是觉得很难啃;但是!这本书似乎把我过去半年看的好几本书都串了起来,从降临到美的进化;用“客观”来观察世界,但又从来无法“客观”,具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影响着学科的大走向,而不是那些凭空的公式呀
丰子恺 豆瓣
作者: 白杰明 译者: 贺宏亮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6
★ 追寻丰子恺,回望一个时代!
从清末童子、辛亥少年、民国青年,到共和国知识分子、老艺术家
丰子恺与现代中国几乎同时起步,个人与时代的命运水乳交融。
★ 与苏东坡、陶渊明比肩的文化偶像。
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
在变幻无常的时代,丰子恺始终保持了艺术家的人格与自由精神。
★ 揭秘丰子恺漫画雅俗共赏、长久不衰的魔力。
古典诗歌、文人绘画、日本浮世绘、童心、佛教……原来都是子恺漫画民族风的构成元素。
★ 屡获殊荣的口碑传记作品
《新京报》专题推荐,《出版人》杂志年度传记作品,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作品!
----------------------------------------------------------------------------------------------------------
这是一部全景展现丰子恺生平和内心世界的传记。
书中呈现出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发现日常生活之意趣,如何找到同时被知识精英与普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如何守护童年的纯真、传递古典美学的意境,并最终成为中国一百多年来真正雅俗共赏的国民艺术家。
2019年8月24日 已读 哇浙江人民把这本书换了个emmmmm的名字再版了唉.. 拿着社里赠的样书表示感恩.这本书真的好看,推荐!
念书,还是工作? 豆瓣 谷歌图书
Carnets de thèse
8.0 (48 个评分) 作者: [法]蒂菲娜·里维埃尔 译者: 潘霓 拜德雅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 编辑推荐 -
★献给所有在念书和工作之间纠结的你。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恰似普洛克路斯忒斯床,把我们每个人磨折;念书还是工作的选择仿佛达摩克利斯剑,始终悬在我们每个人头顶。
★在这部图像小说里,你将遇到一个叫让娜·达冈的自己,这是你经历过、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个人与时代写真。
★记住:如果再有人问你论文写完了没、工作找到了么、什么时候结婚之类的问题,就请TA好好看看这本书。
★番外:如果你恰好想要读博、正在读博、已经博士毕业或肄业,那么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 内容简介 -
原本是一位年轻初中教师的让娜·达冈,刚刚获得了读博资格!她还在为能进入学术研究的小小世界而沉醉,压根没料到自己闯进了一片怎样艰深的丛林……
在这片丛林中,导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深谙如何躲避焦躁等待其过目自己论文的博士生,而那位博士部的秘书,则在审核材料方面用尽了所有拖沓的本领;在这里,博士生既要在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研讨会上极力吸引大牛的注意,还得在学生爆棚的阶梯教室里拿着低廉的薪水教课。这些都是让娜要面对的,她试图在这些复杂情况下寻找自己的位置。然而,不管是家人,还是那个对读博一点儿也不理解的男友,都让她感到绝望。因此,这篇博士论文最终并未完成,且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执念……
这部图像小说以成长小说的形式、用绝妙的幽默手法描绘了当今博士生的日常生活。同让娜一样,他们像追寻存在的意义一般,与自己的研究苦苦纠缠。读完这本书后,你将对他们的生活有所了解,或许,你再也不会问他们:“诶,论文写得怎样了?”
2019年8月22日 已读
#63 终于从市图借出来看的;糟糕导师的心理活动简直真实残酷到搞笑;博士去魅化(劝退)又一力作
漫画
老舍和他的作品 豆瓣
7.4 (17 个评分) 作者: 胡金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0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
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江湖客致意漂泊者
——要谈老舍,我有“资格”——
......................
※编辑推荐※
1973年到1975年,遍寻英美图书馆,爬梳文献写就
绝版书整装重启,首次曝光曾被遗漏收录的《明报月刊》连载末章
本书是电影导演胡金铨对老舍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的叙述和研究。
◎ 形象生动,老舍这一辈子:学生时代并非学霸、当“公务员”不太习惯、国外生活颇感苦恼、被母催婚大龄成家、明星教授备受追捧、编辑求稿逼到崩溃、辞职创作念头反复、主持“文协”有勇有谋……
◎ 串联作品,阐述老舍笔下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作家自身的人生哲学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 梳理详细,涵盖范围从小说、杂文、诗文到创作理论、翻译作品,亦包括对出版情况、英日译本和相关评论文章的说明。
◎ 评析独到,对作品“完全是个人主观的看法”“立论只凭个人好恶”,得以一窥“老北京”胡金铨导演的阅读趣味和所受艺术影响。
◇◆◇
胡金铨为何写老舍?
胡金铨研究老舍的前因后果,在其生前唯一口述自传《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中有所交代。他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在为导演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剧本时,“有小部分是从老舍的《火葬》中获得灵感的”,而且“从《四世同堂》也拿了一部分过来”。胡金铨还曾想过和李翰祥一起,将《四世同堂》拍成电影,可惜碍于原著的篇幅没能拍成。
胡金铨真正动笔做老舍研究,则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看到香港杂志《明报月刊》上刊出有关老舍的文章,反馈给总编辑胡菊人说:“这文章很多错处。”胡总编趁势向胡导演邀稿,于是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开了连载专栏来讲老舍生平和创作,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除了对老舍作品的喜爱带来动力外,“写这些文章还有一个理由,那是因为老舍自杀而死,但当中的经过不太清楚,我想了解真相,所以执笔写那些文章。”不过胡金铨对老舍人生的记述,包含的是老舍的出生、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尚未涉及到老舍去世的六十年代,个中原因今日已不得而知,但从其对老舍个性和处世哲学的总结中,我们也许能对胡金铨未解答的疑问有所领会。
◇◆◇
胡金铨语录
“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很多有钱的北京人不喝)。根据我的理论:能喝豆汁儿才能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
“‘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的情形下也帮助别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具备了这些特性。”
......................
※名人推荐※
这本老舍专著也可用作老舍研究资料(生平、创作、翻译研究)用。对1970年代以前之欧美日研究专著与翻译之评介,甚为宝贵,且是早期从文学价值来评论老舍的少数好著述。
——王润华(前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老舍小说新论》
在海内外众多研究老舍的著作中,著名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77年所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 是很特殊的一本。因为文学家评论电影素来并不稀罕,而反过来电影家研究文学并能著书立说的就不多见了。这两位文艺大家虽年纪相隔了一代,但因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文字中多少都有些相似的幽默爽朗之气。胡金铨说,要想具备研究老舍的资格,首先得能喝“豆汁儿”。老舍的作品最接近北京的劳苦大众,而“豆汁儿”是北京劳苦大众的食品,能喝“豆汁儿”才能明白他的“哏”,体会出老舍作品里的趣味。其次,“研究老舍,还必须知道仿膳的‘小窝头’不是栗子面做的”。1950年5月北京“文代会”期间,老舍曾在北海仿膳给与会代表讲慈禧和栗子面小窝头的故事。胡金铨根据后来公布的菜谱写了这句话,其潜台词就是说,小窝头这东西虽据传慈禧曾经吃过,1925年赵仁斋在北海创办仿膳时也卖过它,可终究并非什么金贵的稀罕物。然而1955年仿膳被收归国有,次年10月1日在国庆招待外宾的晚宴上,仿膳提供了四千个小窝头,让它一时扬名海外。由此,胡金铨不无感慨地写道:“‘小窝头’象征老舍的一生,没落贵族,苦读成名,文艺斗士,入庙堂,投湖自尽。”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策展人),《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豆汁儿叫他难忘。他曾经研究过老舍,写过《老舍和他的作品》。梁实秋说,胡在书中一开头就写,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真是地道北平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胡金铨写老舍不是无缘无故的。其间的连接点,当然是故乡北京。北岛在洛杉矶认识他,发现他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那是没有经过革命风暴污染的京片子,会让人唤起一种比乡愁更加悠远的记忆。”
说到故乡北京,他的感情却颇为复杂。在《他乡与故乡》中他写道:“也是在‘旧社会’,有这么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这两地方住上几年,就不想搬了。说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这两个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体会,时间长了,你就爱上她了。越陷越深,终于老死斯土。这种说法是对‘外地人’而言,像我这种在北京土生士长的人,并没有这种感觉,而且很厌倦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时时想冲出去。”他冲了出去,这一出去故乡就成为天涯,远隔着千山万水。他从此没有回来过。晚年有人问他乡关何处,他或曰香港或曰洛杉矶,单单不提北京。伤心世变,北京,还是形诸梦寐的好。
——周成林(独立作家、译者,译有《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胡不归——胡金铨二三事》
......................
※内容简介※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注:(骨泉),读“sónɡ”,异体字,同“㞞”。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62 早饭时间看完了,1.5倍行距的小书真是看起来飞快;老舍真是“怂人”不怂,性格上乏刀笔但也是静水深流,反倒是促成别人促不成的团结;然而书本过早的打住了,大概是胡导research的文献要看不到了
文革前的鄧小平 豆瓣 谷歌图书
9.8 (6 个评分) 作者: 鍾延麟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3 - 7
以往的鄧小平研究,基本上將研究時段集中於鄧小平早年的革命經歷和晚年的改革業績。至於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期間(1956–1966)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政治角色和作為,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本書正是將研究對象鎖定在這段歷史書寫中的「失蹤」時期。
作者首次全面還原了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副帥」,在毛所領導的一系列社會主義建設實驗中所擔任的角色和行為,並得出「主事在毛,成事在鄧」的重要結論。書中詳細呈現了鄧小平在 1957 年「整風」、「反右派」運動、1958年軍隊「反教條主義」運動、1958 至 1960 年「大躍進」運動,以及文革前中共的黨對黨外交中,負責「具體部署」的過程和細節,揭示了鄧小平如何強而有力地輔弼毛推行落實前述的運動和政策,其中他究竟擁有多少自主空間,而他的態度和舉措又如何影響了政治的發展。
作者查閱了近年來問世的大量中共歷史資料,包括中共要人的年譜、日記、文集、傳記、回憶資料,並利用地方和海外的檔案文獻、文革批判材料、內部讀物、訪談資料、地方志和報刊等,力圖重建鄧小平個人和相關歷史的真實面貌。
本書選題大膽、視角新穎,資料和研究尤為紮實,具有相當的開創性。了解「副帥」鄧小平,無論對於認識作為一個整體的鄧小平,還是理解文革前十年中共歷史的複雜性,乃至於更深刻地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晚年的方針決策,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2019年8月19日 已读
亲爱的老爱尔兰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邱方哲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爱尔兰街头,是否还能重温凯尔特薄暮的传说与梦幻?
土豆、小矮妖和吉尼斯黑啤怎样串起爱尔兰五千年的曲折历史?
本书萃取爱尔兰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和最有趣的瞬间,将它的风土人情追溯到传奇的时刻或独特的民俗传统。
纵横于神话、历史、语言学、文学之间,深度挖掘爱 尔兰人的身世和内心。
首次从第一手古代资料出发,引介中国读者闻所未闻的信息。
腰封
土豆岛寻觅美食,在竖琴与大河之舞的故乡探访失落的凯尔经秘密
诠释凯尔特爱尔兰文化最权威读本 还原真实神秘的古代爱尔兰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
北外爱尔兰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教授
联合推荐
2019年8月18日 已读
#60 必须推荐!关于爱尔兰通俗又专业的文章,去旅行前一定要看看。
爱尔兰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7 (203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2019年8月15日 已读
#59 购于万象城言几又;说实话史学部分不是那么新鲜了,但是如果从未来往回看,把这本书看成史料的话,那么它起码体现了一个历史学家确实在做着他所说出来的,所相信的,有为有守的美德;不为那些不可为的,这种反叛,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种勇敢了。在这个暑假里,我真是无不反复为此而挣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历史 罗新 随笔
与神对话 豆瓣
作者: Neale Donald Walsch 译者: 王季庆 远方出版社 1998
与神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God .an uncommon dialogue., Book 1,2,3)是由 Neale Donald Walsh所记录的,三部书。
Neale 曾经是个报纸通讯员、杂志编辑、广播电台节目指导、脱口秀主持人……等等。育有数名子女,也离过几次婚。
1992年的春季,他的生命陷入了空前的低潮,于是像以前一样,他开始拿起笔来写信抱怨所有的一切。不同的是,这次他决定写给那个他认为最该为他不幸的生活负责任的家伙,那就是「神」God,愤怒地质问祂他究竟为什么活该受这许多罪?
就在他写完最后一笔问题的时候,忽然,他的手自动开始执笔写下回答:「你是真的想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只是发泄而已?」
尼尔眨眨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随即写下了回应:
「两者。我是在发泄,不过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我很他妈的乐意知道。」
于是他开始展开与这自称来自神(God)之间的对话,并且著录成书直到1998年秋季。
第一本书由神回答 Neale 许多个人性的问题,包括解答所有生命中不顺遂的事情的原因,这些问题也是每个人的问题。神解释了思、言及行如何形成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实相。
第二本书讨论到全球性的事务,谈到包含性、金钱、权力、声名、教育及政治运作等等的事情。
第三本书则讨论宇宙性的真理,解释灵魂从遗忘一切,进入物质世界的宇宙轮(Cosmicwheel)经历所有的事情再重新忆起(remember)为的是什么。并讨论了「高度进化生灵」(Higher Evolution Beings)的生活像什么之类的话题。
不管您相不相信这三本书真的是由神而来的,书中的洞见却是俯拾即是,而且发人深省,值得您一读再读。Neale 还设立了一个名为「再创造」(ReCreation)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灵性成长的事务上。
与神对话
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ft77.com/qdw/down/show.asp?id=966
与神对话 1
1、思维是纯能量
2、生命就是礼物
3、困在身体里才是悲剧
4、享受并庆祝所有你已创造的一切
5、你抵抗什么,什么就会坚持持
6、如果你们有足够的勇气
7、我想要发财
8、正确的婚姻关系
9、走在觉察里
11、如何改变一个发起思维(Sponsoring Thought)
12、别去想“我想要成功”,而以“我有成功”来取代之
13、我如何能解决一些我所面对的健康上的问题?
14、性是许可的吗?
与神对话 2
五、你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七、爱,爱,去爱那你们想要的东西吧
八、 享受一切,一无所需
与神对话 3
一、你教的,正是你必须学的
二、生命的一切都是S.E.X
三、一切都只是视角的问题
四、生命开始于你们的舒适区域之外
五、宇宙间没有意外
六、人生就像计算机游戏
七、我们都是一体
八、有时候真理就寓含在矛盾中
九、灵魂之歌可以以许多方式演唱
十、我爱你
十一、灵魂是身体的容器
十二、每个人都各以各的方式是伟大的人
十三、只有两颗心才能宣布的事
十四、生命从来没有开始
十五、你们正在创造神
十六、所有的孩子终有一日全会回家
十七、社会正要变成科技的产品
十八、分享感就是获利
十九、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自己
二十、保密变成了你们的社交密码
二十一、到达那里的路是「在」那里
--------------------------------------------------------------------------------
一个婚姻的新的声明
荷光者
2019年8月9日 已读 补录;具体忘了
背影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 7
2019年8月6日 已读
补录
谈心 豆瓣
作者: 三毛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 7
编辑推荐:本书是《三毛散文全编》之一,其内容主要是三毛回答读者的部分来信。书中收录的作品有:《自爱而不自怜》、《祝福中国》、《人生何处不相逢》、《隔离与沟通》、《不满、不满、不满》、《真聪明的好孩子》、《没有找呀!》、《教书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爱吗?》、《为什么?为什么?》等等。
2019年8月6日 已读
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