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變臉的緬甸 豆瓣
Blood, Dream and Gold: the Changing Face of Burma
作者: Richard Cockett 理查.考科特 译者: 廖婉如 馬可孛羅文化 2016 - 9
★亞馬遜書店4.8顆星評價
2015年,緬甸迎來民主化的第一步
但為何今日仍深陷族群矛盾的百年牢籠中?
曾任《經濟學人》東南亞通訊員的理查.考科特將為你我說個分明
一本書帶你掌握緬甸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理查.考科特曾任《經濟學人》東南亞通訊員。不同於坊間描寫緬甸的書,多著眼於緬甸的政治、歷史、民族和文化,且受限於一定的時間框架內,《變臉的緬甸》試圖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將訪談放入歷史與政治的脈絡中,全景式地述說緬甸的過去與未來。
關於緬甸,你我所知道與不知道的事
少了翁山蘇姬的緬甸,我們還知道些什麼?這個曾經光榮璀璨的南亞強國,在經歷殖民統治、軍政府獨裁、民主改革後,將再度站上世界的舞台,重返往日風華。但在經濟發展與民主改革的背後,卻有著根深柢固的族群問題即將爆發。
民主大選後,美好的時代就會來臨?
結束軍政府專政,似乎象徵著民主的勝利。然而,緬甸要轉型為成熟的民主國家,仍有一段漫漫長路。早年殖民者為便於統治而施行的族群分治、數十年來緬族化運動激起的族群矛盾,依舊牽動著緬甸未來的發展。
閱讀緬甸,反思台灣
先看看經歷過外來殖民、威權統治,如今面臨民主轉型的緬甸,再想想我們台灣,是否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就讓我們好好閱讀緬甸,反思過去、展望未來。
媒體界、學術界、藝文界齊聲推薦
【專文導讀】
張翠容/國際獨立記者
【深度推薦】
王子杰/電影《滾弄》導演
王雅萍/政大民族系副教授
余佳璋/國際記者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
李岳軒/《移人》編輯總監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
陳佩修/暨大東南亞學系特聘教授、台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好評推薦】
「……緬甸不斷在變臉中。我們不明所以,其實反映了一個翁山蘇姬根本就不能讓我們認識緬甸,而理查.考科特這本《變臉的緬甸》正好為我們填補這個缺口。」
——張翠容(獨立記者)
「這是我所讀過關於緬甸的介紹與概述書中,最好的一本。」
——比爾.海頓(《南海》作者)
緬甸史 豆瓣
作者: 陳鴻瑜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6 - 7
緬甸,一個我們不那麼熟悉,卻必須認識的國家
一個多元族群的佛教國度,
在脫離殖民地的命運以及軍政府的統治之後,
步履蹣跚地走向現代民主之路。
她的身世可以給予臺灣什麼樣的啟示?
本書以緬甸的政治史為主軸,
參考大量中英文書籍、期刊及網路資料,
訴說緬甸如何從傳統的佛教國家,
漸次擺脫殖民地的命運,
逐步走向現代化之路的故事。
緬甸地處中南半島和印度之間,為早期印度和中國之間交通必經之路,故其種族和文化深受到印度之影響。
本書從該地緣環境論述其族群和文化起源、早期王朝的演變、下緬甸勃固王朝和貢榜王朝之爭戰。緬甸境內有百多個少數民族,最大的緬族和撣族、孟族是主要的控制族群,其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以及緬族和泰國的泰族之間的長年戰爭,亦是本書討論的內容。
由於緬甸地位孤立,中國救援無力,遂在十九世紀遭英國滅國,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分。英國如何治理緬甸及緬甸人慢慢發展出民族主義起來抗英,二戰爆發後,緬甸又淪為日本之殖民地。
戰後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因經濟困難及內部動亂,尼溫發動政變控制政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緬甸處於軍政府狀態。1988年發生民變,翁山蘇姬趁勢成為新的民主勢力領導人,儘管選舉獲勝,軍政府不願放權,而將她軟禁。在國際壓力下,緬甸在2008年制訂憲法,開始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