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宝岛一村 豆瓣
8.5 (23 个评分) 类型: 话剧 编剧: 赖声川 Stan Lai / 王伟忠 Wei-zhong Wang
导演: 赖声川 Stan Lai / 王伟忠 Wei-zhong Wang 演员: 郎祖筠 / 胡婷婷 Ting Ting Hu / 万芳 / 屈中恒 / 冯翊纲
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型态与族群文化。1949到60年代,因应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发展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出源於嘉义眷村的时代大戏,取材自台湾最知名的制作人王伟忠的眷村成长故事。为了即时保留眷村史,他 全力投入,制作纪录片、写书,亦与好友【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赖声川擦撞出合作舞台剧的创意火花,《宝岛一村》的概念於焉成形。
这出结合了表演艺术与影视界双大师的精采好戏,将呈现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为发展《宝岛一村》,赖声川导演已广泛?集了许多故事与相关研究,将以笑泪交替和辛酸诙谐,回顾这群五十年代台湾移民的生命历程;并透过剧场,试图建立眷村口传历史的基础。
本剧导演之一的王伟忠先生是台湾著名的综艺之父,又有电视才子的美誉。他旗下现有很多知名的艺人,例如小S,屈中恒,庹宗康等。王伟忠祖籍北京人,从小也是在眷村长大的,他一直有把眷村生活搬上舞台的想法,这次也算是得偿所愿咯,作为内地的朋友,可以从这部戏里更好的了解台湾的眷村文化和眷村情结。
夕雾花园 (2019) 豆瓣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6.3 (62 个评分) 导演: 林书宇 演员: 李心洁 / 阿部宽
其它标题: 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 / 夕霧花園
电影将以上世纪1950和1980年代的双时间轴呈现,故事以张云林(张艾嘉饰)为核心开始,观众将看到以倒叙手法回忆1950年代年轻的张云林(李心洁饰)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妹妹张云红(林宣妤饰)的过世使张云林陷入罪恶感之中,此时,她也遇见了日本籍园艺师中村有朋(阿部宽饰),协助她打造纪念花园,并开启一段揪心的爱情故事。
2020年3月17日 看过
最近几年集中看大马的文学和电影,应该更多;李心洁令人眼前一亮,结尾有点突然
台湾 马来西亚
BJ肆 豆瓣
7.9 (95 个评分) 佛跳墙乐团 Buddha Jump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7日 出版发行: 地球國際
历时五年 横跨六个家庭 无数个关心问候 佛跳墙正式宣告重返乐坛!
全新创作专辑【BJ 肆】 秉持中二精神的自由灵魂 与音乐同乐共生
闭关七天Real Time同步录音 比照Live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作
在佛跳墙的音乐世界里,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火花,六个人六种个性却又如此融合,从不追随潮流、不被限制束缚,佛跳墙说「玩音乐不需要太严肃」于是从新专辑的取名就充满乐团的幽默风格,以【BJ 肆】作为第四张音乐作品的专辑名称,因为关于这些年佛跳墙到底做了些什么,完全不需要解释太多,音乐听下去就对了!
【BJ 肆】这张专辑可以说是总结了这五年来佛跳墙生活的样子,从去年二、三月开始陆续不定时的练团累积了一些DEMO,过程中大家即兴加入一起Jam出歌曲的模样。总归来说,在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中,佛跳墙呈现的是一种音乐上的「中二精神」,很纯粹、不要想这么多,往最直接原始的音乐精神迈进!键盘手牙牙也说「练团的时候什么都能玩,信手弹出大家小时候热爱而模仿过的那些经典音乐和吉他英雄乐句,这些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种下的音乐种子在这段时间自然地发生反刍,是很特别的时间点。」跳脱市场潮流,不再拘泥技巧或追求复杂华丽的音乐结构,只从最单纯的音乐养分出发,回归到音乐的原点。
而佛跳墙在这次【BJ 肆】专辑制作过程中,也做了创团以来的重大突破!排除以往过度干净完美的录音方式,为了呈现一种很现场的空间感,让听众可以感受更贴合的音乐律动,佛跳墙大胆采用「Real Time同步录音」的方式,打造一个彷彿听众就身在同一个环境的Live感受。其中最困难的,是要在一个大型的彩排室(九太)架设所有同步录音的设备,而为了强化整个现有空间感的Room Sound更在录音室的天花板上架设四支Overhead麦克风收音。从找场地、规划线路逻辑、架设器材、测试,就花上好一段时间,所有团员如同关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也因为每首歌都是同步录音一刀不剪(最多剪一刀),因此只要有人出错,一切都得重来一遍。录音同时也仍在一次次即兴创作出不同的音乐内容,而为了精准掌握每一首歌的氛围、让情绪一气呵成,佛跳墙六个团员全员在大录音室中集体闭关七天,除了考验精准度之外,也考验大家的默契,可以说是佛跳墙创团以来的最大挑战!而同样采用one take现场概念录制的Vocal部分,也让主唱阿妮笑说「这张专辑绝对是我出道以来,录唱最快的一次纪录!」佛跳墙五年后重返乐坛,依旧坚持用最天时地利人和的方式,端出最衷于原味的第四道料理【BJ 肆】!
BJ式重度摇滚让你再度中毒!
首波切八段主打《关你屁事》 戏谑口吻唱出佛跳墙式的高EQ解脱之术
【BJ 肆】没有不可能!佛跳墙不解释之歌 欢迎大家各自解读
佛跳墙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专辑首波主打《关你屁事》,以戏谑式的冷眼口吻,来面对无处闪躲的大环境里充斥的各种限制,探讨人与人之间各种异象,在看似率性的轻描淡写之下,其实蕴涵了强度更强的坚定信念。虽然「关你屁事」这句话一般来说是充满尖锐和攻击性,不过,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佛跳墙,这次当然也不会这么理所当然。
在这首歌里面不断出现的「关你屁事」,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佛跳墙式」的解脱!面对人与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拉扯,一句「关你屁事」象是瞬间看开了一切、象是拥有高EQ似的挂着微笑说出切八段一样,对于所有的矛盾对立都不再纠结,转过身各自看守住自己堡垒里的信仰就好。这首虽然歌写得很直白,但只要用不同角度来看会感受到不同的共鸣,也可以说是一语双关的幽默,即不多解释欢迎大家各自解读,这样的态度也呼应着整张专辑的最大主题「不解释BJ肆」。
在【BJ 肆】专辑中处处可见佛跳墙的乐团行事逻辑「没有不可能!」于是,一首看似描绘大人世界复杂的人际异象的歌曲,佛跳墙却反差的加入了小朋友天真无邪的奶音说话声,原来一切都是大家临时起意随性玩出来的小惊喜!
其实佛跳墙在编曲时,就预留了五段歌曲段落的空白处要即兴发挥,没想到录音期间刚好遇上三个来探班的佛跳墙第二代,团员们就临时起意拿着麦克风录下小小孩们的说话和放声大哭,在什么都有可能的乐团宗旨下,最后演变成佛跳墙第二代「BJ Jr.」即兴发挥轮番上场,成为这首歌的意外插曲!而这样的意外火花,对佛跳墙来说一旦发生就会越演越烈,六位团员除了一边费心制作《关你屁事》正常版之外,还越玩越大、最后玩出了一个隐藏曲目《关你屁事-迷你版》,仅收录在实体版中,想听吗?佛跳墙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11月7日实体全面发行!
金钟54视觉设计师「吴建龙」× 新鋭水墨艺术家「曾建颖」
双”建“齐发!两大视觉玩家联手打造 翻玩佛跳墙【BJ 肆】超现实画作
装帧结合经典童玩“翻山板” 展现乐团与音乐的超脱戏谑意象
一直以来,佛跳墙的音乐就象是六个人一起打造出来的玩乐之作,他们对待音乐从不严肃,充满趣味但又蕴藏细节,由内在的音乐出发延伸到外在、最后一切又自然地再回到音乐上,这次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在视觉设计上,同样也用力玩出一番新意!在这次专辑【BJ 肆】中佛跳墙找来了金钟54的视觉设计师、且多次入围金曲奖最佳装帧设计的吴建龙,以及艺术界新一代水墨画家曾建颖,两位不同领域的视觉玩家一起联手操刀,双「建」齐发!
在两位视觉玩家打造下,透过图像创作和独特的装帧手法,完整呈现佛跳墙音乐里的戏谑特质。而第一次参与跨界创作的画家曾建颖,从原本擅长的水墨画出发,在吸收了佛跳墙的音乐意念之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融合出这次充满戏谑感的作品。团员们说:「第一次看到曾建颖的画,就觉得他的水墨画好认真,但是好幽默!立刻认同这就是最适合佛跳墙的风格。」
在设计师吴建龙与画家曾建颖两人的激荡后,一改过去总是用单张视觉呈现的封面,由曾建颖创作的两幅完整长型图像、正反两面一黑一白不同人物,作为从封面一路延伸到封底的主视觉。其中主要一面,是一幅很有福气的人像图,在耳垂的部分超现实的变成摀住嘴的双手,象征用音乐来表达语言无法解释的意念;而封底一双从莲花上跳起来的脚,刚好呼应团名!透过两面图像的反差展现了音乐上的对比,时而是外放直接的摇滚、时而内敛忧郁的抒情,两种状态交错贯穿来呈现。
实体专辑更运用了经典童玩「翻山板」的原理,一路玩下去!曾建颖说「在翻转的过程可以让表里的图像转变,一格一格但是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既是表又是里,独立又同时是一个整体,就像佛跳墙的六个团员。而且最重要的,它是一个玩具,和我对他们的想象很符合。」与佛跳墙的音乐制程一样,在这次视觉装帧设计上也尝试用一种集体创作的概念,即使过程中必定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走向发展,但就像佛跳墙一路以来的音乐创作,总是会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齐力Jam出一个最有力量的作品!佛跳墙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11月2日演唱会正式开卖,11月7日实体专辑全面发行!
专辑歌曲介绍
01.《Sad Sad Song》
人与人相处的失温,让这个人造不自然环境中的关系渐渐变得扭曲,已经不再是肉眼可以解读的逻辑。《Sad Sad Song》这首歌作为一种现代人情绪的侧写,绘出了彼此心口不一的面具的同时,也用着各种手段去藐视和颠倒原有的道德价值。而最悲哀的事是无法顺应改变的人竟成了他们眼中的怪物,如同歌词写着「你让我烦了 烦了 还叫我freak 」奇怪的标准,奇异的认同。
02.《关你屁事》
佛跳墙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专辑首波主打《关你屁事》,以戏谑式的冷眼口吻,来面对无处闪躲的大环境里充斥的各种限制,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异象,在看似率性的轻描淡写之下,其实蕴含了强度更强的坚定信念,可以说是《Sad Sad Song》的延续。面对人与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拉扯,一句「关你屁事」象是瞬间看开了一切、象是拥有高EQ似的挂着微笑说出切八段一样,对于所有的矛盾对立都不再纠结,转过身各自看守住自己堡垒里的信仰就好,不用再多说什么,这样的态度也呼应着整张专辑的最大主题「不解释BJ肆」。
03.《自寻烦恼》
【BJ 肆】专辑中的抒情慢歌,从人和人相处的大命题里,缩小到感情世界里的酸涩相处。当你沉溺在自顾自的纠结时,眼前的对方却不一定感同身受,于是到最后一切都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困在不断循环的自问自答里自寻烦恼,歌曲最后一句「反正你早知道 没我 没我 没我的日子 也没差多少」或许是一个答案,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面对呢?整首歌在编曲上充满一种漫游感的氛围,听起来柔顺得好像不具攻击性,但仔细听却会发现里面暗藏了一股瞄准之后正中红心的力道。
04.《刺眼》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不断在消逝,遗憾之外,比起去揣测一个生命的结束答案,或许还有另一种方式能够在心里纪念。歌曲以飞蛾的第一人称写下,对于飞蛾扑火的真正理由,作为人或许真的无法百分之百知道,是因为渴望得到光亮、还是因为觉得光太过刺眼?就像歌词描述「我活过的世界不能再重演」、「我活着的世界不和谁重叠」在这世界上,谁都不可能站在我的角度去经历我的生命。佛跳墙藉由这首歌表达对许多优秀音乐人的离世,写下心里的纪念,没有狂妄的自以为理解,不用三言两语的标签去解释他们美好的一生,只希望美丽的灵魂不会感到孤单。
05.《没人在听》
这首歌描述了面对各种世代生态的理解、误解、和化解,是关于人际关系投射的一种声音。对于人生会经历的”炼场“,你该用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如果自我设下了隔离感,带着冷眼旁观一切,盲目地一天过一天,到头来一句「没人在听」是失去的比较多、还是获得的比较多?是没人愿意听自己说,还是自己也不愿倾听呢?整首歌用极强烈的节奏,接近嘶吼般的vocal,或许反过来点醒了早就被多数人遗忘的自省的能力。在喧喧闹闹的时代,少一种声音、多一种声音,会不会听见完全不同的世界?当大家都越来越难说出诚实的话了,你还在期待听见什么?
06.《Hold On》
如同歌名的警示,整首歌曲刻意用非常缓慢的节奏,满满的慵懒感铺陈,带着你放慢脑袋的转速,停看听感受每一个枝微末节,停下脚步,那样才能好好体会眼前的生活。这首歌是主唱在多年前的晕眩症病发时写下的创作,长期处在moving on的节奏里,渐渐忘记了放慢脚步hold on的美好,多年之后回到佛跳墙的角度再次用音乐提醒那个自己。
07.《苍蝇》
这首歌是以苍蝇的视角来看世界乱象,充满想象空间的作品,符合佛跳墙一贯戏谑的音乐风格,到底是把苍蝇拟人化、还是把人卡通化了的变形记?一切端看你用什么样的角度。「那些深藏又不露的痕迹 也抵不过一只只的苍蝇」不起眼的牠就如同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角色,无论是香的、腥的、臭的腐败物,全都逃不过到处飞啊飞的苍蝇!一个个被包裹着企图掩耳盗铃的骗局,企图跳脱人类高傲的视角,用渺小的生物来将一切诡计看得更清楚。
08.《无名氏》
不能毁灭的毁灭,是最辛苦的。如果每个人都是无名氏,那是不是会更自由呢?生命中总是会遇上几个极度软弱的时刻,这首歌是以音乐作为纪录,写下了一种生命阶段性的经历,探讨对于「名」的定义和价值。在这个贴标签如此轻易的时代,每个人都背负着无法摆脱的既定印象,一切都像无形的束缚,绑着你要你不能松懈。「我的世界极尽崩溃,还嬉皮笑脸的面对」因为还有被期待的对应要去做、因为知道自己的状态还扛得住,所以一切不好的都只能自己消化代谢,可以说是一种内心重建的过程。
09.《意识到》
有一种意识是即使你已经知道前方没有尽头的不断狂奔!
这首歌也是一首非常有画面感的歌曲,想象一群人在空旷的沙漠中努力狂奔,渴望能够找到绿洲,但是最后越过山头却发现是一片海市蜃楼。编曲上用数字摇滚的吉他呈现,更加深一种无限循环的追求。原来我们每天汲汲追求的,都是稍纵即逝的东西!但身为宇宙一小元素的我们,即使重复着舍离得失的循环,也要竭尽本能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
10.《可有可无》
这首歌是佛跳墙第四号音乐作品【BJ 肆】专辑的结语,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庞大主题划下了这一阶段的句点。歌曲描述面对眼前最在乎的人,心情总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但他一个转身就遗忘这些当初他煽起的情绪,让关心瞬间变得廉价可有可无。歌词中说到「卡进了你的齿轮时而拉紧或加速」描写出了充满在乎的搅和关系,直到有一天你看清自己在他人眼里的重量时,过往的付出更是一种加倍的讽刺!只有异常的冷静,你才能“可有可无”了他,率性地写下故事结尾,完全符合佛跳墙的一贯作风!
台湾史学史 豆瓣
作者: 王晴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7
本书以过去五十年台湾的历史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其重点则在描述和分析历史意识的变化。作者所关心的范围,可以说是既广又狭。广的地方在于,本书不但叙述了历史研究在台湾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涉及其它与史学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台湾文学界在构造台湾历史意识上所表现出的努力。对于历史研究之社会影响,作者也通过对历史教科书的分析,而有所描述。狭的方面则是,本书虽然是一本台湾史学史,以在台湾工作的史家的作品为基本分析素材,但作者并无意对台湾史学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作一总体评述。作者的写作宗旨,只是想对台湾史学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变化发展,从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角度,作一鸟瞰,希望能指出其发展的渊源、变化之原因和未来之趋向。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黃英哲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 12 其它标题: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
作者長期旅居日本,擅於研究戰後初期臺灣從日本文化過渡到中國文化的轉換議題,本書即是關於臺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之探討。作者透過豐富的史料研究,清楚地描繪出「文化再構築」的實體,並從官方與民間兩方面來探討,一方面是身為執行者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立場,一方面是身為被接收者的臺灣知識份子立場,探討「文化再構築」所具有的意義。
偷故事的人 豆瓣 Spotify
7.0 (69 个评分) 张惠妹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2日 出版发行: 环球音乐
你聽的,是我的歌
還是你自己的故事?

2017/11/22 偷故事的人-序 開始預購
2017/12/12 偷故事的人 正式發行
a MEI x wangzhihong.com
張惠妹、王志弘首度跨界合作!
聲形概念音樂專輯!

這麼多年,張惠妹的歌為你寫下一連串的故事
而你聽的,究竟是張惠妹的歌,還是自己的故事呢?
故事
你總能記起那畫面的溫度、空氣的味道、和那段旋律,當時愛人的臉卻早已模糊了;台上的歌者唱著,台下的觀眾聽著,愛是貧窮的索求的,一個個偷來的故事卻都是誠實的。

歌者
她用華服與濃妝,歌頌著愛情最美的時刻;顫抖的尾音,緩慢留住故事的結尾;燈光打亮的過去終究要謝幕,所有起承轉合都獨自經歷一遍,再回到孑然一身的空白,等待下一個故事。

你我
她習慣在不起眼的角落觀察著平凡的日常與嘈雜人流,他或她臉上的苦惱或笑容,白天的端莊與夜裡的失態,誰又因為誰而進入誰的世界⋯⋯她偷走這些畫面,咀嚼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成為了故事。

循環
偷來的故事,成為她的歌,而她的歌,又輾轉成為我們的故事,故事持續上演著,歌也未曾間歇地唱著,如此循環依附,張惠妹與我們就像一個龐大的共生系統,永不停歇。

故事/歌者/你我/循環=偷故事的人
她說她是一個偷故事的人,也是一個製造故事的人。這是一張全情歌的專輯,乘載了各種感情,各種故事,無論是從哪裡偷來的,現在起,都將成為我們的下一個故事。
「事實上,我已擁有超過我所能乘載的。」這張滿載著各種故事的專輯,就是你與張惠妹最直接的關係,最入肉的擁抱。

我們的故事
倘若我們的人生是一本故事書,張惠妹這三個字,究竟會在書中佔多大部份?
當我們失戀時,一定會在KTV聲淚俱下地唱著「記得」;當我們與三五好友相聚時,「姐妹」不會缺席;當我們狂歡時,「三天三夜」絕對是PARTY最高潮歌曲;當我們想咒罵時,「黑吃黑」立刻浮現腦海;當我們這樣,當我們那樣,無論怎樣,都有一首張惠妹的歌,為當時的故事下一筆註解。

其實張惠妹這三個字到底在我們的人生中佔了多大部分,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因為她歌裡的故事,早就成為了我們的故事。陪伴著我們,更引導著我們,一起漫步在時間的流裡。

她的故事
舞台上的張惠妹,是個性感狂野的女王,我們看著她呼風喚雨、用盡氣力演唱完,與我們微笑、擁抱、道再見。接下來呢?脫了高跟鞋的她,誰看過呢?她回到家裡,都在做些什麼呢?她開車出門,去哪裡?找誰呢?她為我們編織故事,而她自己的故事又是如何進行著?她是不是也有一首詮釋著自己故事的歌曲?而哪首歌會是什麼?

從張惠妹選擇成為張惠妹的那一天,她的故事就都獻給了我們;擅長隱身在人群裡成為觀察者的她,偷了不少你我的故事:當她開車,她專注看著人來人往;當她窩在速食店一角,陸續上演的大小故事她都盡收眼底;當她離開錄音室,腦子裡還是錄音的大小事;當她下台後,就開始準備著下一次的登台。所有的平凡瑣事,堆積成她的故事,歌唱像呼吸,掌聲如氧氣,舞台即是她的日常,這就是屬於張惠妹的故事。

偷故事的人
這首由艾怡良詞曲創作的「偷故事的人」,是這張專輯最核心的主題歌曲。當專輯還在如茫茫大海收歌階段,aMEI聽了不下數百首demo,一直抓不太到方向,直至這首歌跳出來,aMEI才覺得「終於對了」!

aMEI說,這就是真實的她,她就是最擅長「偷故事」的那個人。在沒發片的幾年間,她不斷在各處偷靈感、編織成故事,而這首歌在對的時間出現了,而且還是一首鎮得住場面的好歌,瞬間讓整張專輯的主題完全清楚了,接下來所有歌的方向也自動跟著一一出現,一篇篇全新的故事就這樣誕生了。總能清楚掌握自己狀態的aMEI笑說,「偷故事的人」就是最適合自己現在樣子的一首歌。

為故事引言——偷故事的人 聲形概念音樂專輯
對「故事」與歌曲情感異常執著的張惠妹
遇上對「字」的美感與設計偏執超乎常人的平面設計師王志弘
與國際級攝影大師Wing Shya夏永康如電影般充滿故事性的「影像」
碰撞出音樂界前所未見的「聲形概念音樂專輯」

「偷故事的人」專輯特邀平面設計師王志弘(wangzhihong.com),與國際級攝影大師(王家衛御用劇照師) – Wing Shya夏永康共同為專輯視覺操刀,除了留下張惠妹流動的情感瞬間,一如電影畫面般濃烈動人,更精心設計有別於一般唱片設計的包裝方式,讓「偷故事」成為一個實際的動作,讓音樂躍然紙上,為張惠妹這張「偷故事的人」全情歌專輯,調製出前所未見的「聲形概念音樂專輯」!

相隔多年再與攝影師Wing Shya夏永康合作拍攝專輯視覺,aMEI異常興奮,一碰面,兩人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般,默契與態度皆十足,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各種美景之下速度飛快地完成了這次的平面拍照,並精準捕捉到aMEI各種沈醉於故事中的情緒以及各種瞬間的詮釋。aMEI說,因為Wing Shya掌鏡讓她非常安心,所以能盡情釋放出各種表情與動作,加上首度合作的時尚化妝師亞歷大膽又富有細膩情感的「感官妝」,讓aMEI呈現出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眼神與樣貌,深邃而神秘,彷彿一個個故事在她身上劃下濃厚情感,成為一個充滿故事的「偷故事的人」。她像是身在人群裡,卻走進你的心裡;她正在凝視著各式各樣的故事,演繹著那些故事,而那些故事,就將成為我們的故事。

「偷故事的人」專輯特邀設計師—王志弘首度跨界設計台灣流行音樂專輯。在書籍設計領域已有不可撼動地位、從未在國內設計過流行音樂專輯的王志弘,以「偷故事」為主軸,將「偷」這個動作精心轉化成拿起專輯時的「形」,打造了前所未見的「聲形概念音樂專輯」。

「偷故事的人」專輯主體由兩個物件所組裝而成,採用如詩集般的精裝歌詞書本+刻意脫開詞本並傾斜的CD紙殼,製造CD從架上微微傾斜露出的視覺觀感,令人忍不住想要將CD拿起來一探究竟,便完成了「偷」這個動作,讓每個試圖將CD拿起來的人,都成了「偷故事的人」。

如果將此專輯放置桌面上,會讓人誤以爲是「一張唱片」,很隨意的放置在「一本書上」;當人試著去取唱片時,才會發現兩個物件是組裝(拼湊)在一起的。偷,意謂著某人取走(移動或挪用)了某件事物,例:所以當某個不知情的人事後發現該唱片與書是不可分的,也就同時強化了「取走、移動」某個事物的原初音樂概念。

CD盒與精裝歌詞書本的對應位置分別是aMEI的口部與眼部,各意指音樂表述上的「發聲與表達」、文字形式上的「觀看與閱讀」,讓「聲」躍然於平面包裝上。

而為彰顯歌詞的重要性,「偷故事的人」專輯中的歌詞本特別設計成精裝詩集般,不若一般專輯設計總是將歌詞字級縮至極小,因為對歌迷來說,一首歌的歌詞,一字一句都是確確實實打進心裡的最重要部分,尤其對這張「偷故事的人」更為重要,一定要好好地擺放進專輯中最適當的位置,恰如其分地存在著。
對於字、形、聲有著獨特感受的設計師王志弘,加上攝影師Wing Shya電影視覺般的影像,與張惠妹深刻動人的歌
曲和故事共鳴,這張「偷故事的人-聲形概念音樂專輯」正安靜而悠揚地在架上等著你翻閱。
红盒子 (2017) 豆瓣
紅盒子
7.4 (5 个评分) 导演: 杨力州 演员: 陳錫煌
其它标题: 紅盒子 / Father
陳錫煌,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李天祿因入贅陳家,長子按規定得姓陳。父親巨人般的身影、異姓父子的特殊關係,為兩人種下難解心結。2009 年,高齡七十九歲的陳錫煌離開家族庇蔭,只帶著紅盒子內供奉的戲神田都元帥,用自己的名字另創劇團,成為深獲國內外肯定的人間國寶。然而,傳統布袋戲的快速沒落,卻又讓他面臨空有一身絕學、慷慨授藝不藏私,可是後繼者寥寥可數的困境⋯⋯。
楊力州愛看布袋戲,工作室取名「後場」,意指拍紀錄片一如為布袋戲敲鑼打鼓的樂陣,是在陪襯鏡頭裡的精彩人生。《紅盒子》製作歷時十年,不只紀錄八旬長者的傳承使命、探究兩代國寶間的矛盾,更以大銀幕展現老師傅為戲偶注入靈魂的掌中技藝,企圖將傳統布袋戲的獨特魅力,重新帶回常民生活。
Chen Hsi-hu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Li Tien-lu, the renowned Taiwanese glove puppeteer, but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ther had always been strained. At the age of 79, Chen set up his own troupe, which soon earned recogni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evertheless, Chen finds no one to pass on his great skills...
本片與2010年為NHK剪輯的一小時內版本不同
2019年6月2日 看过
爱丁堡台湾电影节+杨导演Q&A;曲艺戏剧等等传统表演艺术在师承血缘门派正统上的,挣扎,矛盾等等,真是一脉相承;不是为了挽救,杨导的想法只是好好说再见,华丽的再见;左右都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台湾 纪录片
戏梦人生 (199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戲夢人生
8.3 (101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蔡振南 / 洪流
其它标题: 戲夢人生 / Puppetmaster
布袋戏大师李天禄(李天禄 饰)出生于台湾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小时候的李天禄家里充满矛盾,母亲去世,来了一位冷酷的继母(杨丽音 饰),他跟父亲(蔡振南 饰)学得掌上手艺后独自离家,随木偶剧团登台演出、四处游走。
年轻时的李天禄(林强 饰)入赘女方家里。后来战争爆发,布袋戏被禁。唱歌仔戏到邂逅丽珠(魏筱惠 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加入“英美击减催进队”,为日本演宣传剧,和日本人有了不错的交情。后来李天禄一家人躲避空袭疏散到南部,过程中他失去了亲人,而第二天战争就告结束。
我等就来唱山歌 豆瓣
9.2 (53 个评分) 交工乐队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串聯有聲出版社
什麼是「交工」?
農忙時節,田地裡的工作又粗重又煩瑣,需要大量人力勞動,非單一家庭所能負擔。農民們於是互助組成「交工班」合力採收田裡的收成,今天做我家的工、明天做你家的工、後天換他家的、、、,直到農事結束。這種互助共濟的制度普遍存在於台灣的農村,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不似都市中全以金錢交易買賣勞動 力, 「交工」制度是造成農村地區的人際關係網絡如此緊密的重要因素,也是值得現代都市社會學習的極富效率的進步制度。
為何取名 「交工樂隊」?
西元1999年年初,交工樂隊的成員們回到美濃的菸樓錄音室,開始錄製「反美濃水庫專輯」。美濃鄉親們把這專輯的錄製當作自己家的大事,本著「交工班」的精神,出錢出力,為這張「我等就來唱山歌」專輯提供了最佳的製作條件。專輯完成後,大家決定要更努力向鄉親學習「交工」的進步精神,因此將樂隊定名為「交工樂隊」。
交工樂隊簡介
交工樂隊以在地傳統音樂為基礎,使用鑼、鼓、嗩吶、月琴…等傳統樂器,結合現代音樂手法創造呼應現實社會的客家新民謠。在九○年代台灣民眾音樂的發展史上,交工樂隊在文化界裡不僅被譽為跨越廿世紀到廿一世紀最重要的樂團,也是許多樂評認為標的台灣新音樂創作時代里程碑的音樂隊伍。
滚石香港黄金十年:陈升精选 豆瓣 Spotify
10.0 (19 个评分) 陈升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2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内地的媒体把音乐教父这个称号送给了并不太领情的罗大佑,却对陈升出奇淡漠,看不出这般厚此薄彼的道理,或许是所谓的从来都不曾想起也就永远都不会忘记,爱着他音乐的人对他依然会默默的奉上自己的敬意。生活的节奏是如此的快,可我的思绪是如此的慢,我也象他唱的那样担心在夜里迷失了自己,我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成群结队的四处酒肉,忙碌着为生活为爱情奔波,可这周而复始的忙碌与奔波为什么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寞,或许我们内心都有一对寂寞基因,而陈升将我们难以言明的心绪用他的音乐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了抒发我们内心寂寞的代言人。
2019年4月24日 听过
今天又听了一遍;大部分能够代表“我”的歌都收在了这张专辑里)中年男人灵魂
台湾 陈升
無歌之歌 豆瓣 Spotify
9.0 (16 个评分) 陳昇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7日 出版发行: 滾石唱片
「這一個時代,哪裡還需要歌呢?
這儼然已是一個無歌的時代…。」
我帶著初心來,也將帶著初心走___無歌之歌 陳昇
《無歌之歌》
2018.12.7
回到初心
進入音樂生涯35年,歌唱人生第30年,跨年演唱會也來到第25年,任由韶光荏苒,陳昇依舊是那個深情詩句中帶著誠實告解、叛逆洞察中帶著自由的愉悅、悲傷卻不願讓你哭太久的男人,現今華語樂壇,到哪還能看見,像他一樣這樣創作力仍然如此旺盛、關懷土地人文議題的指標性傳奇音樂人,你能在陳昇的身上,看見一種近乎「永恆」的氣質,就像他老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總是緩慢卻堅信並帶著稍許無奈地說:「生命的這一切,早就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儘管60歲了,擁有細膩敏銳雙眼的陳昇一點都沒有變,他看見了時代的缺口,試圖更往裡面看清。全新專輯《無歌之歌》,我帶著初心來,也將帶著初心走。
我的作品都是在講懷疑,丟出問題,因為我也沒有答案…
一場音樂人真性情的靈魂對話,試問音樂大環境的熱血還在不在
30年過去了,時代在變,但陳昇沒變,依舊是那個寫歌、愛唱歌的人
陳昇說著,身為一個創作者,以前很想要答案,但現在知道這些拋出疑問後必然的碰撞,都是過程,而這些碰撞能使你重新投入在創作的熱情之中,所以,答案只是訂下一個目標,督促你繼續前進,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2018年,是陳昇踏入華語樂壇的第30年。從前的音樂環境錄音技術不甚成熟,許多音樂工作者都在摸索中累積經驗,大量充斥著許多令人振奮、興奮、瘋狂的大膽實驗,熱情探索音樂製作面的可能性,拼湊並實踐腦中的想像,因此每一首歌,都有其獨特的生命。《無歌之歌》這張專輯,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中完成的,尤其其中同名歌曲〈無歌之歌〉的創作過程,堪稱是體現音樂人最真性情的靈魂對話。
而另外一個角度,身為音樂創作者的原罪,這一份自由無畏的初心,故事觀察的藝術與建立作品的價值觀,仍在迷惘與堅持來回徘徊的路上,時常重新整理自己,屏除雜音,跟隨自我意志的指引,成形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三十年似黃粱一夢,陳昇坦誠自己是一個有缺陷的男人,缺陷就不美嗎?缺陷就不完整嗎?過去拋出疑問,就是為了看進缺陷裡最深沈的人性,不願意面對,就無法訴說每個深刻真實的故事。陳昇總試圖用平淡無奇的口吻,說出最嚴肅的人生課題、心中反覆糾葛的愛慾情仇,簡化複雜的試探,進一步尋求真實的自己以外的東西,那個「如實的自己」,在現實世界闖蕩的自己,依舊忠於自己、承認自己、反省自己。
《無歌之歌》曲序從貧窮排到豪華,再回歸平凡人生
實體專輯打造古早味新風情 金曲入圍新銳設計師吳建龍操刀
封面採早期印刷工藝技法烤松香 呈現凹凸手感人生
詞本靈感來自30年前第一張唱片宣傳刊物 保留點陣印刷油墨符號巧思
曲序從貧窮排到豪華,再回歸平凡人生;從情感最真摯的粗糙到華麗滿溢的濃烈,再無欲悠然自喃。〈無歌之歌〉因兩位華語樂壇傳奇音樂人陳昇、吉他手楊騰佑最真性情的靈魂對話而生…;〈琥珀〉對生命消逝的不捨感觸,願能把時間凍結,悠揚感人旋律,致友人的生命呢喃之歌;〈水草〉許久沒聽見陳昇收起他那民謠詩意的吟唱,投入在搖滾抒情的旋律,抓耳的前奏,揭起美麗公主與缸中小魚的寓言序幕;〈雨晴〉述說長大後,才知道每個人的愛情故事,都有那麼一點相似,一朵多情的香花、一個薄情的冤家、一對無緣的鴛鴦,台國語交錯的歌詞,將思緒拉遠又拉近;〈不睡〉夜晚腦海總會響起情歌,深夜,是戀愛的天堂,是思念的地獄,情人們都不捨睡去;〈寂靜之喧嘩〉映照《無歌之歌》的專輯創作心境,緩緩徐徐、卻不偏不倚地一眼直瞅人們內心的感嘆,不要忘記心中的歌,在越蕭條的世態,在眾聲的失落裡,要成為最大聲的喧嘩。
〈點菜達人〉是專輯菜單中最熱鬧的一道佳餚,於麗風錄音室老音樂人們即興共同創作;〈請問大恐龍〉明快鼓舞的前奏,似草原快跑的風景歷歷在目,呼吸著自由空氣,詞間藏著不能說出名字的秘密;〈舞台劇〉來,最近我很想說個很厭世的故事…;〈OK嗎?〉曲目上的最後一首歌,無欲悠然地哼唱,所有路上的插曲,都是美麗的安排,人生的疑惑雖然還是很多,但,我們去散步、去喝茶、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再說一個故事給你聽…。這張平均起來「普通豪華」的傳奇之作,2018,到此一遊。
歌曲推薦
——《無歌之歌》
活在無歌的時代,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我帶著初心來,也將帶著初心走
「這一個時代,哪裡還需要歌呢?這儼然已是一個無歌的時代…。」
《無歌之歌》這首歌因兩位華語樂壇傳奇音樂人陳昇、吉他手楊騰佑最真性情的靈魂對話而生…
《無歌之歌》歌曲中的樂器彈奏是2017年陳昇在已被都更的麗風錄音室—台北市最傳奇錄音室 所錄製的最後一批音軌,直到今年陳昇開始籌備這張新專輯時,才重啟這首歌曲的製作,起先,陳昇把歌曲取名《老陳遊記》,大抵說著這幾年遊歷世界各處的心情,直到他翻閱起樂譜時,看見去年小楊老師在錄音室留下的兩句話:「我帶著初心來,也將帶著初心走。」昇哥看到感概萬千,於是當下改了歌名,就叫做《無歌之歌》,回應小楊老師的初心,這首歌,代表著無悔的青春,代表著熱情無處宣洩,也立下這張專輯動人的創作精神;《無歌之歌》的曲保留了當初錄音狀態的原始樂音,沒有多餘的潤飾,聽起來就像是練團時舞台邊休息室內轟隆作響的氣氛情狀,所謂後台人生的滋味,昇哥錄下那個難忘也僅此一回的味道,無論台前台後,心神專注卻悠然自在的模樣,是音樂人最樂此不疲的快活;再加上陳昇如砂紙顆粒分明、隨性盡興盡情的高歌,音樂最熾熱原始的力量,在此漫延開來,滲透人心。30年過去了,時代在變,但陳昇沒變,依舊是那個寫歌、愛唱歌的人。
——首波電台主打《琥珀》
對生命消逝的不捨感觸 願能把時間凍結
悠揚感人旋律 致友人的生命呢喃之歌
「琥珀」象徵著時間的凝結,願我們最珍貴的事物能被保存,直到永遠。這首歌創作的出發點是來自一個長年支持昇哥的朋友的生命故事,人們必然會經歷身體逐漸老去與病痛,他向昇哥傾吐,該如何去面對自己的衰弱與不安…,昇哥頓時無語,近年至親好友的一一逝去,面對死亡,沒有人能有解答。但若我們有歌、我們有彼此、我們相約再相逢,那麼,是不是就能多分擔掉一些你的苦愁與煩憂?「永遠的生命」,我們是追不上的,但送一首歌給你/你們,至少「歌」是永遠的,這份時間見證積累的情感,永遠不變。
——《水草》
美麗的故事會老嗎 老了以後被扔去哪兒
美麗的公主會老嗎 老了以後她去了哪兒
老靈魂唱著 一首華麗振奮的抒情搖滾
一首搖滾曲式的情歌,起伏著年輕編曲的氣息,老靈魂唱著。許久沒聽見陳昇收起他那民謠詩意的吟唱,投入在搖滾抒情的旋律,抓耳的前奏,揭起美麗公主與缸中小魚的寓言序幕,陳昇說,勵志故事總是天真的可愛。「水草」一詞,原來陳昇寫的是外婆的頭髮,從小外婆帶大他,外婆背上披落的髮絲、身上的味道,歌曲中他放入跟外婆的回憶,但卻又不特別在詞裡提上外婆,說起這點時笑得像個玩著捉迷藏快樂滿足的孩子。當一條小魚比較自在,在美麗的缸裡不必擔憂四季的流轉變化,我的心只要安然與水草共存,水草也從不怕外界的擺盪,都還是那株最悠然飄蕩的美麗水草。用最華麗的編曲,述說我這條小魚看見的世界,用純真的口吻,去描述這份巨大深刻的情感。美麗是存活在自己的心境,任時間也影響不了。
——《雨晴》
外婆窗沿下的Radio 重複著一樣悲情的故事
那些愁苦錐心的愛情,雨後,到底有沒有天晴
我試問愛情,愛情沒有回音
口琴聲延綿起落,像極收音機斷續播放的老節目,熟悉的說書人扯著嗓音說著一樣悲情的故事,外婆總愛聽的這些節目,混雜著台語、日語、國語,不時傳來喇叭裡忽大忽小沙沙的雜訊,我總是沒能把故事的結尾給聽清…
長大後,才知道每個人的愛情故事,都有那麼一點相似,一朵多情的香花、一個薄情的冤家、一對無緣的鴛鴦,台國語交錯的歌詞,將思緒拉遠又拉近,台語通俗直接的形容,埋帶了幾分怨懟與哀淒,國語憂傷動情的遙想,訴說著眼中熱氣的自憐自語。情愛周旋的旋律中,巧思放入多名女孩的合音,每個不同性格的女孩,終會面對愛情,而面對愛情時的模樣,不禁重複著一樣的表情、一樣的悲傷、一樣的期待…
——《不睡》
你不睡是為了誰 情人都有不睡的原罪
你守到天光不做夢 怕夢醒了人事已非…
深夜,是戀愛的天堂,是思念的地獄,情人們都不捨睡
在琴鍵上洋灑濃烈勾動思緒的抒情旋律,華麗鋪陳屬於情人們的無眠深夜,初嚐愛戀的男女,難掩欣喜狂潮,因著思念、因著愛慕,《不睡》是戀人令人欽羨的特權。已經有多長的時間,我們忘了還有這樣的狂喜難耐、無以名狀的忐忑自憐?說得再白話直接一點,就是「肉麻當有趣」的情趣,戀愛的初心,無關年紀,而是仍深信愛情的必然存在,心中暗湧的衝動,請放手擁抱,這份不睡的美麗與哀愁,在這深深的黑夜,做一場天堂地獄來去自如的美夢。
——《寂靜之喧嘩》
怎麼你會聽不見 我心中的喧嘩
你以為你已聽不見 自己心裡的歌
在無歌的時代,放聲在寂靜之中喧嘩
音箱傳來左右來回迴盪的鼓聲,在寂靜之中,回音傳到了遠方,遠方的你,還記得心中那首自己的歌嗎?
映照《無歌之歌》的專輯創作心境,《寂靜之喧嘩》,緩緩徐徐、卻不偏不倚地一眼直瞅人們內心的感嘆,不鳴不快的人生故事,一再激情的風景,已成向晚時的樹林,眼色逐漸模糊,奇蹟般的魔幻時光,即將失去了色彩…
陳昇在歌中藏著生命裡徘徊卻未曾離去的人物身影,撫心自問並自答,在一片失聲的寂靜,不要忘記心中的歌,在越蕭條的世態,在眾聲的失落裡,要成為最大聲的喧嘩。
2019年3月6日 听过
大概是一直在这样的民谣里淘洗长大,所以还是“啊,真熟悉”的感觉;这一次打击乐用得比前几张还重,对我而言说实话有点太饱和了;但是听了三遍之后觉得这大概是“无歌”和“歌”之间的冲突吧
台湾 民谣 滚石 陈升
三世人 豆瓣
作者: 施叔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1
《三世人》描写三个世代的故事,也隐喻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三种身分认同,当作者描写女子王掌珠的服装从大祹衫、和服、旗袍到又换回大祹衫,穿穿脱脱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身份。
不同于《行过洛津》的批判与《风前尘埃》的抵抗,《三世人》带有强烈的悲怆气氛。回望这段“台湾人失去自主性”的历史,怎么也避不开台籍知识分子在日据时代皇民制度下由赤脚贫童变为医生、工程师的尴尬。
铁浆 豆瓣
8.7 (34 个评分) 作者: 朱西甯 九州出版社 2018 - 10
他是张爱玲心目中“沈从文最好的故事里的小兵”
最后一位民国小说家 朱西甯先生作品大陆首次出版
阿城专文赏读,白先勇、莫言、王德威赞誉的白话小说经典
【编辑推荐】
1、他在张爱玲心中,“永远是沈从文最好的故事里的小兵”——文学史上的一页传奇、最后一位民国小说家朱西甯先生作品大陆首次出版。书中附赠张爱玲致作者的第一封信件手稿,原版复刻,首次曝光。
2、“居然在台湾发现了鲁迅的传人”,白先勇、莫言、王德威激赏的短篇小说经典——《铁浆》复活了战国时代的血性,和我们不大知道的民族性(张爱玲语),收录九部短篇小说,还原一百年前北方农村集镇的传奇人物与古老事件,无不是震慑心魂的悲剧,却比鲁迅先生多了谦冲温和的淑世精神。
3、阿城专文赏读——从《诗经》到《金瓶梅词话》,从汪曾祺、李劼人到朱西甯,《铁浆》接续自然主义的文学传统,是现代汉语文学中强悍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胭脂的化石,泪的化石,一个古老的世界,一点点的永恒;依样照出一个朦胧的现代,和后世”。
《铁浆》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九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作品写于台湾的六〇年代,接续五四的白话小说传统,还原民国初年北方农村集镇的传奇人物与古老事件。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冲突的时刻,乡土成为勘探人性善恶的舞台:争盐运生意而灌下铁浆自戕的孟昭有、在酒楼上吃炒人心的屠夫傅二畜、自学医书而接连害死家人的能爷……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人物复活了战国时代的血性,和我们不大知道的民族性,演绎着仇杀与救赎、侠义与温情,愚昧与文明,无不是震慑心魂的悲剧。阿城先生作跋:《铁浆》是现代汉语文学中强悍的代表作。
多桑 (199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多桑
8.4 (52 个评分) 导演: 吴念真 演员: 蔡振南 / 蔡秋凤
其它标题: A Borrowed Life / Father
故事发生在1929年的台湾,那一年,多桑(蔡振南 饰)来到了这个世界。成年之后,多桑结婚成家,并有了三个可爱的孩子。然而,生活对于多桑来说是贫困而艰苦的,他在金矿场工作所得根本无法承担起家中巨大的开支,为此,多桑的妻子不得不外出做木工,以补贴家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金矿场倒闭了,家中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五年过去,多桑重回职场,当上了一名煤矿工人,并渐渐向上发展,最终成为了山中矿场的村长。人到中年,多桑终于患上了几乎所有煤矿工人都会患上的气喘病,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多桑只能退休,没过多久,他便被送入了医院,只能依靠器械维生。
他们在岛屿写作:姹紫嫣红开遍 (2015) 豆瓣 TMDB
他們在島嶼寫作:奼紫嫣紅開遍
9.1 (38 个评分) 导演: 邓勇星 演员: 白先勇
其它标题: 他們在島嶼寫作:奼紫嫣紅開遍 / Multiflorate Splendour
“在我们这个王国里,我们没有尊卑,没有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强弱。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论欲望焚练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22岁创办《现代文学》的青春朝气,到近年写作《父亲与民国》、《止痛疗伤》的人子赤诚,本片借用(游园惊梦)的意识流形式――圣塔芭芭拉29年教书的回望、相隔40多年桂林米粉的滋味、苏州园林的10年重游、舞台上的黑暗王国及一幕幕演讲及授课的旅程……,交替叙说白先勇的特殊际遇与文学历程,一人引领数代风潮,独一无二的强韧胆识、细腻深情,在片中回荡交响,引领观众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小说家胸怀。
複眼人 豆瓣
作者: 吳明益 / 張又然 编 夏日出版社 2011 - 1
像陷入漩渦一樣令人無法自拔,前所未見的華文創作題材
一部詩意、魔幻、哀傷的未來小說
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複眼人》,
繼獲開卷年度好書的《家離水邊那麼近》(2007),
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2007)後,
《複眼人》構思5年,3年寫成;
既書寫寂寞心靈的變遷,也書寫島嶼環境的變遷
憂傷又撫慰人心,越讀越令人如潮汐般著迷……
我們曾經以為已然棄絕的記憶與物事,終將在海的某處默默聚集成島,重新隨著堅定的浪,擱淺在憂傷的海灘上。
《複眼人》,全書共分11章31節,多條敘事線分進合擊的情節鋪排、多層次的角色塑造,複眼式的立體觀照,呈現作家吳明益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複雜的敘述與視域交織成一部長篇的交響詩,在在發出對土地與生命的情感極強音;不變的是他對人類心靈掙扎與生態議題一貫溫潤、內斂的關懷,仍時隱時現地貫穿整個迷人的故事--
瓦憂瓦憂島,一座太平洋上的神秘小島,人們信奉海神卡邦,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沒有文字,卻是擁有海的故事最多的地方。島上的少年阿特烈,在出生後第一百八十次月圓時,背負次子的宿命,展開有去無回的航海旅程。
而寓居臺灣東部的文學教授阿莉思,丈夫傑克森帶著十歲的兒子托托去登山,卻從此失去音訊,救難隊上山搜尋未果,讓阿莉思計畫尋死。
兩個尋死之人,與經營第七隻Sisid的阿美族人哈凡、開計程車的布農族人達赫、為一條貫穿山脈的道路而曾來過臺灣的德國人薄達夫,以及挪威海洋專家莎拉……因緣際會在島嶼的東部相遇。
這是一部描寫人類心靈中的孤寂、掙扎,自然界的變動不居,人與環境的互動,地誌變化,手法既擬仿人類學,又揉合多種敘事筆法……難以歸類,卻絕非艱澀難讀的動人小說。也是投身自然書寫、小說創作的吳明益在寫作上的新嘗試。
桠干 豆瓣
8.3 (6 个评分) 桑布伊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6年8月25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萬物,皆有極限
彼此,本該毫無疆界
我們都只是自然循環下的一個微小分子
沒有誰,應該屬於誰
第24屆金曲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
2016全新創作專輯
讓動人的聲線
帶您進入生命的起伏
擁抱大自然的脈動
原住民族的音樂
就是世界的音樂
桑布伊創作專輯-椏幹
卡達德邦文化工作室誠意製作
風潮音樂感動發行
桑布伊同名專輯 豆瓣
7.7 (6 个评分) 桑布伊 / 盧皆興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2年11月6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
來自台東山與海交界處一個卑南族古老部落
在年輕的軀殼裡 藏著古老滄桑的聲音
他是盧皆興,卡地布部落喀達德伴氏瑪法琉家族的桑布伊

身為部落古調傳唱者,桑布伊努力地在創作裡將賦有古調靈魂的音韻加入現代旋律之中。透過歌聲的穿透力、雙管鼻笛的幽幽浸染、口簧琴的跳動節奏、以及弦樂優雅與磅礡兼備的氣勢,讓人們不自覺地閉上眼睛,跨越語言與時空的藩籬,回到人與人、族與族劃下壁壘分明界線之前的曾經。聽桑布伊的音樂就好似看見一幅古老的畫面,畫面中陣陣清風吹拂著,樹葉飄曳,間而發出裂音的篝火兀自地靜靜燃燒,而透著溫暖木香的煙裊裊盤昇,指引著靈魂回家的路。
【名人推薦】
※ 魏德聖 (導演)
當歌聲出現的剎那,彷彿電流通過身體,讓人全身毛孔張開,準備接受古老文化的洗禮。
※ 張惠妹 (知名歌手)
他的聲音就像原住民勇士腰間的那把刀,總能鋒利的鑽進聆聽者的心臟。温柔時卻又能溫柔的反映夜裡的月光、讓人動容!
※ 巴代 (資深作家)
盧皆興(桑布伊)的母語創作歌謠〈dalan〉,毫無意外地將會在今年(2012)部落夏日祭儀結束後,正式對外公開發表。對於關心族群文化傳承創新的同胞我來說,確實有望眼欲穿的殷切期待最終盼得的喜悅與驚奇。
在沉浸於盧皆興貼近族群靈魂的歌聲時,一起祝福所有族群平和,所有文化繼續保有活力。
※ 王墨林 (資深劇場工作者)
母語,與其說是一種身分的辨識,不如說是穿透魂魄的一種召喚。桑布伊的聲音,喚醒了我們對起源的記憶,他歌中的母語,於我們雖為陌生,聽來卻如史前的聲音甦醒,讓皮膚都能振動起來。這種蘊藏著豊盛能量的聲音,來自他超越了當前被圖騰化的原音產業,而充滿自信地向世人宣告著他真實的存在。
※ 王明輝 (黑名單工作室)
感謝主!在近二十年來原音潮中,好不容易,桑布伊的「路」,終於打開了那扇久封窒悶的窗,讓現代性的陽光與空氣透了進來。
寶島賣藥秀 豆瓣
9.6 (10 个评分) 泥灘地浪人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3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禾廣娛樂
一場自製樂器與原創作曲的復古音樂盛宴!
一群被台北收養多年的美國與英國樂手,帶你透過音樂周遊美國老牌爵士、藍調、swing、與 jug band 文化。聽聽 20 世紀初至二次大戰期間江湖樂手的傳奇故事,嚐嚐泥灘地浪人們的「寶島賣藥秀」葫蘆裡是什麼膏藥。
專輯內附中英文歌詞及團員介紹,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鍾永豐妙筆中譯!
名家推薦:
「自謙業餘,可其技藝恐要讓內圈的專業者冒汗。說是老外,然其對臺灣的熟悉怕要超過九成臺北人。」-- 鍾永豐(詩人、詞人,多屆金曲奬最佳作詞人奨得主)
「在台灣能看到音樂家費心準備 National Guitar、水桶加木柄的自製貝斯等「家常」樂器,然後演奏最古老傳統的美國南方沼澤地區的音樂。何況這次還加入了台灣味。。。這根本是奇蹟啊!!!」-- 沈鴻元(台北愛樂電台〈FM99.7 〉「爵士夜」主持人
從美國到台灣的「賣藥秀」
「寶島賣藥秀」是一個概念專輯:它敘述著 1900 至 1950 年間在台灣與亞洲流浪的小販、游民、江湖樂手們的故事。在創作的過程中,泥灘地浪人團長 David Chen 將歷史奇想混搭復古樂聲,譜出各個離奇、動心、逗趣的逸聞軼事,並且加上難以抗拒的旋律節奏,以一個專輯走訪爵士、swing、ragtime、藍調、鄉巴佬弦樂、以及航海小調等多種音樂形式。
所謂「賣藥秀」指的則是美國 19 世紀中至 20 世紀初所流行的一種普及的熱門巡迴娛樂秀。許多當年著名的藝人都曾經經歷過賣藥秀的歷練。這類賣藥秀多由自稱「郎中」或「博士」的主持人主導,並且販售各種特效靈藥。當然,這些郎中不外乎是演員或樂手,而靈藥仙丹也只是唬弄愚民的玩意。機靈的觀眾早知「郎中」是個蒙古大夫,但是遇上了賣藥秀仍照看不誤。賣藥秀經常利用熱門樂曲吸引觀眾,並且可能在一個場次中搬出鄉村弦樂、爵士、原住民舞團等等多樣化的娛樂。
「寶島賣藥秀」同時以 swing 版本的「望春風」對台灣經典樂曲致意。專輯中也採用許多亞洲元素,並有幸與琵琶演奏家鍾玉鳳合作,為數首樂曲演奏琵琶以及沖繩三弦。
為此專輯,浪人們也請各路樂界朋友們拔刀(琴?)相助。Skaraoke 樂手 Thomas Hu 帶來低音長號與他的歌聲;台大爵士社副創辦者林子耘提供了數曲的鋼琴配樂;夜暮之眼吉普賽爵士樂團團長陳峪安為專輯中的一曲演奏低音貝斯;現今已解散的 Tarrybush 老式 acoustic 樂團吉他手 Duncan Cameron 替我們的藍草曲子伴奏。另一位傑出的伙伴是來自於加拿大的作曲者兼歌手,Marie-Josée "Mojo" Laviolette,為我們許多曲子帶來她的歌聲與樂器獨奏。
誰是「泥灘地浪人」?
有些人聽到藍調,有些人聽到爵士,有些人聽到鄉村,有些人稱之為「鄉巴佬 swing」。泥灘地浪人們什麼都愛演奏。他們的音樂來自於 1920 至 1930 年代的 jug 與 swing 樂團,在表演的同時浪人們也在鄉村藍調,ragtime,與 ragtime 灌注新鮮的態度。
假想一下美國賣藥秀時期的江湖樂手來到了亞洲,這樣就離泥灘地浪人的精神相差不遠了。他們是六位長居於台北的美國與英國籍的外國人;他們盡力重現 swing 與 jug band 的熱情,但是也就地從寶島的生活為他們的活力與音樂取材,混搭著熱鬧的現代感,古樸的傳統,以及小島上無憂無慮的態度。
泥灘地浪人的靈感來自於經典樂曲,不論是 Charlie Patton 著名的三角洲藍調,賣藥秀傳奇人物 Gus Cannon 或 Jelly Roll Morton。除了 swing、傳統爵士、與藍調、你也可能聽到太平洋群島、台灣廟宇、以及由日本傳來的那卡西、甚至吉普賽的旋律。任何讓聽眾笑著起舞的曲調都有可能發生,而浪人們生活的目標不外乎是用各種弦,管,以及其他自創的樂器(哨子、陶罐、洗衣板或洗臉盆)創造美好的聲音,娛樂大眾。
有如其他舉足輕重的樂團,浪人們的團名取於他們的落腳處。「泥灘地」就是領養他們的愛家--台北的盆地,而來自於英國美國的浪人們都長期居住台灣,並且熱愛中文與台灣文化。
泥灘地浪人愛在街頭表演,並且每次都能夠靠他們的樂器與氣魄吸引大批觀眾止步同樂。他們擅長在各式「舞台」上發揮:不論是音樂季還是小酒吧、party 還是公園,並且也曾經與各種樂手同台,包括加拿大作曲家兼歌手,Dana Wylie、台灣民謠與抗議歌曲作家林生詳、琉球樂手 Takashi Hirayasu (平安隆)、以及著名美國藍調樂手 Nathan James。泥灘地浪人也曾有幸於 2005 年擔任 Michelle Shocked 在台北演出的伴奏樂團。
不論身在何處,泥灘地浪人皆可及時行樂並且發揮他們的專長,以 21 世紀的風格詮釋重現 20 世紀初的美國音樂瑰寶。
在歡樂的同時,浪人們不失為多才多藝的音樂家,而且也與台灣本地樂手合作。兩位泥灘地浪人的成員,歌手與團長 David Chen 以及口琴手 Conor Prunty 於 2012 年與客家民謠歌手羅思容以「攬花去」攜手榮獲台灣樂界最高榮譽--金曲獎中「最佳民謠專輯」獎項。
泥灘地浪人於 2002 年由 David 與其他成員共同成立。團員們包括:Tim Hogan(洗衣板與敲擊樂器)、TC Lin(洗臉盆貝斯、中音喇叭與小號)、Sandy Murray(烏克麗麗、中音與高音薩克斯)、Conor Prunty(口琴、洗臉盆貝斯、烏克麗麗)、以及 Will Thelin(陶罐、踢踏舞鞋、哨子、長號、歌聲)。
泥灘地浪人的第一張專輯在世界各地的粉絲與同好中大受好評,並且已成為台北樂界中非主流經典,新專輯「寶島賣藥秀」則將會是一場原創作曲的豐富盛宴。
2018年2月19日 听过
好极了;很喜欢Mysterioso和望春风;用iTunes听,歌名儿是英文的,感觉差点儿;场景感
台湾
大佛普拉斯 豆瓣
9.7 (149 个评分) 林生祥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日 出版发行: 山下民謠
這張《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由林生祥操刀製作、作曲 (曲3、曲8為早川徹作曲),生祥樂隊老班底-早川徹、大竹研,加上鼓手樹葉(廖柏鈞)共同編曲、演奏(曲14鼓為吳政君)。儘管我尚未看過電影本身,但聽完全碟14首曲子,便已在腦海中油然浮現出許多歡愉的,詼諧的,童趣的,孤寂的,荒謬的人物場景故事,每一首曲子都極具故事性,饒富畫面感。
若擺脫「這是一張電影配樂專輯」的框架來聽,純就音樂性論,這張專輯曲風之多元,除民謠、爵士兩大音樂元素外,還揉合了台灣地方小調、日式演歌調,南洋風、加勒比海風甚至還有衝浪(Surf)風,這些都是過往在生祥樂的創作中少見的曲風融合,不得不讓人敬佩這群音樂人的創作造詣與演奏實力。
某方面,我認為這張電影原聲帶無疑提供了林生祥、早川徹、大竹研一個冒險的舞台,各自玩了自己很想嘗試,卻無法在生祥樂隊的專輯概念中實現的多元曲風融合。另一方面,天方爵士鼓手葉子帶來的刺激,也是讓林生祥、早川徹、大竹研這對老搭檔激發出新意新象的另一亮點。
《大佛普拉斯》整張專輯是在麗風錄音室,由徐玉光師錄製,混音與母帶後期則由與生祥長年合作的Wolfgang Obrecht操刀。先前我就已盛讚這張專輯的錄製水準極高,質地、音色、音質、音場、動態、分離度都已臻頂級錄音作品之境。為何這張作品可以錄製得那麼好,關鍵在於各樂手錄音當下,作曲人暨製作人林生祥便很確定每一樣配器的音色、呼吸、句法的抑揚頓挫與形體比例該當何是,才能符合全曲所需。而每一位樂手的演奏功力之高,也都能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錄到那個接近最終成品的水準。據悉,負責混音的Wolfgang 幾乎沒有對各配器音軌作過多修飾與後天處理,全部套在一起的粗剪混音就已非常和諧平衡,精彩動人。如果說錄音、混音、後製的每一項處理,包括增益,嚴格說來都是對原音原色原訊源的「減法」,而非「加法」,當事後修補的越少,整張專輯聽來當然就更至真,至善,至美,甚至更無數位感了。
《大佛普拉斯》,音樂性與音響性兼具且高,誠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