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7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寂靜的爆彈 豆瓣
静かな爆弾
作者: [日本] 吉田修一 译者: 劉姿君 青空文化 2016 - 8
那天在神宮外苑遇見了你,想住在春天裡的女孩
在電視台工作的早川俊平,想方設法追查阿富汗神學士政權毀佛的真相,欲製作電視專題公諸於世。有天他在公園在看書,遇到了耳朵聽不見的女孩響子。
或許是身處在嘈雜世界的煩燥,俊平對只能透過筆談的響子感到好奇,雖然不了解這女孩的一切,卻也不自覺地愛上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她。然而隨著工作日益繁忙、與響子交往時體感到的生活衝擊,女孩的安靜無聲轉而撩撥起俊平的不耐與焦慮……
以為對方在意,以為對方理解,那些日常生活我們自以為的理所當然,面對愛、在乎、想念等表達,沒有聲音、語言的介入,兩人最後真能彼此心意相通?
2018年12月6日 已读
我和这个故事之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共鸣
小说
猴子·罗汉池 豆瓣
8.6 (86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时间永恒地停了下来
深邃的爱情流转出更多面貌
我们却从不知道它有多美好
被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袁哲生首次完整探索爱情的突破之作
◎ 编辑推荐
☆ “我要赶在遗忘之前,抢救对爱情的记忆。”(袁哲生《一切都是短篇 》)经过长期“捕捉孤独的角落”,创作到后期的袁哲生首次将眼光转向另一个普遍的文学主题:爱情。他在《猴子》《罗汉池》这两部作品中,以书写追问:“爱情可以有多好?”爱情,是他的创作核心。可是当我们跟随着袁哲生,从小说的开头缓缓地走向结局,却能隐约感觉到,作品中还存在爱情之外的种种要素,让人无法明确地言说。作为后来的读者,我们无法知道小说家是否有意如此;但能肯定的是,袁哲生确实又一次在普遍的文学主题中,写出让人值得反复寻味的作品。
☆ “‘宗教’与‘爱情’同样追随者衆,同样‘层次’丰富。”袁哲生创作后期也越来越常在作品中加入宗教色彩,本书收录的《罗汉池》将十八罗汉、贵妃观音等宗教雕像与爱情、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入世的爱情”“出世的宗教”“艺术创作的本质”三者彼此结合,让《罗汉池》不同于袁哲生早期的抒情之作,小说具有的抒情意境犹如一则传说般格外深远。
☆ 一直以来潜藏在冰山下钻研短篇的袁哲生,在这部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集里,以短篇为基础,运用不同的视角、相同的人物、类似的句子和断裂的时间,重复书写同样的故事。同时,将许多冲突省略、掩盖,静谧的氛围弥漫全书。一部“小说”,没有大量明显的冲突,也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却在袁哲生的语言调动下,发展出更丰富的样貌。
◎ 内容简介
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
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
◎ 名人推荐
袁哲生就像所有优秀现代小说家,尝试凭借个人语言劳动,孤自潜入存有的幽暗处,像一名最专诚的翻译者,以小说,译写出午后雨点,盛夏蝉鸣,与一切景象,所共同亲熟的本质性悲伤。使长久埋伏的,在小说里恍然兑实。另一方面,当这种纯粹悲伤,漫漶小说里一切人事时,袁哲生总使日常细节,对我们而言再度陌异了:因为袁哲生,我们竟不可能确知,人世里,什么可以“不孤独”。
——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猴子》《罗汉池》都是说故事,前者是较为“正常”的青少年世界(常见诸于小说);后者则回返早年的抒情诗手法,更扩大发展至寓言空间,较为精巧地设计隐喻象征,角色寓意与情节的对比,读起来与其说有沈从文的影子,不如说更接近汪曾祺——混合《受戒》与《大淖纪事》,却是台湾前现代的世俗空间——追求诗的审美意境与救赎,接近“京派”的教义。
——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社会规范、道德教训与“成为一个男人的必要条件”,皆透过成长小说偷渡、传播,投射出一般人的成长过程中匮乏且无从填补的幻想,《猴子》选取传统成长小说中不会被多加着墨的普通人为叙事者,呈现另一型态的,充满挫败、不满,对传统成长小说论述幻灭的过程。
—— 台湾小说家 张耀升
◎ 获奖记录
★《猴子》获选2002年第33届台湾“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同时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西南边 豆瓣
作者: 冯良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9
小说是写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近几十年历史变迁的长篇,这部长篇开合度大、庞大的叙事结构,全方位地展现了凉山彝族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书中所涉猎的从亲族乡情的细节,到民族的今生前世,丰富的社会学人类学的内涵。彝族人性格中的英勇、尊严、倔强,包括与生俱来的天真狡黠,书中都有淋漓尽致的描绘。彝族崇尚家支荣誉,归属感强烈,讲究身份……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尚武,报夙仇,家支互斗,与当地的汉人官府的争斗……作者慢慢展开的画卷,完全超越了一般的视野和经验。小说在《收获》发表后,著名作家皮皮,评论家李敬泽高度评价此书,认为小说是今年来难得的长篇佳作。
複眼人 豆瓣
作者: 吳明益 / 張又然 编 夏日出版社 2011 - 1
像陷入漩渦一樣令人無法自拔,前所未見的華文創作題材
一部詩意、魔幻、哀傷的未來小說
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複眼人》,
繼獲開卷年度好書的《家離水邊那麼近》(2007),
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2007)後,
《複眼人》構思5年,3年寫成;
既書寫寂寞心靈的變遷,也書寫島嶼環境的變遷
憂傷又撫慰人心,越讀越令人如潮汐般著迷……
我們曾經以為已然棄絕的記憶與物事,終將在海的某處默默聚集成島,重新隨著堅定的浪,擱淺在憂傷的海灘上。
《複眼人》,全書共分11章31節,多條敘事線分進合擊的情節鋪排、多層次的角色塑造,複眼式的立體觀照,呈現作家吳明益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複雜的敘述與視域交織成一部長篇的交響詩,在在發出對土地與生命的情感極強音;不變的是他對人類心靈掙扎與生態議題一貫溫潤、內斂的關懷,仍時隱時現地貫穿整個迷人的故事--
瓦憂瓦憂島,一座太平洋上的神秘小島,人們信奉海神卡邦,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沒有文字,卻是擁有海的故事最多的地方。島上的少年阿特烈,在出生後第一百八十次月圓時,背負次子的宿命,展開有去無回的航海旅程。
而寓居臺灣東部的文學教授阿莉思,丈夫傑克森帶著十歲的兒子托托去登山,卻從此失去音訊,救難隊上山搜尋未果,讓阿莉思計畫尋死。
兩個尋死之人,與經營第七隻Sisid的阿美族人哈凡、開計程車的布農族人達赫、為一條貫穿山脈的道路而曾來過臺灣的德國人薄達夫,以及挪威海洋專家莎拉……因緣際會在島嶼的東部相遇。
這是一部描寫人類心靈中的孤寂、掙扎,自然界的變動不居,人與環境的互動,地誌變化,手法既擬仿人類學,又揉合多種敘事筆法……難以歸類,卻絕非艱澀難讀的動人小說。也是投身自然書寫、小說創作的吳明益在寫作上的新嘗試。
老师的提包 豆瓣
8.3 (2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上弘美 译者: 施小炜 / 张乐风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 11
三十七岁的月子,在一家小酒馆里与原来的国文老师偶然相遇,她想不起老师姓什么,就含糊地称呼他。在以后的许多个日子,老师常常谈起高中课堂上的事。他们一起喝清酒,吃和食,散步,一起赏樱,一起外出旅行,在涛声不绝的夜晚作俳句……
月子和老师有了一段平谈而宁静的忘年之爱……
缓缓的气氛,淡淡的忧伤,微妙而朦胧,令人怀念而又感伤!
长日留痕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2 (1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冒国安 译林出版社 2008 - 5
本书是著名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曾获1989年“布克奖”。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尽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兰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男管家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格兰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
卡尔维诺文集(第三卷) 豆瓣
9.6 (3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01 - 9
卡尔维诺钟爱童话这一艺术形式,熟稔童话的特征、手法,自然也偏爱在小说中运用童话的手法来写现实的人和事。《我们的祖先》是这一艺术手法占主导地位的标志。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三部小说组成。 三部曲没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或共同的情节脉络来把它们连缀;但共同的思想内涵,共同的艺术探索,把它们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这三部小说都采用童话的手法,来表现当代社会里的人被摧残,苦苦追求自身的完整性的遭际。
白鹿原 豆瓣
9.2 (38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9
《白鹿原》是中国近六十年的巅峰之作,十五年经久不衰。本版本为权威未删节版!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在从清末民元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飓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 正如陈忠实在开篇引用巴尔扎克语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豆瓣
9.1 (8 个评分) 作者: 黄永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8
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动笔,历经动荡的岁月,几次停辍,至作者八十多岁始得以续写,现在完成的第一部《朱雀城》,描写的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故乡的风貌。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生活长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城风俗图画。作者少小离家,一生漂泊,本书的创作源于他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极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它的社会组成的各个侧面,它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种种欢乐与悲苦、呼吸与悸动,构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机。
小说笔法看似十分随意,实则取材极为严谨,细节准确;语言尤其值得称叹,它得力于"故乡思维",独具朱雀特色和朱雀风格,更是文学的升华与艺术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