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说鱼道虾 豆瓣
作者: 薛理勇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8 - 9
本书取名为《说鱼道虾》,就是讲鱼的文化,说虾的故事——这里有被误解的石斑鱼、“生鱼片”的趣话、追根溯源三文鱼、吹毛求疵说鲫鱼、太湖三白话“白水”……这里有您从未听说过的“鱼文化”、“虾故事”,读过本书,您定会连连赞叹“原来鱼虾背后还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故事”!
目录介绍
鱼·(鱼鱼)·(鱼鱼鱼)·(鱼鱼鱼鱼)
“鲜”的本义
吹毛求疵说鲫鱼
松江四鳃鲈
黄鱼·黄鱼脑袋·咸瓜街
鲳鱼·狗瞌睡鱼·车扁鱼
太湖三白话“白水”
胖头鱼与鱼仙人
春三刀鲚炖鲜汤
拼死吃河纯
昂刺鱼与塘鳢鱼
因时来去的鲥鱼
味苦而涩的小鱼——鰟鮍鱼
相貌丑陋的鮟鲦
刀边抽箸吃枪头
九肚鱼·骣·龙头鲓
长江银鱼与太湖银鱼
长江蛔鱼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满大人与鳜鱼
鲤鱼的故事
鳗鲡·黄鳝·泥鳅
通印子鱼
鸦片鱼的得名
比目鱼——从多宝鱼讲起
追根溯源三纹鱼
被误解的石斑鱼
三个铜钿买个落头鲞,越看越勿像
鲨鱼的“翅膀”
鱼肚与鱼胶
趣话“生鱼片”
螺与虾
懒尿虾与小龙虾
中华绒螯蟹——大闸蟹
四季可食的青蟹
毛蟹与泖蟹
“蟹膏”与“蟹觳”
咏蟹诗
蟛蜞·沙里狗·望潮郎
吃螺蛳与挑青节
说“香螺”
泥螺·土贴·土铁
沙边觅得小娘蛏
中国特产老甲鱼
乌贼·章鱼·鱿鱼
水母与海蜇
鲍鱼:名贵的“死鱼”
蛤·蚌·蜃
扇贝与江珧柱
说“牡蛎”
甲肝流行的替罪羊——蚶
说“鲎”
被叫作“拉丝”的癞蛤蟆
更多目录介绍
吾讲斯美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李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吾讲斯美》这题目并不是要讽剌什么,仅是觉得好玩,自己来谈谈美国。布什家族的人气,苏珊·桑塔格的微笑,美国大选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战争,为子女存学费与为自己存养老金哪个合算,领带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怎样的政治含义,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澳洲帮如何横扫好莱坞,“哈利·波特”的成功激起的童话与文学之争结果如何,等等。这一部闲时翻翻的随笔集,有娱乐之顽心,却无讲道之热忱。之所以无热忱,倒不是被国内“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所感动,而是对知识分子以先知自居所推行的社会工程有哈耶克式的怀疑。
英谚曰,上帝在细节里。《吾讲斯美》很注意细节,盯着“美国宪法有个漏洞”,谈女男关系,论古典文学有否现实意义,写几篇影评,主要是比较电影和文学原著,这是所谓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看看大众文化的电影如何把比较精英的小说庸俗化。因为不是讲道,《吾讲斯美》很少直接对读者说应该怎样怎样,而是把道理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有什么微言大义,通常也是以暗示的、隐喻的、谐趣的、反讽的、象征的、寓言的或类比的方式(好像卖了几个瓜)嵌进文章里,读者能理解最好,一时不理解就当故事看。《吾讲斯美》只是中立客观地介绍国外文化现象,并不是要宣传某种理论或某套理想。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同为高一陈锋老师借书;题目加分;闲暇好读物
散文 文化 美国
小英国,大伦敦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恺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读书》《万象》王牌作者之一,我们熟悉的恺蒂,带来崭新的“英伦文事”
★ 精选十五年来文章,所有篇章均首度收录成书
★ 文中二十六幅照片拍摄时间跨越四十年,呈现伦敦之美与时光之美
英国脱欧|北爱冲突|苏格兰公投|贵族继承制
绅士俱乐部|《大宪章》|英国王室|花边小报
查令十 字街|《唐顿庄园》|奥斯丁|贝克汉姆|哈利•波特
你若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
你说你向往英国,却从未读过恺蒂?
关于英伦政事,她识见精辟,有“理解之同情”,也有局外人的客观理性;
关于英国文化,她言必有中,擅考据历史渊源,更对掌故佚闻如数家珍;
关于英国书籍,她眼光独到,无陈见无虚语,无文艺腔无学究气。
她笔下的英伦文事,就像我们说起鲁迅、周作人、张爱玲那样亲切。——陆灏(编辑)
她的胸襟和见识就像恺撒,她的侠骨和柔肠则一半是天性,一半是阅历。——毛尖(学者、作家)
2018年12月8日 已读
火车上读完;挺好看的,虽然对边边角角用词背后的一些价值取向存疑,对那份骄傲我也有很多反例;有很多题目似乎是没有其他文章写过,比如gentlemen club和tabloid;在几位同窗的行文中能感觉到作者行文的风格
散文 英国
缮写室 豆瓣 Goodreads
8.3 (34 个评分) 作者: 包慧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缮写室是欧洲中世纪制作书籍的地方,但《缮写室》不是一本关于中古手抄本或者它们的缮写员的书,而是中世纪文学博士、诗人包慧怡的一本私人文学地理,一本记录在其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笔记。对于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珍珠”诗人、安吉拉 · 卡特、 甚至米开朗琪罗的珍视与读解,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将带来另一本以至更多本书的开始。
2018年11月14日 已读
非常热爱爱丽丝漫游仙境那篇
散文 文学
树犹如此 豆瓣 Goodreads
8.3 (10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2018年4月22日 已读
看了八篇;这样的内容和情感不好再为文字打分了;树犹如此真是十分感人,那两个因为迟到而相撞的少年,以及一生
散文 白先勇
回家记 豆瓣
Coming Home to China
作者: [美国] 段义孚 译者: 志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
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中国看一看昵?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
2005年夏天,我受一个建筑学会议的邀请,展开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人文地理学的工作者,我将从自我和文化的角度来描述这次旅行。
我一家人离开中国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 岁。在1973年,我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经常有人问起,我觉得哪里才是真正的故乡。我会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总的来说,是地球。”“不过到底是地球上的哪里呢?”这个紧接着的问题意味着,肯定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最舒服,最向往,能形成最深刻的归属感。
我到底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一个华裔美国人,还是一个美国人呢?
人是需要有归属感的。对我而言,归属感的三个来源是:历史、地理和语言。如果一个民族不确定自己的归属感是什么,那就应该好好去学一下自己的历史和地理,并且确保自己的语言仍在使用。
那么我到底是谁昵?我是一个美国公民,却在中国出生,是一个没有确定的历史、地理和语言的人。就像许多现代人一样,我也感觉到了那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