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吾讲斯美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李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吾讲斯美》这题目并不是要讽剌什么,仅是觉得好玩,自己来谈谈美国。布什家族的人气,苏珊·桑塔格的微笑,美国大选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战争,为子女存学费与为自己存养老金哪个合算,领带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怎样的政治含义,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澳洲帮如何横扫好莱坞,“哈利·波特”的成功激起的童话与文学之争结果如何,等等。这一部闲时翻翻的随笔集,有娱乐之顽心,却无讲道之热忱。之所以无热忱,倒不是被国内“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所感动,而是对知识分子以先知自居所推行的社会工程有哈耶克式的怀疑。
英谚曰,上帝在细节里。《吾讲斯美》很注意细节,盯着“美国宪法有个漏洞”,谈女男关系,论古典文学有否现实意义,写几篇影评,主要是比较电影和文学原著,这是所谓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看看大众文化的电影如何把比较精英的小说庸俗化。因为不是讲道,《吾讲斯美》很少直接对读者说应该怎样怎样,而是把道理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有什么微言大义,通常也是以暗示的、隐喻的、谐趣的、反讽的、象征的、寓言的或类比的方式(好像卖了几个瓜)嵌进文章里,读者能理解最好,一时不理解就当故事看。《吾讲斯美》只是中立客观地介绍国外文化现象,并不是要宣传某种理论或某套理想。
2018年12月10日 已读
同为高一陈锋老师借书;题目加分;闲暇好读物
散文 文化 美国
我的自由源泉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罗四鸰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4
本集收录记者、自由作家罗四鸰的生活随笔、书评和文化观察笔记数十篇。生活、读书以及由此二者带来的对善的寻觅,共同形成了罗四鸰的自由源泉。
怀念野蛮时代的卢梭、带着“傲慢与偏见”的阿伦特、20世纪90年代的全民偶像Beyond乐队、新近发生的波士顿爆炸事件…… 无论书写何物,罗四鸰的文章始终起自美国文化,终于对中国的思考,省思历史的同时不忘观照当下。她将自己真挚而潇洒的情感与思考付诸笔端,字字较真,入情入理,凭着文字向内心纯真的善意靠拢。
2018年10月11日 已读
不喜欢;不过一个热爱生活和谦卑的灵魂不会活得太局促吧
文化 随笔
撂地儿 豆瓣
作者: 方继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撂地儿》一书中写到的40 位曾在天桥撂地演出过的艺人,许多后来成名,离开了天桥。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作者在介绍艺人时,还结合他们的从艺经历、随文梳理了许多曲种(如单弦、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滑稽大鼓)流派演变与发展过程,使读者对这些相对较为陌生的曲艺有了新认识。
宗教与神话 豆瓣
作者: 李亦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台湾宗教现象功利化的发展,在一方面说来固然有其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初期推动力量,但是功利化现象的极端扩展,最终却又导致种种宗教诈财纠纷事件不断,以至于正信教派也跟随着发生教徒地盘之争的暗流,因而影响社会风气至巨。
作者以人类学的理论检视近30年来台湾宗教的变迁,并探讨了信仰与文化、宗教与迷信、仪式与皈依等课题;对于台湾民间宗教的现代趋势及民间寺庙的转型与蜕变,作者亦有兼具田野调查及学术研究的严谨立论。其中,神话篇则以李维斯陀的结构主义架构分析中国神话内在的和谐均衡观,读者可借作者详实的考据与清晰的说理来了解中国神话的内在精神。
国中的“异乡”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王东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清代四川经过了一个大规模的移民过程。到十九世纪中晚期,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后裔,经过长期生息、融合,已逐步形成一个“四川人”的地方认同,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和学术上更为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在全国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中,都还处在一个边缘位置,被视同“异乡”;直到三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难日亟和国家政治统一进程的加快,其地位才得到提升。不过,这也把诸多新的政治、社会和学术力量引入川中,导致一系列复杂变化。本书透过对晚清民国四川社会与文化史上几个片段的勾勒,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地方、国家和认同进行更深入思考,尤其希望凸显“全国地方性”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项相辅相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