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生
殖民無間道 豆瓣
作者: 羅永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7
作者藉著解讀香港卧底電影的情緒和結構,從而進一步解讀香港百多年來的殖民地歷史。作者指出,臥底形象和 “無間道” 的故事已不只是單純的電影,事實上它們已成為當前香港政治話語的一部份。主權交接後的首任特區政府,致力排斥英治時期人物,因為他們被疑為前政府留下的臥底。2004年因所謂 ‘愛國論’ 而激發的表態交心熱潮,又使政治效忠及雙重身份的有關矛盾迅速激化,再加上甚至連中央駐港機構 ‘中聯辦’ 亦被揭發有間諜案發生,當今狩獵臥底的行為,事實上並不只是一項文化隱喻。回歸後當政七年的董建華政府,施政頻頻失誤。在2003年七月一日激發五十萬人大遊行之後,一組將董建華嘲弄為一名臥底的笑話,也在坊間迅速流行起來。原因是他雖然實行保守路線,卻正因為他那種無法想像的無能,成為凝聚公憤的對象,反諷地一時激發起香港前所未有的追求民主熱潮。
殖民家國外 豆瓣
作者: 羅永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 7
今天當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並不容易,同樣地,想不當一個「中國人」就更加困難。因為,香港人之為香港人的內在本質,正是各式各樣「活在家國之外」的經驗。捨此之外,我們也無從定義何謂香港。這種經驗內裏既含花果飄零的憂戚,也有逍遙輕灑的快活,以及為何香港人 always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永遠太簡單,有時太天真)的秘密。
回首十年,這十年恐怕就是簡單與天真的香港人,跌跌撞撞,走出童蒙的關鍵十年。尚未理清自己的前世今生,就掙扎着要擺脫「無間」歷史的輪迴,從虛擬的自由幻境逃逸。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大體上就是這十年來香港在此(後)殖民的詭異時空,邁向她原初起點的一些印跡。毫無疑問,今天的香港已不再是兩塊割讓地加一塊租借地,因為無論租借的還是割讓的,英國皆已歸還中國。這城市也不再是難民棲居的臨時落腳地,而是一個七百萬人安身立命,為生活、為幸福、為理想而拼搏奮鬥的家園。可是,我們的家園,好像仍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1997才剛過去,2047「大限」的陰影就已濃罩。不過比這更壞的是,現在才是真正的1997。 「被回歸了」十七年之後,有人要求再次「回歸」英國;也有來自北方的三申五令,試圖重新教導我們,原來這麼多年來大家都搞錯了,我們並不能視「基本法」為一本我城的小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