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credible - 标记
太白金星有点烦 Goodreads 豆瓣
8.3 (165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6
太白金星李长庚最近有点烦。
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他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唐僧能安全走完流程,平稳取经成佛。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费用报销、工作汇报、人事安排、各路大仙塞来的条子、各地妖怪暗藏的心思,捋不出的千头万缕,做不完的琐碎繁杂……当大闹天宫的真相重新浮出水面,牵扯出无数因果,李长庚发觉自己成就金仙的道路越加渺茫。
【编辑推荐】
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重读的西游故事。
太白金星李长庚最近有点烦。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他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项目无虞。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项目过程中,如何报销活动费用?如何写工作汇报?如何平衡不同上级的诉求?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解决人事纠纷?一系列问题在不改变经典著作《西游记》结局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有趣的职场生态,即便李长庚锦囊无数,也不免常常陷入焦虑。
都说神仙要“超脱因果,太上忘情”,都说不要在职场里动感情,太白金星却说,“很多人间执念我们无法理解,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即使得了“仙”“佛”之号,依旧抛不下一个人字,有人,就有抛不下的牵挂、因果与苦乐得失。
打碎无意义的追逐,才是真的得道。
延续《长安的荔枝》小开本双封设计,随书附10张著名画家施晓颉所绘创意插图。
【媒体推荐】
地下取经队伍降妖除魔百般威武,天上神界仙界各怀心思斗智斗勇。现代视角另类演绎西游故事,就算成仙也得讲究职场智慧。
——《收获》杂志
2023年10月11日 想读
Career and Family 豆瓣
作者: Claudia Goldi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 10
A century ago, it was a given that a woman with a college degree had to choose between having a career and a family. Today, there are more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than ever before, and more women want to have a career and family, yet challenges persist at work and at home. This book traces how generations of women have responded to the problem of balancing career and family as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erienced a sea change in gender equality, revealing why true equity for dual career couples remains frustratingly out of reach.
Drawing on decades of her own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Claudia Goldin provides a fresh, in-depth look at the diverse experiences of college-educated women from the 1900s to today, examining the aspirations they formed—and the barriers they faced—in terms of career, job, marriage, and children. She shows how many professions are “greedy,” paying disproportionately more for long hours and weekend work, and how this perpetuates dispariti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Goldin demonstrates how the era of COVID-19 has severely hindered women’s advancement, yet how the growth of remote and flexible work may be the pandemic’s silver lining.
Antidiscrimination laws and unbiased managers, while valuable, are not enough. Career and Family explains why we must make fundamental changes to the way we work and how we value caregiving if we are ever to achieve gender equality and couple equity.
2023年10月9日 想读
教育和技术的竞赛 豆瓣
作者: [美]克劳迪娅·戈尔丁 / [美]劳伦斯·凯兹 译者: 陈津竹 / 徐黎蕾 商务印书馆 2015 - 7
本书的研究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两位作者提出了一体化框架,用以解读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如何影响了20世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分配,并描绘了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的主要趋势。
本书对美国教育水平和工资结构在20世纪的协同演化过程进行了严谨的历史性分析。作者认为,20世纪不仅是美国的世纪,同时也是人力资本的世纪。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系统是其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根本原因。美国的教育系统一直要比多数欧洲国家更大众化,它在19世纪普及小学教育的举措成效显著,到了1900年以后更是开始推广中学教育。
本书认为,技术变革、教育和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好比一场竞赛。在20世纪最初的80年中,受过教育的工人供给量的增长超过了对他们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大多数人的收入并缩小了贫富差距。然而,大约自1980年起,情况出现了逆转。教育水平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与之相伴的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两位作者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复杂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方案。
2023年10月9日 想读
“肤色”的忧郁 豆瓣 豆瓣
「肌色」の憂鬱:近代日本の人種体験
作者: 真嶋亚有 译者: 宋晓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7
对于近代日本而言,西方是最重要的他者。日本作为非西方国家却要实现“西化”,其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矛盾。肤色的不可改变,恰恰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反映了这种自我矛盾。近代日本人究竟如何看待人种差异?近代日本思想的谱系中,人种问题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本书通过聚焦明治时代到二战后日本精英的海外经历,考察这段曾被讳言的思想谱系。
2023年10月8日 想读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豆瓣
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State, 1897-1937
作者: 丛小平 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2014 - 3
师范学校不仅在教育现代化中发生作用,见证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改良与革命,更在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留下清晰的在场之证。
本书着眼于1897年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四十年间中师范学校的历史,跨越教育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的界限,将师范学校的变迁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讨论师范学校变迁、教育改革与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复杂互动,为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书所论,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相当的解释能力,与当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中国师范学校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乡村社会和持续已久的封建制度何以在民国时期瓦解与转型,以及是什么导致了1949年的变化。
——魏楚雄(George Wei),澳门大学历史系
所有中国教育史领域的学者都会在这本专著中发现有益的内容,对女性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也能就教育在构建新的民族国家时的重要性找到一些新证据和材料。
——海伦·施耐德(Helen M. Schneider),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历史系
在过去十年间涌现了很多对现代中国的教育和教育史的研究,丛小平的著作在其中尤为出色,它着重研究了二战前教师培育制度的社会作用。
——饶海蒂(Heidi Ross),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8日 想读
攀登劳雷尔山 豆瓣
Climbing Mount Laurel: The Struggle for Affordable Housing and Social Mobility in an American Suburb
作者: [美]道格拉斯·S.梅西 / 兰·奥尔布赖特 译者: 朱迪 / 张悦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6
本书对埃塞尔·劳伦斯家园——劳雷尔山决议产生的一个住房开发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评估。道格拉斯·S. 梅西及其同事评估了这个项目对周围居民区和居民、劳雷尔山镇及埃塞尔·劳伦斯家园居民的影响。他们的分析揭示了被社会科学家称为居民区效应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居民区可以形塑居民的生活轨迹。《攀登劳雷尔山》这本书证明修建保障性住房项目是达致整合及改善穷人生活状况的有效的、划算的途径,这种途径成本合理,并且对社区整体没有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
2023年10月8日 想读
小孩共和国 豆瓣
L’Internationale des républiques d’enfants (1939-1955)
作者: [法] 萨米埃尔·布雄 / [法] 马蒂亚斯·加尔代 译者: 马雅 / 陈秋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 - 9
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又草草落幕的大胆实验。
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被组织起来,形成自治“小国家”……
那些在小小身躯和头脑里结出来的果实,成为后世丰富的遗产。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汇集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将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形成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肩负“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在这一个个小小“政体”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次实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和人道组织行动方式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
★在千疮百孔的战后欧洲,面对流离失所的儿童们,人道主义者合力展开的教育自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无论是孤儿还是被残酷地与父母分离的孩子,都被安置在儿童营地或村庄。这种人道主义援助与教育乌托邦相辅相成——教师、牧师、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受新教育和“自治”思想的启发,建立了儿童团体“小孩共和国”。从意大利到匈牙利,在法国和德国,孩子们变身年轻的工人,他们选举“政府”“法院”等“权力机关”,力图为重建被摧毁的欧洲作出贡献。
★战争受难儿童的避风港,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的大胆尝试。
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战争走向结束的那段时间,欧洲各国出现了大量“儿童村”,接收战争受难儿童,建立“儿童村”的成年人用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们重建身心——孩子们组建并管理自己的“政府”,还有自己的“法院”、“警察部队”、合作社、报纸,甚至他们本“国”专有的“货币”。这样大胆的尝试,也是迄今国际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教育实验。
★ 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隐秘历史,重新定义教育与社会、困厄与重建、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由于当事人的故去、档案的尘封、时代的更迭,“小孩共和国”的这段历史长期未能受到世人的关注,本书围绕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特罗根“儿童村”领导人会议,重回这些“小孩共和国”的组织者、建设者曾经置身的历史现场,追踪他们的教育实验经历,揭示不同时期“小孩共和国”的亲历者不为人知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身处历史激流中的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包容与妥协。
-
这本书反映了实地志愿者和资助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但不一定秉持相同的策略和方向。书中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比那些相对没有经历过同样程度的困难和危险的孩子成熟得更快。这个基于绝对真理和诚实的体系,首先是为了唤起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前法国红十字会培训学院培训主管、评论家伊夫·福库普(Yves Faucoup)
我们该如何处理战争受害儿童,以及所有那些发现自己被残酷地剥夺了住所、父母和家庭的人的问题?数以百万计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儿童在街头流浪或流离失所,成为摧毁他们世界的冲突的受害者。从慈善、人道主义到教育事业,各种经验开始不断涌现,以帮助这些儿童,而这本书的作者们追溯的正是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三位作者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全书12章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照片和档案文件,都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事件,最终拼成了一幅精确而富有启发性的整体图景,就像这些看似独立的努力彼此连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网络。
——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
借助独家档案和大量图像资料,本书展示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新教育精神和乌托邦情怀的教育和政治世界。
——法国《世界报》(Le Monde)
2023年10月8日 想读
打造火爆音频 豆瓣
Make Noise: A Creator's Guide to Podcasting and Great Audio Storytelling
作者: [美] 埃里克·纽祖姆(Eric Nuzum) 译者: 丸籽 / Nicole Deng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3 - 8
一款音频节目需要具备什么要素才有望爆红?
作为从零开始的小白,如何着手制作并坚持下去,走向成功?
作为已有一定成就的经验者,如何实现跨次元式的提升,甚至带领团队?
…… ……
世界王牌音频节目制作人纽祖姆带你在播客的世界找到答案。在本书中,纽祖姆围绕如何做播客(一种利用数字广播技术的音频节目),以近20年的从业经验与通过数百个节目反复验证的经典实例为基础,总结了一整套锻炼制作技能、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流程,以指导读者。纽祖姆先是提出了一个核心原则:播客就是用音频讲故事,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学会从听众的角度思考;接着,他提供了多种具体且不乏开创性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何制作一档播客节目,从进行采访,到营销播客,再到寻找并培养受众,甚至管理一个创意团队;最后,他特别分享了对其他明星播客节目主持人/制作人的相关采访,其中不乏宝贵的建议和教训。
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给出的思路和工具,从节目定位、内容提升、经营营销三方面,准确、有效地规划和制作一档高质量的音频节目。
2023年10月8日 想读
内外有别 豆瓣
作者: 徐宗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 5
本书以华北某地的公司型农场下乡之后的生存状况为例,通过将资本下乡这一现象置于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发现:资本下乡难以克服的问题是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互动不畅,这些因互动不畅而生发的事件对资本下乡的经营产生了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下乡体现出来的并非先进生产方式与落后经营状态之间的“争斗”,也不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冲突”,更不是现代精神与传统思想的“对立”,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和行动伦理,“内外有别”构成了中国人行动乃至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筷子 豆瓣
Chopsticks: A Cultural and Culinary History
作者: [美] 王晴佳 译者: 汪精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2
今天世界上每五人中就有一个用筷子进餐。大约7世纪以来筷子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一种独特饮食习惯的产生。因此有学者指出,依照取食方式的特点,亚洲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筷子文化圈”,它同时与儒家文化产生和影响范围相一致。历史上,筷子的地位和使用,随着北方面食的出现和普及、南方消费大米的增加、茶点的流行以及合食制的产生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成为餐桌上的主角。与之相关的礼仪规范也逐渐形成。筷子还被赋予了美好的爱情意义和道德价值,而不同材质的筷子也有独特的内涵。随着现代消费主义的流行,一次性筷子风靡全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环保问题。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远方之地:吃酸! 豆瓣
作者: FARLAND 编辑部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23 - 5
在都市主流生活方式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地方传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以贵州酸食为起点,探索发酵所赋予的各种可能。
◎ 编辑推荐
★ 聚焦于地方文化与都市生活的系列读物。
每期探访一个特色鲜明的他方,一面体验当地的传统与日常,一面探索地方文化在都市生活中的可能性。
☆ 讲述地方文化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提供生活智慧与美学灵感。
本期的采访对象包括地方小镇的餐饮店老板娘、火爆上海的贵州创意菜餐厅创始人、厦门大学人类学教授、在高层公寓养菌的德国艺术家、利用发酵建立起地方与都市循环的企业经营者……透过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地方文化与都市生活产生的奇妙联结,以及蕴藏其中的灵感与智慧。
★ 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便携尺寸,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呈现不同地域的风貌与生活图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与生活方式。
◎ 内容简介
《远方之地》每期围绕衣、食、住、行、用中的一个主题展开,探寻各地方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首期的主题是“发酵”。发酵历史悠久,能够赋予食物别样的风味。贵州布依族的“酸食”是最具代表性的发酵食物之一。这一期,FARLAND编辑团队试图从酸味之中描摹出“发酵”的文化脉络,他们走访了黔南地区的布依族村寨,深入当地人的日常,探寻还在使用发酵这种制作方式的族群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此外,本期还采访了人类学教授、热门创意菜餐厅创始人、日本“发酵设计师”、在中国研究发酵的德国艺术家等与发酵建立深刻联系的人,探讨发酵这一古老传统对于现今都市生活的意义。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超级肺活力 豆瓣
最高の体調を引き出す超肺活
作者: [日] 小林弘幸 / [日] 末武信宏 (监修) 译者: 潘姝臻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7
阳后一定要养肺!日本名医写给你的护肺、健肺指南。解密超级器官“肺”的重要性,坚持每天5分钟肺活力训练。强免疫、抗疲劳、补精力,重获好身体。肺有活力,你才有活力。
◎ 编辑推荐
☆ 你是否:
上坡或上楼梯时气喘吁吁 精力差,慢性疲劳 胃口不好、便秘 注意力不集中 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悲观 肩部僵硬、腰痛严重……
肺的衰弱从20岁开始,肺功能受损或许是身心困境的真正原因。
☆ 日本“自主神经研究第一人”、顺天堂大学名医、人气医学科普作家小林弘幸全方位揭秘超级器官“肺”惊人的重要性,给你一本阳后必读的养肺指南。
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这本书详尽阐释了肺与心脏、大脑、血管和自主神经的关联,解释了新冠病毒等传染性肺病的机理、症状和应对方法。
☆ 日本NHK晨间节目大受欢迎、全员跟练的独家“肺活力训练法”,随时随地开练,只要5分钟就能轻松完成。坚持练习就能改善呼吸,激活身体,为心灵注入活力。
呼吸不良→氧气不足→血液循环差→紧张、焦虑→长期压力引发抑郁心境。由肺支持的呼吸不仅是生命的基础,还是强化免疫系统功能、甚至改善焦虑、消极悲观等不良心境的关键。
☆ 生动漫画+真人图片示范,干货医学常识但好读易懂,更贴心附送平衡自主神经的长寿呼吸法、调节肠道菌群的抗老生活习惯小贴士。日常留心,养成自律习惯,才能长久呵护肺的健康。
能呼吸,是幸运。呼吸即生命!
◎ 内容简介
“肺的功能就是维持呼吸。”——远非如此! “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器官”,不仅承担了维持人体氧气交换的功能,还是调节自律神经、提升全身免疫力的关键脏器。
本书中,日本“自律神经研究第一人”小林弘幸医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解释了新冠病情中出现的多种肺部症状的机理,阐释了肺与心脏、大脑、血管和自律神经的关联。同时,结合多年来对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总结出独家“肺活力训练法”,通过呼吸法和呼吸肌群训练来强化肺功能,提高呼吸质量,从而提高全身的免疫活力。书中还附有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日常生活习惯的实用建议,帮助每位读者拥有绝佳身心状态,更好地预防疾病。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冷峻的良心:奥威尔传 豆瓣
Orwell: Wintry Conscience of a Generation
7.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弗里·迈耶斯 译者: 孙仲旭 新星出版社 2016 - 5
奥威尔是至今无法让人无法绕开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传记已有大量问世,但迈耶尔此书被公认为最具权威的。本书作者依靠最新版《奥威尔全集》,走访大量与奥威尔有关联的人物,以详实的史料,勾勒出传主的完整人生。奥威尔经历复杂,亲身参与了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大事件。他的文学作品往往与他在大时代的感悟相关。更为可贵的是,迈耶尔并没有进一步神化传主,而还原了他在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情感、欲望世界。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 豆瓣
作者: [日]佐野和彦 译者: 田建国 / 杜勤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3 - 7
“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
“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
“这个人”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巴学园奇迹的创造者、理想教育的实验者。
1937年,小林宗作创办巴学园,几十个孩子因此改变一生。
1944年,巴学园老师和学童因战争集体疏散,次年,巴学园在空袭中被炸成废墟。
1963年,小林宗作病逝,享年69岁。此后巴学园和小林校长渐渐被世人遗忘。
1981年,黑柳彻子据儿时在巴学园的真实经历创作了《窗边的小豆豆》。小林宗作随《窗边的小豆豆》的畅销在日本被重新认识。
1985年,由日本国民电视节目“彻子的房间”制片人佐野和彦撰写的《トットちゃんの先生:小林宗作抄伝》出版。
2003年,中文简体版《窗边的小豆豆》获授权出版,越来越多中国读者知道了小林校长,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想更多了解小林宗作。
2023年,大家期待的《トットちゃんの先生:小林宗作抄伝》中文版,它来啦!罕见一手资料呈现小林宗作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艺术。
《巴学园的父亲》是日本知名教育家、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宗作的传记。作者佐野和彦拜访解小林宗作的儿子、朋友、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士,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大量阅读小林宗作撰写的诸多作品以及能查找到与小林宗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了有关小林宗作的详实资料,历时两年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书中还收录了小林宗作本人的部分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回忆性文章,这些是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生平故事、教育思想和理论建树。这也是目前关于小林宗作的最完整的传记。
*
【编辑推荐】
*
1、小林宗作即超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中国读者可以说对他的感觉,可以说即熟悉又神秘,小林宗作因为《窗边的小豆豆》的畅销被广为人知,但对小林宗作的了解,还大多仅限于《窗边的小豆豆》的描述。因《窗边的小豆豆》而对小林宗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更为真实全面的小林宗作。
2、目前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小林宗作传记,中文版首次出版。书中大量引用了小林宗作发表过的文章和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小林宗作的儿子金子巴先生的回忆文章、小林宗作的同事和友人撰写的关于小林宗作的文章,这些最珍贵的原始文字是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第一手资料。
3、作者佐野和彦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同事和朋友,也是日日本国民电视节目《彻子的房间》制片人,他历时两年,潜心调查和研究小林宗作的生平,获取了关于小林宗作的大量的详实的资料,据此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作序推荐。
4、小林宗作是一位寓伟大于平凡的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教育成果,不仅对日本,也对中国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和价值。
2023年10月7日 想读
第三次观念飞跃 豆瓣
The Two Greatest Ideas: How Our Grasp of the Universe and Our Minds Changed Everything
作者: [美]琳达·扎格泽博斯基 译者: 孙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0
环境保护、胎儿权利、婚姻定义、身份认同、移民问题、言论边界……
“世界”与“自我”无法兼容的时代,我们如何自处?
探寻政治与道德分歧的深层根源,一场针对主体性的伟大革命。
美德认识论先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协会中央分部前主席全新力作
一次穿越几个世纪的疯狂旅程,丰富、奇妙,令人兴奋。
【编辑推荐】
⭐回顾人类历史上两个伟大的思想,跨越几千年的文化巡礼
公元前第一个千年至文艺复兴,“世界先于思维”的伟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诞生了数学、科学和形而上学;那时候人们的道德是“与宇宙和谐共生”。
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思维先于世界”的伟大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哲学与经验科学开始对抗,艺术与主体性兴起,人们的道德不再是与宇宙和谐共生,道德的基础变成了自律。
⭐探寻社会政治与人类道德分歧的深层根源,呼唤针对主体性的伟大革命
过去两个伟大思想不断式微,而且相互对抗,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矛盾和分歧。第一个伟大思想赋予人们“权力”,这意味着人类对其所理解的世界负有一份责任。第二个伟大思想转移了人类尊严的焦点,产生了“权利”的语言。
环境保护、胎儿权利、婚姻定义、身份认同、移民问题、言论边界……当公共议题几乎完全以权利的语言来进行讨论时,冲突与对抗便不止不休。
⭐美德认知论先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全新力作
【推荐语】
《第三次观念飞跃》带领读者领略了从泰勒斯到弦理论的广阔知识传统,揭示了人类观念的历史。扎格泽博斯基以人性化的洞察力和轻松的风格驾驭着这片迷人的土地。本书涵盖了艺术、哲学和科学,同时深入探讨了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史上的好作品。——克莱尔·卡莱尔
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的主流观点是,先了解世界,再了解自我。当代对社会建构的自我特征的认识削弱了对自我和世界的信心。扎格泽博斯基以精湛的叙事手法描绘了第一个伟大观念被第二个伟大观念所取代的过程,并描绘了第三个伟大观念的轮廓,这可能会把我们从目前的困境中拯救出来。——珍妮弗·赫特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人类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思想观念,即人类的心智可以掌握宇宙还和人类的心智可以掌握自己。作者展示了第一种思想观念如何在公元前1000年释放出席卷全球的文化觉醒,催生了哲学、数学、科学。它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主观性的发现深刻地改变了艺术和科学。第二个伟大的思想观念支配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直到21世纪的到来。而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届时第三个伟大的思想观念将帮助我们获得对整个现实的认识。
2023年10月5日 想读
Picasso's War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Hugh Eakin Crown 2022 - 7
A riveting story of how dueling ambitions and the power of prodigy made America the cultural center of the world—and Picasso the most famous artist alive—in the shadow of World War II

“[Eakin] has mastered this material. . . . The book soars.”—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Editors’ Choice)

ONE OF THE BEST BOOKS OF THE YEAR: Vanity Fair,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The New Yorker

In January 1939, Pablo Picasso was renowned in Europe but disdained by many in the United States. One year later, Americans across the country were clamoring to see his art. How did the controversial leader of the Paris avant-garde break through to the heart of American culture?

The answer begins a generation earlier, when a renegade Irish American lawyer named John Quinn set out to build the greatest collection of Picassos in existence. His dream of a museum to house them died with him, until it was rediscovered by Alfred H. Barr, Jr., a cultural visionary who, at the age of twenty-seven, became the director of New York’s new Museum of Modern Art.

Barr and Quinn’s shared goal would be thwarted in the years to come—by popular hostility, by the Depression, by Parisian intrigues, and by Picasso himself. It would take Hitler’s campaign against Jews and modern art, and Barr’s fraught alliance with Paul Rosenberg, Picasso’s persecuted dealer, to get Picasso’s most important paintings out of Europe. Mounted in the shadow of war, the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 Picasso: Forty Years of His Art would launch Picasso in America, define MoMA as we know it, and shift the focus of the art world from Paris to New York.

Picasso’s War is the never-before-told story about how a single exhibition, a decade in the making, irrevocably changed American taste, and in doing so saved doze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enduring artworks from the Nazis. Through a deft combination of new scholarship and vivid storytelling, Hugh Eakin shows how two men and their obsession with Picasso changed the art world forever.
2023年10月3日 想读
剑桥的陌生人 豆瓣
作者: 刘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2
刘禾用一种实验性的写作(融写实、虚构、历史于一个文体),把她追踪和研究纳博科夫自传中一个叫“奈斯毕特”(Nesbit)的人物原型的过程呈现出来,背后的大关怀是20世纪上半叶(甚至可以聚焦到1919年)因为各种原因汇聚到剑桥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为人知的诸多面向、生活细节、相互关联和价值选择,尤其是“剑桥帮”的左翼科学家团体。全书诸多类似八卦的各种闲笔,晕染的是一种20世纪上半叶的思想氛围和知识分子非左即右的方向选择。
--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自不量力地做了一些文学实验,不同于小说虚构,也不同于学术研究,而是综合多重叙事元素,把疑惑、想象、思考,还有写实、虚构、历史全都融于一个文体,努力创造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我总认为,文学是思想的一种方式,越是复杂的思想越需要文学的独特力量才能展开。因此,对我自己来说,这种实验性的写作是一次思想方式的突破,它让我充分地、自由地讲述一些别人没有讲过的故事。
——刘禾
2023年10月3日 想读
人为什么会生病? 豆瓣
Why Do People Get Ill? : Exploring the Mind-Body Connection
作者: [英]达里安·利德 / [英]戴维·科菲尔德 译者: 谷晓阳 / 李曈 2022 - 10
孤独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压抑真实感受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精神压力会使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亲人离世会导致哮喘发作?
……
当心灵受了伤,身体也会记得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 达里安·利德 × 英国哲学家 戴维·科菲尔德
探索精神如何影响身体的开创性杰作
一份现代社会必备的身心护健指南
阿兰·德波顿盛赞,《卫报》《金融时报》《GQ》《每日邮报》好评推荐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达里安·利德 × 英国哲学家戴维·科菲尔德的一次跨界合作,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哲思相结合,助力我们更好地认识心理和身体的密切关系。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心灵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的?为什么现代医学忽视了那些导致我们生病的无意识过程?心理因素确实会影响身体——但你不能只说“压力使人生病”,因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本书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精神状态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拓宽了传统医学的视野,重新唤起人们对心身医学的兴趣,将其作为研究所有疾病的视角,充满人文关怀。
※本书系明室推出的利德系列作品的其中一本,这不仅是这位知名精神分析师书第一次被系统翻译,也极好地填补了相关类型书籍的市场空缺。
————
【内容简介】
孤独为什么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精神压力为什么会使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动荡和失望为什么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心脏病、癌症、哮喘或关节炎等疾病会因病人的想法和感觉而加重或缓解吗?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疾病背后的生命经历、情绪感知与行为模式如此不感兴趣?
……
针对这些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以广阔的视野重新观察医学领域,开展了一项关于心理和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开创性研究。作者将最前沿的心身医学研究与医学史上被忽视的见解相结合,深入探索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的相互作用,通过出色的案例分析,阐释了主流医学中如何以及为何常常忽略心理致病因素,从而提高人们对心身联系的重视和觉察力。
2023年10月2日 想读
被遗忘的王国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顾彼得 译者: 李茂春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3 - 7
屏蔽了浮华与喧嚣的丽江曾是怎样的一派天与地?《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给出了一份最真实的答案。
本书是俄国作家顾彼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一本回忆录,英文版一经问世即风行海外,书中记录了他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上九年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作为中国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丽江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着雪山、大江、峡谷、森林等壮观而秀丽的风景,未受世俗侵蚀的民风更是质朴率真,淳厚动人,更不必说原生态下丽江古城之民族、宗教、节日以及文化艺术的神秘与辉煌,凡此种种,无不在顾彼得的笔下一一再现,熠熠生辉。
经典之再现正如鲜花的重放,中国书籍出版社本次全新再版,文本既多修订,装帧尤工精美,从内容到形式,都只为读者能够藉此更好地重返丽江——这座被遗忘的古老王国。
2023年10月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