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
向左走·向右走 豆瓣
8.5 (294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8
“她习惯向左走,他习惯向右走,他们始终不曾相遇。”《向左走·向右走》是几米首次表现男女感情的长篇图文创作。男女主角彼此在生活中的巧妙关系,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设计。在页面的衔接上,有许多的巧思安排,在线条与上色上,作了更细致的处理,手法俐落有变化,是几米相当成熟的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
幾米表示,这本书的创作灵感始于某一天被隔壁的电钻声吵得无法画画,只好开始发呆,然后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突然觉得从不知道我家隔壁住的人是谁,可是每天跟他或她只隔一道薄薄的墙而睡。如果我们在外面偶然相遇,若我们从不曾提及彼此的住处,那么也许我们不会再相逢,也永远不知道其实我们就住在隔壁。
照相本子 豆瓣
8.5 (52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2001 - 6
《照相本子》,幾米是攝影師、主人翁、配角以及佈景, 他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玩得很高興,這種高興揉合了許多種記憶元素,歡樂的、憂愁的、哀傷的……但這些記憶經過翻轉進入書中,我們看到的已經不是幾米直接的記憶,而是經過轉折後的動人,而這動人的畫面又揉合了我們自己的記憶,歡樂的、憂愁的、哀傷的……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豆瓣
8.6 (6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2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是幾米“手绘图像”的梦想之作,每天都画下一朵花,象征着梦想与期望,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书中有一个男主角,并有一只小兔子、小女孩陪伴,他们用极富想象力的图片和简洁深刻的语言带领大家在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里畅游。
听幾米唱歌 豆瓣
8.0 (3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4
收录了作者于1998年到1999年在《自由时报》“花边新闻”发表的专栏作品。作者以清新的画风,幽默的笔调,唱出他对人生的体验,对都会的观察。
1.2.3.木頭人 豆瓣
7.4 (37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大塊文化 2001 - 10
「1.2.3.木頭人」,幾米畫筆一揮,那些小人兒、小貓、小狗、大象、獅子、企鵝們……全都不動了,那些歡聲笑語,涮地──一下子統統跑進書裡去。這書讓我們見證了一場時空魔法──在真實世界裡不經意地渾然天成以及在虛幻世界中任性地暢快奔騰。
《1.2.3.木頭人》,打開書本的同時,請屏氣凝神,因為領銜主演的木頭人們,正用你聽不見的聲音彼此招呼著:「1.2.3,來玩喔!」
這書的書名其實叫做《Do.Re.Mi.木頭人》也很合適,因為書中隱藏的音樂性。就畫面的安排而言,起伏流暢的連續音符之後,有些長短不一的休止符,連續音符有長有短,有光明,有黑暗,有歡笑,有憂傷,至於休止符的節拍也視乎讀者目光停駐的時間長短而定,就連休止符都有她自成的表情;作曲家們以此為本,想必能譜出動人樂章。
依文字的節奏而言,《1.2.3.木頭人》承襲了幾米一貫的語法,譬如像扉頁:「送你一朵玫瑰花,雖然她終究會枯萎!」有點期待,又帶點哀傷的詩意讓人展開書頁就彷彿聞到花香一般。然後是一隻小豬的可愛端正,這又開始令人像吸食鴉片般陷溺:「肚子餓了 開始吃飯」→「吃得飽飽 開始想你」→「覺得睏了 開始睡覺」→「睜開眼睛 開始想你」這隻小豬的深情告白讓屬於一本書的情緒完全展露,接下來的文字就像仙女的魔法棒,點到哪裡哪裡就發光發亮,書中很多神來之筆,像有一篇題為「剛好」的短篇,17幅圖文巧妙地搭配,剛剛好,不多也不少。書裡還有一個罕見的鬼故事,故事的結尾是令人噴飯的問題:「 嘿!你覺得單眼皮的鬼恐怖, 還是雙眼皮的?」
若說這本插畫故事集有什麼缺點,那就是讓人意猶未盡,並且期待能早點看見他的最新長篇。
小蝴蝶小披风 豆瓣
8.0 (2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现代出版社 2005
《小蝴蝶小披风》是幾米首次尝试用连环图画方式表现的绘本作品。
在这本书中,幾米透过两个小孩子来看世界:“小蝴蝶”古灵精怪,“小披风”忧郁沉思,在他们眼中这世界有点可爱、有点疯狂、有点好玩、又有点不可理喻。他们有自己单纯的逻辑和快乐,有对生活的疑惑和不解。两人的对话和奇想,构筑了一个可爱、荒谬而又富有哲思的世界。多变的故事节奏有不同于以往的阅读趣味。小蝴蝶和小披风道出了小朋友的奇思幻想,也会带给大朋友温暖和愉悦。
蓝石头 豆瓣
8.6 (52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现代出版社 2006 - 4
当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势袭卷而来, 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想望的地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森林深处,度过了一万年之久。它以为它会永远待在这里,直到地老天荒。但是,一场漫天大火烧毁了森林,美丽的蓝石头被撞裂成两半,一半留在森林里,另一半却被运往城市…… 这是一个关于寂寞与追寻的故事。藉由蓝石头华丽而又沧桑的旅程,我们仿佛看到,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这本书是幾米继《幸运儿》之后、暌违三年的长篇代表作;以一颗裂成两半的蓝石头,探索人生分分合合的旅程。蓝石头愈变愈小,但是它的心,永远与最初始的部分紧紧相系……
幸运儿 豆瓣
8.7 (4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 4
董事长从小就是个幸运儿,他什么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
董事长聪明过人,事事都被要求第一,他从来也没让人失望过。董事长又帅又能干,父母优雅开明,太太美丽贤淑,儿女乖巧可爱。许多人一辈子辛苦追寻的梦想,董事长都轻易拥有。人人都喜欢董事长。董事长的一切都让人既羡慕又忌妒,但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有一天,上苍忽然赐给他一个神奇的礼物………
本书是几米继《地下铁》之后的最新长篇绘本,是几米2003年的新春献礼。绘本诗人的长篇故事,一向说得精彩,如诗歌般的《幸运儿》灵感来自几米1999年的作品《微笑的鱼》,因为画了鱼儿微笑,作家心想何不画本《悲伤的鸟》?故事不断发酵,到了2001年,几米开始着手这个故事,画笔湿了又干,墨色从深到浅,写写改改,直到2002年底才完稿。
《幸运儿》诉说一个幸运却哀伤的故事,幸运儿是谁?是几米?或是你我?
这是一本悲悯与传奇之书,谨献给幸运儿。
微笑的鱼 豆瓣
8.2 (4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7
“我拥有一条像狗一样忠心,像猫一样贴心,像爱人一样深情的鱼。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表情……”几米绘出一个男子深泓如海一样的幽闭内心,这是献给全世界所有大人和孩子的温柔礼物。《微笑的鱼》曾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
森林里的秘密 豆瓣
8.1 (24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7
窗帘吹开了,梦来了。
害羞寂寞的小女孩跟着毛毛兔,
在梦的梦里嬉戏……
毛毛见不说再见
就离开了寂寞的城市。
口哨响起,蝙蝠侠黑狗出来了,
小女孩又将拥有一场
奇妙的旅行……
布瓜的世界 豆瓣
8.3 (46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 9
關於《布瓜的世界》
這本書為什麼叫布瓜?
"Pourquoi"是法文「為什麼」的意思,讀音很像布瓜,幾米神來一筆地替自己的新書取了這個名字,才看完初稿,我就被傳染了, 張口閉口就愛問人:「為什麼?」
最不解的是為什麼小孩問「為什麼?」是天經地義,大人開口卻變成幼稚可笑?
最離奇的是自以為知道的事,當別人一問「為什麼?」時,竟然都不懂了?
對於《布瓜的世界》我只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幾米可以用一個「為什麼?」的主題創作一本書?「為什麼」真的那麼偉大嗎?
作者簡介:
幾米,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三部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後又以《地下鐵》、《照相本子》……等多本優質繪本在出版市場興起了一陣持續至今熱力不減的繪本創作風潮。幾米讓「圖像」成為另一種清新舒潔的文學語言,在他的作品裡營造出流暢詩意的畫面,散發出深情迷人的風采。目前擁有7= A5! 遞s受大家喜愛的作品,不只在國內出版市場締造出銷售二十餘萬冊的佳績,更賣出美國、德國、法國、希臘、韓國、日本等多國版權。
照相本子 豆瓣
8.6 (2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2
《照相本子》的概念取自于人生记忆中的片段,作者借着一张张的“虚拟照片”,创造出独特风格的童年气味。照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心智年龄早己超过同龄孩子的10岁小男孩,他小小年纪就己懂得了感叹时间的流逝,并躲在孤独的角落里为小鸟的去世感到悲伤。在一张张照片中,作者捕捉的不仅是“照片留影前后的趣味”,也是照片另一方面的故事,他试图告诉我们,照片的背后总是有故事,有时候是和照片外表完全不同的故事。
《照相本子》的双数页全是一张张的相片,至于单数页就不一样了,单数页的故事也许是发生在快门落下之后,也许是在镜头照不到的角落,甚至是角色心里,底片拍不出来的内心风景。
书中镜框里没有怀旧的乡村景色,而是一幅幅孤独的城市剪影。欢乐的图像配以哀伤的文字,将一份本不该出现在童年的沧桑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月亮忘记了 豆瓣
8.7 (59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1
故事开始于一个失足楼的男子。五层楼高起跳的急速中,带下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月亮不再高挂夜空,人们慌乱、沮丧、不失所措,怎么已经习惯了一直都在的月亮,会这样毫无预警的不见了?海水不再玩弄潮汐、准备登陆月球的太空船在星海中迷航,在电视传媒强大火力的播送下,世界末日的恐慌在街头巷尾不断地扩大…
幾米是这样把故事说下去,淡淡地。在鲜丽丰富的色调底下,一直是种淡淡的情绪,有人说是淡淡地愁,带点些许的悲伤;也有人说,淡淡的背后,其实拥有莫大的想像空间,比如一位艺术欣赏的老师说着,掉落的月亮其实是拥有某种象征的意念。象征什么?生命与死亡?一个朋友和关于他的记忆?还是维系着生命的一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