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傾城之戀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張愛玲 皇冠 2020 - 2
愛欲心鎖,通透人情,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成千上萬的人死去, 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
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集結張愛玲橫空出世、震撼文壇的八篇短篇小說代表作,有著她對人性尖銳的剖析,折射出世間男女的愛嗔欲求、苦恨毒辣。她寶愛街巷裡流麗的熱鬧,流連城市中的聲光氣味,念舊又貪新;卻每每在華美處,以剔透之心體察出蒼涼悲意。舉重若輕的情節流轉,曖昧繁複的心理周折,寫盡人們生於浮世危城的瘋癡和抑鬱、徒勞和惘然。一爐沉香,一壺香片,一輪冷月,她用文字挽住了一個時代,也帶我們走進那沒有光的所在。
乳牙 豆瓣
作者: 春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8
十七岁出版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的春树,大胆书写中国八〇一代典型群体的“残酷青春”,在当时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阔别多年,倏然之间,她已不再是少年。如今,她带着新作品《乳牙》回归文坛。
如果说《北京娃娃》是春树“由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构成的青春史”,那么《乳牙》是以同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后青春时代”,是春树式的续集、人生的“第二季”。
《乳牙》仍是一部以自身为对象、书写个体经验的私语化写作,带有新时代的独特风格和作者自身鲜明的独特印记。与春树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在“自我”之外,《乳牙》又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女性”意味,这源于主人公身份的转换。作品打破线性的时间秩序,通过回忆、梦境、日记等交织错落,记录了“我”从恋爱结婚、去国迁居、怀孕生产、产后抑郁,再到回国休整、寻找自我、走出阴霾的全过程,见证了“我”在特殊时期的心灵嬗变。
2019年10月25日 已读
算是最早的读者之一了吧,虽然里面有一些观点和小说主人公不一样,但这正是小说真实的地方。支持春树。
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 春树
王小波全集(第三卷 长篇小说) 豆瓣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 6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每部均配有王小波亲笔签名的精美藏书票。本书为全集之三。
京华烟云 豆瓣
7.9 (70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在细雨中呼喊 豆瓣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08 - 5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如同流动的河水,在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里永久而宽广地荡漾着,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8.8 (9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1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呐喊 豆瓣
9.5 (44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黄金时代 Goodreads 豆瓣
黄金时代
9.1 (41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9 - 4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