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言
噬夢人 豆瓣
作者: 伊格言 聯合文學 2010 - 9
一部終結所有小說的小說!
一舉將台灣文學帶進後人類新紀元的不思議長篇大作!
曼氏亞洲文學獎+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雙入圍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萊比錫書展雙選書
伊格言最新問鼎國際文壇大作
《聯合文學》8月號雜誌,50頁「後人類小說猛擊」巨幅專題介紹!
本書末附有駱以軍vs.伊格言一萬字精彩對談!
關於夢,佛洛伊德知道得太少!
超越人類現有知識,震驚生物科學的科幻大寓言!
一場間諜戰爭;
一個被遺棄的生化人;
一位身世成謎的AV女優;
一場熾烈如火的悲劇性畸戀;
一個甚至背叛了陰謀者自身的間諜陰謀……
許多年後,是這樣的時代:人的夢境可被取出,儲存於水瓢蟲之膜翅。豢養水瓢蟲,是為了讓夢境永久保鮮,免於氧化;只要水瓢蟲行分裂生殖,夢境便可隨之無限複製。許多年後,是這樣的時代:生化人雜處於人類之中,難以有效區隔辨識。人類研發各式篩檢法,希望準確找出那些偽扮為人類的生化人,將之全數消滅。而其中一種篩檢法,正是「夢境分析」。
身為國家安全總署技術標準局局長,生化人K的身世卻是個謎。他不記得自己的編號與製造廠,也沒有關於身份的任何記憶。儘管他假造身世,偽扮為人匿藏於人類群體之中,卻始終不知自己真正的來處……
一切開始於「維根斯坦專案」。K奉命追蹤叛逃的情報員Godel,意外發現此事與生化人AV女優Eros有關。K找到以Eros為主角的紀錄片《最後的女優》;然而查證結果顯示,除了Eros本人,紀錄片中入鏡的其他角色,包括經紀人J、面具導演等,均為造假,並無其人。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切竟隱隱牽連著K的身世之謎!
一道「內部清查」的緊急命令啟動了K的逃亡之旅。接踵而來的連串事故絕非偶然。K的身世,究竟是一則偉大的預言,還是一場可悲的玩笑?
2015年7月16日 已读
就对未来的构建而言可以给五颗星,故事情节我只能给三颗星,但是前者过于强大,总体平均可以得四星半,考虑到认识作者,给五颗星。🖖
2015年9月23日 评论 该如何处罚犯罪的人 - 伊格言《噬梦人》阅读记(三) 在我看来,最好的刑罚是能够让罪犯体会到与受害人相同的痛苦,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上预防再次犯相同的罪。我想在这点上,大部分人都能同意我的观点,因为这个观点实在是太完美,没有人会觉得完美的东西不正确——只是,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 现实中,我们最好的状态只能逐步趋向完美。比如,他人的行动不可预测,除了死刑似乎无法完全预防犯罪,而我们又不能让所有罪犯都判死刑,因此我们现实中的刑罚能够做到让罪犯体会到受害人相同的痛苦就已经算很好了。当然,这又是另一种完美,人的身心如此微妙,受害人的痛苦我们无法完全侦测和度量,凶杀案的受害者尤其如此,到头来我们的主要刑罚便成了把各项表面伤害折合成金钱和一定年限的人身自由。 现在很多人讨论死刑存废,赞成废除死刑的人持有的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没有办法确保对罪犯造成实质性惩罚。比如,如果一个杀人犯本身就决定赴死,似乎死刑反而遂其愿,而且如果一个人无法受到良心折磨,让他去死甚至彻底消除了让他承受良心折磨的机会。这到底是刑罚还是慈悲,我想并不像表面那样容易判断。当然,废除死刑是否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觉得也不尽然。美国有些杀人犯被判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之后,反而觉得再杀几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经常有狱警被他们打死。当你听到这些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样的人不该杀吗? 这些都是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难题,而我们看到一本写两百多年以后的科幻小说提到这一点时,我们总是希望在未来这一点能有所改观。但在《噬梦人》中,我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改观。小说中提到了一种叫「退化刑」的刑罚,这种刑罚可以让人类心智退化为禽兽一般,接受这种刑罚的人,生活中将只剩下如动物般的捕食和性爱。 这种刑罚在我看来,并没有惩罚罪犯的效果,因为受刑之人已经失去了道德感,失去了人类的价值观,他们并不会觉得他们在接受刑罚。也许对于预防犯罪会很有效,但根据小说设定,普通大众根本接触不到受过这样的刑罚的人,甚至不一定知道这种刑罚的存在,因此也无法起到震慑作用。而如果将这样的刑罚公之于众的话,我觉得也未见得会有正面效果,毕竟这刑罚过于残酷,普通大众对于残酷的东西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哪怕自己可以老老实实做「良民」,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政府。就像秦朝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严刑峻法。 在小说中,这种刑罚之所以存在,我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种刑罚所针对的人群本身比较特殊(具体就不剧透了),而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刑罚存在,因此也许会对他们起到震慑作用。 但我仍然觉得,「退化刑」这种刑罚在小说中的出现主要还是在为未来炫技,这并不是那个时代能够提供的最接近完美的刑罚。哪怕在小说的设定中,也应该有很多其他种刑罚要比退化刑和当今的刑罚好。比如,至少我们可以采用梦境来模拟受害人的痛苦,然后植入罪犯大脑中,让他有相同的体验。 现在的法律做到最好也只是一种物理层面的同态复仇,比如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有时候连这样都做不到。而在《噬梦人》中,我们似乎可以利用技术很轻松地实现精神层面的同态复仇,这至少接近或达到了我们一开始所讲到的刑罚完美状态的前半句话。 不过也正如一开始所说,人世间没有完美之物,我想那个年代的权力机关依然是人浮于事的机构,这样完美的刑罚无法落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未完待续) 郝海龙 2015 年 8 月 30 日 《噬梦人》,伊格言 著,联合文学,2010. 原文链接: http://haohailong.net/posts/293702-reviews-on-the-dream-devourer-3
伊格言 台湾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