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31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8
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与另一部黑人作家Ralph Ellison的The Invisable Man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
甚至在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同的青年、家长和评论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书作出不同的评价。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颂扬此书,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了解,青年人在阅读本书后则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另一种意见严厉批评本书,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说主人公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从而认为本书内容“猥亵”、“渎神”。
2010年10月17日 已读
2010年10月21日 评论 【读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 高中的时候,我向一个在书店里认识的朋友借了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单单是因为这名字我喜欢,就想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可是翻了两三页我就放下了,由于种种原因就再也没碰过,至今那本书还放在我们家的书架上。 每次借来书不看,总会对书的主人产生一种内疚的感觉,尤其是这种拿的时间太长,甚至忘了还的书。我常常想如果这书现在不在我手里,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喜欢上它。哪怕纯满足好奇心,我也觉得要胜过放在我的书架上落一层灰。 本来以为再也不会碰它了,可是今年年初它的作者塞林格突然去世,又激起了我重新开始读它的兴致。由此可见,经典的东西永远是不会错过的,即便你现在放弃,总会在以后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又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向你提起它。 前些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我读完了这部《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这句话放在这里好像是废话,事实上它的作用其实是一个让步,就像所有的让步一样,除非是为了作品更严谨,否则基本上没什么作用(又不是做GRE填空题)。但还是要强调一句,我说的是真心话。我之所以觉得这部小说写的好的原因也是因为作者说的是真心话。 今夏的某天,和西毒何殇边吃烤串边聊文学作品,当时我正为自己看了过多的翻译作品,潜移默化,导致行文过于拖沓而难受。他反问我,你觉得《在路上》有什么文字技巧?我说不出来,事实上我觉得凯鲁亚克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过刻意雕琢的语言,即便有,也被翻译毁得差不多了。但纵使我看到翻译版本,也把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突然明白一部书写的好与不好与文字技巧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作者有没有向作品倾注真情。也许正是这种阅读的切入角度,让我没有像高中那样,看了两页就把书丢到一边。 毫无疑问,塞林格向作品倾注了真感情,但老实说,这部书对我的触动有限。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是在看一个第三者的故事:我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但对于一些事情的体验又是相似的。 “我不愿随便动窝打断自己的烦恼。”事实上我烦起来跟霍尔顿(小说主人公)的状况一模一样,但我不会对他所烦恼的那么多件事情都烦恼。 “我没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我当时情绪不对头。”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情绪不对而不去做一件事情,可是我们又不会像霍尔顿那样有那么多情绪不对头的时候。 像这样的句子充斥着整本小说。对于主人公许多感受,我都似曾相识,但每次我又都会忍不住对他由此产生的情绪反问:犯得着吗? 我明白,这是因为我和霍尔顿的价值观不同,而且我尊敬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但霍尔顿是霍尔顿,我是我,我是在读一个第三者的故事,因此我只能在某些个别的地方产生共鸣。 好了,让步前的话到目前为止差不多说的差不多了(事实上已经说了不少这部作品的坏话了),甚至评价到这个地步已经差不多了。但我忍不住把《麦田》和凯鲁亚克的作品进行比较,毕竟是后者让我明白了看小说的切入点,才让我能饶有兴致地看完《麦田》。 我觉得凯鲁亚克的小说通篇都能对我有所触动,因为作者写的正是我所追求的,读小说的时候,就像在读自己,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坚持的东西。 而《麦田》只是把原本我已经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种强化过的方式再次引起我的注意,同时,让我对这种感觉产生共鸣,但我始终不敢苟同小说主人公对待这一切的态度。换句话说,我总感觉霍尔顿在抱怨一些事情。这种抱怨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多少会有点欣赏的态度,但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准会觉得他烦,烦到你不愿意随便动窝打断你自己烦恼。 我想人的天性都是喜欢抱怨的,不管这样的抱怨对不对;人的天性又是讨厌别人抱怨的,即使抱怨的对。 我们都是人,都忍不住要去抱怨,但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不仅仅去抱怨,还要去做事情。或者即使想不到该做什么,至少在抱怨完给听你唠叨的人致个谢,道个歉,毕竟听你抱怨不是他的义务,要不然我们就成了霍尔顿了。尽管有时候成为霍尔顿会显得很酷,但至少我不想成为他。 郝海龙 2010年10月21日
k3 塞林格 小说 文学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