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语法答问 豆瓣
作者: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按照原来的打算,这是一本为不大懂汉语的外国人或者不大懂语法的中国人写的通俗的小书。目的是针对一些常常引起争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等到 提笔写的时候,才感到不可能写得象原先设想的那么通俗。要是那样的话,许多道理就讲不透。可是又不能写得太复杂,因为到底不是给专家看的。结果就成了现在 这个样子:高不成,低不就。语法书有两种:一种偏重于讲语言事实,一种偏重于讲理论或方法。这本书没有接触多少语言事实,更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从这一点 说,也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本书里没有提到复句,因为有关复句的问题已经在另外一本小书里(《语法讲义》,1982,商务印书馆)讨论过了,没有必要在这里换成对话的形式重说一遍。
这本书管宾语和补语前边的动词性成分叫述语。词组有时候叫句法结构,所以主谓结构和主谓词组、述宾结构和动宾词组等等是一个意思。此外,句法成分就是一般书上说的句子成分。
2019年8月22日 已读
因为学了太多英语语法,所以很自然会把印欧语法系统套在汉语上。加上对英语语法比较熟悉,所以也不觉得这种套法有什么问题。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汉语完全可以不用这套语法系统,从词组的角度入手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也确实更简明。比如,看此书之前,我绝对接受不了「形容词也能作谓语」的说法,会认为在谓语位置的形容词已经动词化了(同理也觉得做主语和宾语的动词已经名词化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放弃「动词化」「名词化」这样源自印欧语法的分析方法之后,有一种更简明的汉语分析法。当然,汉语是母语,我们也许不需要去做语法分析也可以运用自如。
朱德熙 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 语法 语法学
Metaphors We Live By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Metaphors We Live By
8.9 (18 个评分) 作者: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 4
People use metaphors every time they speak. Some of those metaphors are literary - devices for making thoughts more vivid or entertaining. But most are much more basic than that - they're "metaphors we live by", metaphors we use without even realizing we're using them. In this book,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suggest that these basic metaphors not only affect the way we communicate ideas, but actually structure our percep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from the beginning. Bringing together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Lakoff and Johnson offer an intriguing and surprising guide to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metaphors and what they can tell us about the human mind. And for this new edition, they supply an afterword both extending their arguments and offering a fascinating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nking on the subject of the metaphor.
普通语言学教程 豆瓣 谷歌图书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5th ed., 1949)
9.3 (3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译者: 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1980 - 11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 Osthoff)和雷斯琴(A. 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