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库兹韦尔
离线·机器觉醒 豆瓣
作者: 李婷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当机器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机器会取代人类、 灭绝人类,还是漠视人类,就像人类现在对待其他非人物种那样?超人工智能有可能帮助人类获得永生,也有一百万种方法可以毁灭人类。面对终将到来的机器觉醒,人类何去何从?
本期专题部分,我们专访了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与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从研究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也邀请了六位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分享他们对未来的幻想。我们每天接触的社交网络、线上服务系统和数码设备突然间都觉醒,具备了超级智能,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除此之外,“遗产”重访了“超文本之父”的“上都计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挖掘超文本的意义。“未来”将带我们认识组装生命分子的年轻人。“工具”则潜入沉船,探寻一次技术潜水活动所需的全部工具。“写作”里,NASA研究员,“雨果”、“星云”、“轨迹”三奖得主在南极建造起了一座酒店。而在最后的“缓读”,将带你感受跑步和攀岩的技艺和哲学。
2015年11月6日 已读
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种种困惑与不安其实来自于我们对于人类作为一种智能生物的不解。在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智能之前,所有对于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的预测不过是某种程度的猜测。当然,这些猜测很有趣,也不一定错。
2015年11月13日 评论 如果意识可以上传 - 最新一期的《离线》杂志(《离线·机器觉醒》)里面讨论了人工智能,对此我在豆瓣上留了一段简评: 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种种困惑与不安其实来自于我们对于人类作为一种智能生物的不解。在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智能之前,所有对于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的预测不过是某种程度的猜测。当然,这些猜测很有趣,也不一定错。 这大概可以概括我读完之后的感受。书里的某些观点解除了我自己对人工智能某些方面的困惑,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困惑,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它的价值,如果大家感兴趣也不妨一读。 在这儿我想再聊聊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让我脑洞大开的「意识上传」问题。关于这点,书里讲到的并不多,因此也给了我自己许多想象空间: 著名的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中的虫人和《三体》中的三体人都可以不用说话来交流(尽管两者设定有点区别,在此就不剧透了),如果我们的意识也可以上传,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我们思想的一部分用光速复制给另一个意识(人?),这就有点类似于直接用「思想」进行交流了。而如果能够进一步打破意识之间的界限,甚至所有上传的意识变成一个整体,那么似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交流」了——我想的自然就是「我」想的。 如果我们的意识可以上传了,那个时候环保是否仍有必要?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意识就可以上传,那么现在环保是否还有必要?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意识不再依附于肉体而是机器,那么我们环境污染这个概念似乎就有了新的定义,至少我们对现在的某些环境污染耐受度提高了。 如果我们的意识依附于机器,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太阳能(哪怕转化为电能)作为能量来源?如果这样的话,对人类生存而言,现在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是否还有必要存在?除了美学价值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价值? 上面这些东西我自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谁都没有答案,又或许那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不过除了上面这些问题,「意识上传」还让我想到了最近读到的王尔德的一篇童话《渔人和他的灵魂》,里面灵魂可以脱离躯体单独存在,这似乎和意识上传相类似。但童话里灵魂因为没有得到一颗心而变得邪恶,这让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心」难道不是灵魂的一部分?又或者,我们从哪里到哪里是灵魂,从哪里到哪里是肉体呢? 郝海龙 2015 年 11 月 12 日 《离线·机器觉醒》,李婷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 著 / 谈瀛州 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 原文链接: http://haohailong.net/posts/313552-mind-uploading
artificial-intelligence 机器觉醒 离线 雷·库兹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