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桶川ストーカー殺人事件
8.9 (291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水洁 译者: 王华懋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2
推动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的凶杀案件!
是谁杀害了一个女孩三次?
调查记者全程追踪,直击日本官僚体制的结构性罪恶
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日本记者会议大奖作品
◎编辑推荐
“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
第一次是罪犯,
第二次是怠于调查的警方,
第三次是伤害她名誉的媒体。
前男友跟踪骚扰、买凶杀害 + 警方坐视不理 + 媒体污名化报道,无辜的受害人被一次次推向深渊。
遭遇骚扰和暴力、受到死亡威胁的女性,保留证据,奋力求救,为何无人听见?
饱受白眼的“三流”记者,为何挺身而出,站在公权力的对立面,揭露警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 调查记者清水洁全程追踪,秉持“人”的良心而报道,传递受害人的真实声音。先于警方找到实行犯,揭露警察与官方媒体的罔顾事实、操纵舆论的“共犯”结构。
■ 十幅照片还原侦破过程,直击逮捕现场。
■ 本作“日本记者会议(JCJ)大奖”“编辑选择杂志报道奖”,被誉为 “记者的教科书”“日本纪实文学的金字塔”。
■ 此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出台。
◎内容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最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遗言”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媒体评论
此书除了让我们重新审视公权力的体制内在、媒体载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是促成社会之恶的原因,但每个人也都可以有所选择、选择自己不去构成社会之恶,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2019台湾OPENBOOK年度好书推荐语
清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记者,曾采访报道过“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足利事件”等大案,放出过许多推翻警方与检方调查结论的独家特写。
——伊藤诗织在《黑箱》中评价清水洁
用这种方式,清水洁在调查上面把警方绝对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内幕给揭露出来,当然他绝对来不及救回被害者,但他尽到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最重要的责任,他不放弃把警方不愿意被大众知道的事实给揭露出来。这本书值得大家看一下,想一下。
——《杨照读书》
为了回应被害者的「遗言」而开始活动的清水记者,带着甚至是「愚直」的执念,最终将犯人和警察双方逼迫得走投无路,真的很精彩。我认为这才是记者的精神,这就是正义。我不常使用“感动”、“正义”等词语(而我这次使用了),所以我关于这部著作的感想,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明治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瀬木比吕志
迷案重现 豆瓣 谷歌图书
Myrrh garden
7.4 (14 个评分) 作者: 何袜皮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人类学博士何袜皮搜集媒体报道、庭审记录和警方公开的资料,重新讲述8个100%真实的案件。罪案或许离奇,但作案动机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
日本福岛县女教师宿舍的便池中,突然离奇出现尸体,凶手究竟是谁?
《杀人回忆》的原型,连环杀手李春在,到底为何成为恶魔?
在美国失踪的中国学生章莹颖,去世前遭遇了怎样的折磨?
杀妻的克里斯和弑母嫌疑人诺拉,又为何对身边亲密的人如此残忍?
……
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性:谎言、背叛、嫉妒、恐惧,也有对爱的坚持和对正义的信心。
百万粉丝悬疑大号【没药花园】2020重磅新作!重临犯罪现场,超强逻辑推演,巡行人性迷宫!
低端的真相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施威全 獨立作家-秀威出版 2018 - 8
⊙1997年到2007年間,英國低階就業市場的本地勞動人口減少了100多萬。這不是產業升級的結果,而是有100多萬外籍移工填補了這塊勞動市場。他們被剝削、被污名,在不安全的環境下犧牲,他們是各國境管法律歧視下的受害者,卻也是全球化的先驅者與經濟發展的貢獻者。這樣的移工市場為何存在?這些離鄉背井的華人移工,又是如何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求生存?本書作者透過二十年的街頭法律工作經歷,描繪東倫敦華工的真實故事,揭開經濟全球化糖衣下的難堪真相。
⊙每一個你我眼中的「低端人口」,背後滿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存故事。
⊙跨界推薦:夏鑄九(臺大城鄉所名譽教授)、楊渡(作家)、廖元豪(政大法律系副教授)

「理想情況下,資本會跑到每個有勞工的地方。但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從來就不是這樣,資本不會跑到窮鄉僻壤造橋鋪路通水電。資本流動,勞工不得不流動,資本更刻意地徵召這種人流。資本流動靠電匯,人流靠腳、靠船、靠車、靠偷渡。
不幸者死在半途,未死的,他們的雙手生產了臺北街頭四處可見的英格蘭西裝毛料。多佛慘案的屍體和你我身上的西裝實屬於同一條生產線。」

2007年,英國政府破獲大宗移民詐騙案,為首的帶頭大哥是臺灣人陳明宜。明宜熱心移民權益,助人無數,為何會被捕?他到底是罪犯?還是濟弱扶傾的法律工作者?

明宜的遭遇還只是在英華工艱難處境的冰山一角。

身為明宜的友人與街頭法律工作者,本書作者記錄了無數個在東倫敦社會底層的華工經歷,以及他們所遭遇的司法案件。這些漂流遷徙的移民,或偷渡,或以求學、觀光、結婚、政治庇護等名目合法或非法的居留在英國,只為在異鄉賺取養家活口的財源。他們被剝削、被污名,在不安全的環境下犧牲;他們是各國境管法律歧視下的受害者,卻也是全球化的先驅者與經濟發展的貢獻者。他們的生活呈現了「經濟全球化」與「種族主義」的糾葛纏繞。

本書雖將場景放在東倫敦街頭,但觸角還延伸至全球化浪潮與世界分工體系底下的其他群體,從紐約華人餐廳的「黑工」、在豐田市的日裔巴西人,到在世界各角落工作的奈及利亞黑人,以及在臺灣社會中近百萬的外籍勞工與配偶,並透過倫敦所反映的全球經驗映照新住民在臺灣社會的處境。

透過作者冷靜的分析與溫熱的報導文字,本書揭露一個個底層華人勞工背後的辛酸故事、直擊英國當局對待外籍移工的真實態度,亦反思臺灣社會在同樣情境下所扮演的角色。
2021年2月20日 已读
除了一两篇纯个人体验式文章,其他故事都令人动容,只嫌故事太少。肯定还有很多不宜出版。
移民 英国 非虚构
Thy Neighbor's Wife 豆瓣
作者: Gay Talese Harper Perennial 2009 - 4
The provocative classic work newly updated An intimate personal odyssey across America's changing sexual landscape When first published, Gay Talese's 1981 groundbreaking work, Thy Neighbor's Wife , shocked a nation with its powerful, eye-opening revelations about the sexual activities and proclivitie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in the era before AIDS. A marvel of journalistic courage and craft, the book opened a window into a new world built on a new moral foundation, carrying the reader on a remarkable journey from the Playboy Mansion to the Supreme Court, to the backyards and bedrooms of suburbia—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n industry, the rise of the "swinger" culture, the legal fight to define obscenity, and the daily sex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It is the book that forever changed the way Americans look at themselves and one another.
德扑之王 豆瓣
作者: 老邱 2013 - 10
本书是美籍华裔“德扑之王”老邱的首部自传作品,其经历在德州扑克圈内被视为传奇。老邱1960年生于广西南宁,本名邱芳全,英文名DavidChiu(大卫·邱),1978年赴美留学,现为美籍华裔著名德州扑克选手。本书详述了大卫·邱作为德扑之王的传奇人生经历。1978年,18岁的大卫·邱从广西南宁的乡下,来到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勒姆市,先是在寄宿家庭为养老院打工,后来开办自己的中餐馆。因为一次偶然的送餐经历他接触到了德州扑克,一步步成为德州扑克世界冠军。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豆瓣 Goodreads
7.6 (27 个评分) 作者: 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 / 温迪•考尔 (Wendy Call) 译者: 王宇光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