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阅读
谁杀了她 豆瓣
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殺した
7.3 (5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袁斌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10
《东野圭吾作品30:谁杀了她》内容简介:因担心情绪低落的妹妹,交警康正赶赴东京,迎接他的竟是妹妹的尸体。乍看上去毫无疑问的自杀现场,在康正眼里却破绽百出。他掩盖破绽,欲让警方以自杀结案,以便亲自寻找凶手复仇。
警方果然中计,康正的调查也在暗中展开,唯有刑警加贺对此充满怀疑。然而不管加贺如何步步紧逼,康正都已决心孤注一掷。两人在较量中慢慢接近了真相……
究竟,是谁杀了她?
圣女的救济 豆瓣 Goodreads
聖女の救済 [Seijo no kyūsai]
7.3 (1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袁斌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9 - 5
丈夫在家里遭毒杀,身为嫌疑犯的妻子却有着铜墙铁壁般的不在场证明。究竟是如何下毒的?被称之为神探伽利略的汤川教授再度挑战高难度的不可能犯罪,去证明在那惟有女性特有的不合逻辑思考下设定的骇人诡计,而答案竟是“虚数解”—— 从理论上而言可行,但从现实上而言却是决不可能的。贤惠温柔的妻子,为了挽回丈夫的爱,做出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圣女的救济》是继《嫌疑犯X的献身》后伽利略系列长篇的第二部。
Steve Jobs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Steve Jobs
8.5 (3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沃尔特·艾萨克森 Simon & Schuster 2011 - 10
Based on more than forty interviews with Jobs conducted over two years—as well as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a hundred family members, friends, adversaries, competitors, and colleagues—Walter Isaacson has written a riveting story of the roller-coaster life and searingly intense personality of a creative entrepreneur whose passion for perfection and ferocious drive revolutionized six industries: personal computers, animated movies, music, phones, tablet computing, and digital publishing.
At a time when America is seeking ways to sustain its innovative edge, and when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trying to build digital-age economies, Jobs stands as the ultimate icon of inventiveness and applied imagination. He knew that the best way to create valu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as to connect creativity with technology. He built a company where leaps of the imagination were combined with remarkable feats of engineering.
Although Jobs cooperated with this book, he asked for no control over what was written nor even the right to read it before it was published. He put nothing off-limits. He encouraged the people he knew to speak honestly. And Jobs speaks candidly, sometimes brutally so, about the people he worked with and competed against. His friends, foes, and colleagues provide an unvarnished view of the passions, perfectionism, obsessions, artistry, devilry, and compulsion for control that shaped his approach to business and the innovative products that resulted.
Driven by demons, Jobs could drive those around him to fury and despair. But his personality and products were interrelated, just as Appl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nded to be, as if part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His tale is instructive and cautionary, filled with lessons about innovation, character, leadership, and values.
天使在消失 豆瓣
天使が消えていく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树静子 译者: 王鹏帆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台风过境当日深夜,投宿玄海饭店的客人被人勒死在客房里。
一个多月后,玄海饭店的社长在家中中毒身亡。两起案件的案情平淡无奇,警方却感觉面前有一座无形的高墙。
女记者在采访中与一女婴结缘。探访中,女记者惊觉女婴的母亲竟对亲生女儿产生杀意。不久,冷血的母亲在密闭的家中神秘死亡,死前遗言令女记者如坠迷雾。
三起案件的交汇之处隐藏着怎样凄苦的诡计?当最后一层伪装卸下,真相倏然展现,调查者却愧然止步……
字谜杀人事件 豆瓣
ら抜き言葉殺人事件
6.0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王鹏帆 新星出版社 2010 - 6
当红作家在公园的角落里遇刺身亡。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两位与作家关系神秘的女性读者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吉敷竹史在调查中发现,其中一位女性读者在三封信中,肆无忌惮地对作家进行r攻击和侮辱,理由竟是作家在作品中使用了某种语法形式。
会有人因为语法上的分歧行凶吗?见多识广的吉敷真的不敢相信……
批评官员的尺度 豆瓣 Goodreads
Make No Law: The Sullivan Case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8.8 (103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 译者: 何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7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和律师的形象。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迈恩-加洛 译者: 葛志福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珍藏版)》内容简介:
如何让你的演讲在任何时刻都能精彩绝伦?
三幕剧,展现乔布斯的表演魅力!
三种修炼,让你与乔布斯看齐!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世界舞台上最具沟通魅力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全世界最擅长掳获人心的演讲者,任何人与他相比都是望尘莫及。另一位著名沟通传播大师卡迈恩•加洛以乔布斯的传奇演讲为蓝本,挖掘他用什么本领让观众如痴如醉,通过三幕剧的形式,展现乔布斯的舞台表演魅力。
事实上,“演讲,已经成为商业沟通的必需。”本书不仅揭示了乔布斯向世界展示其惊世作品iPhone、iMac和iPod之时所使用的简报以及表达技巧,还收录并分析了过去25年间,乔布斯最为经典的几场重要演讲。
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苹果”神秘莫测的原因:一场策划完美的展示舞台对于品牌建立是何等重要!作者在展示乔布斯舞台魅力的同时,描述了其对于策划整个演讲舞台的幕后细节。
这本书会让你全身心体验乔布斯的演讲过程。或许他很难被模仿,但是试试看,这会让你的聆听者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关注,每次开口,让它注定成就一场激动人心的体验之旅。
本次再版,译者对于书中关于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公开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核对与修订,并收录了乔布斯部分演讲精华的英文原文。
更多关于乔布斯的图书:
《史蒂夫•乔布斯传(Steve Jobs:A Biography)(乔布斯唯一正式授权传记中文版预售中,2011年10月24日全球同步发售)》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爱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方法》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
《重返小王国:乔布斯如何改变世界》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
《史蒂夫•乔布斯管理日志》
《乔布斯的秘密日记》
放学后 豆瓣 Goodreads
はうかご
7.3 (423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赵峻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1
东野圭吾成名作
荣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琉璃般生生粉碎。
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在这所清华女中,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
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
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触电身亡;
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
星期四放学后,一位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
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灰之迷宫 豆瓣
6.4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王文 新星出版社 2009 - 11
新宿车站的巴士上发生了最离奇的纵火案——罪犯的目标竟然是烧毁一个装满文具的帆布包!而帆布包的主人如惊弓之鸟般逃窜,竟然被碰巧驶过的出租车撞死!
随着吉敷竹史调查的深入,案情愈发复杂。谜题的源头,竟然是若干年前鹿儿岛火山的一次大规模降灰!厚厚的火山灰之下,究竟遮掩着怎样的真相……
雪地殺機 豆瓣
6.6 (25 个评分) 作者: 東野圭吾 译者: 林敏生 林白出版社 1996
內容簡介
已經試鏡合格的七位年輕男女,懷著明星夢,集合在初春的高原山莊內,準備接受即將展開的舞台訓練。
但是,在被大雪封鎖的孤立山莊內殺人劇上演了。隨著同伴們一個接一個的失蹤,其餘的人開始產生懷疑了,這真的只是演戲嗎?
展望塔上的杀人 豆瓣
展望塔の殺人
6.1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赵建勋 新星出版社 2009 - 9
六桩光怪陆离的都市犯罪——
一种对绿色的深度恐惧;
一个无处不在的偷窥狂;
一位因高跟鞋发狂的大老板;
一桩展望塔上的谋杀案;
一场关于收听率的角逐;
一户难以言喻的诡异邻居……
岛田庄司“都市风情”第一力作
本格性、社会性与时效性的完美融合
畢業前殺人遊戲 豆瓣
卒業―雪月花殺人ゲーム
6.6 (71 个评分) 作者: 东野圭吾 译者: 傅君 皇冠文化 1989
沙都子.波香、祥子、華江.加賀、藤堂.華江等十人,是從高中到大學的好朋友.如今畢業在即.是他們忙於尋找工作和戀愛的季節。但是祥子卻突然死在自己房中,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令人費疑猜……
沙都子、波香、加賀想從祥子遺留的日記中找出祥子的死因.但是祥子的男友 -- 藤堂卻不願了解祥子為何而死,這或許和傳聞祥子曾和別的男性交往密切有關吧|藤堂不願這個事件曝光。
不久,為了替南澤恩師做壽.七人按照往例.前往南澤亨中舉行雪月花之式,為老師祝壽。但是.那一天加賀因事未到.而波香更慘死於雪月花之式中..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豆瓣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Love and Sex Is Wrong
6.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佩珀·舒瓦茨 译者: 唐小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关于爱情与两性的话题,我们往往信奉一些未被证实的“真理”,这些所谓真理如果囫囵吞下,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快乐心情和恋爱关系带来毁灭性的损伤。
本书作者即从众多的“真理”中筛选出了最“谬不可言”的25条,逐一提出质疑并进行论述,同时列举了大量社会学调查实例,这些无不在警醒我们,在爱与性的问题上我们原本错得是多么厉害。通过这些反思,让那些“在爱中的人们”睁开眼睛,打破谬论,用更坦诚、开放和宽容的心,迎接真正的幸福。
作者笔锋幽默犀利,论述直截了当,几令读者汗下。然而颠覆传统之后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的确句句皆为真知灼见。
一转念 豆瓣
8.4 (2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5
《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内容简介: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车库里都放上新车。一夜之间,梦想成真,就要从此幸福地生活……不久之后,记者回访发现,很多受帮助的人把车和家具都卖了,换了钱。甚至还有人生活比以前更显困顿了些,因为付不起房子的财产税。
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些故事是从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那里听来的,我记录并转述出来。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而是柴米油盐的道理,是日常生活。拿虐待老人来说吧,子女不孝冷血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管子女如何冷血,不会虐待家财万贯可以留大量遗产的老人。富有的老人,子女通常来探望的次数也要多一些。忙还是不忙,子女要算时间的成本和收益。久病床前无孝子,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经济学的道理。
批判性思维教程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谷振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9
《批判性思维教程》是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2003年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2004年纳入暑期学校课程。从2004年起,每年讲授两轮。春季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元培计划”的学生;暑期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其他院系一年级的本科生。2000年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始对“普通逻辑”课程进行改革,逐渐向“批判性思维”过渡,到2003年秋与北京大学同步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06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8.6 (1439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9.1 (1068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 豆瓣
7.8 (96 个评分) 作者: [俄] 尤金·扎米亚金 译者: 殷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0
作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主人公便叫“D-503号”。D-503号是一名联众国培养成人的数学家,他对联众国满怀忠诚,特地记起了笔记,想借之赞颂威哉壮哉的联众国。
怎料,联众国再发达文明,也仍旧奈何不了残留的人性。某个美艳过人的女性号码I-330突然出现,完全震撼了D-503号的纯洁心灵。在I-330的引诱下,D-503号一步步解放了本性,由小说开始时恨不能化身为机器的极端忠诚分子渐渐转变为有恨有爱,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凡人。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I-330之所以接近D-503号,自有她的秘密计划。作品的结局是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
《我们》的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
Reading Keys 豆瓣
作者: Flemming, Laraine E. 2010 - 2
READING KEYS, 3rd Edition ? the first in a three-book reading series by Laraine Flemming ? offer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from using context clues to identifying purpose and bias. Clear, accessible explanations present reading concepts without oversimplifying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o ensur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reading "keys" or summaries follow the explanations, breaking them down into manageable chunks. Throughout each chapter, a variety of steadily more difficult exercises ass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and promote improved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This incremental approach to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makes it easier for beginning readers to absorb and master new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