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安娜表哥 豆瓣
作者: 余静如 译林出版社 2018 - 9
精神病人获得了纯粹的爱、抱着婴儿的妇女内心却是个孩子、遍身油污的修车工任由妻子偷情、嬉笑打闹着的少年在暗夜里手执凶器,平凡人的生活真的平凡吗?各种各样的人在我们眼前匆匆来去,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从未注意过他们……青年女作家余静如以小说这种形式,尝试探索这些看似平凡的陌生人,挖掘日常生活暗藏的汹涌动荡。想象中的一幅幅画面,共同衍生出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安娜表哥》。她将目光投射向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也投射向性格与命运交互作用的多种可能性,在其波澜不惊的叙述之下,隐忍的是对人物耐心的打理和多层面的剥离。
——译林出版社
余静如的写作,让我感觉到小说还有幸存于浮躁时代的力量。可以进入人物身体深处,探究人物的精神状态、潜意识、莫测命运,以语言之水,淹没平凡的人与事,揭示丰富的情感世界。余静如的小说不执着于表面的人物对抗、事件的爆发,而对人物内心和人物关系有很深的迷恋:生活貌似平缓的安娜一家、情感一直在成长的梅林,都在水底下波澜起伏。小说叙事有一种溪流入林般的静谧效果,而静谧底下有激流。慢慢阅读,令人着迷。
——著名作家、编辑 叶开
本书收录了我自二零一四年至今的几个中短篇小说。从我的第一篇小说《游戏》到二零一八年发表的《安娜表哥》,我基本完成了自己在写作初期的探索:社会边缘的修车人、少年犯、精神病患者和他的家庭、被拐卖的妇女,我们就生活在这群人中间,我们的距离和他们并没有很远。如何运用有限的材料和想象力进行虚构,以及如何在虚构的故事里传达自己的观念和对人性的解读,是我这个阶段所追求的。我尽力在描述日常惯性思维之下一些“说不清楚”的事情。本书意味着我写作第一阶段的结束。
——作者自述
狗夫200天 豆瓣
7.5 (12 个评分) 作者: 陈紫莲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 9
一本中国中老年版的《在路上》
惠英红,胡先煦电影《瞧一桥》原著
★编辑推荐
◎如果你思考过“我的一生该怎么过”“当我老了,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故事!
◎一本中国中老年版的《在路上》!令人又哭又笑、欲罢不能、掩卷沉思的阅读体验!
◎小说已改编电影《瞧一桥》,由韩三平担任艺术总监,宋新棋执导,惠英红、胡先煦主演,预计2022年上映。
★内容简介
30岁失业青年陈志勇,
68岁神秘老太张倩影,
在驾校结下忘年友谊,
一起开车去遥远的海里大草原,
一路发生许多悲喜交加的故事……
饱含岁月辛酸,却又温情满满,
笑到鬼哭狼嚎,哭到无语凝噎,
一本中国中老年版的《在路上》!
★媒体推荐
◎阿紫写了一本中国版的《在路上》,它的主人公变成了两个中老年孤儿,荒诞、真实而温暖。——作家 张春
◎阿紫是个充满魅力的家伙,她的作品和本人一样,总因意料之外的直白坦率而形成一种轻快的冷幽默风格。看这本书时我总会想,我爸曾经说过,如果他中了彩票也会给我买一辆狗夫。也许狗夫就是我和陈志勇这样待业在家的、失意中年人的标配吧。——作家 曾良君
◎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作家,愿意用细腻又深情的笔触去写两个不完美的人物。我从没想过,一个看似失败的男人和一个别扭的老太太,居然会碰撞出这么一个“怪趣又深邃”的故事。——作家,编剧 蔡要要
◎无业愤怒的社会青年和古怪孤僻的毒舌老人,共同踏上一段远方之旅。这是一部饱含岁月的辛酸,却又温情满满的小说,它跨越了年龄和社会偏见,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并更好地面对它。——作家,出版人 八月槎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豆瓣
作者: 李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解读了8部50—70年代的经典作品,既有代表主流叙事的《林海雪原》《创业史》《红岩》等,也有当时“地下文学”的代表《第二次握手》;从写作资源、小说结构、主体塑造等方面展示文学创作的演化,指出这些作品为何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受到读者欢迎,并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本书是当代文学领域运用“再解读”研究方法的重要成果,受到众多研究者和读者的肯定,本次精装版增加了1篇关于“新时期”工业小说的文章。
飞行家 豆瓣
7.8 (229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8
1.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国内原创小说——这里有村上春树的奇巧构思、王小波的幽默腔调、双雪涛的北方故事。用锋刃般的语言勾勒丰富的画面,给每个故事设计奇异精巧的结构,拿戏谑幽默的腔调直面沉重与苦痛,双雪涛的作品之中有村上春树、王小波,以及许多西方现代小说的影子。除此之外,《飞行家》将写实与传奇、童话、寓言交织起来,生存的困顿、人性的困境、命运的困厄,尽现其中;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张力,被编织进故事的纹理里。
2. 为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为人性中珍贵的瞬间,留下虚构的记录——酷寒里有温情,黑暗里有光明,绝望里有希冀,卑微里有崇高。《飞行家》里依旧有双雪涛擅长的主题:血腥的暴力、衰落的北方、渺小的边缘人,这里有失败的小说家,枉死的工厂主,沉溺幻想的小职工,落魄潦倒的写手,被遗弃的孩子、女人或丈夫……但它更承载着爱、梦想、道德、尊严,以及人性中的光明,它们在北方铁幕般的大雪中,迸发出微小而珍贵的火光。“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乡人留下虚构的记录”,这是一切的起点,作者充满浪漫与魔幻色彩的笔调中,蕴藏着丰饶的隐喻、象征,和对现实的关照。
3. 当代中国最具大师潜质的青年小说家,创造“新的美学原则”——为故事而生的人,最纯粹的小说家。作为“在西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光辉底下长大”的青年作家,双雪涛开辟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原则。在故事的王国里,他不做文学舶来品的传声筒,走出对宏大历史主题的沉溺,打破对空洞生活场景的呈现。他赋予平凡生命以意义,让爱、梦想、尊严和自由在卑微和绝境里重生。作者极具现代感的表达格调、所关注主题的深度和硬度,决定了他在现今中国小说界的独特地位,彰显出他绝对的大师潜质。
《飞行家》共收录了双雪涛的九篇短篇小说。
缘起——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乡人留下虚构的记录;
沉淀——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张力编织进故事的纹理里;
扎根——让爱、梦想、尊严和自由在卑微和绝境里重生。
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没落的北方城市。艳粉街、影子湖、光明堂、红旗广场、春风歌舞厅、红星台球社……这里布满破败的街道、废弃的工厂,流窜着形形色色的人。
故事里的角色大多是被遗忘的边缘群体。久藏、小橘子、疯子廖澄湖、“少年犯”柳丁、姑鸟儿、驯养师阮灵、“疯马”马峰、“飞行家”李明奇……他们是被历史的大潮拍在岸边的鱼。
在《飞行家》里,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些地方,让凡人的热血、尊严和自由绽放出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