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学
时间龙 豆瓣
7.2 (13 个评分) 作者: 林燿德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4
台湾文学史的传奇,获得三十余项文学奖
林燿德科幻史诗力作
时报文学奖得奖作品扩写
⭐编辑推荐
巨大废铁神像头顶的幽蓝光环、以音乐定位心灵原点的理想主义宗教、如音符般巡弋飘扬于空中的伊莲虫、集体如一的奥玛蝶及自由幻化的梦兽族。《时间龙》对未来太空种种精神、物质如其实在的诗 意描绘,营造出一个自足完备、具体而微的科幻世界,予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及深刻的生命思考。
以“时间龙”这个欲望与毁灭的象征为题,殖民体制、星际资本、“人类信爱”标语底下权斗暗算、贫民窟之间种族血腥厮杀,这种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类社会终极样貌,在小说家冷硬色调、怀疑一切既有价值的笔下铺展开来,呈现了“一部化繁为简的世界史缩影”。
作者林燿德是台湾当代文学史的传奇人物,他以短短十年的期间便写了三十余本著作,编著四十余种选集,在当代华文文学的诗、散文、小说、评论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 他试图摆脱各种僵化思维、形式的包袱,高举“新世代”“世代交替”的旗帜,竭力消弭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界限,追求科幻、武侠等亚文化要素在文学上的实验。说林燿德留下的文学轨迹对华文文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应不为过。
⭐内容简介
唐氏跨国企业控制的地球联邦以放弃基尔星为条件而换取了新丽姬亚帝国的和平保证,围绕着新丽姬亚帝国对基尔星的接收,一幕幕鲜血与欲望的表演粉墨登场……三十年后,统治独立星奥玛近半世纪的大统领克里斯多娃被副统领王抗囚禁在人工游星之中。奥玛的危机不在于克里斯多娃被王抗取代,而在于谁将及时取代王抗……
⭐名人推荐
林燿德就像一轮从地平线上翻土而出的太阳,光芒四射,炫人眼目;三十多年来我们看到不少新人的崛起,但像林燿德这样的亮度和速度,尚属仅见!
—— 诗人 痖弦
林燿德以三十四年的生命游走人间,仅以十年的光阴写作出三十余本著作,他的成绩,确定在台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开始着手小说创作的林燿德进步却是神速惊人,当他的诗及散文都有驰骋场所之后,小说也就容易得到发表园地,这时的林燿德就像带着光速飞窜的神童,势不可当。从198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双星浮沈录》到1992年在《自由时报》连载长篇小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时间龙》,其间删芟修改且进步的幅度让人惊讶不已。
—— 文学研究者 郑明娳
他(林燿德)是台湾文学史的巨大书写工程,横跨诗、散文、小说、评论。他散发的生命热力,都在前后世代的作家之上。在短短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他写出的作品是别的作家需要以一生来经营的。他积极参与活动,并访谈前辈与朋辈的作家,留下可观的历史文献。到今天,还不断受到广泛挖掘,却还无法拼凑完整的面貌。他是一个传说,因为他代表着世代交替,也代表着开创新局。他其实就是一桩未了的工程。
—— 文学研究者 陈芳明
私心里我始终视林燿德为既敌亦友的人物。想到他总是无限遗憾,如果他一直还在、如果他持续活跃写作,我们终究会要为了文学的目的与手段好好辩论一番的,我知道他不是会轻易可以说服的对手,我也不是。
—— 作家 杨照
林燿德曾自称“永远拒绝被编码的愚人”,于八九○年代的文坛极度活跃,充满企图心与创造力,在他逝后的十年,其作品仍受高度重视与研究。他的文学生涯,仿若一颗奋力燃烧的晶灿流星,超越时间的限制,至今仍兀自飞旋闪烁。
—— 诗人 杨宗翰
在《时间龙》中,我们看到林燿德翻转现实,以暴力书写展演出台湾文坛与政坛之骚乱与暴力而呈现当时文化集体潜意识的同时,“被嫌恶、被践踏、被捕猎”的“梦兽族”以及白衣神州人被刺的创伤场景却不自觉地反复出现。外省人后裔的被迫缄默或是否认出身,在此施虐与受虐欲望并陈的矛盾中充分展现,此矛盾也同时揭露了八○年代末期到九○年代前半期台湾整体文化场域尚未化解的不安与内在冲突。
—— 文化研究学者 刘纪蕙
⭐获奖记录
☆ 本书前身《双星浮沉录》获1984年时报文学奖科幻小说奖
作者曾获:
☆ 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新诗推荐奖及评审奖
☆ 梁实秋文学奖散文创作奖首奖
☆ 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 “国家文艺奖”散文奖
☆ “中国新诗学会”优秀青年诗人奖
☆《创世纪》三十五周年诗创作奖
☆ 金鼎奖图书主编奖暨文学创作类图书奖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88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