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 (2012) 豆瓣
The Newsroom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新闻编辑室
8.9 (510 个评分) 导演: 格雷格·莫托拉 / 艾利克斯·格雷夫斯 演员: 杰夫·丹尼尔斯 / 艾米莉·莫迪默
该剧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
Will McAvoy(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是一位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为ACN电视网八点档旗舰节目《晚间新闻》带来超高收视率,但因为飞扬跋扈、刚愎自用,引发过团队成员的不满。在他刚结束休假回到办公室后,发现他的大部分部下将要另谋他就,集体被挖角。McAvoy的老板、ACN电视网新闻部部长Charlie Skinner(萨姆·沃特森 Sam Waterston 饰)有卓越的眼光与新闻理想,知道该如何拯救一档新闻节目,眼光更是准得惊人。他不但没有放弃Will,更利用他的工作能力竭力维护这档节目中的所有人才。这一次,Will不得不带领一批全新的团队成员,重振《晚间新闻》的旗鼓......
华盛顿邮报 (2017)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The Post
8.1 (707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其它标题: The Post / 战云密报(港)
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Pentagon Papers)的新片《The Post》,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聚到了一起。斯皮尔伯格将作为导演与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汉克斯与梅姨。
这部吸引好莱坞三巨头首次合作的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The Post》的主人公为“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汉克斯将饰演布拉德利,这个角色曾在讲述水门事件的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中出现过,而格拉汉姆则由梅姨出演。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娱乐与20世纪福斯将共同负责融资制作。
影片是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的第五次银幕合作,斯导现在正忙于《玩家一号》的后期制作,《The Post》何时开始制作还是未知数。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所属 作品: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8.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译者: 徐扬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创造性的编辑 豆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7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创造性的编辑第3版》介绍了美国现代新闻媒体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对当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下的新闻编辑技巧,如素材的录入与剪辑、标题撰写、版面设计、图片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同时阐释了如何在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中关注受众心理及新闻道德与伦理观念,避免发生侵权及诽谤现象;并对文字编辑的职业前景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
创造性的采访 豆瓣
所属 作品: 创造性的采访
作者: 肯·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建立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
新闻报道与写作 豆瓣
所属 作品: 新闻报道与写作
作者: 门彻 译者: 展江 华夏出版社 2004 - 1
中文版《新闻报道与写作》能为在中国学习新闻学的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新闻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与教益,这些内容是一个记者成长的起点。《新闻报道与合作》一书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分析事件,以及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综合这些分析。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应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记者不仅要不断发展采访报道的技巧,还要扩展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觀察(全六卷) 豆瓣
作者: 儲安平 主編 岳麓書社 1999 - 9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撰稿人多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
乱世飘萍 豆瓣
作者: 散木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 - 9
邵飘萍是中国新闻史上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但长期以来缺乏翔实深入的研究,许多作品仅停留在介绍和宣传的层面上。本书作者的父亲是邵的长女婿,因这层关系,从事邵飘萍史料积累和研究20余年。本书将报人邵飘萍与中国近代史、新闻史等内容衔接打通,从个案到宏大叙事,以观照逝去的历史岁月。
新闻界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朱华祥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 10
本长篇小说通过某市报业集团在新闻体制改革中的人事纷纭,讲述了发生在新闻界的若干内幕故事。南方某报常务副总编辑、资深媒体人陈元应《东方商报》出资方之邀出任《东方商报》总编辑,带来全新的办报理念;与此同时,何大龙走马上任《东方晚报》一把手,他想借各种资源来实现他的新闻梦……
新闻之中有政治,新闻界里有正邪,新闻联系着众生世相,新闻凸显社会的本质。新闻-资本-市场结合,怎样才能避免“附庸化”?面对纷繁的新闻信息,应该如何去判断真假?这是本书人物面临的挑战,也是每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读者都在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