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预谋邂逅 豆瓣
7.5 (83 个评分) 阿肆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25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2013最受瞩目创作女声阿肆 这个夏天与你《预谋邂逅》
那不经意的片段,是我预谋的偶然。
这幻想中的乐观,是我内向的浪漫。
※ 阿肆

阿肆,女,89年生人,上海姑娘。2008年自学吉他,2009年开始尝试创作,2010年以“放肆的肆”为名注册豆瓣音乐人、参与各种校园音乐会巡演,2011年以一曲《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崭露头角、在音乐评论圈渐渐传开并广受大家喜爱,被乐迷亲切称呼为“炸鸡少女”阿肆。2012年签约中国独立音乐标杆厂牌摩登天空,同年年底收录于《摩登天空7》合辑的首支单曲《浮光掠影》一经推出即获得了老狼、李健、姚晨等人的大力推荐,成为新一代女性唱作者中的标志性人物。2013年,阿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预谋邂逅》正式发行。

※ 双面蒙汉娜

她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Miss. Wang”,也是用音乐构筑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歌者“阿肆”;白天正坐在严肃的数据报表与文件堆前,夜晚就溺在吉他哼唱的温柔乡里。工作中她越被同事“调教”得老实本分小心谨慎,音乐中她就越释放天性无拘无束。生活中对“喜欢”这个词都羞于启齿的她,却可以在作品里豪迈地唱着“是的,我我我我我我爱你”;创作时看上去总像处于“脱线”状态的她,却总能在对歌曲的诠释中揪出你心里最细腻隐蔽的那根神经。上一秒她还在舞台上唱着歌,下一刻她就融入了茫茫人海,隐身为写字楼里会弹吉他的彼得•帕克[注]。
*[注]彼得•帕克:即蜘蛛侠,平日在报社上班,必要时变身蜘蛛侠维护正义;中学时期彼特被一只转基因蜘蛛叮了后不久,发现自己竟然具有了非同寻常的能力。
※ 灵感爆炸 在洗衣房、在树下

阿肆的词曲创作积累至今已达两百余首;有时灵感的突然驾到会让她措手不及。比如在大学那会儿,有时是在洗衣房里搓着搓着衣服灵感乍现,就顶着半脸泡沫冲回寝室弹吉他,无辜的水龙头常被忘了关;有时是放课后在树下骑单车,骑到半途灵感忽至,就急刹车从背包里掏手机录下来,尾随差点相撞的同学必吼上一句“你神经病啊”之类的话……

阿肆的灵感就像一次次不可预测的小爆炸,导火线延绵贯穿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琐碎细事。她习惯用喜剧的轻便外衣包裹忧伤的情歌;当你被这些幽默诙谐的歌词迷惑得后知后觉时,那份真切的共鸣其实早已悄然而至。
※ 短小精悍的生活感悟录

专辑十首的选歌排序看似没有关联,实则蕴含了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得出的生活感悟。开场曲《Get Up起床歌》代表每一个起点,好比清晨睁开眼就告诉自己“必须由睡梦中醒来迎接新的日子”。从第二首《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里直抒的暗恋情结、宁肯心酸祝福也不愿妥协的偏执劲儿开始,到《预谋邂逅》呢喃的设想追爱,再到《Itinerary旅行计划》轻叹的“景色只会因你与我共赏而壮美”,构成了走入爱情的情景/心境变化。而坐拥爱情之后,“我”开始思索自己的《缺乏》,于是又在观看黄金档的古装穿越剧时产生了《紫卿》的臆想。然而意犹未尽总会尽,我们仍得跳出千年爱情的缠绵画面经受时间的考验,自《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中面对无奈爱情的豁达,延伸至失恋带来的成长,即使受过伤依然能够活得坦荡、让《微凉的心跳》热烈起来。尾声处,在细数了《浮光掠影》般的回忆后,以一个留白的《睡前故事》作为传音筒,给听者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内心涟漪的未完待续。
※ 与“旅行感”共舞

整张专辑由旅行团乐队键盘手、制作人韦伟亲自操刀,摩登天空大BOSS沈黎晖全程监制。《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保留了原始编曲上海摇滚吉他手阿乱赋予的浑然天成,《Itinerary》与《紫卿》则由北京的多栖艺人小类注入延绵遐想,《预谋邂逅》更是在邀请香港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成员林阿P予以清新编配的基础之上、融合了韦伟电子乐混搭木吉他营造的听觉梦幻,情怀氤氲;而其他所有曲目的编曲皆由韦伟包揽,使《微凉的心跳》在复古迪斯科渲染下鬼马摇摆、让《浮光掠影》在回忆章节中柔情飘逸,编曲色彩之斑斓充沛,歌意表达之自然饱满,让人耳前一振。乐器录制过程中,旅行团更是全员出动,吉他手子君、鼓手徐彪亲力亲为,力撑“炸鸡师妹”到底。最后由谢天笑的御用调音、混音师陈东完成专辑的混音制作。长达一年的编曲工作跨越北京、上海、香港三地,使得整张专辑在各种元素的碰撞中曲风灵动,简约流畅又不乏创意,“旅行感”十足。将阿肆独一无二的唱作风格,酿之以的自由洒脱又细腻含情的形态完整呈现,初听惊艳,久听入心,实为今年乐坛不容小觑、不可错过的一张佳作。
(尾语)
当你释放了自己幻想中的乐观,你会发现你变得幽默、勇敢;即使披星戴月,也能穿过外界有形的障碍与内心无形的城池,找到属于你的快感,嗅出骨子里深藏不露却从未生锈的浪漫。

从学生时期的独立音乐人,到经受过了音乐合辑、各大音乐节、巡演洗礼后的阿肆,带着她的成长,带着她始终独特的唱腔、旋律、词作,与你“预谋邂逅”;在娓娓道来的微型故事中,为你曾词不达意的情怀引入一个最绝妙的表达式。
起的比鸡还早 豆瓣
7.7 (27 个评分) Black Head / 黑撒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3日 出版发行: 时音唱片
Black Head“黑撒”组合的首张专辑《起的比鸡还早》!
“Black Head”是来自西安的一支乐队组合,Black Head的中文意思为“黑撒”(SA读2声,黑撒是秦腔的一种分支戏曲)。“黑撒”的成员包括2人-------夜晚的骑士 和 马蜂,所有歌曲的词曲创作、编曲、乐器演奏、录音缩混等全部由2人包办!
Black Head 签约于西安时音唱片,他们的首张唱片《起的比鸡还早》于2007年10月出版发行。这是极具特色的一张专辑,风格主要以陕西方言的Hip-Hop为主,还融合了蓝调、戏曲、爵士、摇滚、电子乐等多种音乐元素。这张专辑歌词幽默个性,独具风采又引人深思,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加上悦耳时尚的配乐,演绎"Black Head"化的说唱乐。就好比“黑撒”的歌词中所唱到的,他们要“把老祖宗秦始皇的口音发扬光大”!听完他们的作品,你会发现,原来陕西话是这么动听和迷人^_^
如其海报广告语,毫无夸张是“陕西方言与现代音乐的完美集大成之作,一张让你捧腹大笑、百听不厌并忍不住马上推荐给朋友的唱片!”
附:黑撒的新闻链接~~~~~~~~~~~~~~~
Black Head曾于03年11月在网络上发布首个单曲《练死小曰本》引起广泛轰动,这首歌因为幽默的歌词和演唱,精致的配器演奏,以及富有时代感的敏锐观点,在全国受到欢迎,并被到处传唱,甚至被收录进多种不同的盗版唱片内。其多个版本的FLASH作品也在各大网站的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豆瓣 豆瓣
8.4 (143 个评分) 万晓利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十三月音乐独立厂牌
空气上的声音
万晓利/文
整个下午,屋子里都很安静,尤其是在五六点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阳光斜射进来,我大都坐在床边,低头弹琴。偶尔抬起头,隔着阳台的玻璃看看西边的天空,乌云或落日。这时候我能清楚的听到房间里流动着的空气的声音。
老婆在厨房准备饭菜发出的叮铃当啷,女儿放学回来在门外转动钥匙随之一声巨响的关门声,经常会把我从一个易碎的泡沫幻景中拽回来,紧接着便是她俩叽叽喳喳的对话或争吵。这些声音驾在空气之上,洒落在我的琴声之中,熟悉的让我几乎都听不到。
通常是这样的。
幸亏有电脑,还有那点不罢休的激情。有一次我录下了这一切。回放时我呆住了:那“砰”的一声关门所产生的回响,简单而令人回味的一问一答,和着我那近乎于单音的吉他,形成了一个饱满的声场,空间感巨大……让我不得不沉醉在里面。我闻到了一股小时候自己那床红色棉被的味道。一种回去的感觉,一种彻底的安全与温暖,像是没有经过耳朵,直接从心底冒了出来。
不用多说,我被融化了。并且,再也不想回过神儿来。
这也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败兴之处吧,很容易就会迷恋上一个空间,一种声响,进而忘记现实。当然,反过来讲也对,是音乐让我再一次感知了生活。感谢音乐。
必须反过来讲。
所以,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到村落,到田野,到山顶,实在不行就在家里……谁都知道,你把生活给弄丢了。
所以,不得不遗憾那些个焦燥不安的日子,不仅没有感受到这真实而细致的恩赐,而且空虚度了无数好时光,伤神,伤身……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前几名。要考试了,这时她正在复习英语,高声念道:我一点都不喜欢流行音乐;学习语法很重要;我们应该学会能通过忘记来解决问题……一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又一遍……
隔着客厅我听的清清楚楚。
四海为家 (1995) 豆瓣
导演: 吴文光 演员: 牟森 / 高波
其它标题: At Home in the World
制作人的话
《流浪北京》完成时是1990年,片子里五个人物中的四个已经陆续离开北京移居其它国家。九零年的夏天,我和唯一留在北京的牟森在北京一个胡同里喝酒,他当时是《流浪北京》的唯一观众。酒喝的半醉时,牟森问我:《流浪北京》的续片还打算拍吗?我说打算的;牟森说:那好,不过那时我肯定不在北京了。
那时我们对北京都非常失望,我自己也想离开北京。我当时存有续拍《流浪北京》的愿望是想问:在北京还有梦想吗?如果北京不给我们梦想,巴黎会给吗?美国会给吗?
三年后,也是夏天,《流浪北京》的续片《四海为家》在北京开始拍。牟森依然在北京,他是去了西藏,也去了美国,但后来还是回到北京。镜头是从他开始的,到九四年春夏,镜头移到海外,寻访拍摄了已经定居在外的高波、张大力、张夏平和张慈。这时人物已不止五个,原因是他们都有了配偶或孩子。
补充一点,片子临近完成时,高波、还有张大力带着他们的妻子、还有孩子回到北京定居。
五年过去,人的生活足迹就像画了个圆圈地轮回了一次。以后若干年,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还会再离开北京或是又返回北京。这一点他们不能肯定,我也不能肯定。我能肯定的是,我是希望用记录的方式关注着中国人这种永无归宿的肉体与精神的流浪。
1995年2月
三、参展放映
1995: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6:香港国际电影节;维也纳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
1997: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新中国/新视觉"
李献计历险记 (2009) 豆瓣 TMDB
李献计历险记
8.6 (590 个评分) 导演: 李阳 演员: 年轻优秀的飞行员 / DEERPLAY
其它标题: OTAKU之恋 / Lee's Adventures
李献计是一位患有差时症的病人,一直以来,他都坐在电脑前玩一款据说没有打通关过的游戏,为此李献计不惜以卖肾为代价。李献计在高人指点下得知要想打通关这款游戏,就要花50万元买一种兴奋剂,为此李献计经历了一段充满传奇的旅程,可是因为差时症的原因,那段旅程在他记忆里被奇迹般地缩短了。李献计不顾一切想玩通关这款游戏是因为传言只要打通这款游戏,就可以回到过去,李献计想要回到和王倩分手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献计终于打通关了这款游戏,可是结果却并不是他最初想象的那般,可是李献计并没有放弃,直到慢慢老去……
本片被网友盛赞为“2009年最牛的国产动画片”。
我们害怕 (2001) 豆瓣
6.8 (5 个评分) 导演: 程裕苏 演员: 棉棉 / 李智楠
其它标题: ShangHai Panic
故事以2001年的上海为背景,几个来自破碎家庭的20出头的孩子和一个离婚妈妈为对象。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他们流离颠沛,受过创伤的脆弱心灵令他们过早的对生活失去希望。整部片子都像是一个絮絮叨叨的上海女人用拉家常的方法左一句,右一嘴的表述着一种生活状态。混淆了人物间的年龄,性别,从而使得人物们超越外界视角,相亲相爱,彼此依赖。当然导演不可能不诚实的揭示“混”在现代都市里的所有附带品——糜烂的夜生活,酒精,性,尼古丁,药物依赖,嗑摇头丸……心理问题和不变的都市主题——爱情。
江湖 (1999) 豆瓣
6.4 (5 个评分) 导演: 吴文光
其它标题: Jiang Hu: Life on the Road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名为"远大歌舞团"的大棚演出团。这个大棚来自河南农村,大棚老板老刘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的女朋友和一群家乡村子附近的爱唱歌跳舞的青年男女在路上巡回演出。他们"上路"的目的只是一个:离开没有什么机会的老家,出门挣钱。他们所到之处都要在当地政府各种部门办好关系;演出节目是唱目前最走红的流行歌和通俗舞蹈;演出地点多半选择在大城市的郊区和附近的小镇。
老刘和大儿子小刘有了矛盾,在老刘回家后,大儿子接他的班管理这个团,但生意仍不见好转,一些人因为拿不到钱想要离开。小刘的一个好朋友从别的大棚跑来,说要帮助小刘,但他欺骗了小刘,带走了大棚的一个女孩。大风把帐篷吹塌,演出停止了,以后生意一直不好,两个月的工资发不出来,有的离开了。大棚的几个主要演员密谋向小刘要钱,不给钱就走人。小刘发了部分工资给他们,稳住了他的大棚。他们继续巡回下去,但挣钱的前景依然黯淡。
秉爱 (2007) 豆瓣
8.5 (11 个评分) 导演: 冯艳
其它标题: Bing ai
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
平衡 (2000) 豆瓣
9.2 (30 个评分) 导演: 彭辉 演员: 奇卡·扎巴多杰 / 杨欣
其它标题: Balance
《平衡》是近几年来国内比较优秀的纪录片,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彭辉用了3年时间来记录,又浓缩在70分钟内播出,使大家感受到了时间空间和事件的震撼力,这是时空张力和对客观再现的综合表现。此片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高奖项: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奖。
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这在其他纪录片中是不多见的。而事实上,在这部纪录片中,解说词也是多余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广袤的青藏高原,接着是巍巍的昆仑山脉,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可可西里”无人区,也就是本片拍摄地点。奔跑着的藏羚羊,滑翔着的斑头雁,寥寥几笔为观众点出了这个世界第三大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更是藏羚羊家园的“可可西里”。以此作为之后片中表现“西部野牦牛队” 保护藏羚羊及其他种种问题设下铺垫。没有多余的画面与解释,简洁有力而大气。
片中使用了少量音乐,大多是自然音响。风声贯穿全片,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即便用了防风罩,依然抵不住肆虐的大风,真实直接地表现了西部野牦牛队的工作环境。在环保主义者杨欣过生日片段中,大家为他学唱生日歌也是自然音响之一,毫不粉饰的音响带来了体现情感的最佳效果。
主人公扎巴多杰坐在卓乃湖前对着镜头讲述。他让我们知道了“索南达杰”,西部工委第一任队长,同18名盗猎者搏斗而牺牲。因此,扎巴多杰自愿请命成为“西部野牦牛队”队长,来到可可西里进行艰苦的工作。片中引用了故事片《索南达杰》的片断,把现实中索南达杰牺牲时,冻僵的躯体仍保持着握枪姿势的情形同演员再现的情形一同展现给观众,带来更大的震撼。这也是片中的一个亮点,对观众来说,会牢牢记住这一细节。
除此之外,片中还引用了一些资料,例如,偷拍的藏羚羊绒围巾交易现场、5000美金一条、800公斤羊绒来自中国等数据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强调了“反盗猎”的必要性。也突出“平衡”这一主题。
导演彭辉也是幸运的,因为扎巴多杰本人就是个具有相当震撼力的人物,并且善于表达,他的个人魅力足以打动每个人。在镜头前,他毫不掩饰,非常直接自然地表达一切,对盗猎者强烈的愤慨,对政府某些官员的指责,对自己工作的执着。很多信息是通过扎巴多杰的表述传达给观众,这是此片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八廓南街16号 (1996) 豆瓣
导演: 段锦川
其它标题: No. 16, Barkhor South Street
记录了拉萨一个居民委员会中发生的事。八廓街是环绕拉萨大昭寺的一条街道,人们都认为八廓街是拉萨的中心。八廓南街16号是一个古老的院落,八廓街四个居委会之一的八廓居委会就在这个院子中办公。这个居委会以及在这里工作的人员是本片的主要角色。从治安管理到计划生育妇女儿童问题,从人口管理到商业摊点整治,从解决居民纠纷到文化扫盲,居委会的权利和事务是极其具体而且琐碎的。本片以时间为线索,根据不同的时事背景,通过居委会的工作细节展示出这个最基层的权力机构与居民们的关系。
1997年获得法国蓬皮杜中心“真实电影节”的首奖,成为中国纪录片在世界纪录片影展获首奖的第一部作品。被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
高三 (2005) 豆瓣 TMDB
高三
8.3 (258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Senior Year
本片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
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北京杂种 (1993) TMDB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北京杂种
5.7 (50 个评分) 导演: 张元 演员: 崔健 / 李委
其它标题: Beijing Bastards / Les Bâtards de Pékin
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古老的皇城北京也按捺不住那份躁动。人们来去匆匆,生活节奏陡然加快,躁动的摇滚乐和肆无忌惮的谩骂响彻夜空,看不到未来却又为未来拼搏的年轻人们恣意宣泄着心中的愤懑。摇滚乐手卡子(李委 饰)的女友毛毛(俞飞鸿 饰)怀了孩子,两人为要与不要的问题大吵一架。之后毛毛失踪,装作不在意的卡子又四处寻找女友;崔健(崔健 饰)与乐队在摇滚乐之路上艰难前行,身无分文的他们交不起场地租金,被迫打起游击,乐队的排练经常受到干扰;卖书为生的黄yellow(臧天朔 饰)被骗子袁红海(武啦啦 饰)骗尽钱财,他和哥们好友四处寻找骗子,结果兄弟间反倒出了矛盾。滚滚洪流,这群不甘受缚的青年趁着韶华未尽,可劲儿燃烧、挥霍着他们这无望、困顿的青春……
本片荣获1993年洛迦诺电影节评委会奖特别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