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殡葬人手记 豆瓣
THE UNDERTAKING:LIFE STUDIES FROM THE DISMAL TRADE 所属 作品: 殡葬人手记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托马斯·林奇 译者: 张宗子 新星出版社 2006 - 4
“在我们这个小镇,每年我都要安葬大约两百名死者。”
诗人林奇在这样的句子中开始了他的个人见证。像所有诗人一样,他以死亡为主题,但林奇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密歇根小镇的殡仪馆业者,受雇埋葬和焚烧死者。工作之中,他始终敏锐地聆听着透过死亡传达的爱和悲伤的话语。
这是见证者和当事者的双重声音。林奇站在“生者和曾经生活过的死者”之间,带着愤怒,带着惊讶,带着畏惧,带着平静,试图一瞥我们所有人都会懂得的死对于生命的意义。这是对已故的父母,对活着的子女的敬礼。
这里有在墓畔挥杆的高尔夫球手,有美食家兼疑病患者,有情人,还有自杀。有的葬礼令人欢欣,有的婚礼则催人泪下。这是一本充满罕见的优雅和机智的书,充满强烈的对比,处处是幽默和同情,这是死者对生者的告诫。
生命的肖像 豆瓣
所属 作品: 生命的肖像
8.7 (6 个评分) 作者: Beate Lakotta / Walter Schels 译者: 王威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当死神渐渐走近,生命开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生与死的对比,留下曾经与现在的肖像。
一位治疗过无数病人、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生,临终前经常被噩梦吓醒;
一位音乐家在病床上牵挂的不是他的亲人,而是家里那只陪他度过多年的狗;
一个天使一样可爱的女孩因为母亲遗传的艾滋病,在漫长的住院期间,只是想回到家里,跟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
一位敬业的警察因为长期值夜班,只能在白天入睡,梦中也会大喊“站住!别跑!警察!”;
一位前政府官员在国家统一后失业,原先享受的高福利没有了,怨声载道,一个劲地发牢骚;
一个曾在纳粹军队服过役的老人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对瓦尔特的拍摄心怀警惕,决不提及自己的那段历史……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像拍记录片一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这些图片曾在欧洲引起轰动,它们记录下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农场主,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摄影师的拍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二战中面对死亡时的惨痛经历。
拍摄中,瓦尔特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编辑成册的图片在欧洲展出销售时,一销而空,接连再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组作品却获得了包括ADC金奖和荷赛银奖等纪实摄影方面最高奖项,瓦尔特也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