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上、下册) 豆瓣
作者: 谢立中编 北京大学 2008 - 1
《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上下)精选了自社会学诞生以来西方社会学界最主要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将它们划归为“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后现代社会学”三个范畴。
社会理论 豆瓣
作者: 谢立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收录了作者10余年来社会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全书围绕着"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诠释与评论"、"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诠释与评论"、"社会理论的再探讨"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反思"四个主题展开,对社会理论研究和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有兴趣于这两个研究领域的读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人口社会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口社会学
作者: 佟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人口社会学》(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共分四大编:第一编讲授了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介绍了人口社会学的发展过程;第二编讲授了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重点分析了中国在生育、死亡和迁移方面的特点;第三编讲授了人口结构,重点讨论了人口诸结构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第四编讲授了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分析了中国社会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与特点,强调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研究方法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研究方法
9.0 (6 个评分) 作者: 艾尔·巴比 译者: 邱泽奇 华夏出版社 2005 - 1
《社会研究方法》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同时它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现已出至第10版。
本书讨论范围广泛,论述严密,从社会理论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包含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和丰富的网络链接,为师生教学和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袁方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对社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吸收了当代国外的最新发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家庭社会学 豆瓣
作者: 杨善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4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本书以作者自己的经验研究与实践为基础,将家庭和婚姻看作历史的范畴,在透视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和家庭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社会转型期这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做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现象学社会学的意义探究来把握深度访谈,对定性研究方法在家庭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新的尝试。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与作者的研究实际密切结合,内容新颖,篇幅适中,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家庭社会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社会思想名家 豆瓣
Masters of Sociological Thought 所属 作品: 社会思想名家
作者: [美]刘易斯·A.科塞 译者: 石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7
本书在美国是一部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典范,书中分别介绍了15位早期社会学理论家: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涂尔干、西美尔、韦伯、凡勃伦、库利、米德等的学说、生平、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内容详尽,评论中肯,对学者的介绍简明扼要,自80年代在中国推出中译本一来,一直是大学里社会学系和相关社会科学各院系的指定参考书。本次再版,以最新版为基础对译文作了相应的修订,并配合15位社会学家的介绍,插入了作者画像,是不可多得得优秀大学读物。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杨善华 主编 / 谢立中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7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亚历山大等人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理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福柯和布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鲍曼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等为主要代表,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新综合”理论,以及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争论有关的社会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论,适合用做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及研究生参考读本,也适合其他高学历的人士阅读。
外国社会学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外国社会学史
作者: 贾春增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本书第一版分三篇,共14章。现在的修订版,保持三篇的格局未变,只是在前两篇里各增加了一章新内容。具体地说,第一篇是写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时期的西方社会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法国 、英国和德国的社会学家,限于当时的情况,没有把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帕累托的理论包括进来。这次的修订本增加了关于帕累托普通社会学思想的一章,即第七章。目前关于帕累托方面的材料开始多了起来,不过读起来感到有些凌乱,本书按照已形成的体例加以编排,使其属于他特有的思想内容更为集中和突出。在本书第二篇,20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增加了自80年代末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综合发展趋势一章,即第十五章;另外,将第一版的附录——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改作一章放在第二篇,即现在的第十四章。在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部分,由于这些国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十六章冠以“前”南斯拉夫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标题;将第十七章也冠以“前”南斯拉夫社会学,删去乐欧国家社会学提法和相关的内容,为了向读者说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学的一般状况,故增加了附录部分的新内容。
农村社会学 豆瓣
作者: 韩明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4
《农村社会学》对农村社会学的内容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以农民、农业、农村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要素为核心,以农村社区发展的历时性和不同社区发展的共时性为网络,对农民的生育、生产和生活三个主要方面作了综合性的分析。《农村社会学》并以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社会学调查”方法与方法论,对农村少数民族、农村宗教和迷信、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及对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作出了三大贡献,作了重点介绍。
社会统计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统计学
8.0 (6 个评分) 作者: 卢淑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8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并以变量的四个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定比)为切入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单变量和双变量的各种统计技术。本书的例证材料多取材于社会现象,采用直观、浅显的叙述,将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通俗地呈现给读者,是学习、研究社会统计问题的必读课本。
本书是高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是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可供文科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之用。
劳动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重排) 豆瓣
作者: 刘艾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与研究视角,从个人、群体和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劳动者劳动活动的五个主要层面——劳动者、职业、劳动组织、劳动关系与劳动社会问题。本书还运用劳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劳动问题(如职业选择、职业流动、劳动关系、劳动制度、就业与失业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劳动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做实际工作人员研究劳动问题的参考书籍。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作者: 郭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改变了以往统计学教科书单纯讲解统计原理与方法的缺陷,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应的计算机统计软件结合起来介绍,从原理的讨论到具体案例的分析示范和统计软件使用说明,成为一体化的内容,并特别介绍了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广为流行的SPSS软件的应用。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
作者: 艾比·巴比 译者: 邱泽奇 华夏 2005 - 2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是《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的精简本,是为没有时间系统研读《社会研究方法》的读者准备的。《社会研究方法》自1975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不断修订,始终是所有社会科学专业最受欢迎的教材,《社会研究方法基础》一书更加简练地展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本书主要以具备初步社会科学知识的读者为对象,采用最常见的例子,运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展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多种实用方法,使读者不会如何区别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科学研究,进而实践科学研究的理念。
任何希望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只要阅读本书,就一定能从中获益良多,甚至从此改变你对人、对事和对社会的看法。
强力推荐: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中国社会思想史(下册) 豆瓣
作者: 王处辉 2000 - 8
《中国社会思想史(下册)》主要内容:中国社会思想是社会学学科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深入开展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王处辉同志所著《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曾于1989年初版,又经十年耕耘,其下册终于完成并与止册修订再版同时付梓,实属可喜可贺。
首先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术定位问题。现在全国各高校社会学系都把中国社会思想史列为必修课程之一,这是很必要的,尤其在大学教育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原则的今天及以后,中国社会思想史更应成为社会学系的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一名中国的社会学系毕业生如果连中国历代人民和思想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以及理想社会模式的思考是什么都不清楚,他将来就很难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也不可能对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所以我建议社会学系的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们,甚至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应多读一些中国社会思想史方面的著作,王处辉同志所著这部《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值得推荐的必读书之一。
社会学教程 豆瓣
所属 作品: 社会学教程
作者: 王思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9
本书是社会学概论性质的教科书,也是社会学的入门书。本书从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几个角度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该书涉及的主要论题有:社会及其构成、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组织与管理、社区及城乡发展、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在内容上,该书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介绍社会学的经典和成熟的理论,并照顾到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比较成熟的成果给予充分的关注;特别关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的现实问题。该书力图从社会学理论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角度出发介绍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
为了使读者对社会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介绍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中国社会思想史。上 豆瓣
作者: 王处辉 南开大学 1989 - 8
中国社会思想是社会学学科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深入开展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王处辉同志所著《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曾于1989年初版,又经十年耕耘,其下册终于完成并与止册修订再版同时付梓,实属可喜可贺。
首先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术定位问题。现在全国各高校社会学系都把中国社会思想史列为必修课程之一,这是很必要的,尤其在大学教育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原则的今天及以后,中国社会思想史更应成为社会学系的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一名中国的社会学系毕业生如果连中国历代人民和思想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以及理想社会模式的思考是什么都不清楚,他将来就很难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也不可能对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所以我建议社会学系的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们,甚至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应多读一些中国社会思想史方面的著作,王处辉同志所著这部《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值得推荐的必读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