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没有神的所在 豆瓣
所属 作品: 没有神的所在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侯文咏 华文出版社 2010 - 4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内容简介:“与其说《金瓶梅》谈的是性,还不如说是人性;读通《金瓶梅》,让我们在炎凉世态中多一份明澈从容,在险恶人情中少一份戒慎恐惧。”
“虽然这是一本四百年前的书,但是实在太贴近当代了。有时候看国外的当代作品都还会有些隔阂,但是这本书完全就是可以对号入座──官商勾结、妻妾战争,简直就和某些富豪家一模一样。”
“进一步要赋予年纪和性别的想象的话,我认为《水浒传》是父亲,《金瓶梅》是母亲,父亲和母亲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关系(性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而《红楼梦》就应该是他们的女儿──而且还是一个长得还像妈妈的大美女。”
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 豆瓣
作者: 王晓英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 1
有人说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可见当今世界女性文学的蓬勃生机、辉煌成就和发展势态。女性作家们活跃于文学舞台,从浅表的意义上来说给这个长久以来由男权话语统治的人类精神园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果实、更加真切的情感;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促进了人类两性间的相互认识理解与和谐共存,从而提升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尽管朝向理想的文明世界仍然十分遥远,但通过女性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女作家的地位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似乎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选编了这部《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析》,希望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为我们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方女性文学及其发展的窗口。
杂书过眼录 豆瓣
作者: 谢泳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 - 8
本书是著名学者谢泳先生继《逝去的年代》和《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之后,又一本思想随笔力作。全书介绍了六十多部鲜为人知的“杂书”,通过这些书里书外的故事讲述,揭示了近现代中国许多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和鲜活的历史细节,给人无穷的启迪和思索,堪称小文章构成大学问。
全书文笔清新平易,不枝不蔓,不故作高深,更不穿靴戴帽,让人在不经意间品出历史的滋味和无奈。
流动的光影声色 豆瓣
作者: 罗展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1
在钟爱的光影和声色之间,灵魂得到释放,或寻得喜乐、宁静、救赎……
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你可能因为一部电影而记住一段旋律,也可能因为一段旋律而记住一部电影。电影影像与音乐交织缠绵,那份浓情就化为罗展凤笔下细腻的文字,渐渐沉淀成这本敏锐而有质感的《流动的光影声色》。作者在书中将电影和音乐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拾起与电影初遇的心情,体味电影中那曾被忽略的因音乐而产生的更深邃的意境、更丰富的内涵。同时,本书仍保持着作者一贯的深刻与丰实。
小说稗类 豆瓣
所属 作品: 小说稗类
8.7 (4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单行道 豆瓣
Einbahnstrasse 所属 作品: 单行道
8.3 (21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李士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9
《单行道》是一本很难归入某一类别的书。所收数十篇文章大多短小精悍,文笔诡异,奇思异想中闪动着智慧的灵光。这种断片式的文风可追溯到尼采、施莱格尔、拉罗什福科,直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作者。
《单行道》本身在思想表述上就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向度,一个在人群纷扰中跑入了一条不为人知的单行道的猛烈转向,这本书在德国出版不久,对于希特勒时代之前的德国充满了敏锐的观察的克拉考尔随即将该书视为“魏玛共和国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次革新”。 本雅明在写完为申请大学教授资格而作的《德意志悲剧的诞生》后,感到他的写作与正统的学院规范有距离,毅然收回了这篇论文。此后,他开始了另一种写作,《单行道》就是这种写作的第一部著作,这是散文的和格言的,这是最强烈和最直觉的思想在瞬间的喷发。这是思想的烟花开在求索者的夜空。烟火有其璀璨的明亮,而瞬间明亮在夜空中却又如同一段谜语。
阿多诺在评说《单行道》时这么说:“应该是通过智力活动的某种短路去点燃火焰的东西,这个火焰即便不把既存的东西烧尽,也会将它照得熔为灰烬。”下面就是我的一些被照亮的、熔为灰烬的思绪,它们等待被风迁徙,飘往单行道上……
本雅明藏在厚厚的玻璃镜片后面,他的眼神不断射出逼人的光芒,而我知道一些事情他是不说的,因为没有对等的倾诉者,因为没有真正的天才的保护神的存在,因为藏匿才是天才真正的策略。藏匿才是不受审查和曲解的惟一选择,死亡是最终的藏匿,本雅明最终选择了死亡,而不是被迫出售自己的内心。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边境线上的他的结局,对于写《单行道》的他不算是遥远的未来时刻。
本雅明在《单行道》的开篇就发出不要出卖自己的警告。他借用民间说法,提醒人们不要在没有吃早饭前讲述昨夜之梦,不能在梦还没有彻底醒的时候讲述自己的梦。“依此看来,叙述梦的内容很可能带来灾难,因为与梦中世界依然处于若即若离状态的人通过叙说出卖了这个世界,他必然会遭到报复。用更现代的话说,他出卖了自己。”
《单行道》的题词,指明这本书献给阿西娅·拉西斯。这个女人难道是本雅明在梦犹未醒时的表白,是一次对于警惕的放弃,是一次情不自禁的表白,是爱情。
“这条路/叫阿西娅·拉西斯街/是她作为工程师/使这条街整个地穿过了作者。”一个女人穿越了天才。本雅明讴歌了这位女性,这是一位天才对于激发自己灵感的女人的讴歌,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智者对于沉溺的恶补,这个恶补看起来就是一场要把自己交待出去的爱情,而在给这位女人的献辞中,他最大程度地回收了对自己的不可抑止的骄傲。本雅明说:“伟大的作家们都毫不例外地对他们之后的世界进行了构想”,而我说,伟大的天才都毫不例外地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构想。
在梦彻底醒来之后,那些经过检视和修饰的梦,可以反复地言说,且可以记录在案,以供他人研读。本雅明的造访歌德宅邸之梦就是如此。当他梦见馆长请他到通道的尽头,在窗台上打开着的来访者登记簿上签名时,他说:“当我上前伸手翻开登记簿的时候发现,我的名字已经被狂放的儿童笔迹大大地写在上面了。”这样的意象,几乎构成了所有天才们的相似的故事集了,一位天才总是在自己童年时代就受到伟大的前人的眷顾,或者和伟大的前人有着一种冥冥中的灵魂交流。
这个梦还在继续:“在桌子一端的右首,我在歌德身边坐下。饭后,歌德费力地站起身,我用手势恭请允许扶他。当我的手碰到他的胳膊肘时,我激动得开始流泪。”在这种流传甚广的天才传说中,我依然被本雅明的深情打动。我只能用我的一次梦中的泪流满面作为对他的致敬。在看完安东尼奥尼的回顾展所有影片后的夜晚,我梦到了我们举行一次小的聚会来庆贺这次影展的成功。在一间仓库一样的影院中,放映着一部黑白的电影,故事和人物依稀是前苏联的,但这部电影在我的梦里的作者是安东尼奥尼。看完之后,大家来到庭院,有梧桐一样的树在落叶,三张长条木桌构成一个小的会场。一位同事将话筒递给我,让我说几句。我拿过话筒,发现是一截旧的、上了锈的自来水管。我说,“他终于来了!”然后就泪流满面,等醒来的时候枕头是湿湿的。在不断阅读本雅明之后,我最为害怕的事情是他会走入我的梦境。
“笃信是不具有创生力的。”(“致男人们”篇)创生的力量如果不能来自笃信,那么只能在笃信的反面蕴育和生长,在这个方面是单行道一样的毅然决然,这是一个空间的隐喻,如同本雅明对于巴黎街道的空间思考一样,单行道的空间,构成了一个孤独者的穿越,构成了一种一个向度的决不妥协的穿越行为。
本雅明熟知的波德莱尔在巴黎的清晨起来,在匆忙的上班人流中,他发现自己是惟一的逆行者。人流中的逆行者才真正构成了灵魂深处的单行道,这不是空寂的空间的单行道,这是喧哗中的单行道。一个逆行者擦过所有迎面走过的表情时,一定是孤独与狷介,一定也是逃亡和哀愁。
创生的思考在本雅明处只是写给男人们的话,给一位女人的话则是这部书的题词。天才在梦见歌德的时候是骄傲的,在工作的时候是艰辛的,所以本雅明在“标准时钟”片中说,“天才是勤奋”。男人在渴望女人的爱情时,把自己的才华献给女人,然后,让这种爱情穿越生命时,却只想证明男人的创生力。
我不得不抗拒这种通过对女人的命名的自我证明,这本书的那段题词,开始扭曲变形,它们成为这样:“这条路/阿西娅·拉西斯不是街的名称/不是这条街道的修筑者/她是一位路人。”在现实生活中,阿西娅·拉西斯没有中断和本雅明的交往,但是也没有答应本雅明的求婚。
时间的灰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公子羽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5 - 3
我站在时间的断崖上,看着浮世的繁华与寂寞。它们变化、迁徙、消逝,是最无常的咏叹,最不能形容的辞藻。我看着世间不胜凄凉却又磅礴壮丽的一切过往。一切一切恍似幻觉。爱也好,恨也好,都只是烟花一场。
一部部电影,一个个故事,一些些想法,一段段情感。作者用小说的文字去记录电影的语言,有着他独特的观察点,有着他精辟的见解,从《卡撒布兰卡》到《简爱》再到《花样年华》,也许有里边也有着你所包含的感动。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部电影评论集。在这本书中没有惯常的程式化的简介式的电影评论。他的笔记源自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某个人物、某段音乐,却总能超越这些具象抓住影片的精髓并且张扬到极致,总能游离于电影与生活之间,感叹岁月的风情、人世的沧桑,体验生活的意义、情感的真谛。笔记中谈及的影片涉及许多国家,涵盖了百年电影的历史,涉及的影星及电影人更是灿如星河,再配上绝妙的篇名,精美的插图,公子羽轻灵飘逸又时尚敏锐的文字。这一切,都使得本书必定会成为一部与喜欢电影的人共同分享电影、分享心情的绝妙的知音手册,成为一条展览电影历史,体会人生种种的时光隧道,成为一台品尝电影大餐的饕餮盛宴。
电影+2002 豆瓣
作者: 卫西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4
每部影片除了剧情介绍和主创人员名单之外,更有独到的评论,既有民间观点,也有学院见解。同时书后还收录了这一年影坛的大事记。
发烧碟中碟 豆瓣
作者: 张扬 华东师大 2005 - 9
碟海茫茫,浮游其上。如何在第一时间里寻觅到最值得欣赏,值得珍藏的影碟?
资深电视栏目及电视剧策划人、影评人、编剧及专栏作者张扬,以他畅达的文笔描写中透着分析、评析中央带叙述、寓哲理于形象,深入而又浅出的“知性”文字,抒发对四十部中外精彩电影的真切感受:
《在她的开始,是你的结束》、《情节的发动机》——结合影片说情节安排和发展;
《腾出心来造心房》——讨论表演和明星崇拜;
《一部会让你中毒的电影》——论说好莱坞黑帮片;
《最后三声枪响》——分析人性;
《心灵的暗流》——从一部心理片出发谈人类共同心理;
《东方哲学的形象阐释》——与读者聊如何在电影中表现哲学思想;
《这边看过去,那边望过来》——探讨空间对人心理作用;
《上天堂和下地狱》——从《朋友》说朋友;
《大卫和史迪》——比较电影《爱失禁》和《教育别恋》……
私人电影典藏.小资电影 豆瓣
作者: 陈华胜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 10
“小资电影”的作者如此定义“小资”:“他们在意钱包的程度远远亚于对心灵自由的 追求”,他还引用了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的话“小资观”———“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本书共分言情小资、唯美小资、悲情小资、情色小资和迷幻小资等五部分来介绍小资电影。同时收录了250部小资电影简介、小资追捧的十位导演及小资们喜爱的明星,推荐的小资电影都很值得一看。
悬崖上的舞蹈 豆瓣
作者: 徐怀静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边缘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主流电影的反向,其内容所触及的大多是情色以及社会禁忌题材,在表面上或许呈现的是并不明媚、与主流文化环境不相称的面貌,在社会大众的眼里更被贴上“另类”的标签。但它在日益商业化、娱乐化的当今电影氛围中,依然是一道不容被忽略的风景。
本书从导演介绍、主要演员、拍摄年代、获奖情况等背景资料、内容赏析(3000字)、精彩对白等几个方面对所选影片展开介绍,注重技术层面分析,做到对业余爱好者与专业人士皆有收藏价值,配以电影海报和主要演员剧照,图文并茂。所选片目侧重近年新作,也适当兼顾同类经典。就本书而言,共精选了三十部“边缘”电影,抓取了边缘人群破碎瞬间的惊鸿一瞥,这些电影不仅边缘,而且大都和爱情有关:跨越文化、种族的爱,被弗洛伊德统称为“恋父情节”的、年轻女孩与中年男人的爱,追求自我独立的女人们所感受到的不同寻常的爱,不敢宣之于口的男人之间的 “爱”,故意出格但最终无法走出伦理道德约束的情色之爱,被绝望所压抑的残酷的青春爱情,自毁的男人和无法救赎他们的爱情,以及田纳西·威廉姆斯笔下那些总是处于逃亡状态、总是遭到社会排斥的非主流的边缘人的破碎的爱情。文笔魅惑,值得一读。

沟壑·爱情
2/《情人》:涉渡之舟
11/《爱神》:痛苦的悸动
23/《2046》:流动的时刻,别离的伤感
34/《失乐园》:爱情的固化
恋父情节
44/《这个杀手不太冷》:心的形状
54/胶片上和书本上的《百万美元宝贝》
66/《洛丽塔》:荒凉不堪的真实
74/《美国丽人》:中年感情危机·美国梦的破裂
极度魅惑
84/《西尔维娅·普拉斯》:爱情的极限,抹不去的伤痕
96/《时时刻刻》:女性精神抑郁与越界的性向
1 08/《她比烟花寂寞》:天才能将女人带向何处?
121/《钢琴课》:黑白琴键下的爱的觉醒
132/《黑暗中的舞者》:音乐的力量
142/《钢琴教师》:追逐者与被追逐者角色的转换
酷儿爱情
156/《毛里斯》:不敢宜之于口的爱
166/《春比乍泻》:从大来过的故事
176/《东宫西宫》:男性性向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84/《男孩别哭》:性别身份的危机和暴力的世界
194/《茸宴》:传统下的折中
失语的青春
204/《任逍遥》:尘世多烦恼,怎能任逍遥
217/《小武》:背叛
欲望的烈火
228/《不忠》:婚姻与婚外恋
240/《爱你九周半》:性·迷醉·极限·自尊
250/《大开眼界》:婚姻·性·幻想
自毁的男人
264/《离开拉斯维加斯》:自毁的冲动
273/《巴黎最后的探戈》:失调的爱的节拍
286/《阿飞正传》:无脚鸟的幻灭
悬崖上的舞蹈
298/《欲望号街车》:《欲望号街车》的不确定性与矛盾性
315/《甜蜜的青春小鸟》:暴力的极敛:强斯-维恩的阉割
330/《逃亡的一族》:神话、象征与双蓖主题
342/后记
李敖有话说 豆瓣 Goodreads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李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5 - 1
《李敖有话说》这个节目由李敖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说一不二,打破电视制作模式,单刀直入,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结合博学、勇气和口才,说真话揭真相,慓悍无惧,势创电视之奇,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
日本情爱电影 豆瓣
作者: 张狂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5 - 1
日本对“情爱电影”似乎情有独钟,一度出现过世界顶级的情爱电影大师。《日本情爱电影》分迷情篇、奇情篇、狂情篇、纯情篇对“情爱电影”进行了评论。
韩国情爱电影 豆瓣
作者: 张狂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5 - 1
韩国电影中缺陷的爱情,粗暴中带着病态,感官上强烈与突如其来的刺激,直击你的潜意识!
《情欲报复》描写一对夫妻分别与同一位发生外遇的男孩展开性爱关系,构成纠缠、拉扯、交合的暧昧局面,三人互动的戏因此引人入胜,有一种含蓄阴郁的美感。
画面刺激曾经让欧洲观众呕吐的《漂流欲室》尽管给人感官上的刺激,但是从画面到情节还是那么精致完美。这部电影曾获得威尼斯影展“最受欢迎亚洲电影”;莫斯科国际影展最佳电影;布鲁塞尔国际奇幻电影展最佳电影奖等等。而《爱的肢解》则是韩国1999年最畅销的电影,也是日本和香港观众最想看的韩国电影。
10导演批判书 豆瓣
作者: 苏七七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 1
华语电影行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可笑地成为一门严肃的行业。而华语电影导演们则成为最有资格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反驳外界批评的“实干家”群体。以此逻辑,一把辛酸泪,一堆烂拷贝,再丑的媳妇因其“无辜”,终将能熬成婆。他们把无数的垃圾真诚地献给了我们,自己,却也终究逃不过两手空空。
与魔鬼下棋 豆瓣
作者: 苍狼 / 李建军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 - 3
本书透视了中国当代文坛五位名作家:迟莉、王安忆、莫言、贾平凹、二月河的作品……中国所谓的批评家向来是赞扬家,他们既是看客,也是过客,有的忙于编写文学赞扬史,有的忙于给喜好风花雪月的女博士讲课,有的则像妓女接客一般,红包一来,两三天就造出一位大作家。中国文坛如此腐败,完全是他们与作家共同犯罪的结果!
石破天惊逗秋雨 豆瓣
所属 作品: 石破天惊逗秋雨
作者: 金文明 书海出版社 2003 - 7
《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的主要内容包括:唐代的吕洞宾,成了道家的始祖;明初的沈万三,住进了后人筑造的沈厅;未曾结婚的林和靖,有了妻子和孩子;感佩清帝的金圣叹,成了大明的忠臣…… 上述文史知识差错均出自著名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类似这样的文史差错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中竟有一百多处。《咬文嚼字》资深编委金文明先生,深感“石破天惊”,于是就有了这部书。
中国侠文化 豆瓣
作者: 韩云波 重庆出版社 2004
本书是作者10余年中国侠文化研究的集成性成果。以文化基因论、文化层次论和历史结构论为理论基础,梳理了中国侠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中国侠文化的基因传递与变迁线索,勾勒了武侠小说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轨迹以及中国侠文化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更加广泛的表现方式,总结了中国侠文化的道义思想和英雄梦幻,就武侠小说的文化展现与审美展现作了饶有趣味的探讨。本书拓展视野,探讨了武侠小说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交融;更将视野至当下现实,探讨了中国侠文化的新兴形式及当下侠性心理,分析了新时期“武侠热”的深层次文化原因。本书出入于理性论说和文化评论之间,逻辑严密,注重学理性探讨;行文活泼生动,注重可续性。
亡灵记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贾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
《亡灵记:好莱坞外的八位电影大师》论及的八位欧洲电影大师是一般抗拒好莱坞的力量。他们关注当今人类的境况,对当代不可回避的命题作了深刻的解释。伯格曼探讨上帝存在与否,塔科夫斯基关注信仰,费里尼言说生活的虚无与人性的善恶,安东尼奥尼研究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帕索里尼诅咒般地倾倒生命之恶……他们共同为“人正在死亡”这一危机拉响了警报,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狂欢与喧嚣外表下的人的真正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