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l - 标记
专利凶猛 豆瓣
黄晶
作者: 黄晶 / 卢学红 2014 - 7
本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描绘了一副企业专利战略全景,不仅勾画出企业建立专利管理体系的蓝本,还涉及专利侵权诉讼的应对、企业海外参展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诸多与企业专利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全书共六章,故事线索为男主人公皇天昊自2003年秋至2012年共计10年间在民企华亚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助力华亚由身负知识产权诉讼的零专利企业,一转成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最终能够发起针对多家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并取得胜利的发展历程。本书是我国国内第一本关于企业专利战略的小说,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本书都将发挥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2016年5月16日 已读
这化名起的我也是醉了,这没猜错的话是黄姓作者的自传吧?给自己起的名字真够难听的。
甘南纪事 豆瓣
8.0 (37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花城出版社 2011 - 9
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藏区,如何负载着文化转型的重负,经历时代的遽变。
本书是著名作家杨显惠先生最新的一部作品,也是关于甘肃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的第三部。
甘肃南部和北部的自然环境差异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作者近年4次踏进甘南,进行文学采风活动,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素材,终以书中的12个故事记录了在甘南藏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悠久而灿烂的文化、牧民特有的生活形态,以及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身影。
2013年7月21日 已读
这本书是在手机上用豆瓣阅读看的,跟kindle ios版比较,用户体验不如后者。推荐倒数第二个故事图美。
夹边沟记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03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广东省出版集团 2008 - 9
《夹边沟记事》从2000年春季被《上海文学》开始连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夹边沟记事》,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2013年7月4日 已读
相比定西孤儿院纪事,这本书更有意思,因为主要写的是成年人的故事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2013年6月17日 已读
霍伟真是一个好玩的人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13年5月20日 已读
我觉得三部的阅读快感是逐渐累加的,第三部“工厂”很多片段都很有意思。很多地方都笑出来了。。。
认识电影 豆瓣 Goodreads
8.9 (1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路易斯·贾内梯 / [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 [日] 黑泽明 等供图 译者: 焦雄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 11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2013年2月22日 已读
白鹿原 豆瓣
9.0 (48 个评分) 作者: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
2012年10月6日 已读
三国演义 豆瓣
9.1 (43 个评分) 作者: 罗贯中 岳麓书社 1986 - 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吕布赵云关羽,官渡赤壁街亭,斩华雄空城计长坂坡七擒七纵,一看三叹,三国风云起,几度夕阳红。该剧展现了历史上一个豪强们为攫取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和频繁混战的动乱时代。展示了魏、蜀、吴纵横捭阖、逐鹿争雄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2012年9月21日 已读
马桥词典 豆瓣
8.3 (29 个评分) 作者: 韩少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到小说的巨大魅力时,领略到每个词语和词条后面的历史、贫困、奋斗和文明,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天生我才-鲁尼自传 豆瓣
作者: 韦恩·鲁尼 译者: 咏鹏 译林出版社 2007
他出身贫寒,如今身价不菲已成“金童”他少年莽撞,我行我素,却让整个欧洲为之震颤他就是韦恩·鲁尼,英格兰队的“头号天才”2002年9月6日,年仅17岁317天的鲁尼成为英格兰国家队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者2007年欧洲冠军联赛,鲁尼伤愈复出,愈战愈勇,重现神童本色鲁尼自传独家授权中文版这是一个神奇小子的奇妙成长历程!随书超值附赠鲁尼22周岁生日纪念册·全彩限量版韦恩·鲁尼,被称为将主掌英格兰队未来的领军人物短短18年所攀上的高度,已经是绝大多数人毕生追求的顶峰我爱踢球,但和其他每个人一样,我讨厌输球,喜欢赢球。如果有什么时候赛果不理想而我却满不在乎,人们才应该为我担心。   ——韦恩·鲁尼我们拥有这个国家30年来最优秀的年轻球员。   ——阿莱克斯·弗格森爵士他是一个能教人异常兴奋的天才,总是表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与冷静。   ——贝利自从贝利出现在1958年世界杯上以后,我不记得还有谁有过这种闪亮登场。   ——斯文-格兰·埃里克森韦恩·鲁尼是个非凡的天才。他将能够像伟大的博比·查尔顿一样帮助英格兰队赢得世界杯。   ——迭戈·马拉多纳鲁尼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这一点毫无疑问。   ——罗纳尔迪尼奥一旦我开始踢球,那么我就是为足球而活。所有的努力和牺牲。能走到今天并非运气使然,我配得上它。我不会低头,永远不会。无论比赛还剩几分钟,无论多么艰难的状况,我总是认为我会进球。我从13岁以来一直非常非常迷恋的女孩,就是科琳。当我不能比赛时,他们把我捧得像救世主一样,似乎我一旦回归就会创造奇迹。如果我的表现不能如他们预期般出色,他们又会开始对我口诛笔伐。我知道我总会竭尽全力,无论环境怎样。……是的,做韦恩·鲁尼实在是有趣。年仅20岁,韦恩·鲁尼就已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了。作为在英国被谈论得最多的球员,他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对于自己在默西塞德郡艰苦的成长过程,鲁尼怀有怎样的记忆?早年他是受谁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突如其来的名利双收是否改变了他的生活与情感?2004年夏,弗格森和曼联将他招至麾下,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不可逆转的变化?他还饶有兴趣地讲述了2004年欧洲杯自己如何代表英格兰队大放异彩以及同未婚妻科琳·麦克洛林之间的恋爱风波。关于2006年世界杯,鲁尼的回忆面面俱到:从突如其来的骨折打击到分秒必争地恢复,从小组赛的煎熬到四分之一决赛的踩踏事件……英格兰队中发生的一切都将在你面前真实再现。从科洛克斯泰斯的陋巷到德国世界杯球场,这是一个神奇小子的奇妙成长方程。
相助 豆瓣
作者: [美] 凯瑟琳·斯多克特 译者: 唐颖华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1962年的密西西比,距离奥巴马当选总统还有47个年头。白人男子至高无上,女人是漂亮的摆设,有色人种则是不可接触却又不得不接触的贱民。种族冲突此起彼伏,两个女佣,一个大学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小姐,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爱与痛苦,仇恨与信仰,恐惧与勇气,交集在三十万字的分量里,密密麻麻浸润心灵。作者以细腻真实的笔触重现了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刻画了艾碧莲、明尼、雯三个人物形象,大时代的激流教小人物只能学会隐忍,但当变革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谁又能说,这股直抵人心的力量不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救赎?
本书出版之后,版权被三十多国争先引进,《纽约时报》、《出版者周刊》、《华盛顿邮报》联合推荐 并连续报导,堪称近年来不可多见的力作。
2012年5月6日 已读
寻找家园 豆瓣
9.3 (54 个评分) 作者: 高尔泰 花城出版社 2004 - 11
我的故乡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省交界的寺主, 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茅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的衔接处,山高林茂,俗称“山乡”;西部为丹阳湖、石臼湖、小南湖三湖所环绕,溪河交错,苇岸无穷,俗称“圩乡”。最早的县治固城始建于公元前五四一年,比楚威王筑石头城置金陵邑(前三三三年)还早二百来年,可称古邑。
到我出生的时候,固城早已荒废,县治淳溪镇也是一个仅数千户人家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三米多宽、青石板铺面的弯曲小街,俗称老街。……
穆里尼奥传 豆瓣
Jose Mourinho: Made in Portugal
8.3 (6 个评分) 作者: [葡] 路易斯·洛伦索 译者: 陈震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 7
穆里尼奥官方传记《葡萄牙制造》中文引进版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正式引进。十五万字全本首次放出。此前网上版本均为节选版。
本书由穆里尼奥授权他的好友,葡萄牙著名体育记者路易斯•洛伦索撰写。洛伦索是穆里尼奥的发小,俩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朋友关系。作为穆里尼奥从一个小翻译成长为世界最佳足球教练的重要见证者,他有着许多第一手的资料,故而能在本书中将穆里尼奥从助理教练到豪门球会主帅的执教轨迹、这一路上的人生磨砺、经历过的挫折打击、直到最后在欧陆所向披靡一一还原,并得以在其中穿插大量篇幅穆里尼奥在训练、比赛、以及私人场合的“口述实录”。此外,穆里尼奥也亲笔撰写了书中几个重要章节,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传记,其实和穆里尼奥自传已经无异。
关于穆里尼奥,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他是如何从一个翻译变成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教练。”这本书记录了他从默默无闻到登上“欧洲之巅”的历程,也为这个问题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他的坚韧、勤奋、专注、偏执,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今天,面对着功成名就的穆里尼奥,如果你带着同样的问题读完此书后,必然会唏嘘不已。因为狂人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与他辉煌的执教生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起点很低——球员时代的穆里尼奥籍籍无名,一直都只在葡萄牙低级别俱乐部效力。由于精通五种语言,他退役后有幸成为波尔图主教练博比•罗布森的翻译,随着博比•罗布森转至西甲巴塞罗那,穆里尼奥也随行至西班牙任他的翻译与助教。这本书的故事从他离开巴萨开始——
2012年4月9日 已读
2009-2010-足球竞赛规则 豆瓣
作者: 人民体育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 1
《足球竞赛规则2009/2010》包括第一章比赛场地、第二章球、第三章队员人数、第四章队员装备、第五章裁判员等。世界各国对足球运动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国际足球组织和竞赛体系的完善,以及足球运动本身职业化、商业化的程度和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所不能相比的。足球不仅是我们时代最大的娱乐和欣赏项目,也是全世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荣誉的象征。
2012年4月6日 已读 没用……
为梦想奔跑 豆瓣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 - 3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看第一章的时候我就想说您就差化身大长今了,结果后来您真的变成泡菜、蛋包饭小达人对我等读者进行说教了。。。除了更衣室的以及小时候的经历其他一概不感兴趣。
极度狂热 豆瓣
Fever Pitch
7.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霍恩比 译者: 沙迎风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 9
1991年夏季,在看心理医生的尼克·霍恩比,开始写下他的足球迷回忆录《极度狂热》以条列编年记事的结构巨细靡遗的描写一个足球迷的个人心路历程,而本书正像是他的心理治疗书。此书出版后,出乎意料之外的成为畅销书,并成为足球书的经典,随后霍恩比还帮忙编辑了两本运动文学年鉴。本书于1997年被改编为角色虚构的电影,由《BJ单身日记》的男演员科林·伍斯(Colin Firth)主演,霍恩比编剧。到2005年改编成电影的美国新版,由珠儿·巴莉摩和吉米·法伦主演,英国海布里兵工厂足球队转而变成波士顿红袜棒球队,台湾发行的片名为《爱情全垒打》。
2012年3月21日 已读
没看过我还好意思把阿仙奴亲切地称作我娜?
你永远不会独行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颜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 9
英国足球是现代足球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众多球队中的佼佼者当属利物浦队。无论利物浦征战何处,他们的耳边永远响着《你永远不会独行》,来自他们与球迷心底的狂热。作者以一个足球记者在英国对英国足球的探访,由文化的视角出发,解读英国文化与英国足球的发展。专门以中国人视角来描绘英国足球文化的专著在国内绝对是第一本,笔触细腻,行文流畅,可谓是中国足球现状的楷模之作。
2012年3月19日 已读
金球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颜强 凤凰出版社 2009 - 8
《金球: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将英国足球作为一个窗口,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多面的英国世界,包括体育、文化、商业、社会等,尤其突出在1992年英超创立之后,职业足球急剧商业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冲突。金钱大鳄的资本运作,球队兴衰的风云变幻,明星球员的转会风波,作者通过与各俱乐部高层的直接对谈,获得了关于真相的第一手资料。在《金球: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中,将为读者披露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与内幕。
年轻的心在哭泣 豆瓣
Young Hearts Crying
7.9 (22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Yates /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迈克尔•达文波特是个从二战欧洲战场退伍的年轻人,踌躇满志,梦想成为诗人、剧作家。他清高,为艺术而活,不愿染指妻子的钱,可还是得为一家商业杂志撰文来维持他的写诗爱好。妻子露茜异常富有,却一直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觉得别人似乎都比她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别人功成名就而自己却仍默默无闻,这对夫妻的焦虑与日俱增。他们过去的幸福生活也被私通与孤立所吞噬,而他们自以为已经逃离的单调生活如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在这部小说中,耶茨再次选择了他最为擅长的破碎的美国梦为其主题,用现实的重锤敲碎了梦想的天真,带来难以比拟的钝痛。
2012年2月14日 已读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1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2011年12月16日 已读
仔细想想,如果不是某个下午在图书馆闲得蛋疼的话,可能我永远也不打开这本书;如果故事不是从文革开始,我可能也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现在终于看完了,我感觉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