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世界史纲 豆瓣
作者: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Herbert Georgewells) 译者: 孙丽娟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 1
2024年12月24日 已读 翻过(第三辑之后)
[2024] 历史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Sapiens: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5 (88 个评分) 作者: [以]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内容简介】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品,书写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史。
全书从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认知革命使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使人类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合作,国家、宗教、企业都是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人类依靠这种想象来寻找认同、开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抵达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地位。
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在大历史中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见识丛书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见识丛书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见识丛书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见识丛书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见识丛书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见识丛书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见识丛书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见识丛书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见识丛书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见识丛书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见识丛书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见识丛书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见识丛书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见识丛书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 大卫•阿米蒂奇
《见识丛书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 凯利
《见识丛书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见识丛书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见识丛书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见识丛书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见识丛书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英]理查德·道金斯
《见识丛书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
《见识丛书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见识丛书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
《见识丛书29:黑火药时代:中国、军事创新与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欧阳泰
《见识丛书30:当代欧洲史》[美]斯图尔特·休斯
《见识丛书3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见识丛书32: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美]查尔斯·曼恩
《见识丛书33: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美]查尔斯·曼恩
《见识丛书34:专家之死》[美]托马斯·尼克尔斯
《见识丛书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第三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十本好书”之一
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贾雷德·戴蒙德、罗振宇、陈嘉映等高度赞扬
一、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
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作为一名学者尤瓦尔精通世界史、中世纪史与军事史,不过现在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历史问题上。随着关注点的扩大,他的学识也更加广博,除了历史,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各种学科的理念他也能信手拈来。尤瓦尔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研究使其成为令人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影响力惊人的历史作家。
二、一部宏大的、突破性的人类简史,讲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三大基本问题,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如今,面对基因科技和人工智能两大科技进展带来的挑战,我们到了需要重新讨论和定义“人类”这个物种的时候了。我们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如果这个后人类时代必然来临,我们人类怎么办?《人类简史》带着新的问题,用新的思维,打破学科界限和过去的思维局限,重新梳理人类历史,提出新的解释,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
三、 摒弃“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民族国家中心论”等传统历史理论框架和写作思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一个以人类为中心和崇拜对象的世界。人成了万物的尺度,我们早已不把自己当成动物看待了,对其他物种而言,我们是神一样的存在。《人类简史》勇敢地抛开潜意识里的固有观念,将我们对自身的既有认识全部归零,将人类彻底还原成动物的一种,然后在“太空间谍卫星的高度”上还原人类一路走来的真实状况,看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地球变迁和人类历史发展新图景。
四、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在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为读者提供统合性知识,讲清楚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完整故事
本书融合了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综合各领域知识全面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程,为我们讲述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完整故事。
五、打通时间线,重新定义时间和历史,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历史学本身就是关于时间的学问,时间尺度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宽度,用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就决定我们可能看得多远。以往历史研究一般以500年、1000年或5000年为时间尺度,易落入西方中心论、民族国家中心论的窠臼,尤瓦尔·赫拉利大胆地将时间推回到大约135亿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从全部时间的起点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今天,再讲到未来,这就是《人类简史》使用的时间尺度,彻底打通了时间线,重新定义了时间和历史,让我们得以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
六、兼具思想性和易读性,引发广泛热议的经典历史通俗读物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本人博学多识,他不仅会写些学术性较强的著作,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述他眼中的世界史。《人类简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新颖的思想和通俗的语言冲击着当代历史界,引发多国版权大战,获得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贾雷德·戴蒙德、罗振宇、陈嘉映、姬十三等高度赞扬,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读者,从学生、学者到科技达人、政商精英,越来越多的人翻阅此书。
--------------------------
【精彩评论】
这本书十分有趣并令人兴奋…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存的,农业以及科学存在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以至于我们不应该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第44任美国总统)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你会发现这本书令你难以撒手。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本书是一部有关人类文明的宏大历史叙述——人类如何从早期的狩猎-采集者起步,直到当代社会和经济如何组织。上次我们读了伊本•赫勒敦的《历史绪论》,那是14世纪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现在我们要读的这本《人类简史》则是对很多相似问题的当代阐释。我非常期待了解这些别开生面的见解。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15年如果要推荐一本书,我就推荐这本。《人类简史》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从更广的视野阐述了人类从一个普通物种的智人,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一步步走到今天无以伦比的统治地位。它让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我们人类自己,审视我们地球。
——林建华(北京大学校长)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高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在节目里多次推荐过《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它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它说人类最根本的能力是想象和虚构的能力,然后人们在这个不靠谱的基础上展开了合作,这才是我们这个物种真正有力量的地方。
——罗振宇(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这部人类史不强调历史细节,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人类如何到今天进行了深入思考,引入了许多基因历史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理解和分析,对人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的理解都有独到角度。对于我们不简单化地理解和思考人性大有裨益。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从7万年前智人的出现写起,写道我们这个世纪,还写了几行对未来的预想,中文不过400页,利用了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好多领域的知识,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视角和结论,非常有趣。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国家史、年代史或人物史。有点偏哲学和思想层面。
——傅盛(猎豹移动CEO、紫牛基金创始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贾雷德·戴蒙德(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很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斯蒂文·刚尼(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2025年1月3日 已读
新奇的视角。
前两部分金句频出通通划线,后两部分平平。
[2025] 人文社科 历史
未来简史 豆瓣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7.9 (19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2025年1月7日 已读
整本书不如上一本最后一章知识丰富。就这11章的话题硬写出来的内容…
[2024] 人文社科 历史
苏美尔文明 豆瓣
作者: 拱玉书 译林出版社 2024 - 10
苏美尔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4千纪末,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诸多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本书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苏美尔人的典型国家、苏美尔历史的兴衰更迭以及苏美尔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文字、文学、教育、法律和建筑方面的成就。本书将带您跨越时空,为您打开一扇进入久远深邃、绚丽多彩的古代文明的大门。
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 豆瓣
作者: 李海峰 科学出版社 2012 - 6
古代近东文明是指西亚、北非地区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赫梯文明和犹太文明五大文明板块。这些古代文明大多是“死而复生”的文明,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古代近东文明》详细地介绍了亚述学、埃及学及赫梯学等学科的诞生历程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近东几大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文化成果,展示了这些古代文明的风采。
康熙的红票 豆瓣
8.7 (25 个评分) 作者: 孙立天 商务印书馆 2024 - 3
宣传语:
一部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全球史新锐之作,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联袂荐读
编辑推荐/图书亮点:
★以全球史视野,透过西方之眼,讲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康熙皇帝。
★一部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全球史新锐之作。
★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联袂荐读。
内容简介:
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
本书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抉出了一段中国与西洋深度接触的往事。
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交往交织着文化碰撞与私人恩怨,纠缠着国际竞争与内闱宫斗。
作者精读中西文献,细加论证,在诸如清初历狱、中西礼仪之争、雍正禁教等热点问题上均有原创性见解,并对流传已久的“闭关锁国”“朝贡体系”“文明冲突”等历史论调提出了质疑,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媒体评价:
孙立天撰写的本书,乃是讨论耶稣会会士与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四朝皇室之间的互动。耶稣会会士自从明末进入中国,为天主教传教,却也同时将西方的思想与技术传入中国。这一段过程,乃是前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交融的过程。对于中国终于从相对孤立的东亚大帝国,牵入了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许倬云 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孙氏精读中西文献,分析入微,对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几个大问题都有原创性的见解,确是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夏伯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
(本书)阐述的康熙帝以带有私性系统的内务府几次接待教皇使团、俄国使团,以及利用传教士与俄罗斯边界谈判等史事,对于理解清代皇帝皇权行使的某种特点、内廷与外朝行政之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新内容与思路。此外,书稿对史事叙述详实,分析细微深入,文字功夫较好,读来引人入胜。
——杜家骥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耶稣会士与康熙和雍正朝中国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中外关系史实例。自明代以后,西方传教士、特别是耶稣会士的进入,留下了很多的一手史料。孙立天在书中充分运用了这些史料,从而将这段中国历史置于一个广阔的相互关系情境中来予以理解和考察。本书很少有干瘪的历史说教,而是以史书中的事件,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来,康雍时代的精神正是借助于这样鲜活的叙事而得以体现。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部分析出色、材料丰富的专著,书写引人入胜、清晰明了。(它)一方面对耶稣会传教士历史(中国部分)去除欧洲中心主义做出了本质上同时又是有针对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把这段历史从以前被过度赋予的宏大意义中解放了出来。
——Markus Friedrich德国汉堡大学教授
开启了天主教传华史的范式转移……论证回味无穷,孙立天的著作发人深省,研究和布局谋篇都充满智慧。该书推出及时,我建议所有研究清初历史和耶稣会传教史的学者都立即阅读。
——Lars PeterLaamann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高级讲师
通过把前现代文化冲突范式剥离出传统的中西二分法,同时置之于满族文化的背景中,作者为人们熟知的史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Ashleigh Ikemoto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