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 豆瓣
The 99% invisible city: A Field Guide to the Hidden World of Everyday Design
作者: [美]罗曼·马尔斯 / [美]库尔特·科尔施泰特 译者: 江北 文汇出版社 2024 - 10
【编辑推荐】
☞ 拥有500,000,000次下载量的超人气播客出品 | 作者TED演讲超5,000,000次观看
☞ 一场大开眼界的深度city walk,一部好玩的建筑冷知识之书
电线杆是为了一撞就断而立,红绿灯也有蓝色的,有的纪念碑担当了城市的熏香,墙根加入了尿反弹设计对抗不文明行为……
☞ 对这个世界另眼相看吧!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城市里到处都有故事
“和设计有关的话题总是集中在美上,但在建筑的世界里,更吸引人的故事却围绕着问题的解决、历史的局限和人性的戏剧。”——作者 罗曼·马尔斯
☞ 发现城市设计小巧思,拯救无聊的通勤路!
这本书是一副神奇的眼镜,能将你身边平凡的城市变成一座充满活力的人类智慧博物馆。——读者评论
☞ 128个经典案例、111幅精美插画,让看不见的好设计映入眼帘
☞ 城市爱好者的理想伴侣。——《柯克斯星级评论》
一本适用于任何地方的实地指南。——《书单》
【内容简介】
城市里大部分建筑和景观设计因为不起眼而游离于日常的视线之外,却处处都有门道——这就是这部非典型城市漫游指南的主题。
本书将带你饱览城市建筑背后的秘密:为什么电线杆总是一撞就断?为什么有些垃圾箱带锁?想让超速的汽车主动减速有哪些方法?公园和机场的座椅为什么让人难受?这些看似平凡之物之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想象,守护着城市的安全与活力。它们是留给城市漫步者的彩蛋,是让设计细节控会心一笑的暗号,也是写给人文爱好者的谜语。
让我们跟随“99%视线之外”播客的创始人罗曼·马尔斯,开启这场大开眼界的city walk!
2024年11月5日 已读
继公众号文章出版之后,博客文稿出现了。怪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全都浅尝辄止,提一嘴就结束了。除了佛像其他故事都很无聊,地域性太强。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豆瓣 Goodreads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2024年11月10日 已读
33万字,AI大纲一页纸就写下了。头一次看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没看进去。不如直接读AI大纲,浪费生命的书。
[2024]
下水道 豆瓣
作者: [英]斯蒂芬·哈利迪 译者: 王子耕 海南出版社 2023 - 6
2024年8月10日 想读
城市丛林 豆瓣
Urban Jungle:Wilding the City
作者: [英] 本·威尔逊 译者: 朱沅沅 中信出版社 2024 - 8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遭遇了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崩塌,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城市中的自然感兴趣。城市迫切需要重新自然化的河流、修复的湿地、恢复的潮汐湿地,以及城市森林的阴凉树冠,来抵御气候危机。如果你想象未来的城市,不要太在意智能技术、飞行汽车和摩天大楼,而要多想想层层叠叠的叶饰、平屋顶上的农场、粗糙的城市草地,以及茂密的森林。
本书不仅是要唤醒读者认识城市中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城市居民和环境之间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包括大城市内部,也包括紧邻大城市的周围区域。城市化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入且固有的联系,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去发现或再发现这种联系。本书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渴望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中拥有绿色植被,为此他们与开发商、城市规划师和投资者抗争。
21世纪的挑战是城市第一次成为亲生命的(biophilic)城市,而且要积极鼓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的野化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坦率地说,这将有助于我们生存,因为它使城市成为我们愿意居住的地方。鼓励自然植被最大限度地生长让城市变得美丽。
本书是在城市星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更为深刻的思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全球史著作,而非简单的城市通史。尼尔·博任纳的城市星球化对生态问题有着强烈的忧虑,但本·威尔逊对自然自身的力量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其中看到了城市获得救赎的希望。
——侯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信风世纪前沿书系
《为动物的正义》
Justice For Animals
[美]玛莎·C.努斯鲍姆 著 / 王珀 译
《城市丛林》
Urban Jungle
[英]本·威尔逊 著 / 朱沅沅 译
《黑夜宣言》(即出)
Mörkermanifestet
[瑞典]约翰·埃克洛夫 著 / 王凯梅 译
《数字昏睡》(即出)
Digital Lethargy
[美]胡滕惠 著 / 于是 译
《我们和他们》(即出)
Us and Them
[美]戴维·贝雷比 著 / 成琳 译
2024年10月1日 想读
现代建筑 豆瓣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 [英] 艾伦·科洪 译者: 姚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9
◎现代建筑史入门读物,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荣休教授艾伦·科洪代表作
◎按主题讲解,线索清晰、简明易读,快速把握欧美现代建筑运动全貌
------------------------------------------------
※专业推荐
在科洪的作品中始终有一个目标,即 将现代运动的先锋派遗产,重新阐释为系统的象征性通用语言,使城市的意义能够被整个社会自发地理解。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荣休教授
作为21世纪出版的第一本重要现代建筑通史,科洪教授的论述充分展现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现代建筑史研究的深厚积淀。除了史实资料更为完备,当代建筑史研究更为强调对理念的追溯与分析,这需要还原到时代的思想背景,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纠葛之中。而这正是科洪教授这本《现代建筑》的杰出特征。他以精炼和清晰的笔触,深刻展现了从新艺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之前这一历史时段中极其丰富的建筑思想与建筑实践。
——青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科洪教授这本书每章关注一个主题或一个地区,极其简洁、易读。尽管大多数案例我们都不陌生,但他仍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揭示出推动现代建筑运动的勇气和理想主义。
——《建筑家》杂志
------------------------------------------------
※编辑推荐
◎以建筑评论的犀利视角,面向21世纪读者重新解读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现代建筑大师作品,分析各国现代建筑运动得失。
◎不仅是建筑史,也是现代性思潮流变的历史。关注现代建筑的关键流派、建筑师、作品与20世纪上半叶各国政治、经济、技术、艺术、哲学、文学的互动。
◎178幅插图,全彩印刷,附现代建筑、艺术与社会事件大事年表及相关主题推荐书目,引领深入阅读与研究。
------------------------------------------------
※内容介绍
“现代建筑的历史是一段关于改革、‘先锋派’潮流的历史,而非一段试图中立地、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地去解决整个建筑生产问题的历史。”
著名建筑评论家、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荣休教授艾伦·科洪,围绕文化与工业、审美与实用等核心主题,透过评述20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现代建筑运动及其得失,简明且精准地呈现出现代建筑的发展全貌。
科洪教授从建筑与现代性外部条件冲突的重要时刻切入,不拘于分析具体的建筑作品,着意厘清功能主义、有机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关键思想在各国的演变,揭示贯穿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矛盾,同时将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路易斯·康等人的实践,置于各自社会与文化思想背景中做出新的诠释。
2024年10月8日 想读
园林有境 豆瓣
作者: 陈从周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3 - 5
◎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陈从周 名文精选
◎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内在机理,中国园林的精华在于“意境”二字
叠山理水、栽花移木、借景漏景、动观静观
“造园亦言境界。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
◎编排明白晓畅,以园林鉴赏为中心;装帧新颖大方,贴近都市年轻受众;区别于市面上其他的陈从周选集
上编“说园”,收入陈从周最经典的园林讲解文章《说园》五篇,及中国园林艺术的概述性文章
下编“游园”,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沧浪亭、网师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
◎园林实景摄影图与文字紧密相配,纸上游园,深度体验
收入60余幅园林实景摄影图,紧密结合文字,带领读者纸上游园,深度领悟文章中的园林立意、构景等营造技法。
——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2024年10月15日 想读
园艺植物的拉丁名 豆瓣
RHS Latin for Gardeners
作者: [英]洛兰·哈里森( Lorraine Harrison ) 译者: 何毅 杨容 / 刘全儒 审订 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
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主持编撰的这本《园艺植物的拉丁名》内容翔实、插图精美、赏心悦目,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植物学拉丁名的奥秘。全书收录了3000多个拉丁词汇,并按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些词汇不仅蕴含了植物起源地及其最适生境的信息,还描述了诸如形状、形态、颜色、味道和气味等特质。每一个单词都有清晰的定义,并提供了发音指导。书中还有大量精致的植物插画。
精彩的“植物猎人”专题带领读者回顾了诸如约瑟夫·班克斯和亚历山大·冯·洪堡等重要人物的探险之旅,展示了他们的发现对当今花园面貌的重要影响。“植物档案”专题也贯穿全书,揭示了这些植物学名背后隐藏的历史。
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园丁们可以从有趣的拉丁学名中了解其蕴藏的丰富信息,园丁自身和他们的花园都将从中受益。
2024年11月3日 想读
看得见的自然史 豆瓣
Muséum folie
作者: [法]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 编著 译者: 刘安琪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 - 9
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 官方出品
一部影像版《自然史》,足不出户领略自然科学精华
致敬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乔治·布丰
随书附赠:1张三角龙藏书票和1个精美植物主题便签本!
◎ 编辑推荐
★ 8大篇章,约200件非凡藏品,构建自然界的认知地图!全馆科学家严选 ,精选8大主题的200件非凡藏品,每一张图片都是艺术品,每一段文字都引人入胜,既有藏品的科学介绍,又有人类发现自然的历程,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奇与发现的世界。
★ 艺术品级别的影像质量,搭配策展级别的编排,一座可以捧在手中的自然博物馆。在家也能畅游自然界的广阔天地,亲子家庭必备的自然百科全书。
★ 400年博物馆收藏,浓缩成一部影像版《自然史》,致敬博物馆创建人乔治·布丰。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从古生物化石到现代动植物,每个篇章都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看见亘古自然,理解万物演化。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联袂推荐。
★全流程精品制作路线,打造收藏感满满的高质量画册。采用高水平的色彩管理和印刷技术,呈现馆内藏品的真实色彩。资深书籍设计师打磨装帧设计方案,带来质感满满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倾全馆之力,与诸多法国科学家共同打造,以图像形式梳理人类对已知世界的认知边界,致敬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自然史》作者乔治·布丰。
博物学是从命名现有事物开始的,这本书让我们在约200件万里挑一的珍贵藏品中“看见”自然生命,理解万物是如何演化的。全书分为8个篇章,横跨古生物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从始祖鸟到现代鸟类,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涵盖自然界的方方面面。艺术品级别的影像质量,搭配策展级别的编排,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在广阔的宇宙中,搭建人类已知自然世界的知识宫殿。
近400年博物收藏,沉淀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堪称影像版《自然史》。
◎ 名人推荐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因其宏大的规模、海量的藏品与悠久的历史,成为无数人的向往之地。这本画册精选了博物馆多件珍贵藏品,内容涉及古生物、古人类、现代生物世界等多个主题,让读者足不出户,在纸上就能充分领略到馆内科学与艺术联袂的魅力。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古生物学家
作为最早对公众开放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见证了博物学的兴起、进化论的诞生,以及现代科学各分支领域的发展历程。近400年的历史中,这里曾启发无数人,包括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者。本书中精选出来的约200件展品背后,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那永不干涸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金海月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
是知识的盛宴,更是视觉的饕宴。这多维度的白色,是荷兰圣皮埃尔山的沧龙;沉淀的黑色,是美国怀俄明州1912年发现的三角龙;赭色加黑白,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椰叶鞘上的鳄神;饱满的绿色,是博丹船长麾下加尼耶描绘的鳄梨果。这些非凡的珍宝级藏品都来自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此番为您打开内库大门,跨越数十亿年深邃时空,为您打破思维的藩篱。
——邢立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
2024年11月7日 想读
点燃希望 豆瓣
Reason for Hope: A Spiritual Journey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简·古道尔(Jane Goodall) / [英]菲利普·伯曼(Phillip Berman) 译者: 祁阿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5
本书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简・古道尔的回忆录。在这部鲜活生动、发人深省的著作中,她详细回顾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乃至个人精神上的漫漫旅途。她对人生的体验非常深刻,并不亚于她在坦桑尼亚贡贝动物保护区对黑猩猩的观察。
简•古道尔从蹒跚学步起,就对世上的各种生命形式充满了好奇;成长过程中,又受到《人猿泰山》和《丛林故事》的影响和鞭策。后来,她为著名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工作,在贡贝的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对我们知识世界影响重大的贡献者之一。
在本书中,她不仅详细地叙述了许多年前就已经介绍给世人的贡贝黑猩猩故事,而且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讲述了她的母亲、儿子和已故的丈夫、她的朋友以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她的爱和支持。
简・古道尔博士酷爱自然,也目睹了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险、不公、物欲、种族屠杀……她提出自己对这些危险的独到见解,并高度赞扬了为地球新生而奋斗的人们,以此点燃人类面对未来的希望。
当古道尔描述她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工作,以及她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所做的真诚努力时,我肃然起敬。
——《华盛顿邮报》
没有任何一个读到她深刻、细腻、易懂的告白的人会不认同她。
——《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感动......道德层面也让人深受震撼......本书将被所有关心地球及其居民命运的人所珍视......令人信服和鼓舞。
——《出版人周刊》
一本重要的书。......《点燃希望》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科学理论化,一部分是神学思辨,一部分是挑战。......这种信仰的陈述显得不凡而且谦卑。
——《费城报》
古道尔博士神奇的一生,一个关于信仰和爱的励志故事。
——《印第安纳波利斯星报》
简•古道尔的书是那种难得的作品,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现在她又给了我们一个更难得的东西,一本真正鼓舞人心的励志书。……一个令人震撼的强有力的信息。
——《辛辛那报》
2024年11月7日 想读
树的秘密生命 豆瓣
Das geheime Leben der Bäume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彼得·渥雷本 Peter Wohlleben 译者: 钟宝珍 译林出版社 2018 - 4
★ 《明镜周刊》2015年度畅销书冠军 长踞 TOP 1 四十周
★ 全球25国语言授权
★ 德国亚马逊2015年度百大选书
★ 《纽约时报》特别跨海专访
●《动物的精神生活》作者彼得·渥雷本成名作
● 德国最美丽的自然书写
● 彼得·渥雷本将树木的语言译成文字,树木在其笔下绽放光彩。
科学语言去除了所有的情感,让人们再不能通晓其意 , 但当我说:“树木孕育着他们的孩子。”每个人都能立刻了解我的意思。
——彼得·渥雷本
你知道树会说话吗?金合欢树会彼此警告,提醒同伴在叶子里散布毒素,把啃食的长颈鹿赶走。你知道树也怕嫁错郎吗?甜樱桃会阻止同一朵花上的雄花粉和雌蕊相恋,只有陌生的雄花粉才能一探香闺,爱情也才能开花结果……
森林里,时刻都有令人惊讶的事情在发生:树木与树木之间,不时地进行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它们不仅满怀爱意地养育着后代,同时也无私地照料着年老体弱或病痛缠身的邻居伙伴。树木具有感知能力,也拥有情感和记忆力。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不是吗?但这却是真实的!
终日在绿色世界的护林人彼得·渥雷本,用优美恬静的笔触与自身的实际经验,写出三十六篇森林里不可思议的精彩故事,细细诠释树木生命的华丽与苍凉,字里行间洋溢着发自树木灵魂深处的宁静与睿智。
【媒体推荐】
彼得·渥雷本不露声色地启发读者和收看访谈节目的观众,正如长期以来被生物学家所知的——森林中的树木是社会群体。
——《纽约时报》
彼得·渥雷本的《树的秘密生命》完全是新大陆。他倾听并解码树的语言。现在,他为这些树代言。
——《纽约书评》托马斯·帕克南(Thomas Pakenham)
关于树的爱的宣言,引人入胜,充满了事实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华盛顿邮报》
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务员,却在森林里发现了全世界。
——《明镜周刊》
一本关于我们日常所见并认为理所当然的神奇的书。《树的秘密生命》可能是本年度最重要的环境类书籍。
——《旧金山纪事报》
渥雷本将灵魂重新还给森林中的树木。
——《南德日报》
读完本书,人们将以崭新的眼光看待树木。
——《自然杂志》
《树的秘密生命》是一部精彩的、极具煽动力的书,既阐述了半个世纪以来被极度忽视和误解的植物科学,又以一个敏锐且善解人意的护林人实地观察的视角进行了描述。
——《新政治家》
这本书是年度最成功的著作之一。它唤醒了读者对世界万物强烈且天真烂漫的好奇心。
——丹尼斯·舍克(Denis Scheck),德国文学评论家
他的书永久性地改变了我看待森林的方式。每当我在美丽的树木之间行走时,我就会想起他书中的内容。
——马库斯·兰茨(Markus Lanz),德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2024年11月7日 想读
现代建筑 豆瓣
作者: [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译者: 张钦楠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12月1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