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
沙拉纪念日 豆瓣
サラダ記念日
作者: 〔日〕俵万智 译者: 曹曼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恋爱版」的石川啄木,400余首情诗短歌,定格生活里纤细而甜蜜的瞬间
◆ 日本首印3000册,半年畅销280万册!30年前旧版绝版多年,终于再次与读者相见
◆ 捂住嘴巴, 从眼睛里跑出的喜欢,"天才歌人"俵万智的温暖代表作
◆ 角川短歌赏、现代歌人协会赏、紫式部文学赏
◆ 封面由亚洲知名设计师孙晓曦亲自操刀,独具匠心的文艺左翻页设计,珊瑚橘色手写英文搭配纯白色封面,尽显诗歌的温度与唯美
跟你一起吃三百日元的寿司
居然品出无上美味
这一定是恋爱的滋味
《沙拉纪念日》(サラダ記念日)是日本天才诗人俵万智(Tawara Machi)于1987年5月出版的三行情诗短歌集,定格生活里纤细而甜蜜的瞬间。当时俵万智仅仅26岁,日本首次印刷3000册,仅半年创下狂销280万册的惊人记录,夺下日本文坛最受瞩目的第32回角川短歌赏。
俵万智打破历来短歌常规用词,以柔软自在的现代口语写就,一转语风,成为日本短歌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沙拉纪念日》融合了古典诗的形式与现代诗的韵味,将生活中细微的小动作,常被人忽略的小事物,其间包括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对爱与被爱的犹豫、以及朋友间的随性交谈等等,寥寥三行,纸短情长。一行行扣人心弦的优美诗篇,温暖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清新像山间的一泓泉水,温暖治愈。
本版装帧设计由亚洲知名设计师孙晓曦亲自操刀,采用文艺的左翻页设计,将珊瑚橘色手写英文与纯白色封面作为主色调,书名设计还原手工刻印效果,尽显诗歌的温度与唯美。内文长短句错落有致,如短歌的韵律一般起起伏伏,悠扬动人。
诗的见证 豆瓣
The Witness of Poetry
9.5 (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黄灿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精装本列入“文学纪念碑”丛书(序列号021)。
2025年1月27日 已读 突然两句能明白,但95%看不懂
读不了一点诗歌评论…
[2025] 诗集
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 豆瓣
Dearly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李琬 南海出版公司 2024 - 4
🕊️ 🕊️ 🕊️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携全新诗集动人返场:
这一次,她以诗行刺!
.
“你听起来像只鸟。/你不叫了,但悲伤还在呼喊。/它离开了你然后飞去/穿过寒冷夜晚的田野,/不停地寻找,/穿过河流,/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
.
这些诗写于二〇〇八年到二 〇一九年间。这十一年间,世界变得更黑暗了。我也更老了。与我亲近的人们离世了。
让我们一起保持希望。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内容简介】
一堂年少时的语言课、一抽屉的旧护照、一只偶然撞到窗玻璃上死去的鸟……这些极为日常的生活细节都是阿特伍德起笔写诗的灵感锚点。
《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完整收录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8年到2019年间写下的57首诗。诗中的每一粒语词、每一处节奏和每一场想象,都随着诗人对逝去之人与消逝之物的哀悼一齐,向每一个人发出危险邀约——请奋力扇动你记忆的羽翼,朝着时间、自然、爱欲与死亡的艰深秘境俯冲而去吧。
🚀《使女的故事》作者阿特伍德携全新诗集动人返场:这一次,她以诗行刺!
◆ 揽获140多项重要文学奖的“加拿大文学女王”,敢写敢言的全球女性代言人!
◆ 被小说“耽误”的诗歌精灵:在“使女”之外,想象另一种阿特伍德!
-当代英语文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即凭借诗集《圆圈游戏》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至今已出版诗集近20部。
🚀 阿特伍德回望一生的诚挚诗集,叙写在沉落年代守卫希望的11年:在诗的飞行中,与所有发光的日子重逢!
◆ “当我们逝去/我们用刀雕出的东西将比我们活得更久”
◆ “有些黑莓在日光之下出现,/ 但个头更小。/ 正如我一直对你说的:/ 最好的果子总在阴影中长成。”
🚀 诗歌不在远处,平凡日常里藏着诗的一切!
◆ 诗的主题多种多样:牡丹,一九五六年匈牙利事件,冬日,砍下的头颅。一切常见的事物。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入诗,以明亮坦澈的语言,复现芜杂记忆中真实的光晕
-“这边咬一口番茄,那边尝尝熟透的桃,/一块烤饼,一颗正在变软的梨。”
-“像一列小小的、毛茸茸的蒸汽火车:/ 嗷呜!嗷呜!”
-“该如何追踪那些日子/每一天都在闪光,每一天都孤独, /每一天都已远去。”
🚀 保卫脆弱!以诗歌的眼泪和匕首。
◆ 见血见泪却给人鼓舞的女性困境书写!
-“在桌子的这一边/女人不能说‘不’。/有一个词表示‘不’,但女人不能说。”
-“在叶子和枝刺之间/摸索的手/曾是我母亲的手。/我把它们传递了下去。/几十年后,你也会研究你自己的/无法恒久的手,你会牢记。/别哭泣,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 在诗歌的眼泪中,留住坠落的羽毛和地球上脆弱的一切。
-“然后用你/画出这首诗,死去的鸟。/用你筋疲力尽的飞行,/用你渐渐消退的惊惶,/用你旋转坠落的眼睛,/用你的茫茫黑夜。”
🚀 一块随身携带的诗意飞地,随时随地美妙潜逃!
◆ 精装方脊,110x180便携小开本,随手翻开,随机治愈。
◆ 特制三款诗句取景卡,随书附赠其一!透过诗歌的镜头,看见日复一日的奇迹!
——————————————————————————
【各界盛赞】
阿特伍德带着一部尖刻而睿智的杰作归来。她将具有尊严的脆弱、诗性的奇想和坚定的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打造出这部令人难忘的诗集,给读者们勇气去迎接幻灭。——《出版人周刊》
这本诗集值得为阿特伍德造出一个形容词——阿特伍德式的——以匹配其独一无二的文风。——《芝加哥论坛报》
在《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中,阿特伍德的灵感来源广泛,从令人陶醉的大自然乐趣到关于僵尸的奇幻事件,但这些诗歌的主题都是我们熟悉的:爱情、失落、欲望和时间流逝的必然性。阿特伍德模糊了我们的认知界限,她要求我们相信自己的感受。——《时代》
阿特伍德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本她十多年来首次推出的新诗集优美动人,对生命与死亡、时间与变化、自然与逝去之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即使是那些只熟悉阿特伍德小说的人,也可能会被其强烈的意象和氛围所吸引。——《华盛顿邮报》
这部诗集让我们看到阿特伍德诗歌创作的巅峰状态。阿特伍德运用的细节越多,她就越能用自己奇特敏锐的想象力串联起更大的世界。——《纽约时报书评》
阿特伍德最初发表的作品就是诗集;几十年后,她又在这本最新的诗集中注入她小说作品中常有的确凿的幽默和坚定的清醒。这些诗作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并置手法和狡黠多变的语言趣味,时而尖刻,常常滑稽,却始终毫不退缩。——《书单》
阿特伍德的诗歌充满活力,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且十分易读;毫无疑问,它们将成为我们这个动荡时代的经典之作。——《苏格兰人》
《穿过一无所有的空气》是一座宝库。它的主题丰富,涉及记忆、女性权利、环境危机和丧亲之痛。它既发人深省又充满趣味,忧郁感伤中也有不灭的希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即使你是非诗歌爱好者也该读读它。——Goodreads读者
2024年6月22日 已读 有的读完细思极恐,作者太敏锐了,关于污染与自然的篇目印象深刻。
[2024] 诗集
十扇窗 豆瓣
Ten Windows: How Great Poems Transform the World
8.5 (8 个评分) 作者: [美]简•赫斯菲尔德 译者: 杨东伟 译 / 王家新 校 2022 - 4
一个真正的诗人,向真正的读者讲述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如何打动我们。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古根海姆奖获奖者简•赫斯菲尔德最新诗学散文集,解读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大学问出品
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校译并作序推荐;著名诗人西渡、雷平阳、蓝蓝、张定浩、胡桑联袂推荐!
1.本书作者简•赫斯菲尔德获美国唐纳德•霍尔-简•肯庸诗歌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古根海姆奖、洛克菲勒基金奖和美国诗人学会奖金,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领域均获得较高成就,在美国文学界声誉较高。
2.本书作者备受诗人米沃什和辛波斯卡推崇,米沃什评价她是“加州诗人同盟中最杰出的一位”,辛波斯卡评价她是“最贴近我心灵的诗人”,罗伯特•品斯基称她为“一个仍然令人惊讶的大师”。
3.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简•赫斯菲尔德亲为中国读者撰写新序言,对国内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和普及作用。
4.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校译并作序推荐;华语诗界西渡、雷平阳、蓝蓝、张定浩、胡桑等联袂推荐!
5.十位诗人,了解伟大诗歌的十扇窗户。书中通过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为读者开启一场“释读诗歌”的盛宴。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名家推荐】
在《十扇窗》中,简•赫斯菲尔德带领我们走进许多异彩纷呈的诗歌,在这里她不是一个给学生讲课的学者,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向真正的读者讲述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如何打动我们。她的结论——诗歌里潜藏着最丰富的人类多元性——异常简单,但她的论证——诗人对事物的言说究竟如何指涉那些事物和其他事物——如此复杂、令人惊奇、范围广泛,完全没有理论上的老生常谈,能让人们感到并确信诗歌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诗歌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你会发现放下这本书的唯一原因是想去重读更多你所喜爱的诗歌。
——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 亚当•戈普尼克
《十扇窗》是闲暇时可以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宝藏,才华横溢的简•赫斯菲尔德像导游一样,带领我们游览那些或闻名遐迩或鲜为人知的诗歌,而十周将会是最理想的游览时间。强烈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然后她会隐去自身,不会让她自己挡住那些珍贵的光线),是一个“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赞颂者。这都是她身上最重要的品质。她永远是谦卑的、满怀敬畏的。她把一个艺术学徒永远带在自己身上。
——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王家新
【编辑推荐】
这本书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谢默斯•希尼、松尾芭蕉、辛波斯卡、卡瓦菲斯、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作者知识渊博,经常触类旁通,加上她身兼诗人和诗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既有专业研究的学理性,也有艺术思维的感性思考和体会,行文具有感染力和引导性,正如诗人王家新所说,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是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
2025年1月8日 已读
有这功夫不如多看两本诗集
[2024] 诗集
诗艺 豆瓣
This craft of verse
8.9 (5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陈重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2025年1月10日 已读 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2025] 诗集
现代诗歌的结构 豆瓣
作者: [德] 胡戈·弗里德里希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24 - 9
◎十年再版九次,震撼欧洲诗坛,集学术洞见与艺术美感于一身的诗歌理论经典
◎细致解读欧洲抒情诗的语言结构,深入挖掘现代性的独特魅力
◎既是现代诗歌的赏析指南,也是诗歌创作的教科书
————————————
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
胡戈·弗里德里希是20世纪德国罗曼语语文学学者杰出的代表,他的小书《现代诗歌的结构》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弗里德里希采用传统的分析模式,使19世纪的法国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成为了席卷整个西方的诗歌运动的起点。
——保罗·德·曼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豆瓣
8.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译者: 包慧怡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3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经典诗集
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众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推崇备至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毕肖普的写作技艺精湛、形式完美,从专业角度看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的诗作清新、澄澈,可作为精致的艺术品玩赏。——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以夸张的修辞,而以文以载道的立场著称。——哈德罗•布鲁姆(美国文学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
就艺术而论,在20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肖普莫属。——廖伟棠(诗人)
这本书里所有这些令人推崇的、美妙的作品,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让人挚爱,从不曾让人厌倦。
——《华盛顿邮报》
这本诗集里,至少有三十或四十首诗,可以媲美任何优秀的战后英语作品。
——《星期天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