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zz
The Sea 豆瓣
9.2 (16 个评分) Ketil Bjornstad / David Darling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挪威钢琴诗人Ketil Bjornstad“水”系列的第二张专辑。这张CD前7首曲目基本上沿续了前作的冰冷爵士风格,钢琴的零星弹奏与其它乐器相互衬托,旋律让人思绪万千却又心生敬畏。但第8首曲目中,钢琴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重要,旋律也渐趋和缓,感觉温暖了许多,正当你以为曲风将回归古典的时候,接下来的3首曲目却出现了大量的电吉他噪音,仿佛是暴风雨掠过海面,直到最后一首才恢复平和,一如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大海。
这张专辑像是一张承前启后的专辑,由Water Stories的冷漠凝重逐渐开始尝试过渡到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在某些曲目中也减少了爵士元素,为River专辑的“全面复古”作好了铺垫,专辑中全部曲目不另命名的做法也直接被River所沿袭。
Joanna & 王若琳 豆瓣 Spotify
7.9 (129 个评分) 王若琳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6日 出版发行: 新力音樂
2008, Joanna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Let’s Start From Here,獨特嗓音受到許多媒體、樂評、音樂人讚賞,成為跨足全亞洲第一賣座女聲
然而,Joanna心中有小小遺憾…
跨足全亞洲,樂評、傳媒、音樂人一致公認台灣第一優質唱作女聲Joanna以台灣第一賣座的聲勢
發行最新專輯Joanna & 王若琳
希望大家注意她的創作才華,並還她20歲的青春
Joanna & 王若琳除了依然展現Joanna的演唱功力之外,也特別大手筆的一次製作兩張專輯,一張演唱,一張創作,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能讓大家更深入Joanna演唱/創作/製作/填詞全方位的音樂才華。
在服裝和造型上,也呈現了有點復古,但卻俏皮.可愛.年輕的Joanna,希望在她成熟洗鍊,超越年齡的嗓音之下,大家也可以感覺到她輕鬆.詼諧.有著年輕人各種古怪想法的直率個性。
演唱專輯Joanna&王若琳曲目
1. Tikiville (英文版)
2. Maybe Some Other Time (英文版)
3. Vincent
4. 一種念頭
5. 我的愛
6. Times of Your Life
7. Tikiville (中文版)
8. Aubrey
9. Maybe Some Other Time (中文版)
10.玫瑰玫瑰我愛你
Times of Your Life:遠傳相片分享服務廣告指定主題曲,翻唱自Paul Anka 1975年的暢銷金曲,Joanna將其轉化為溫暖的女性風格。
Vincent:Joanna表示唱時並未特別想著要跟別人的版本不一樣,只是唱出自己對這首歌的感情,甚至在配唱時因為這種心疼的心情而泫然欲泣。
玫瑰玫瑰我愛你:Joanna很喜歡這首歌,並表示有些那個年代國語歌俏皮和單純的活潑。
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 豆瓣
8.4 (19 个评分) Diana Krall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erve
英文名:Diana Krall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人
学历:克利音乐学院,主修爵士钢琴
大事记
1995年戴安娜发行首张专辑【相信您的心意Only Trust Your Heart】,即一炮而红,成为畅销爵士艺人。接着两张获得葛莱美奖提名的专辑:向歌王纳京.高致敬的【真心献给你All for You】与蝉联爵士榜32周冠军的【爱的故事Love Scenes】。
至此,戴安娜已拥有广大的乐迷。99年【温柔眼神When I Look in Your Eyes】,两年间雄据告示牌杂志爵士专辑榜冠军达74周,仅北美地区便已销售超过百万张,且成为25年来首位葛莱美年度最佳流行专辑奖项提名的爵士艺人,结果她以【温柔眼神】荣获爵士乐最佳演唱奖。近两年她的名气迅速窜升,许多演艺界红星包括哈里逊.福特、艾尔顿.强、史汀都对她赞赏有加,连前美国总统柯林顿,也曾公开赞扬她的绝佳歌声。
爵士女声的魅力,总是诱惑著最深沉的浪漫,然而在多数人心目中的爵士女乐手,似乎只停留在Ella Fitzgerald、Sarah Vaughan、Billie Holiday这些塑造传奇的女歌手身上。也因此许多当代女乐手依然笼罩在她们的巨大阴影下,即使功成名就,也很难跳脱「艾拉第二」或「莎拉再世」的封号。
然而在近年的爵士乐坛中,有一位被时代杂志形容为「有漂亮金发与抑郁的眼睛,还有着危险的过去」的白种女性,当她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时,所传递的歌声与琴声却完全属于她自己。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出过四张专辑,但是她的实力却与另外两位黑人女性Cassandra Wilson与Dee Dee Bridgewater,并列为当今爵士乐坛最重要的三位「女声」,那便是黛安娜 克瑞儿(Diana Krall)。
「二合一」的乐手
克瑞儿的爵士乐极具魅力,虽然没有那种尝新求变的乐风,但她了解音乐最重要的本质来自旋律。当她用心去诠释、去感觉爵士乐时,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这种浮世情怀的味道。她的演出没有太多的肢体语言,更不是那种惊世骇俗的绝世美女,但是当克瑞儿的指尖触及琴键时,天鹅绒般的琴音总会让人凝神静听;当她的嗓子倾吐音符时,很自然地便能掳获人心。没有人会在乎她是否为黑人,也不会在她身上寻找某位传奇歌手的影子,因为克瑞儿自弹自唱的表达方式,就是属於她自己独特的气氛。
克瑞儿第一次拜访著名的爵士作曲家Johnny Mandel时,她说自己是歌手兼钢琴手,Mandel的反应是:「那你是『二合一』(hyphenate)罗!你是Singer-pianist还是Pianist-singer?」斯是大哉问!从克瑞儿的演出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这般替她回答:「歌手克瑞儿需要钢琴手克瑞儿的伴奏,而钢琴手克瑞儿也需要歌手克瑞儿的烘托,两者不可或缺」事实上,克瑞儿最喜欢的歌手都会弹钢琴,像是Dinah Washington,、Roberta Flack、Shirley Horn、Aretha Franklin、Sarah Vaughan 、以及影响她最大的Carmen McRae。不过克瑞儿会以「二合一」来诠释音乐,都要从她的童年说起……。
若有似无的潜力
今年三十三岁、爱吃日本料理的黛安娜 克瑞儿出生於英属哥伦比亚的纳奈摩镇,父亲是位会计师、而母亲是小学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克瑞儿是家里两个女儿的老大。虽然家庭与音乐毫无关连(除了她的曾曾姑婆曾在纽约演出过轻歌剧之外),但是由於父亲收集为数众多的爵士唱片,尤其是Fats Waller那些自弹自唱的录音,让小克瑞儿极端崇拜,很自然地引领她将来朝著Singer-Pianist的演出模式走去。
她在四岁时开始学习古典钢琴,便流露出非凡的才华,当镇上的老师对她母亲说这女儿有玩爵士或流行音乐的潜力时,母亲只是笑笑地想著:「这对黛安娜应该不错,不过她必须上大学,我不要她在酒吧里演奏,我才不在意音乐是否能当作事业。」
克瑞儿的少女时代如同任何一位小镇女孩,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不同,她自己回忆道:「我觉得我好像不太一样…,我总是知道我会去玩音乐,但我却没有门路。」幸运的是,当克瑞儿上高中后,在学校任教的贝斯手Bryan Stovell,对于克瑞儿能够敏锐地掌握到爵士乐里摇摆因素与节奏拍子的独特才华感到惊异。十七岁的她开始受教於Stovell,Stovell想到当时的心情就像篮球教练知道他将得到一个七尺高的年轻小伙子一样兴奋。 Hamilton与Brown的祝福
克瑞儿在1981年赢得温哥华爵士音乐节的奖学金,于是到波士顿的柏克利音乐学院就读。1983年,克瑞儿参加西雅图的户外爵士音乐节,她的演奏被著名的鼓手Jeff Hamilton(L.A. 4与 West Coast Jazz Quartet的团员)注意到。几周后,当乐团来到纳奈摩镇演出时,Hamilton拉著贝斯手Ray Brown(爵士乐坛的元老级人物,他是Ella Fitzgerald的前夫)去听克瑞儿的表演,她生命中的「贵人」于是乎出现。
他们来到克瑞儿的家中晚餐,当他们告诉克瑞儿的双亲说女儿可以朝爵士音乐的路子走去时,母亲还是挺担心她是否会因此而迷失及嗑药,不过看看这些音乐家们,想著这些前辈都有卓越的事业当作鲜明的例证后,家人终于同意了。有著Hamilton与Brown的祝福,克瑞儿要开始走她辉煌的爵士路,不过有件事却让他们很惊讶:克瑞儿竟然从未在公开场合演唱过。
其实克瑞儿不曾公开歌唱其来有自,就像女孩子总希望能有清亮的高音一般,当克瑞儿还是小孩的时候,她去参加当地的合唱团,结果因为音域太低而被拒绝。自此,克瑞儿便很少唱歌,一直到Brown与Hamilton的建议下,1984年她搬到洛杉矶去与钢琴家Jimmy Roweles学习。Roweles是位顶尖的钢琴伴奏家,曾为Billie Holiday与Peggy Lee伴奏过,同时也是一位歌手。在他的鼓励下,克瑞儿发现如果能唱一些歌,会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她开始训练声音,自弹自唱之下,她对歌唱有了信心,而且更能掌握到自己的风格,尤其克瑞儿在波士顿自组的Diana Krall Trio,获得了相当珍贵的演出经验,也成为她未来的演出模式。
Impulse的专辑引起注目
1993年加拿大的Just Time唱片公司为克瑞儿发行第一张专辑《Stepping Out》,由Hamilton与Brown的得意门生John Clayton为她跨刀助阵,开始引起爵士乐界的注意。一年半後,著名的爵士唱片集团GRP旗下Impulse签下她发行首张专辑《Only Trust Your Heart》,这次Ray Brown也亲自下海,而GRP总裁Tommy Lipuma更是为她担任制作,Lipuma特别欣赏她,说道:「一个伟大的歌手拿到一首歌时,必定在心中反覆数百次,但是如今许多当代歌手对於断句处理却没有感觉,黛安娜仔细研究前人的演唱,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
第二张专辑《All for You》是为了向Nat King Cole三重奏团致敬的专辑,Nat King Cole也是影响她成为Singer-pianist的重要爵士乐手,「他能够转过他的身躯对著观众唱著美妙的歌曲,而且还同时演奏难以置信的钢琴!彷佛是两个人同时在演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发现这麽自然表现的秘密。」在这张专辑中,她与一流的吉他手Russell Malone及贝斯手Paul Keller作为演出的基本组合,卖出近三十万张的佳绩,这在爵士唱片的「小市场」中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虽然96年的葛莱美奖败给Cassandra Wilson,但却已奠定克瑞儿在爵士乐坛的地位。
用自己的方式唱歌
97年的《Love Scenes》延续上一张爱的主题,也是以爵士三重奏的方式来诠释三、四十年代较不为人熟知的歌曲,除了情若兄妹的Malone外,参与《Only Trust Your Heart》演出的贝斯手Christian McBride也再度与克瑞儿合作,他们三重奏的模式在舞台上的表现,默契已经纯熟到彷佛有如心电感应,音乐上的交流更是完美无瑕,而克瑞儿的歌声听来也更加自然流畅,几乎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一如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吟唱,这张精彩的专辑同样再度入围葛莱美奖。
克瑞儿能以这几张专辑与音乐演出,便为爵士世界掀起令人兴奋的涟漪,她的魅力的确完全凭藉於本身的实力,著名的爵士乐杂志「Down Beat」曾举办读者票选活动,克瑞儿甚至超越Ella Fitzgerald而排名第三,但是她却说:「那真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克瑞儿成名了,仍未丧失她小镇女孩的天性,「我不会考虑我自己要像Sarah Vaugan或是Cassandra Wilson那样成为传奇性的伟大人物,我只是唱歌,用我能够且拥有的方式去唱。」
对于一个真正的爵士迷来说,已经拥有了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Diana Washington,Sarah Vaughan,Nina Simone,那么Diana Krall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无非另一个人的声音而已,但声音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奇感。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爵士,或者是对爵士了解得并不深的人来说,从Diana Krall开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出道差不多10年,并不多产(出了7张专辑)的爵士女歌手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另一个宠儿。现在,能够想起与Diana Krall一起被D版商人推出的李敬子的人大概很少,大家更喜欢讨论一下长相与声音都更为讨好的小野丽莎,Diana Krall能够被记住,也许真的是与她的漂亮有关。长相,这个跟娱乐有着血缘关系的词汇也许能让一个铁杆乐迷尴尬与不屑,但未尝不可以把它看做是爵士乐的另一种观赏性,多媒体时代的集体洗脑就是这么一回事。
2001年,Diana Krall出了她的新专辑《The look of love》,声音与情绪都没有什么太过于明显的变化,依然是弹着钢琴,舒缓地唱着悦耳的歌曲,一种适合在办公室里面的背景音乐,大家都干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突然跑过来问你,听的是什么,这大概就是一种成熟的流行音乐的特质,在一种流行的背景里重复着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像一条程序固定的流水线——唱歌的人如此,听歌的人也是如此。
还是要感谢一下Diana Krall,一个美丽的女人,用好听的声音在我们身边唱着爵士,让爵士流动起来,流行起来,让更多从来都没有听过爵士乐的人感受,这就是爵士乐,一种悦耳的声音。这也就是现在的爵士乐,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的声音。大学时代,某个电台的午夜节目播很多Michael Franks的歌,想想,很多人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喜欢听爵士的。
黛安娜·克瑞儿(Diana Krall)是2005年4月初展开的上海爵士周的开场演出者,这是她为了宣传去年出品的新专辑《另一房间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而开始的全球巡演计划的一部分,4月2日在上海,两天之后奔赴台北—这并不是第一次,3年前,克瑞儿曾来上海做过小型的个人演唱会,没什么人为她造势工作,门票一售而空。在尚属新鲜的所谓“爵士乐小天后”诺拉·琼斯的演唱会结束不到1个月里,这位年过不惑加拿大女人依然有气力,为中国人审美坐标中的爵士乐图谱着几分颜色。录音:Diana Krall系当今名气最大的爵士女歌手,此碟录音与制版由高ASchmitt负责,所以Diana略带沙哑的迷人歌声依然真确动人,而伴奏的爵士大师(包括[Bass王] John Clayton和[鼓王]Peter Erskine)演出的几件乐器定位明确,质感与层次亦靓到令人叹服,全碟整体音色温暖甜润,惹人好感,如果纯以音效计,此碟与Diana上一张著名靓声的名作Live in Paris完全同级。
Your Favorite Things 豆瓣
7.8 (11 个评分) Aimer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11年5月11日 出版发行: DefSTAR RECORDS
Aimer于2011年5月推出的爵士风格翻唱专辑
2012年4月18日 听过
jazz
期待美梦成真 豆瓣
8.7 (23 个评分) Pink Martini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10月19日 出版发行: Heinz Records
《期待美梦成真》是红粉马丁尼阔别乐坛5年后的第二张生涯大碟。 在上一张《往日情怀》专辑大卖之后。在红粉马丁尼灵魂女主唱吉娜.福毕丝与钢琴手汤玛斯.劳德戴利的号召之下,重新加入了更多的国际乐手以及音乐家,因此,在新旧成员们的集思广义下,新型态的红粉马丁尼作品便诞生了。
专辑《期待美梦成真》除了保有《往日情怀》专辑中大家最爱的浪漫巴黎情怀外,以往出现的古巴骚沙和巴西的婆娑娜瓦节奏仍旧少不了,并保持着轻快、热情却不吵杂的舞曲型态。 此外令人感观为之一振的是专辑中所尝试的音乐新元素,例如专辑中的第一张国际单曲 《拿坡里之夜》(UNA NOTTE A NAPOLI)便结合了意大利民谣及骚沙节奏,成为了一首活力四射的嘉年华舞曲,而首曲《永不停止坠入爱河》(LET’S NEVER STOP FALLING IN LOVE)则是首令人瞬间摒息的古巴爵士以及专辑中的同名曲《期待美梦成真》(HANG ON LITTLE TOMATO)则是改编自意大利70年代的一首励志诗歌,由主唱吉娜.福毕丝以香颂般的温情口吻,悄悄道出:「继续坚持,总有一天美梦成真…」的道理。 专辑中众多的新风格也包含了首次尝试的日本演歌《Kikuchiyo to mohshimasu》以及融合了西班牙佛朗明哥的《U plavu zoru》内容十分的丰富。 对于曾经听过第一张专辑的人,这像是一次风格与视野的延伸。
The Complete Riverside Recordings 豆瓣
Bill Evans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1年7月1日 出版发行: Riverside
William John Evans was an American jazz pianist and composer who mostly played in trios. His use of impressionist harmony, inventive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jazz repertoire, block chords, and trademark rhythmically independent, "singing" melodic lines continues to influence jazz pianists today.
Empyrean Isles 豆瓣
9.6 (11 个评分) Herbie Hancock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64年6月17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Herbie Hancock's fourth Blue Note album with Freddie Hubbard, Ron Carter and Tony Williams defined the sound that his jazz work would carry to this day: funk, delicate harmonies and experimental improvisation all somehow working together. "One Finger Snap" and, of course, "Cantaloupe Island" have become jazz classics.
Includes two bonus tracks.
往日情怀 豆瓣
9.1 (51 个评分) Pink Martini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einz Records
这次要介绍的艺人比较特别,一来因为虽然他们因为法文歌曲而一举成名,在法国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并且也持续的在演唱法文歌曲,但深受法国人喜爱的他们却不是法国团体。第二,他们也是 巴黎 在介绍这么多艺人当中,有贴身采访并且聊天过的艺人!!他们就是 Pink Martini 红粉马汀尼!   这张《Sympathique》《轻松欢愉》翻唱各种曲风的老歌,从香颂、拉丁、爵士、轻古典、波丽露、老电影主题曲、到日本民谣都有,全都在他们巧手打造下,保留原本风味,却展现出既优雅且华丽但又清新的质感。其中由团长兼钢琴手 Thomas M.Lauderdale 与女主唱 China Forbes 共同谱写的〈Je Ne Veux Pas Travailler〉〈我不想工作〉,不但被选为雪铁龙汽车毕加索车系广告主题曲,这专辑中唯一的法文歌曲也打动了法国人的心,征服了他们的耳朵,除了攻占排行榜第十七名,也在二○○二年被众多法国巨星翻唱!!   『我不想要工作,我不要吃中饭,我只想要遗忘,所以我要抽烟。很久以前我就知道爱情的味道,像是百万朵玫瑰,闻起来却不是那么甜美。现在只要有朵花在我身边,我就感觉不对劲!』China 恍似回到一九五○年代的磁性歌声,与轻巧的钢琴揭开序幕,小编制的沙龙乐团,温馨但清脆回响的空心吉他,淡淡的 Cha Cha 风情,这里是巴黎这古城、这花都,某个慵懒的暖洋洋清晨,你有那么点低迷,因为捉摸不定的爱情,所以耍任性耍忧郁的靠在窗台,无意识的以目光扫射街头来往行人;坐在 Café de Flore 花神咖啡馆 或 Les Deux Magots 双叟咖馆 露天咖啡座上,点了根烟,但袅袅的烟雾却如心头烦闷萦绕不去。幸好这歌声,幸好这乐音,像 Café au Lait 上的柔润奶沫,香甜的解了一丝蓝色情绪。   Pink Martini这张Sympathique专辑的封面以法国艾菲尔铁塔为背景,加上前景中几个怎么看都像欧洲小鬼的溜冰者,使得整张专辑外观洋溢着浓厚的欧洲风味,然而,这个1994年成立于波特兰的音乐团体,却是道地道地的美国乐团。旁的不说,光团名就足已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更何况整个乐团所呈现出的多元与国际化,不仅揉合了爵士、拉丁及古典乐曲的精神,更以一种奇幻的诠释方式来告诉乐迷,原来我们平日熟悉的乐曲,其实也可以具有许多不同的丰富面貌。   例如专辑中第九首改编自希腊民歌的【Never on Sunday】,低频的鼓音震波加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女声口白,请特别注意曲中两分十五秒时,那极富戏剧效果的叹息声;至于专辑中的【Sympathique】,则被法国雪铁龙车厂拿去做Picasso车型的广告配乐。【Que Sera Sera】是大伙儿耳熟能详的曲子,Pink Martini则将这首曲子表现得有些奇特。对我个人来说,那有点像是儿时旋转木马的变奏曲,而突兀的和弦采用,也许会让一些受过基本音乐训练的聆听者有些不惯,而使整首曲子带有些微迷离的幻觉。【La Soledad】在曲子开始的前一分多钟具有肖邦风格的浓厚古典气息,随后曲风一转,气宇轩昂的男声,立刻代入高贵的拉丁气质。之后,则化为拉丁与古典的深度对谈。倘使你对拉丁乐曲情有独锺,那么第六首与第七首曲子,无疑就是典型的代表。   最后,我想特别推荐专辑中的【Brazil】。这首拉威尔改编曲里,不仅有优美的小号、典雅的钢琴,更有浪漫的吉他以及定位精准的康加鼓,衬托着细腻的女声,可说是整张专辑里的经典极致
At The Deer Head Inn 豆瓣
Keith Jarrett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Records
Bass – Gary Peacock
Design [Cover Design] – Barbara Wojirsch
Drums – Paul Motian
Engineer – Kent Heckman
Liner Notes – Keith Jarrett
Piano – Keith Jarrett
Producer – Bill Goodwin
Recorded September 16, 1992
at the Deer Head Inn
A Girl Meets Bossa Nova 2 豆瓣
9.0 (29 个评分) Olivia Ong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インディペンデントレーベル
现年20岁,来自新加坡的OLIVIA,全名Olivia Ong,本来由一位在日本无名的小女生,变成了乐迷备受赞赏的女歌手。
2004年11月,日本埼玉县stadium内举行了世界杯亚洲区选拔赛,当时比赛是日本对新加坡,赛前Olivia就是在6万名观众之下清唱了新加坡国歌,当时19岁的她以充满魅力的歌声令众人一听难忘,掌声如雷。其后听过她演唱的人更专程往CD店询问她推出的CD,那时她只拥有一张刚发行的流行曲专辑“ Precious Stone”,亦是她的首张个人大碟。
全碟以英文歌为主,充满了电子风格、跳舞节奏(Dance Pop)的一张专辑。虽然演绎跳舞作品,但是她的声音依然使人着迷。
翌年(2005年) 3月,她终于遇上了巴沙诺瓦(Bossa nova),应监制提议,以OLIVIA名义推出了“ a girl meets bossanova”。整张“ a girl meets bossanova”专辑中,OLIVIA用Bossa nova的节奏编排,翻唱了8首英文名曲,其中有为人熟悉的“fly me to the moon”、“My Favorite Things”(来自Sound Of Music”)和“The Girl From Ipanema”(Asturd Gilberto)。轻柔编曲配上温和的声线,深得日本、新加坡等地乐迷热烈好评,她的人气度继而渐渐上升中。
今年OLIVIA又推出了“ a girl meets bossanova 2 ”,兴bossa nova再续情缘,人声更加悦耳迷人,无论唱功,录音都比上一辑更上一层.
蓝色火车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5 (72 个评分) John Coltrane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195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lue Note Records
《独驾蓝色列车曲风试航号》
如果一定要在John Coltrane浩如烟海的录音中,选出一张可以和他经典地位休戚与共的唱片,那么《Blue Train》当选的概率应该超过90%。虽然这种强人所难的选择题,总是会感觉到其趋向变态的实质,但是往好处想,人类也正是有了这种对唯一性的特殊变态追求,才会用一次又一次去芜存精的实际行动,以大浪淘沙的手法去触摸理想化的艺术极限。
回到1957年,这一年对于John Coltrane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喜是大喜、忧是大忧,虽然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后者更像是对前者历练过程中所必须的铺垫,但无论如何,因为毒瘾太重而被Miles Davis开除出五重奏,在当时对于John Coltrane来讲,毕竟不是一件值得举杯相庆的光彩事,况且大器晚成的他,两年前才因为老迈的慧眼才闯出了一些小小的名堂。不过,这次除名事件看起来却并非只是往坏的方面一意孤行,因为紧随其后,John Coltrane却又得遇了另一位贵人Thelonious Monk,并在四月份与这位爵士史上出名的钢琴怪杰,于爵士名厂Riverside录制了《Thelonious Monk With John Coltrane》和《Thelonious Monk&John Coltrane》两张经典的唱片,从而不仅加速了John Coltrane吹奏技艺的更进一步,更在与名家大师开放形地接触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独特和与众不同的演奏手法。而这一点绝对是一个只局限于一个乐团的某君御用乐手在短时间很难再进一步的关键所在,哪怕这个某君是爵士史上鼎鼎大名的Miles Davis也不例外。
而在John Coltrane演奏生涯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当然还是1957年的9月15日,当时与Prestige尚有合约的他,因为受到了Blue Note老板Alfred Lion的亲睐,而由两家公司协商后,以外借身份来到了眼科医生兼录音师的Rudy Van Gelder父母家的客厅(即Blue Note鼎鼎有名的RVG录音室),并在与Blue Note一班名师的合作中,开启了他真正意义上自力更生、特立独行的第一篇章。虽然此前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也以个人名义发行了超过两位数的唱片,但《Blue Train》却是他第一张摆脱Miles Davis阴影并开始勾勒自己风格线条的专辑。
当然,《Blue Train》能够在爵士史上书写如此经典的地位,除了它恰恰处于John Coltrane演绎上升期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外,专辑乐手整体的扶持同样功不可莫,这不仅仅是因为录制唱片的其他五位乐手的知名度比较高,毕竟这样的说法太过形而上。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乐手中有些依然还是Miles Davis旗下的老臣子,这在音乐的磨合上,多少给了John Coltrane心有灵犀的一种前提保障。像与John Coltrane同年出生同年加入老迈五重奏的鼓手Philly Joe Jones,和另一位迈大叔五重奏的御用贝司手Paul Chambers,以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曾经和Miles Davis打过江山的钢琴手Kenny Drew。有了这些乐手的配合再加上John Coltrane正值盛年期的创作能力,他想不卖力都不成!小号手则是Lee Morgan这位继承Dizzy Gillespie和Clifford Brown风范的乐手,虽然他统领爵士乐坛的能力难及帅才Miles Davis之项背,但其在吹奏的速度和精准上,却比老迈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从这张专辑的演绎来看,时年才十九岁的他的确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其风芒不仅盖过了该专辑三根管子之一的长号手Curtis Fuller,甚至在与John Coltrane的对手戏中也抢下不少的镜头。
《Blue Train》可以说是John Coltrane探索中形成自我风格的第一张唱片,也是他Bop生涯里最为强势的第一重击。五首曲子有四首出自他的创作,不过在编曲安排上倒是遵循了Blue Note一贯的口味,因此,其不够尽兴也成了部分乐迷对这张经典唱片哧之以鼻的重要理由,但这对正处于风格探索期的John Coltrane做到曲风凝聚倒是无疑中起到了保障作用。主题曲《Blue Train》用三根管子同时吹奏来模拟这列蓝色列车起航时的“号角”声可谓独具匠心,而John Coltrane天马行空、任想像力驰骋的演奏,配合着紧密却平稳的节奏,也让Bop曲风在更简易、更流畅的韵律中,加速了听觉的畅快淋漓之感觉。唯一一首非Johh Coltrane的作品《I’m Old Fashioned》,也是专辑中最为慵懒的一首音乐,却充分显示出John Coltrane演绎风格中尖锐而具有穿透力的特性,尤其是用长乐句造气氛的能力,先是如同溪水流动时清辙的音符和刀锋般的触觉,继而又是灵魂飘离身体的幻觉升起,逐渐将音乐由可触引向了不可触的神秘世界,这想必也正是John Coltrane日后开拓Avant-Garde Jazz的一种先期探索。而专辑中最为叫绝的还是John Coltrane和长号手Curtis Fuller用双主音Blow By Blow演绎醇正Hard Bop的《Locomotion》,AABA的结构,十二小节Blues加属七和弦半音的循序下行,节奏超频、即兴乱眼,堪为这张专辑中对Bop曲风演绎最为成功的一首传统作品。
当然,让这张专辑更显经曲中之独特地位的,是这张专辑居然为John Coltrane唯一一张以个人挂名的形式出现在Blue Note曲库中的专辑。(写的太好,不得不转)
JOHN COLTRANE,tenor saxophone
LEE MORGAN,trumpet
CURTIS FULLER,trombone
KENNY DREW,piano
PAUL CHAMBERS,bass
PHILLY JOE JONES,dr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