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无薪主妇 豆瓣
最後の講義 完全版 上野千鶴子 これからの時代を生きるあなたへ安心して弱者になれる社会をつくりたい
7.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8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劳动,维持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劳动者却在市场上被视作“无业”,且不被回报、不被评价、不被感谢。这项工作被人们称作家务劳动,从事者大多是家庭中的女性。
在本书中,上野千鹤子回到了自己女性主义之路的起点——主妇研究。
她讲述了自己开始研究女性学的契机,正是从母亲不幸的婚姻中发现了主妇们无偿进行家务劳动的普遍状况,影响日本学界的“无薪劳动论”则脱胎于此。
她以女性的家务劳动价值不被认同、不被回报为入口,逐步揭露了女性的劳动价值被持续剥削、长期隐形的社会病灶。在此基础上,她将性别问题纳入更广泛的权力结构,从追求“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理想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自己从“主妇研究”到“照护研究”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基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的无薪劳动理论、劳动市场底层中的女性困境思考、“官·民·协·私”的福利多元社会构想,以及日本老龄化社会下照护的哲学实践。痛快地拆解了现代社会固有的女性压抑结构,提出旗帜鲜明的犀利见解:
停止以爱为名的剥削,主妇不是免费的“恋家劳动者”,她们是应该被尊重、被看见、被回报的社会劳动者。
--------------------------------------------------
是什么在推动着我做这一切呢?
我想应该是愤怒。
我对日本女性学的贡献就是引进了“家务乃是无薪劳动”的定义。为何人类孕育生命和为其送终的劳动被置于其他一切劳动的低位,这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女性主义的课题将永无终结之日。——上野千鹤子
我认为主妇的问题是思考女人问题时的一个基点。只要世人认为主妇是女人应有的姿态,是女人幸福的象征,那么不只目前是主妇的女人,那些尚不是主妇、不打算成为主妇、无法成为主妇、曾经是主妇的女人,都将无法逃脱“主妇”这个很难说是好是坏的称谓而获得自由。——伊藤雅子
◆上野千鹤子系统阐述颠覆日本社会学界的“无薪劳动论”。一次学术生涯的激情回顾,一堂力重千钧的觉醒之课。
◆从愤怒中汲取能量,用敌人的武器与之战斗。“教授真是一颗温柔的子弹!”
◆脱胎于NHK高分纪录片《最后的讲义》,收录超60%全新内容,上野亲自整理补充。
◆系统梳理上野过往理论体系,收录上野VS学生的精彩群辩,理论+实例,毒舌犀利,一针见血!
◆一本写给东亚女性的觉醒之书,击碎“家务劳动”谎言,勇敢向无薪劳动说“不”!
2025年6月22日 已读
虽然是演讲稿的合集非常口语化也很浅显,依然有不少亮点。
社科 非虚构
成为母亲的选择 豆瓣
8.3 (50 个评分) 作者: [以]奥娜·多纳特 译者: 林佑柔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1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
“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
编辑推荐
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
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
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
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
_________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2023年9月19日 已读
“情绪可以成为对权力体制的一种抗议。”

仅仅是让母亲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可以是一把刺向父权制的利刃。在将“理想母亲”的标准按到“一般母亲”身上的当下,以及对职业女性鼓吹的风气中,女性成为母亲真的有选择吗?作者的背景是宗教大国以色列,社会默认母亲应该生三胎,好笑的是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三胎也成为了一种号召。

看的时候很难有一个确切的通用答案,哪怕是书中几十个坚定后悔成为母亲的采访对象,仍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各自的处境。母亲和非母亲的身份差异并不是二元论,后悔成为母亲既可以是爱着孩子也可以是不爱孩子,于是这种情景也更复杂化。

作者在结尾试图给出一种解答,即将母亲视作一种人际关系而非角色,将母亲当成主体从和孩子的绑定中解放出来。真正的错并非后悔成为母亲,而是对自己不坦诚,父母应将真实的经验教育给孩子。

#今天读了啥
以色列 社科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