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972) 豆瓣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8.4 (47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演员: 安德烈·马尔蒂诺夫 / 伊琳娜·多尔加诺娃
其它标题: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 A zori zdes tikhie
本片根据鲍瓦西里耶夫于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一个排的四联装高射炮的炮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一天,班长丽达在不远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军。 瓦斯柯夫带 领一支小分队去搜查敌军,成员包括丽萨、迦尔卡、丽达、索妮娅、冉妮娅五个姑娘。队员们英勇牺牲了,受重伤的丽达不愿连累准尉把儿子托付给他后饮弹自尽。悲愤的瓦斯柯夫一举歼灭敌军营,光荣完成了任务获得援救。多年后,瓦斯柯夫带着丽达那个现在是军官的儿子来到当年他母亲牺牲的小树林,对所有的女兵们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人间兵器 (200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Paragraph 78
5.7 (7 个评分) 导演: Mikhail Khleborodov 演员: Yuri Kutsenko / Gosha Kutsenko
其它标题: Paragraph 78 / Параграф 78
在不久的将来某个实验室,因为实验事故引发一种病毒,一群解散了的特种兵又集结起来,进入被感染的实验室...(俄罗斯版的毁灭战士或者说生化危机)
该片分为上下两集,分别为90分钟,下集现在也可以找到了,故事已经完整。
最后的铁甲列车 (2006) 豆瓣
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
导演: Zinovi Roizman 演员: Andrei Panin ... Lesorub / 安德烈·索可洛夫
其它标题: 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 / 限界战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俄开战,在战争的紧要关头,俄军接到斯大林的命令,要夺下得军占领的一座铁桥,为此俄军付出了惨烈的牺牲,最后获得了胜利。
炼狱 (199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Чистилище
8.7 (18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涅夫佐罗夫 演员: Alexandr Baranov / Viktor Stepanov
其它标题: Чистилище / Chistilische
剧情简介:
1995年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讲述了俄军一座野战医院惨遭车臣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Black Howk Down》里"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老实说,如果本片有美国大片那样的资金撑腰,绝对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决不会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无闻。可现实就是现实,虽然是模糊的画面、单调的机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怜的特技,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们展现一场血淋淋、赤裸裸,充满死亡与歇斯底里的车臣战争。这里没有攻克冬宫一样豪迈的冲锋,却有坦克碾压着战友的尸体迂回前进;没有马恩列斯光辉思想的指导,却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匪帮女狙击手……本片颠覆了太多东西,又塑造了太多东西。
战舰波将金号 (1925) TMDB Min reol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8.7 (244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 弗拉迪米尔·巴斯基
其它标题: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 波特金号战舰(港)
影片发生在1905年,一艘名为波将金号的战舰上,原本这是一艘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的伙食太差,导致了一场哗变。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的生活环境非常差,受着非人的待遇。一连数月,水兵的伙食很差,供应的牛肉甚至长满了蛆,引起了战舰上水兵们的极度不满。部分水兵策动起义,却受到了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但是由于起义之火在众人心中燃烧。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们拿起武器将军官丢入大海。波将金号被起义者们夺取,并驶入敖德萨石阶进行补给。敖德萨的群众对水兵们的遭遇非常同情,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的水兵。而群众的声援却遭致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
潜艇沉没 (2004) 豆瓣
72 METPA
导演: Vladimir Khotinenko 演员: Sergei Makovetsky
其它标题: 72 METPA / 72 metra
俄罗斯最新灾难片,根据俄前海军将领Alexander Pokrovsky回忆录改编,部分情节取材自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描写搁浅在海底72米深处的潜艇船员进行自我拯救的故事。该片配乐由电影音乐教父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担任。
2010年2月23日 看过
智慧混乱的北方舰队~~72小时了都没感觉~~解体之祸哉?
2010年3月21日 评论 一点零碎的观后感 - 除了潜艇沉没全员殉职(还可能同属于北方舰队)这个情节以外,这艘“斯拉夫女人”号基洛级潜艇(艇歌居然就是“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和库尔斯克号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两个悲剧中所表现出来俄罗斯海军的制度问题确是相似的:电影中的北方舰队在失去联系快两天的情况下居然也没想到去进行搜索(就算是搞反侦察演习也不带这么吓人的);现实中的俄海军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是不肯接受西方的援手,结果一来二去时间全耽误了。 不过老毛子还是很注重自己的民族自尊心的,解体以后这帮身处塞瓦斯伯托尔的水兵硬是不肯跟着乌克兰人走,最后过的跟乞丐似的全体打工也死撑着,大有苏武牧羊的气魄。可惜回到自己人的队伍,却愣是碰上一群官僚,被自己人给害死了。在乌克兰这么艰苦都熬过来了,居然就这么死了。 顺便想起了中国的361艇,他们更冤枉,一个很小的操作失误,就这么全体挂了 ~ 难道中国海军要步毛子的后尘? 不过这毕竟是俄罗斯电影中少有的海军题材电影。作为市场补阙者,还是挺有价值的
2004 俄罗斯 俄罗斯电影 军事 潜艇
骠骑兵之歌 (1962) 豆瓣
Гусарская баллада
导演: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演员: 拉里莎·戈卢布金娜 / 尤里·雅科夫列夫
其它标题: Гусарская баллада / 骠骑兵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俄法战争爆发期间,骠骑兵上尉高城诺夫(尤里·雅科夫列夫 Yuriy Yakovlev 饰)被叔叔勒令迎娶未曾谋面的未婚妻舒络奇卡(拉里莎·戈卢布金娜 Larisa Golubkina 饰),高城诺夫对舒络奇卡完全没有感情,这段婚事他只要一想到就觉得头痛。
在军营里,一位自称是舒络奇卡表弟的骠骑兵少尉阿加罗夫(拉里莎·戈卢布金娜 Larisa Golubkina 饰)吸引了高城诺夫的注意,这个小伙子不仅人聪明,办事还利索,很快就得到了高城诺夫的信赖和喜爱,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实际上,阿加罗夫的真实身份正是女扮男装的舒络奇卡,战争爆发之后,满腔的爱国热情驱使她做出了这样疯狂而又危险的举动。
2010年7月7日 看过
妈的~~该死的配音~~气氛全给搞差了~~
2012年4月21日 评论 【转贴】娜杰日达.杜洛娃:拿破仑战争中的俄国女骑兵 - 转自中国拿破仑论坛: http://bbs.napolun.com/thread-34686-1-3.html 本篇的主角是名女性,不过在拿破仑时代“他”却像大多数男性那样策马奔驰在战场上,他就是俄国的传奇女兵娜杰日达.杜洛娃。     1807年,在拿破仑和他的大军团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普鲁士后他们继续向东进军,这次他们面对的是从涅曼河对面开来的俄军。俄军的波兰枪骑兵团一面行军,一面在沿途招募新兵以填补空缺。在三月份的一个雨夜里,一位年轻人找到了他们,并礼貌的要求加入骑兵团。上尉寻问他的个人信息时,他只是回答自己是一个想从军的俄罗斯贵族,由于家人反对他只好离家出走。这位自称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年轻人就以这样的方式加入了枪骑兵团。当时没人怀疑这位身材清瘦、有着一双黑色眸子的青年其实是一位名为娜杰日达.杜洛娃的女子。 娜杰日达.杜洛娃出生于1783年9月17日,她的母亲亚历山德拉.亚历山德罗娃是一位富有的乌克兰地主的漂亮女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众多追随者中他却只对年轻潇洒的骠骑兵军官安德烈.杜洛夫情有独钟。亚历山德拉的父亲当然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前程的俄国士兵,所以他极力反对两人的结合,这确使得亚历山德拉和安德烈.杜洛夫私奔了。     亚历山德拉第一次怀孕时她热切的希望这将会是一个男婴,然而当看到在一次镇痛后产下的是一个黑眼睛的女孩时,亚历山德拉愤怒的转身离开了。     娜杰日达出生后不久她父亲的团就接到命令开拔到另一个城市,由于当时是和平时期他的家属被允许陪同他一起前往。这是三月的一天,由于泥泞的道路、颠簸的马车以及漫长的行程,她母亲的心情不是很好,而娜杰日达却在不停的哭泣,任凭保姆怎么抚慰都徒劳无功,暴躁的母亲将她抓起从马车的窗子里扔了出去。     得知这一消息的父亲立即骑马从队伍最前面赶回,他抱起了满身是血并且昏迷不醒的女儿把她放到了马鞍上,令人惊奇的是小女孩居然存活了下来。从那之后亚历山德拉没有再被允许抚养她,而杜洛夫的部队则增加了一个名为娜佳(娜杰日达的简称)的小女孩。从很早开始娜佳最喜欢的玩具就是一个没有被上膛的手枪,她喜欢听扣动扳机时击打的声音。     在娜佳的年轻时代,她一直受着两种不同的力量左右着:母亲的苛刻无情,和父亲的呵护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杜洛夫的家里又增加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退役后安德烈定居在一个他拥有地产的乡村里,由于之前在军队中的服役他被任命为了那里的警察局长。     伴随着娜佳年龄一起增长的还有她日趋独立的精神,然而她的母亲却千方百计地压制它。女孩被迫像同龄人一样每天花费数小时用在缝纫上,虽然他既不擅长,也不情愿。与之相比她更愿意骑着父亲的马艾斯迪斯穿梭于田野。亚历山德拉将她关于妇女的社会地位以及她们应当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不断的向娜佳灌输,但是这只会激起她更多叛逆。由于在军营的生活使她的皮肤变的黝黑,并且还起了水痘,她的女性举止越来越少,母亲的说教更是让他窒息。     18岁那年,娜佳嫁给了一个法院职员V. 切尔诺夫,1803年她生下一个儿子伊万。然而根据娜佳的回忆录称她的家庭并不和谐美满,婚后这种平静的生活同她的性格实在不相匹配,生过儿子不久她就回到了父亲家里。     由于担心继续呆在父亲家里会导致不愉快,根据娜佳的回忆录描述1806年她正式离家出走,从而一劳永逸的结束这种生活。     杜洛娃的回忆录描述了她如何出走,并把自己伪装成男人加入到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的,当然也有资料称她是因为爱上了一个哥萨克骑兵军官而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1807年5月22日,杜洛娃在古特施塔特跟随波兰枪骑兵团第一次接受了战火的洗礼。不过枪骑兵团不是整团出动,而是以中队为单位循环投入战斗,不知是无知还是过于兴奋,每个中队出动时娜佳都会加入其中,直至一个其它中队的军官注意到她的举动时将她赶走。     虽然此战表现出了杜洛娃在经验上的缺乏,但也展示了她的勇敢。在回自己中队的路上她发现几个法国龙骑兵正在围攻一个俄国龙骑兵军官,并使用手枪将他击打下马。毫不犹豫地娜佳立即持枪朝法国龙骑兵冲去,毫无准备的法国龙骑兵立刻逃窜。杜洛娃将自己的马让给了受伤的军官,让他去最近的医疗处包扎。然而不幸的是之后她用于储存食物、衣服和钱财的鞍囊被一个哥萨克偷去了,在度过了几个阴冷潮湿的夜晚后,杜洛娃终于在偷盗者战死后取回了她的物品。     在6月10日的海尔斯堡战役中,一颗炮弹在杜洛娃的马下爆炸,不过幸运的是她与她的坐骑都没有受伤。6月14日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根据杜洛娃的回忆录描述她的团有一半以上的人受伤。     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于7月12日在提尔西特缔结合约后欧洲实现了和平,杜洛娃的生活也因此被改变,该年年初她向父亲写信告诉了他自己的下落,并祈求父亲能原谅自己的出走。 安德烈开始采取行动让她的女儿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不过就在这时沙皇知道了在自己的军队中存在一个女骑兵的消息,而当时杜洛娃所在的中队和团的指挥官还都被蒙在鼓里,他们依然使用“他”称呼杜洛娃。之后杜洛娃在圣彼得堡获得了同沙皇单独会面的机会,见面后亚历山大对她印象深刻,不仅给予了她继续留在军队的机会,还因救助军官的事迹授予了她圣乔治十字勋章。她被晋升为少尉并被允许加入任何她想要去的团。而她最终选择了马里乌波尔骠骑兵团。亚历山大赠送给了她崭新的制服和装备,并给了她亚历山德罗夫这个名字用来掩护自己的身份。     除了沙皇只有少数高级官员知道杜洛娃的身份,然而没过多久关于亚马逊女骑兵的谣言就传播开来,起初她很担心自己被别人发现,然而不久他这种担心就不存在了,从她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对她的描述太过夸张,有人说她很高,有人说她很漂亮,也有人说她很丑。     在妇女周围杜洛娃往往会感到不舒服,而也仅仅在两个场合他被女性认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被她们称为“小姐”。她的同僚们也经常因此而嘲笑她因为太过害羞而不敢接触女性。     在一次事故中杜洛娃的身份差点就被拆穿,在训练时她不幸从马上跌落下来,顿时昏厥。她的朋友迅速为她脱掉外衣透气,而据杜洛娃的回忆录中称这种事只发生了一次。   影视作品中的杜洛娃与库图佐夫 之后杜洛娃被调到了立陶宛枪骑兵团,1812年拿破仑开始入侵俄国后她又重新回到了战场,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她的膝盖被一颗炮弹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离开战场前往野战医院,反而要求担任库图佐夫的副官。库图佐夫是仅有的知道她身份的几个高级军官之一,得知情况后他欣然接受。博罗季诺战役后杜洛娃晋升为中尉,伴随着大军团在1812年的冬天溃败,她又参加了1813和1814年战役,在德意志和法国杜洛娃收获了更多的军事荣誉。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标志着这一战争时代的彻底结束,1816年杜洛娃接受了她父亲的建议以上尉军衔从军队中退役,返回家乡去帮忙管理他的地产,而这时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在之后几年里杜洛娃一直坚持穿着男装,并将自己表现的像一个男人一样,即使面对的是从孩提时代就认识自己的人。     定居在一个小镇上后,杜洛娃开始写作。她的弟弟瓦里西把她介绍给了大诗人普希金,普希金很喜欢杜洛娃的回忆录,并将它们在自己的杂志上出版。而杜洛娃“Cavalry Maiden”的外号也是普希金给起的。除了回忆录,在1836至1840年间杜洛娃还写了4部小说和多部短片。     娜杰日达.杜洛娃在小镇叶拉布加度过了余生,她于1866年以83岁高龄过世,葬礼中众多仰慕她的人向身着男装、满身荣誉的杜洛娃道别。 电影Hussar Ballad 20世纪40年代,苏联作家Aleksandr Gladkov的A Long Time Ago正是向娜杰日达.杜洛娃致敬的一部戏剧,60年代 Eldar Ryazanov执导的一部电影Hussar Ballad的其中一位主角也是以娜杰日达.杜洛娃为原型创作的。     杜洛夫家族前后已经延续了500年,这一家族世代以服务国家为为荣,虽然娜杰日达.杜洛娃生为女子,但她却像家族中的男人那样恪守了这一信念! 后记: 最初是通过熊熊了解到娜杰日达.杜洛娃的,几个月前他换了一次头像,正是本文中第二章图片,当时就有介绍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俄国女骑兵想法,不过碍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时间进行。直到昨天晚上决定一定要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这篇文章完成。 本文主要参考了Military History杂志上的文章,维基百科以及熊熊提供的娜杰日达.杜洛娃本人的回忆录,由于时间有限,成文仓促了些,疏漏在所难免。幸好完成后得到了熊熊和卡佩的修改,这里一并感谢了。 在1789—1815这个属于男性的时代里,依然有不少女性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像娜杰日达.杜洛娃这样的女中豪杰就很多,仅在法国就有Virginie Ghesquiere,Marie Schellinck,Ducaud Laborde 三位获得过荣誉军团勋章,之前公爵曾简单介绍过这三位: Virginie Ghesquiere:在瓦格拉姆和葡萄牙立功。 Marie Schellinck:阿尔科拉战役受过全军团表彰,在让马普、奥斯特利茨、耶拿负过伤。Ducaud Laborde:骑兵。艾劳战役中阵斩一名俄军上尉,救下自己军官,战后拿破仑取下自己的勋章送给她
俄罗斯 前苏联 喜剧 梁赞诺夫 苏俄
星星 (2002) 豆瓣
Звезда
8.3 (13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列别捷夫 演员: 伊戈尔·别特连科 / 阿尔焦姆·谢马金
其它标题: Звезда / 东线情报战
1944年,二战已接近尾声,在东部的苏德战场上,红军为了摧毁法西斯的最后抵抗,派出了以特拉夫金中尉(Igor Petrenko 饰)为首的七人侦察队,他们将要深入敌后,去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这次凶险的任务已经导致多名战士牺牲,但勇敢的侦察队员们毅然出发了,临行前,特拉夫金与通信兵卡佳(Yekaterina Vulichenko 饰)约定,用“星星”和“大地”作为彼此在电波中联络的暗号。侦察队顺利的潜入敌后,并陆续传回有价值的情报,意识到侦察队威胁的德军方面如临大敌,派出重兵封锁交通,导致侦察队蒙受巨大损失。特拉夫金面对失去战友跟电台的局面,却决定继续前行,完成自己最后的任务……
本片获2002年翁弗勒尔俄罗斯电影节大奖等多项褒奖。
契卡 (1992) 豆瓣
Чекист
7.4 (17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罗戈日金 演员: Igor Sergeev / Aleksei Poluyan
其它标题: Чекист / 秘密警察
斯鲁波夫是列宁建立的苏俄秘密警察“契卡”的成员。他们大肆逮捕知识分子、贵族、犹太人、神职人员以及他们的家人,只用一分钟讯问,十秒钟审判,随即枪杀。在契卡的地下室里,犯人们五人一组,全裸着面朝木门,被集体枪杀。没人记录他们的遗言,没有目击者,只有无名的尸体。日复一日,非法的审判,处决和尸体装车像流水线一样运行着。斯鲁波夫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性变态,却也是一个深邃的思考者,他痛恨自己过去的朋友和家庭。当他试图探究革命的目的和契卡存在的意义时,他走向了崩溃。
边疆 (2010) 豆瓣
Край
7.2 (10 个评分) 导演: 阿列克谢·乌奇捷利 演员: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 安约卡·斯秋儿
其它标题: Край / 边缘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二战英雄,战后来到一座西部利亚小城当起了火车司机。真正给他们带来的极大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英雄们于是将火车视为膜拜的对象,疯狂的追求提升火车的速度。人和车似乎已经不分你我。英雄们就在这片西伯利亚丛林中,开始了一场不顾生命安全的火车竞速比赛。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201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7.6 (47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科特 演员: 安德烈·梅尔兹利金 / 叶甫盖尼·齐加诺夫
其它标题: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 兵临城下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2011年10月29日 看过
泪点越来越低了~~看到政委微笑着对德军说:我是政委、共产党员和犹太人那个镜头时,眼泪刷的下来了……
2010 二战 人性 俄罗斯 战争
最后一站 (2009) 豆瓣
The Last Station
7.2 (66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霍夫曼 演员: 詹姆斯·麦卡沃伊 / 海伦·米伦
其它标题: The Last Station / 最后车站(港)
年轻的瓦伦汀(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应聘成为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的秘书和助手,目睹了晚年文豪和他妻子索菲娅(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之间爱恨交织的深刻情感。托尔斯泰不满索菲娅奢侈的生活习惯,索菲娅则看不惯托尔斯泰和“激进派”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合作,围绕着托尔斯泰,两度力量始终较劲,瓦伦汀也被牵扯进去,分别为索菲娅和切科夫写日记,记录托翁晚年生活,同时也和托翁崇拜者玛莎(凯瑞·康顿 Kerry Condon 饰)产生了感情。疲惫的托尔斯泰终于选择离家出走,弥留在最后的车站,而索菲娅和切科夫的斗争直到最后一刻都未止息……
音乐会 (2009) 豆瓣
Le concert
8.3 (112 个评分) 导演: 拉杜·米哈伊列亚努 演员: 梅拉尼·罗兰 / 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其它标题: Le concert / 非常爱乐乐团(港)
安德烈(阿列克塞·古斯科夫 Aleksei Guskov 饰)被盛赞为音乐天才,曾经当过俄国最伟大的交响乐团“波修瓦”的著名的乐队指挥。但因拒绝驱逐乐团里的犹太乐手,包括他最好的朋友——沙查(迪米特里·纳扎罗夫 Dmitri Nazarov 饰)而被解雇,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波修瓦”现在的经理为了愚弄和羞辱安德烈,让他留在乐团当清洁工。安德烈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份传真,法国巴黎最大的普莱耶音乐厅邀请“波修瓦”去演出,要求在两周之内给予回复。安德烈突然想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要把以前的那些音乐伙伴重新聚拢起来。被乐团流放之后,他们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群混杂在莫斯科街头的最普通的人,从出租车司机、搬运工、跳蚤市场的地摊摊主到色情电影的配音演员,做的都是勉强维持生活的底层工作。他们决定顶替真正的“波修瓦”去巴黎,要向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展开复仇……
2011年4月7日 看过
剧情老套了点,用音乐作载体是创新~~很多人是不大懂这个历史背景而且听不懂俄语法语所以没法深入了解
俄罗斯 喜剧 法国 法国电影 音乐
潜行者 (1979)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Сталкер
8.9 (408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其它标题: Сталкер / Stalker
清晨,空荡幽暗的卧室。潜行者(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Aleksandr Kajdanovsky饰)悄然无息地起身准备与另外两人会合前往一片恐怖复杂的地带。可妻子(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Alisa Frejndlikh饰)却极力哀求他不要冒险进入该地。而这位训练有素、 经验丰富的潜行者,即将穿越的是一片有着千变万化陷阱和圈套的地区“The Zone”。这块二十年前因陨星坠落而荒芜的恐怖地区,传说有一个名叫“The Room”的囚室,它能满足人们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意愿和欲望。潜行者与为寻求灵感的作家(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和为探明真相的科学家(尼古莱·格陵柯 Nikolai Grinko饰),踏上了这片变幻莫测的死亡之地。
这部极具史诗片气质,探究人类灵魂本质的科幻电影《潜行者》,用诗意而极富隐喻的长镜头,挖掘着人类潜意识与外部世界的重重矛盾与深层意义。1957年,一场发生在苏联车里亚宾斯克附近名叫玛雅卡工厂的核灾难,深深触动了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成为本部电影中的创作素材。影片也改变自小说《The Roadside Picnic》。本片荣获1980年第33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938) 豆瓣
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6.8 (18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 迪米特里·瓦西里耶夫 演员: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 尼克拉·奥赫洛普科夫
其它标题: 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 俄军抗德记
影片表现了13世纪俄国亚历山大·内夫斯基王子率领军民击溃掠夺成性的德国立窝尼亚条顿骑士的业绩。爱森斯坦借鉴民间叙事诗的技巧,使这一爱国史诗具有明显的壮丽歌剧的风格。条顿骑士入侵俄国后,无恶不作。他们洗劫普斯科夫,吊死爱国者。内夫斯基带领人民群众,以伊格纳特等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保卫了重镇诺夫哥罗德,消灭了叛徒托瓦尔其洛。最后,在楚德湖的冰面上大败条顿骑士。
2011年7月20日 看过
据说44年一月科涅夫元帅打完科尔宋-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切尔卡瑟口袋)的当晚,莫斯科放映此片,随后克里姆林宫放起礼炮和钟声,把科涅夫当做涅夫斯基来赞颂
Eisenstein 俄罗斯 历史 战争 爱森斯坦
库图佐夫 (1944) 豆瓣
导演: Vladimir Petrov 演员: Aleksei Dikij / Semyon Mezhinsky
其它标题: Kutuzov / 1812
1812年法皇拿破仑不宣而占,攻入俄国,库图佐夫将军以大胆、坚决、谨慎的策略,一举将法军消灭,取得伟大胜利...
列宁格勒 (2009) 豆瓣
Ленинград
7.0 (12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布拉夫斯基 演员: 加布里埃尔·伯恩 / 米拉·索维诺
其它标题: Ленинград / 列宁格勒袭击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肆虐时期,德国纳粹入侵苏联。在经历长达4个月的攻坚战无果后,希特勒决定用饥饿和围困的方式夺取列宁格勒。纳粹围城三年,尸横遍野的列宁格勒成为一座死亡之城。
英国女记者凯特·戴维斯(米拉·索维诺 Mira Sorvino 饰)在前线采访时,与她的爱人美国记者菲利普·帕克(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饰)失散,被困列宁格勒。孤立无援的凯特幸得列宁格勒义勇军女警妮娜(欧嘉·苏图洛娃 Olga Sutulova 饰)的帮助与庇护。两人坚守在冰天雪地的战火之中,与饱受饥饿折磨的苏联军民一起,为生存而战。
白虎 (2012) 豆瓣 IMDb
Белый Тигр
6.3 (18 个评分) 导演: 卡连·沙赫纳扎罗夫 演员: 阿列克谢·沃特考夫 / 维塔利·基什琴科
其它标题: Белый Тигр / 坦克大战
1940年代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激烈的持久战使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都日渐疲惫。德军一辆极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巨型坦克“白虎”,屡屡将苏军的坦克轰炸得机毁人亡。而这辆势不可挡的强大武器,总是从战场的硝烟中幽幽出现继而转瞬消失,没人能够确认它的真实存在,当然也无人否认。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超级坦克T-34坦克的变种,与之抗衡。操纵该辆坦克的车长伊凡·纳季亚诺夫(阿列克谢·沃特考夫 Alexei Vertkov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在操纵坦克时,被“白虎”轰炸得体无完肤。死里逃生的伊凡不但活了下来,更拥有一种读懂“坦克语言”的特异功能。他坚信神秘的德军坦克“白虎”确实存在,并决心摧毁它。
由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执导的战争影片《白虎》,入围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并入围2013年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外展映单元-俄罗斯影展。
2012年6月22日 看过
很深奥,只想看装备的军迷慎入,小清新更加慎入。这是一部以战争和灵异悬疑为载体的政治电影。短评绝对不足以涵盖我想说的东西。
2012 二战 俄罗斯 历史 坦克
斯大林格勒 (2013) 豆瓣
Сталинград
5.4 (50 个评分) 导演: 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演员: 彼得·费奥多罗夫 / 托马斯·克莱舒曼
其它标题: Сталинград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秋天,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德国人穿越伏尔加河抵达对岸斯大林格勒设防固守,苏联红军与对手展开城市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城市化作废墟焦土,成千上万人死亡,放眼望去俨然人间地狱。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鉴于建筑的位置极其重要,极度厌战的德国军官彼得·卡恩(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奉命夺回该据点。惨烈无情的修罗场,人性和兽性的角力永无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