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
加平战役 (2011) 豆瓣
Kapyong
导演: Dennis K. Smith 演员: Steven Carroll
其它标题: Kapyong
◎片  长 53 Mins
◎导  演 Dennis K. Smith
◎主  演 Steven Carroll ... Napalm victim
Cory Corbett ... Canadian Lieutenant
Yuki Nagashima ... Chinese Soldier
Masato Taguchi ... Chinese Soldier
Joshua Dean Williams ... Napalm Man


◎简  介
《加平战役》纪录韩战最后一场战役「加平战役」(韩国城市名)之后的故事。这场战役,不仅美国强行干预,也让澳洲、中国首度投身战事。内容纪录曾经参与这场战役的澳、中、韩、台的老兵。
The story of the Forgotten Battle in the Forgotten War: how a small band of Australians, Canadians and New Zealanders in Korea gave up their Anzac Day barbecue to stop the Seoul-bound Chinese Army in its tracks.
On April 24, 1951, following a rout of the South Korean army, the Chinese People Volunteer Army pursued their enemy to the lines of Australian and Canadian troops still digging fall-back defences, 39 kilometres to the rear. Here, sometimes at the length of a bayonet, often in total darkness, individual was pitted against individual in a struggle between a superpower and a cluster of other nations from across the world. They fought for a valley, the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invasion route to Seoul. If it fell the southern capital and the war, was lost. The United Nations troops had the military advantage of the high ground and artillery support: the Chinese relied entirely on vastly superior numbers. As a result, young men from both sides found a battle which was very close and very personal. The Battle of Kapyong became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na's Fifth Offensive in that Korea spring...
德军总参谋部 豆瓣
作者: 瓦尔特・戈利茨 译者: 戴耀先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4 - 4
《德军总参谋部》全称为《1650年—1945年的德军总参谋部史》,作者瓦尔特·戈利茨是德国历史学家,著有《德军总参谋部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兴登堡》、《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会战》等著作。《德军总参谋部》是作者的主要著作之一,最早以连载形式发表于德国《世界报》,成书、出版于1950年,1953年、1967年再版。30年后,作者应广大读者和出版社的要求,经过补充最新资料,结合当前形势,浓缩了第一版的内容,于1997年出版了新版《德军总参谋部》。本译本就采用了这一版本。
总参谋部是各国军队最重要的指挥机构之一,是最高统帅不可缺少的军事顾问。它负责贯彻国家最高统帅的命令和指示,平时负责搜集敌情,拟订并组织实施动员计划和作战计划,计划和组织军事训练和教育,战时指挥和协调军队的作战行动。对总参谋部的组织和建设,各国军队都历来给以高度重视。
德军总参谋部的雏形始见于17世纪后期,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所效仿的楷模,一战后战胜国将禁止和解散德军总参谋部专门列为《凡尔赛和约》的一个条款,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总参谋部死灰复燃,再次成为指导战争的主角。在德国军事思想、军队建设和战争指导等方面,德军总参谋部始终扮演了舵手和学校的角色,为德国军队培养了无数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杰出的将才,它的精神和传统不仅构成其军队的灵魂,而且对德国民众的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军总参谋部的历史就是德国军队的发展史。
作者以德军总参谋部所指导的历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为主线,结合各个时期德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介绍了德军总参谋部在近三个世纪里的形成、发展和没落过程,及其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了历任总参谋长的察性、优长、功过及其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此书虽名为德军总参谋部发展史,实属一部德国军队发展简史和德国历代著名将帅小传。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上) 豆瓣
作者: 马文俊 / 周明 2008 - 6
《大德意志师(上)》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中 豆瓣
作者: 周明 / 马文俊 重庆出版社 2008 - 6
《大德意志师(中)》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
十八世纪的战争 豆瓣
作者: 伊恩·韦斯特维尔 青岛出版社 2003 - 1
18世纪没有多少军事革新,在武器、战术及指挥水平方面只有缓慢的进步。步兵仍排成紧密的纵队前进,然后近距离作战。不过,步兵对抗骑兵的能力有所增强。很长时间以来,步兵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是长矛。在18世纪初期引进了刺刀之后,长矛就被刺刀取代了。这样,持滑膛枪作战的步兵就可以用刺刀来保护自己,炮兵的建设更为标准化,行动更为灵活。火力和射程极具威力的大炮开始在战场上起主导作用,成为主要的士兵杀手。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 豆瓣
作者: 周明 / 马文俊 重庆出版社 2008 - 6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主要内容: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可以说他们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
大德意志师——这是二战德国陆军的象征,以德意志命名的王牌部队,二战中德国最赫赫有名的精锐部队,浓缩了二战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直至毁灭的历程。《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为这支“活历史”部队的建立、发展、毁灭过程建立了一份完整而真实档案。
美国内战 豆瓣
作者: 青岛出版社 2003 - 1
在军事方面,美国内战也是一个重要事件。后来的战争在作战方式、战术以及军队的构成等方面的变化,在其他地方——尤其在欧洲——也都能看得到。美国内战中的这些变化则首次为人们所瞩目。
内战突显了许多新型武器的极大威力。和以前相比,步枪的射程更长,并且准确度更高。能够连发的来复枪可以使士兵在一分钟内射击多次,而不是以往的两三次。人们还使用了具有更强火力和更远射程的大炮。这些武器的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不必再拔军费给骑兵和步兵。当然,在这样强大的火力面前,伤亡人数也是非常之巨。
战争史研究-第一集 豆瓣
作者: 阎京生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德国山地步兵
德国山地步兵史
山地步兵的编制和作战装备
山地步兵的后勤与支援
日本海军史话-明治篇
菊花与锚-近代日本的变革与日本海军的兴起
从浪速到吉野-日本帝国海军的扩充和发展
白象之死
光盘资料:Me262教学资料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安德鲁·兰伯特 2005
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今天,我们对风帆时代那些跌宕起伏的海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
本书从风帆时代海战的背景谈起,介绍了海上力量的起源、海军的组织结构、舰船设计、海军基地、舰载武器、海军战术以及战舰上令人神往的生活。书中不仅介绍了风帆时代的海战史、海军建设,还将海军同海军大国的国家政策、商业扩张和帝国的野心联系起来。
风帆时代的海战史始于1650—1674年的英荷战争,这场战争是现代海军力量产生的起点。作者随后讲述丁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海军的兴衰。此后,法国和英国随着各自力量的不断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也小断激化。拿破仑的上台将风帆时代的海战推向了巅峰。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在拿破仑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将领包括罗德尼、圣文森特,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是纳尔逊——尼罗河之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英国海军的胜利保全了自身,还为最终打败拿破仑、将其流放奠定了基础。
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
安德鲁兰伯特博十,伦敦国王人学战争研究邰海军史教授。他专门从事海军和战略史的研究。兰伯特是海军档案协会的荣誉秘书长及皇家历史协会的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对抗俄国的大战略1853—18569(1990年出版)、《最后的风帆舰队:1815—1850年海权的维持》(1991年出版)。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2012年5月13日 已读
突然觉得英荷战争和布匿战争惊人相似:1.都是军事强国击败了经济强国 2.都是三次 3.战败方都有比战胜方更优秀的将领,却没有优秀的军队且得不到己方政府的信任(特罗姆普、德鲁伊特尔之于哈米尔卡、汉尼拔)4.战败国的制度似乎更加“民主”一些。可能这种类比很牵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界史 军事 军事史 历史
联合舰队内幕 豆瓣
作者: 章骞 / 谭飞程 2007 - 6
从明治维新后到二战结束,日本表现出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极强的扩张欲望。日本的强大海上力量成为其实现野心的重要工具。回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海上力量发展史,就是一段扩军备战、强取豪夺、时刻准备获取全球海上霸权的历史。本书选择了二战之前和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研制和装备的有代表性的海上舰只,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纪实的风格,真实地再现了它们从设计、建造、服役、参战到毁灭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军舰的介绍,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争霸世界的野心,展现了一个帝国迷梦沙洲怕经过,昭示出强权自亡的道理。
德国名将曼陀菲尔传 豆瓣
作者: 汪冰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哈索 冯 曼陀菲尔出身普鲁士贵族世家,幼龄从军,二战中成为著名装甲兵领袖之一,也是获得镶钻骑士最高战功勋章的27位军人之一。他曾任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北非、东线和西线战场都有他的踪影,洛林和阿登战役中曾与巴顿和布莱德雷等美军名将较量,纳粹帝国崩溃的前夜又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决于奥得河畔。战后的曼陀菲尔曾任西德国会议员,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是华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尔传记,对传主亲历的重大战役有着繁简得当的精彩描绘,更是首次独到地总结了其战后经历。全书资料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流畅,图片精彩纷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备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英国战列舰全史 豆瓣
作者: 江泓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3
《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在宏观介绍英国海军每个级别战列舰(包括计划与未建成的级别)的同时,对每一艘战列舰的舰史都有详细记述。在战列舰之外,《英国战列舰全史(1860-1906)》还增加了与战列舰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英国海军发展战略、重要海军人物、造船工业及技术革新、海军军备竞赛、经典海上战役等等,力求可以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去记录英国战列舰的发展之路,追溯大舰巨炮时代的壮丽与辉煌。
2018年3月19日 已读
一部完美的英国前无畏舰查询手册。话说如此多的英国前无畏舰的最终归宿却是魏玛共和国的拆船厂,这还真是毅种循环啊!
一战 军事 军事史 军舰 军舰史
万钧雷霆 豆瓣
作者: 蒙创波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 5
《万钧雷霆:P-47战机全史》由蒙创波编著。
P-47“雷电”战机是二战时美国生产的一款综合性能优异的战机,1941年5月试飞成功,1942年5月正式批量生产。投入战场。后来根据战争实践不断进行改进。P-47载有8挺12.7毫米机枪,火力凶猛;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出色;结构坚实,生存能力极强;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其弱点是载油量较少,续航力较短。从1 943年下半年起,美军给在欧洲的P-47加挂了副油箱,从而使得P-47可为盟军轰炸机空袭德国全程护航。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P-47为盟军夺取制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万钧雷霆:P-47战机全史》根据丰富的第一手外文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P-47战机的设计、试飞、生产,投入战场后的各种表现、战绩及其善名的战斗故事。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豆瓣
作者: 江泓 2016 - 8
战列巡洋舰是在世界海军史上短暂出现却又红极一时的著名舰种,它结合了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具有修长的舰体和美观的外形。作为最早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过世界上数量最多也最著名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第 一艘“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到最后的“胡德”号,本书聚焦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过或出口过的各型战列巡洋舰的舰型情况和服役情况,以及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
英国战列舰全史 豆瓣
作者: 江泓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4
作为曾经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依靠强大的皇家海军控制着整个海洋。进入铁甲蒸汽时代之后,拥有大口径主炮、厚重装甲和高功率发动机的战列舰成为英国海上力量的象征。在战列舰建造领域,英国不断推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其中包括“君权”级、“无畏”号、“伊丽莎白女王”级等,这些强大的战舰成为引领世界海军发展的风向标。尽管如此有名,但是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英国战列舰的著作,而本书在这方面第一次做了尝试。从“勇士”号到“前卫”号,本书收录并详细介绍了曾经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的每一艘战列舰,甚至还包括了没有成行的N3战列舰计划等。本书将成为国内读者系统了解英国战列舰和英国近现代海权的第一手资料。
中途岛奇迹 豆瓣
作者: [美]戈登·普兰奇 / 唐纳德·M.戈尔茨坦 译者: 祁阿红 / 王喜六 2015 - 8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2018年8月29日 已读
文学性不高但是提供了这场大家早已熟知的战役更多的细节,文学性一般,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另:豆瓣阅读的排版实在是让人不忍卒读,最后只好去战争研究论坛看网页版。。。。总之我是彻底明白豆瓣阅读只适合看看文学类的书籍
二战 二战史 军事 军事史 历史
复燃的冰川 豆瓣
作者: 胡烨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1
这是一场南亚次大陆你死我活的战争。为了克什米尔,印巴双方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较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为了彻底拿下“公主”,不惜对印度发动大规模进攻,印度也不甘示弱进行还击,演绎出南亚规模*的坦克战,双方将士的勇气和睿智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9月21日 已读
非常难得的印巴战史,作者能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叙述难得可贵。美中不足的是配图质量太一般,十分缺少地图。另外微信读书里的读者评论真没法看,一个个都把巴鸡当亲爹。你说认毛子当爹我也就不说了,认巴鸡当爹是什么思想?就是TG也不敢真把巴鸡当老铁啊……
军事 军事史 印巴战争 历史 国际政治
装甲作战:赫尔曼·霍特大将战争回忆录 豆瓣
Panzer Operations: Germany's Panzer Group 3 During the Invasion of Russia, 1941
作者: 【德】赫尔曼·霍特 译者: 赵国星 长安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揭示了有关巴巴罗萨行动的大量经验和分析,而这场战役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事件之一。赫尔曼·霍特深入剖析了自己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的各种决策,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德国军队侵苏计划的起源、发展和目标,以及面对的问题,决策过程和军方领导人所犯的错误,还从自己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军队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本书是赫尔曼·霍特对苏德战争的第一手分析,对于每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朋友来说,都是难得的著作。
日德兰1916 豆瓣
Jutland 1916: Twelve Hours that Decided the Great War
作者: [英] 安格斯·康斯塔姆 译者: 武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还原巨舰对决,解读瀚海激战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美国海军“海狼突击队”战史 豆瓣
作者: 理查德·诺特 / Richard Knott 译者: 金存惠 海军出版社 2016 - 6
越南战争期间,为应对越南南方星罗棋布的河道和繁密的树林,美国海军组建了一支内河海军部队,主要作战(交通)工具是巡逻艇和直升机。这支内河海军部队不同于美国的传统远洋海军部队,需要与对手短兵相接,对士兵的勇气和现身精神要求更高。自组建之日起,到美军最终撤出越南,这支部队一直在战斗在一线,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也取得了巨大的战绩。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了不起的海狼,了不起的休伊。让我在“战地出租车”这个固有印象之外对休伊有了新的认识
2016 军事 军事史 海军 特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