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 (1985) 豆瓣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7.3 (12 个评分) 导演: 尤里·奥泽洛夫 Yuri Ozerov 演员: Yakov Tripolsky / 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
其它标题: 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 大祖国战争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该片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拍摄场面宏大壮观,约有五千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这部场面宏伟的战争和导演其他几部类似的战争片一样,都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的具有很强政治性目的的电影。影片宣扬的正义战胜侵略今天看来也是正当的,可是一些宣传国家领袖的场景明显是一种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对宏观战争场面的描写,依然是出色的。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1989) 豆瓣
Сталинград
7.3 (6 个评分) 导演: 尤.奥泽洛夫 演员: 帕.布特(美国)饰崔可夫 / 柳.拉乌奇威丘斯(苏联)饰斯大林
其它标题: Сталинград / Stalingrad
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部极具历料及欣赏价值的巨作.是导演尤.奥泽洛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1942年夏季,德军大举进攻苏联,苏军撒退到斯大林格勒进行顽强地抵抗双动用200多万能兵力,2千多辆坦克、大炮、飞机。最后苏军夺得了控制权,拖住了德军主力,11月19日,1万5千门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吼声:"苏联红军开始了伟大的反攻"这也成了二次大战历史的转折点。 浓烈悲壮气氛破真实地记载宏伟辉煌的场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鲁晓夫,叶廖缅科,罗克索夫斯基,希特勒,冯.博克,保卢斯等多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共产党人以及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
未列入名册 豆瓣
作者: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 译者: 王守仁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1
小说主要通过对布列斯特要塞英雄保卫战的描写,刻画了一位年仅十九岁的中尉军官的精神上的成长。主人公普鲁日尼科夫,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学院,满怀着瑰丽未来的憧憬,兴冲冲地来到要塞报到。他的名字还未来得及列入花名册,战争便于凌晨拂晓爆发了。作为一个未入名册的编外战士,他自觉地奋起保卫祖国,在地下室里坚持战斗达数月之久,历尽了难以名状的战争磨难,最后壮烈牺牲。
作品中,作者不仅以朴实隽永的语言刻意描绘了一幅幅悲壮场景,而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普鲁日尼科夫中尉与犹太姑娘米拉的崇高爱情,谱写了一曲抒情的英雄交响乐。
高加索会战 豆瓣
Битва за Кавказ
作者: [苏]A.A.格列奇科 译者: 杨树人 张文良 三联书店 1978
本书是苏联前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写的一部军事历史书籍。书中叙述了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概况,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防御措施和对该地区作战行动的指挥。
高加索会战由众多的攻防作战组成,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双方参战兵力达五、六十个师。
苏联党政军头目多人参加过这里作战和本书的编写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苏军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和特点(特别是山地作战特点)、各军兵种的战斗使用和协同动作的组织原则。作者宣称:“这些经验,时至今日也有现实意义”。本书对我们了解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在山地作战中的组织、准备和指挥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译出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布列斯特的要塞 豆瓣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作者: [苏]谢·斯米尔诺夫 译者: 徐昌汉 / 赵立枝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 3
2014年9月10日 想读 就像中国在出版“敌方”的书的时候都会删删改改外加“请读者注意鉴别”一样,这样的书也得去掉社会主义歌颂体文字提取信息
二战 俄国文学 军事 卫国战争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