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田所广海勤务日志 豆瓣
作者:
田所广海
译者:
瞿斌
/
江枫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 11
“勤务日志”是旧日本海军舰艇专用的工作日记,由尉官撰写,舰长查阅并盖章为证,分两个部分,一为表格页,记载舰艇每天的所在位置、航向、海流、水温、气温、风向等,另有简短的记事,二为附页,记载重要事件。这部日志是田所广海担任海军尉官期间的亲笔记录,原文共二册,时间跨度为明治24年(1891年)至明治30年(1897年)。这部日志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名城大学吉田旷二教授于2010年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吉田先生是著名的反战人士,主要研究、教授中日战争史。这部日志最主要的史料价值,是记述了吉野舰从归属日本海军到参与甲午战争的完整过程。
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豆瓣
My Twenty Five Years in China
作者:
[美]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Powell)
译者:
刘志俊
译林出版社
2015
- 3
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
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
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最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
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最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