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珍藏顾圣婴 豆瓣
9.7 (7 个评分) 顾圣婴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顾圣婴(1937-1967),江苏无锡人,1937年7月2日生于上海,是一名钢琴演奏家,被称作“演奏肖邦的钢琴诗人”。
活着 (1994) IMDb TMDB 维基数据 豆瓣
活着
9.0 (1328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葛优 / 巩俐
其它标题: 人生 / Lifetimes
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
富少福贵(葛优)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巩俐)屡劝无果后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当夜,福贵输光所有家产气死父亲,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刚出世的儿子有庆回到家中,福贵痛改前非,开始靠演皮影戏过起安份守己的日子。
但好景不常,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后,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阳光灿烂的日子
8.7 (1380 个评分) 导演: 姜文 演员: 夏雨 / 宁静
其它标题: In the Heat of the Sun / Días de sol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的大人无暇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一群军队大院的男孩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里没人的时候用万能钥匙打开门锁溜进去耍玩。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进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孩子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派出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个小屁孩,她更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
本片改编自王朔的短篇小说《动物凶猛》。
2010年5月25日 看过
这部对文革反思如此之深的电影竟没有被禁,我只想对当局报以傻子在结尾的一句台词“傻逼!”
中国 夏雨 大陆 姜文 文革
天浴 (1998)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天浴
8.1 (376 个评分) 导演: 陈冲 演员: 李小璐 / 洛桑群培
其它标题: Xiu Xiu: The Sent-Down Girl / Xiu Xiu: The Sent Down Girl
文秀(李小璐 饰)是城市里的孩子,自从踏上了知青下乡的路途,命运就此逆转。在荒凉的西藏牧区,文秀住在藏民老金(洛桑群培 饰)的营帐里。由于老金被阉割过,文秀觉得放心,二人感情逐渐深厚。怎料事情起了波折。文秀一直不能忍受荒漠生活,想争取到回城的指标。就因这个指标,她错信了供销员的承诺。将贞操献了出去之后,她才醒悟到这是一场骗局。然而,她却越走越远了——为了能获取回城机会,她放弃了自己的身体,成为了众人的玩弄对象。一次次的伤害,并不能让她回到城市。老金旁观者清,痛在心里,决心为这件事做一个了决……
末代舞者(台) (200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ao's Last Dancer
7.3 (74 个评分) 导演: Bruce Beresford 演员: Chi Cao / Bruce Greenwood
其它标题: Mao's Last Dancer / Mao's Last Dancer
1972年,山东青岛某山村迎来了不同寻常的客人。来自北京的专员到此选拔具有舞蹈资质的孩子,11岁的少年李存信有幸当选。乘坐开往北京的列车,他来到中央五七艺术学校。经过七年的封闭式艰苦训练,他从一个最初并不喜欢芭蕾的后进生成长为优秀的舞者。在此期间,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身处象牙塔中的艺术工作者们也不难感觉那分毫的变化。1979年,休斯敦芭蕾舞团邀请李存信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美国。他踏足这块陌生的土地,内心深深感到旧有的信仰和资本主义物质精神文明的巨大碰撞。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感受到自由、艺术和爱情的召唤,从而决定留在这片土地上……本片荣获2009年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红色小提琴 (1998)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Le violon rouge
8.4 (88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吉拉德 演员: 卡洛·切基 / 让-吕克·比多
其它标题: Le violon rouge / 红提琴
三百年来,一把红色小提琴在数个国家流浪,与数人的命运紧紧相牵。仿佛有某种魔咒,让人们为这把琴疯狂着迷。
小提琴的制造者,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乐器大师(卡路•施齐Carlo Cecchi 饰 )。妻儿死去,难抑悲伤的他,把爱人的血涂在小提琴上,从此琴就辗转流落到了奥地利。一个练琴的小男孩为了这把琴痴迷,直至倒落在舞台上。
小提琴的流浪从未间断,从盗墓者,到吉普赛人,到为之自杀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间上海的一位音乐老师。这期间,无论拥有者是否明白小提琴真正价值,都逃不出它的魔力。终于,有鉴别专家知道了小提琴的秘密——它的外壳染着三个世纪前一位大师的血和泪。
亮剑 豆瓣
8.7 (68 个评分) 作者: 都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3
李云龙是一个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豆瓣
7.6 (66 个评分) 作者: 《人民音乐》编辑部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
目录
一种精神腐蚀剂.......................伍雍谊
—对我国三十、四十年代黄色歌曲的认识
怎样看待港台“流行歌曲”..............周荫昌
关于“流行音乐”的对话.................瞿维
分清轻音乐与靡靡之音..................丁善德
从衡量靡靡之音的尺寸谈起..............王云阶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周大风
——谈港澳流行庸俗歌曲的渗入
还历史本来面目........................南咏
——关于《何日君再来》的答问
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应国靖
《蔷薇处处开》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陆维
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伍雍谊
2010年5月31日 已读
荒唐年代一奇书
2010年12月7日 评论 选段,我只看到了socialism的无力挣扎 - 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 伍雍谊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的影响,是我国三十年代 的黄色歌曲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 了解一点资本主义世界流行 音乐的情况对我们认识我国的黄色音乐是有一定帮助的。 流行音乐。是一种商品化的音乐。在这种音乐的发源地美 国,就称它为Commercial music(即“商品化的音乐”或“商 业化的音乐”)。流行音乐的乐手和歌手、作曲者,大都是受资本家 雇佣的由有些所谓独立经营的流行音乐组织,实际上也是通过经 济合同的方式受资本家的约束和支配.流行音乐一般运用比较简 易通俗的表现手法,大部分以庸俗的、色情的、感官刺激的内容 和情趣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入的力量口 再经过资本家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现代化传播工具(广播、电视、 唱片、录音带等等)的推广,以及无数夜总会、酒吧间的表演, 流行音乐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一个流行音乐作品 流传越广,资本家赚取的利润也就越大。这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 的主要原因。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爵士(Jass)音乐口爵士原是美国黑人用 以自我娱乐的一种即兴演奏、演唱的音乐,本来还具有质朴、明 朗的特点,但后来被资本家看中,把它作为攫取利润的工具,成 为商品化音乐以后,也就变质了。爵士音乐产生子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极盛时期。爵士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又产 生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拉格泰姆(Ragtime)、布鲁斯(Blues)、 熱情(Hot)、甜蜜(Sweet)、冷静(Coo)、摇曳(Swing)、可怖 (Boogie_Woogie)、正直(Straight)等等。爵士音乐歌手的代 表人物有阿尔.佐逊(Al Johson)、宾。克罗斯贝(Ding Cros— by)、法兰克.辛那特拉(Frank Sinatra)等人。 现代的流行音乐,虽然和爵士音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它 的表现手法仍然可看出爵士音乐的痕迹。就以现在的港台流行歌 曲来说,它的器乐伴奏以及在演唱上依然吸收了爵士音乐的某些 表现方法。既然爵士音乐是流行音乐的祖宗,并且仍然对流行音 乐的创作、表演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了解一些它的主要特点是有 好处的。 爵士音乐约特点之一,是大量应用切分节奏。它的切分节奏 的应用和一般音乐中的切分法有根本不同的用法。爵士是配合一 种激狂的舞蹈的音乐,舞滔时.拍手、顿足、身体一上一下地颠 跃着.它采用4/4拍子,但并不依照每小节两个重音的节奏规律进 行,而是避开正规的重音,而留待舞昭者动作之后发出。比如一 首名为(苏莎进行曲》的爵士乐曲,它的节奏重音不是在舞蹈者 脚落地时发出,而是在舞蹈者的腿摆动时发出,它狡猾地规避着 人们心理上所希望的重音,而强迫人们接受非心理需要的不正常 的重音.按照这种节奏来跳舞,就像是神经质的痉挛。 为着规避那正常的重音,它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 是延迟或先发5口规律的正常的步行节奏的重音;另一种方法是使 用互相冲突的重音群而暂时地使丟的节奏线条暗晦,但并不真正 地改变它,第三种方法是几乎全部抑制所有的重音,并同时使用 其他两种方法来规避那基本的节奏.爵士音乐的节奏,违反人类 正常的心理要求,它引导人走向反常、近乎癫狂的状态中去。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在曲调与和声进行上造成模糊的、怪诞 的效果。它的曲调,一方面为了模仿黑人音乐的风格,常使用五 声音阶的旋法,但另一方面又经常在旋律进行中降低音阶(大调 式音阶)的三度音和七度音,即所谓“蓝色音”(Blue Note), 造成调性模糊的效果,同时产生一些怪僻的音程进行。在和声方 面,使用“混杂和弦”、加六度和弦包括属七和弦在内的各种七和 弦,以造成尖锐的不协和效果。和声进行中也由于“蓝色音”的 使用,更增加了调性模糊的感觉0由于蓝色音在曲调与和声中的 应用,造成一种既非大调也非小调的游移不定的效果,这就是所 谓爵士色彩。 第三个特点、在爵士音乐的配器和乐器演奏方面。一般的爵 士乐队,用一个双簧管、一个短号、一个萨克索风、一个伸缩长 号,还有钢琴和打击乐器。演奏时,管乐器使用弱音器,或将乐 器口塞住,故意造成一种含浓重鼻音的音色、刺耳的炸裂音。伸 缩长号则不断使用滑奏法,发出怪诞的音响。这种种手法,主要 是为了制造一种感官刺激的效果,以适应夜总会之类的色情的、 低级趣味的娱乐场所的需要。 到了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了摇摆舞(Rock)音乐,取代了 爵士音乐的地位.这种音乐以疯狂的节奏、嘶叫般的歌唱、 简 单的旋律为其特点。到六十年代,摇摆舞音乐又发展为摇滚 <Rock and Roll)音乐,它是在摇摆舞音乐的基础上加强打击乐 器的演奏, 以激烈的噪音来造成刺激神经的效果。 美国的艾尔维斯.普列斯雷(E]vis.PresLcy工935-一工977)是 风靡资本主义世界的摇摆舞音乐、摇滚音乐的歌手。他的绰号叫 “猫王”o他到哪里表演,哪里的青少年就为主疯狂口他录制的唱 片,在资本主义世界是最畅销的。他的演唱能引发听众的潜意 识,以致随着他的演唱而欢笑、号哭、歇斯的里地喊叫。他的摇 滚音乐是一种为青年人提供的宣泄情绪的手段,他们发泄的是一 种迷惘、模糊、盲目冲动的激情。 英国的“曱壳虫”乐队,是六十年代末、七.:一年代初红极一 时的摇滚音乐乐队。许多年青人对他们的演口昌象着了迷一样,并 且模仿他们的服饰、发型, 以此为时髦。后来,瑞典的“艾巴” {Abba)摇滚乐乐队兴起,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热门的流行音 乐乐队。1977年2月,该乐队在伦敦的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时, 这个拥有一万一千多个座位的音乐厅的五万多张预售门票被一抢 而光。3月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演出时,摇滚乐迷们连续两天冒 着连绵细雨在剧场外排队买票。自1973年至1978年,艾巴乐队 录制的唱片在全世界共售出五千万单张和三千万套,价值达1.29 亿美元。 在资本主义世界,常举行摇滚乐集会。在这种场合,摇滚乐 和酗酒、吸毒、斗殴、同性恋等等相伴而行。一场摇滚乐集会实 际上就是一场疯狂的骚乱,有人甚至在其中丧生.因此,每当有 这种集会举行,警察们就如临大敌,严防出现什么意外事件。流 行音乐发展到摇滚乐,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不治 之症日 七十年代末期,又出现了迪斯科(DisCo)音乐, 现正逐渐取 代摇滚乐的地位。迪斯科音乐的特点是。把旋律和歌词减少到最 低限度,运用无强弱对比的、呆板而急促的战鼓似的连续重击节 奏。迪斯科舞则是全身不停歇的急速的跳跃或扭动。舞者可以随 意采取任何一种动作形式。实际上就是跳舞者可以釆取最适于发 泄自己内心的狂热情绪的方式。 现代的流行音乐,除了在旋律、节奏、演唱、演奏等的变化 以外,一个新的因素就是电子乐器的应用口流行音乐中使用电子 乐器,并不是要用新的表演工具来进行美好的艺术创造,而是利: 用电子乐器音量、音色变化的优越条件,制造出更具刺激性的以 及种种怪诞的音响效果。 西方的一些评论家认为.青年人热衷于摇滚音乐,是用以发 泄反对父母管教、反对社会的约束的思想感情。他们反对任何的 约束和社会秩序。而迪斯科则为那些幻想破灭了的人们提供一种 逃避现实的手段。 这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代流行音乐之所以在资本 主义世界盛行的原区,但它只接触到表面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 给以说明。实际上,流行音乐之所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盛行,是由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的、精神的 支柱是自私自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也就是他们所谓的价值 观念。所谓反对任何约束’实际上就是个人主义极端膨胀的结 果。而当在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们在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 现实中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感到处身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 看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的破灭'看不到前途,因此他们想从流行 音乐中寻找自己的悲观消极的精神的寄托。无论是个人主义膨胀 或者是个人主义的追求的破灭,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其 本质是同样的,都是从个人出发.因此,可以说’流行音乐是反 映和宣泄个人欲望的一种手段。这是它得以盛行的原因之一。另 一方面,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为流 行音乐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是流行音乐得以盛行的 又一原因。 从以上介绍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总是 不断地花样翻新,并且同一类型的流行音乐的曲目也频繁地更 替,它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它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迎合资本 主义社会人们的消极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资本家们为了赚钱 的需要。 最后,还应该说明,上面说的是对资本主义世界流行音乐的 基本性质的看法。在流行音乐中, 由于一些歌手处于社会的下 层,有时也运用他们所能掌握的音乐手段来表现他们以及他们周 围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揭露某些社会黑暗现 象,创作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作品。但是,这种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针砭,力量是软弱的。这类作品在整个流行音乐中所占分量 很少。同时,它也不是豢养它的资本家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即 使流行音乐中有少量的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戌份,也不可能改变流 行音乐的基本性质。
中国 中国音乐 历史 反人类 奇书
追寻林昭 豆瓣 谷歌图书
8.9 (10 个评分) 作者: 许觉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 11
林昭死于“四人帮”暴力之下,她的死,是正义不灭的象征,是宣示一种思想力的高扬。她面临着种种选择,可以不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下去的途径,可是她选择了死,为了真理,她抱着“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之志以赴死。她用死向后人投下了一句气贯长虹的誓言:“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刀她用死向后人证明她是正确的。她用死使残害者用尽方法要她屈服的一切图谋伎俩归于泡影!

林昭有一股刚气,说准确一点,一副硬骨头。只要她认定的是对的,便从不回头,不论是她的亲属或好友向她陈说利害,哪怕说得唇敝舌焦,她毅然不为动,她只是义无反顾地咬定自己的观点之可更改。这不是别的,正是林昭最光辉的尊严处,人们纪念她,正是从哪里懂得了人的尊严的神圣准则。

林昭的案件是平反了,尽管不是说得那么彻底,但毕竟将她的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