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豆瓣
8.8 (8 个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2006 - 10
金秋10月,《中国国家地理》为读者找到了中国自己的景观大道,400多页的精彩内容,16拉页宏大景观地图向世界展开了一幅绝美的中国画卷。本期杂志发行突破100万册,在当今中国的期刊市场实属罕见,这也是大陆10元以上精品杂志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地理知识》到《中国国家地理》,从更名后的5万册到2005年《选美特辑》的55万册,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再攀高峰,10月《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社长兼总编李栓科表示,本期杂志以“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题,描画了北纬30度在中国境内的奇景奇事。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历史民族的人文气息浓厚,位于北纬30度的318国道堪称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也是世界级的美景长廊。正因为有这样精彩的内容做后盾,本期杂志才有了发行100万册的信心。同时,杂志社也要以400多页的精彩内容、16拉页宏大景观地图、16元的常规价格,回报多年来支持这本刊物的读者。另赠附刊《测绘:给地球定位》(国家测绘局建局50周年纪念专号)。
独唱团(第一辑) 豆瓣 Goodreads
7.4 (356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主编 书海出版社 2010 - 7
“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我们总说,这个社会需要常识,需要启蒙,但其实我认为,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大家其实都知道美和丑,好和恶,只是我们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在台面上要扭曲和违背一下自己。要改变靠自己,现在不是旧年代,资讯毕竟对我们开放了七八成,我们也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七八成。而一本文艺读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艺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韩寒说《独唱团》)
兵器知识 豆瓣
中国兵工学会成立于1964年。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弘扬科学思想,促进学科进步,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三主一家”(即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交流主要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活动。

中国兵工学会设有会员、高级会员、会士、团体会员和通讯会员等5种会籍。现有会员近5万名,高级会员376名,会士20余名,团体会员150多个。学会自成立至今,已历经六届理事会。历任理事长是:王力(第一届,1964~1983年);唐仲文(第二、三届,1983~1993年);来金烈(第四、五届,1993~2003年);马之庚(第六届,2003年至今)。

学会办事机构秘书处在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负责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

中国兵工学会现有38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开展学会活动,这些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为兵器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有20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成立了地方兵工学会,地方学会在业务上接受中国兵工学会的指导。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理事会还设立了6个工作委员会,这些工作委员会作为理事会下的咨询机构,每年为理事会和学会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性建议。

中国兵工学会主办10多种学术、技术和科普性期刊。以《兵工学报》为代表的学术刊物已成为国防领域最重要的学术论文发表园地;以《兵器知识》为代表的科普刊物,已经成为军事科普园地中最具影响力的刊物。

中国兵工学会还承担行业内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任务,兵器工程师进修大学从1990年创办至今,累计招生27万人次,已成为兵器工业重要的教育基地。

中国兵工学会在兵器工业领域,在军队系统和国防工业有关部门,拥有较高的威望和凝聚力,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都是通过兵工学会提供的科技舞台,向社会展示他们的优异成绩,最终被社会所承认。学会成立40年来,培养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精英,他们目前已成为兵器和国防工业最出色的学术带头人。作为兵工科技领域唯一的学术团体,由于认真履行了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续被中国科协评为第一、第二届先进全国性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会徽的外廓呈盾形,上部是兵器来复线图形,下部是“中国兵工学会”字样。
书屋 豆瓣
8.2 (10 个评分)
读书人的心灵家园
思索者的精神领地
《书屋》 月刊
主管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 湖南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 书屋杂志社
地址 长沙市韶山北路443号 □邮编410007
电话 (0731)5791300 5486812
传真 (0731)5791300
封面题字 杨福音
随笔 豆瓣
《随笔》的创刊号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本杂志。记者找到的第一期《随笔》创刊号,出版于1979年6月,按照当时正常的出版日期来推算,正式编辑应该在4月,而且,当时《随笔》用的是书号,而不是现在通行的刊号。此外,在《随笔》的创刊号上,也没有杂志第几期的标志。
对于中国出版界来说,1979年实在是个值得一提再提的年份。这一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完,全国上下一片沸腾,解放思想的口号深入人心,于是,一大批文化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其中,当时的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下就推出了13种刊物,包括至今仍在中国知识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随笔》。
处于初创时期的《随笔》,一切都在摸索之中,然而,以文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定下来的。在当时,“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还没有完全消除,许多文章的言论也保留有相当“文革”时期的痕迹,而文史知识类的文章,在无意中开了一扇让人们思考的窗口,不仅传播了知识,而且以其轻松、随和的文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到上世纪80年代,《随笔》经过不断的探索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许多在《随笔》上发表的作品都表达出了对现实和历史的真实反映。对“文革”、反右、胡风案件等事件,通过当事者的回顾,形成了以说真话的知识分子为主的一个园地,并逐渐形成了刊物的自我品格。包括巴金、聂绀弩、杨绛、季羡林等人,都曾经在《随笔》上发表文章,他们的名字与文章,让越来越多的读者知道并喜欢上了《随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遇罗克的《出身论》第一次正式全文发表,就是在1983年的《随笔》上,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在1980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划破黑夜的陨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遇罗克,而当时的《随笔》冒着一定的风险,将这篇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出身论》正式发表,人们才真正认识到这位年轻的烈士、思想解放战士遇罗克的形象。
这一时期,也是《随笔》逐渐走向全国的阶段。
进入到90年代,《随笔》在全国知识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口碑。1993年,《随笔》对办刊宗旨作了一些调整,提出要把《随笔》办成“广义性大散文”的口号,逐渐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刊物上的地位。而国内媒体对《随笔》也保持了相当的关注,中新社在1993年7月的报道中说:“冰心和夏衍都把《随笔》看作他们最喜爱的刊物之一,认为《随笔》‘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办刊方针很严肃’”。而《人民日报》与《中华读书报》也在同年的报道中说:“值得庆幸的是,广州还有人凭借读书人的性情和良知,撑起了一隅传统知识分子的空间。”也就在此时,中国知识界有了“北有《读书》,南有《随笔》”的说法。
读书 豆瓣
8.2 (31 个评分)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    《读书》创刊号
《读书》创刊伊始,就发出了反映读书界共同心声的呐喊:“读书无禁区。”其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以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旗帜,致力于拨乱反正,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以其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赢得了读书界的青睐。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这句话一度流传众口,体现了读书界对于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   《读书》杂志自从一创刊,就定位为“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这样的定位,既有别于专业学术研究刊物,也有别于一般大众通俗刊物。她的读者对象是读书界中级以上的知识分子。所谓读书界,意指高度关注思想文化领域以及相应书籍出版的一个读者群。尽管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经历了种种社会分化,但这样一个读者群体今天依然存在。《读书》过去常年举行的一项活动就叫做“读书服务日”,既体现了杂志的编辑宗旨,也体现了三联书店“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优良传统。《读书》杂志是一个为知识界服务的刊物,同时也是一个读书界共用的交流思想、知识和文化的平台。她尽力体现当代中国知识人的所思所感,展现他们的知性与感性生活,努力提供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当说,《读书》杂志的这一定位,使其在长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刊物之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读书》杂志不是专门的学术刊物,因此,那些只有少数专业研究者才感兴趣的学术专门课题,不是编者关注的中心。《读书》杂志长期致力于从当代学术文化领域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文化内容,将它们呈现给读者。《读书》杂志既非学术也非通俗的定位,决定了她所刊发的文章与学术论文的文体风格迥然有别,她倡导承继中西文化中优美、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传统,希望尽量少用艰深晦涩的专门术语和“行业黑话”写作,以便让隔行的读书人都能够读懂。   从创刊迄今,《读书》杂志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周年。作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见证者,《读书》记录了这个时代各种思潮的起伏跌宕,兴衰际遇,也映现出思想文化界忧戚喜乐的感情律动;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自由思想,人文关怀。《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航空知识 豆瓣
中国大陆唯一一家专门介绍航空知识的军事科普月刊,因其独特性、新颖性、趣味性及详细的知识内容而深受广大军事发烧友的喜爱,该刊近年来刊登的大量精美图片更是大受读者的欢迎。
中国国家地理 豆瓣
8.3 (69 个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最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